林海燕
摘要:當下,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已成為我們廣大語文老師的共識,許多語文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平時的練筆。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一定要引導(dǎo)學生從精彩的“范文”中獲得積累,靈活有效地讓學生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小練筆演繹寫作中的大精彩。
關(guān)鍵詞:小練筆 靈活仿寫 讀中促寫 以情抒寫
小學語文專家崔巒老師說:“閱讀教學要求體現(xiàn)讀寫結(jié)合,要引導(dǎo)學生讀中悟?qū)?,以讀學寫,加強讀寫的聯(lián)系。不應(yīng)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nèi)容的手段,還應(yīng)把閱讀和品詞析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jié)合起來。否則,是跛腳的閱讀教學?!钡拇_,讀寫結(jié)合非常重要。因為閱讀是內(nèi)化的吸收,是寫作的基礎(chǔ);寫作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只有自己理解了,表達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反之,表達能力強了,又能促進理解能力的提高。在如今的語文課上,我們很欣喜地看到,教師有了很強的語言文字訓練意識,把“寫”融入課堂,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些訓練點沒有真正地從目標出發(fā)、從文本出發(f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存在著泛泛而談的感受性練筆、“套模子”似的仿寫、針對性不強的想象性練筆等現(xiàn)象。
那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小練筆真正落到實處,更加有效呢?我是如何找準文本引導(dǎo)學生從精彩的“范文”中受益,靈活有效地讓學生練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呢?下面就結(jié)合平時的教學來談?wù)勛约旱囊恍┳龇ê腕w會。
一、靈活仿寫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蹦7聝?yōu)秀作品進行寫作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靈氣熏陶,提高文學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依樣畫葫蘆中,能掌握作者的表情達意、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一)遣詞造句的仿寫
教材中有許多特殊的詞語,如連接上下文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表示寫作手法的修辭詞語等,像這樣的詞語看似不起眼,但往往能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
如部編版語文第八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辈浑y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典型的排比句式兼擬人句式,連用四個“時而”把溪流的特點具體描寫出來。課后,我就設(shè)計了這樣一道練習:
用上“時而……時而……”寫一個擬人句。
很快,許多優(yōu)美的語句從孩子們的筆下誕生了。
像這樣的經(jīng)典語句,課文中比比皆是。只要我們教師有心,充分發(fā)掘出來,帶領(lǐng)學生臨摹仿寫,持之以恒,定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段與段銜接的仿寫
一篇好文章,文章的層次與段落之間需要運用一些句段把它們自然、緊密地連接起來,不然,文章就會顯得支離破碎。
二、讀中促寫
三年級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語文園地”中都有“日積月累”專欄,其中“讀讀背背”中包含了名言警句、古詩、成語、對聯(lián)、歇后語等內(nèi)容,重在促進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了解和語言的積累,只需做到熟讀成誦即可,但是,學生們心里日積月累的似乎只是單獨的好詞好句,這樣簡單的教學總覺得資源浪費了。學生在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之間缺乏暢通的渠道,而小練筆則開辟了這一渠道。
(一)詞語大串聯(lián)
在每次“日積月累”的熟讀成誦之后,我就引導(dǎo)學生進行“寫段”練習。利用“讀讀背背”中的好詞,進行詞語大串聯(lián)。要求學生任選幾個詞語,寫成一段連貫的話。
如部編版版語文第六冊 “語文園地一”中,有“旭日東升”“夕陽西下”“皓月當空”這三個詞,剛好表示三個不同的時間段,我讓學生利用這三個詞,寫某處景物在這三個時間段發(fā)生的變化。并且還可以利用剩余的其他描寫景物的好詞,如“噴薄欲出”“群芳吐艷”“郁郁蔥蔥”“崇山峻嶺”等等。
有效地讓學生在“讀讀背背”中進行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名言警句運用
以“讀讀背背”中的名言警句、對聯(lián)、歇后語等為中心詞或中心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段話。
如部編版語文第六冊 “語文園地三”中,學生根據(jù)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缺點,舉例寫一小段體會,告訴大家要自強自立,因為“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
適當?shù)匾谩白x讀背背”中的一些句子,可以使語段更具文采。這樣既可以檢測學生對“讀讀背背”的感知和理解的準確程度,又創(chuàng)造了運用好詞佳句的訓練機會。
三、以情抒寫
學生的語言學習須以文本引路,但絕不能止步于亦步亦趨式的語言學習。教師應(yīng)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個性化的思維,給學生的說話、寫話提供寬松的文本,任由他們“馳騁”,使言語表達成為一種不吐不快的“言語生命欲求”。
(一)情有所動時抒寫
教材中有些課文意蘊深刻,耐人尋味,有些文章的情感性強,感染力強,學生學后,心中有許多話想對文中的角色說。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
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第七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中,在學習周恩來在外國租界看到的那一幕——婦女可憐、洋人可恨、警察可悲、國人無奈……在自己的國家,卻任由外國人橫行霸道,如此荒謬的事情,讓學生個個義憤填膺。此時抓住時機讓學生用“我想對? ? ? ? ? ? ? ? ? ? 說? ? ? ? ? ? ? ? ? ? ”的句式,寫寫你最想說的話,體會當時中國人的無能,體會落后就要挨打的心酸和無奈。學生發(fā)自肺腑地寫道:
我想對警察說:“作為中國人,你們的良知何在?你們不僅不幫自己的國人,反而助紂為虐,可悲呀!我為你們感到羞恥,感到痛心!”
學生在抒寫中進一步體會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明白了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所謂“情動方能辭發(fā)”“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樣的小練筆讓“寫”變成了自己真情流露的需求。
(二)學有所悟時抒寫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到底理解了哪些?感悟到了什么?教師可以假設(shè)情境的延伸、發(fā)展,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動心動情地寫出“眼中景,心中情”,加深對課文的自悟自得。所以教師要從思想內(nèi)容回到語言文字,做到從讀寫悟,把練筆建立在理解、吸收、積累上。
如部編版語文第九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以一揚一抑,一美一毀的寫法,讓學生了解了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fā)了愛國情感。學生深深為圓明園的毀滅感到惋惜、痛心,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無比仇恨。此時設(shè)計這樣一個小練筆:假如你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 ? ? ? ? ? ? ? 。學生此時的心情已融入文本,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有所悟,學有所思,抓住課文的情感點,精心設(shè)計小練筆,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既透徹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了文中的情感,又提高了他們個性化表達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讓學生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真諦?!倍【毠P的隨機進行,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不論采取哪種形式,都必須立足教材,從學段目標出發(fā),從文章內(nèi)容出發(fā),從文本語言形式出發(fā),從文本寫作特點出發(fā),多角度設(shè)計練筆的形式,因文而異,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言,是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只要長期堅持,必定能夠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讓我們與學生一起攜手,用小練筆演繹寫作中的大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