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與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相比,初中歷史所涉及的知識點相對較多,涵蓋的知識范圍相對較廣,并且不同歷史事件及朝代之間的跨度相對較大。因此,在學生完成初中階段歷史知識的學習后,教師開展歷史復習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回憶、鞏固初中階段的全部歷史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的框架與完整的知識體系。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怎樣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增強復習效果,減輕學生課后歷史復習的負擔,成為當下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
思維導圖是心智圖的一種,它從一個中心出發(fā),然后向四周延伸,延伸的每一個部分既與中心有密切的聯(lián)系,彼此之間又互相獨立。教師使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梳理以往腦海中零碎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網(wǎng)絡,改變以單一知識點回顧和講解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可以在初中歷史復習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將學生在每一個階段所學到的歷史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聯(lián)系起來,構建整個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網(wǎng)。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構建一套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還能夠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提高歷史復習效率。
一、初中歷史復習教學現(xiàn)存問題
學生在初中歷史最后復習教學階段經常會遇到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整體復習效率較低。由于最后階段的復習時間較短,很多學生希望教師在課堂上以講練為主。但是由于不同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以講練為主的復習教學難以全面照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二是沒有掌握一定的復習方法。學生對各個歷史知識點之間聯(lián)系的把握不夠準確,在單個知識點上花費的時間較長,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和熱情不高。
部分教師在初中歷史復習教學的過程中依然采用“滿堂灌”的傳統(tǒng)方式,師生之間很少進行互動,學生的復習效果并不顯著,不能通過復習提高自身的能力,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水平的提高與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復習教學中的應用
“雙減”背景下,在開展初中階段的歷史復習教學時采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教師在復習中靈活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改變歷史復習效率低、復習模式單一的現(xiàn)狀,幫助學生全方位整合歷史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提高最后階段復習的整體效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復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熱情,更好地梳理歷史知識點,幫助學生減輕復習壓力,實現(xiàn)真正的“減負提質”。
(一)借助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結構
在初中歷史的最后復習階段,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單元之間歷史知識點的縱向探討,引導學生總結以往所講解的每一課時內容的關鍵詞,并找到歷史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和教師一起進行分析,學生不但能更好地對以往所學的歷史知識點進行回顧,而且能回想以往在學習本章內容時所進行的相關試題演練,這也能幫助學生檢測自身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到每個關鍵詞及每課時之間的聯(lián)系,將碎片化的歷史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挖掘歷史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意義,能夠讓最后階段的歷史復習教學更加高效。學生在和教師進行分析與整理的過程中,不僅能回顧以往的歷史知識點,而且能形成一套屬于自身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
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完成《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所提出的相關教學要求。例如,在帶領學生復習“古代中國的政治”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時空和框架兩個方向制作相關的歷史思維導圖。教師以時間軸為基礎,在時間軸上依次標注不同時期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時間節(jié)點加強學生對以往所學歷史知識點的印象,突破傳統(tǒng)整章內容復習的模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強最后階段的復習效果。
(二)運用思維導圖增強歷史理解
以往在進行九年級歷史總復習階段的教學時,由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學生的復習效率并不高。雖然教師也針對每章節(jié)的歷史知識點進行了總結與梳理,但是初中階段不同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最后階段的復習效果并不理想。思維導圖具有新穎、簡單的特征,在復習教學過程中能夠活躍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以往所學歷史知識的記憶。
例如,在復習與“鴉片戰(zhàn)爭”相關的內容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回顧鴉片戰(zhàn)爭的起因、發(fā)生的時間、涌現(xiàn)的民族英雄、鴉片戰(zhàn)爭對于當時整個中國甚至世界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的開始標志著什么等。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開展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復習,學生在和教師一同回顧與繪制思維導圖時,就會回想起之前學習的“清朝閉關鎖國”“白銀外流”“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南京條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相關知識點,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記憶。在復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溝通交流,加深學生對一些歷史知識點的記憶,營造良好的歷史復習氛圍,讓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分享自己繪制歷史思維導圖的經驗與心得,從而增強復習教學效果。
(三)借助思維導圖強化對重點知識的掌握
教師在九年級歷史總復習教學階段采用思維導圖,需要詳細分析并總結以往全部歷史教材中的內容,歸納出教材中每章節(jié)的重難點知識,然后根據(jù)其背景、意義等探究其中的聯(lián)系,從而找到思維導圖的中心,再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延伸。通過制作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加深對以往所學歷史知識點的印象,進一步提高實踐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通過繪制樹狀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很容易地記起每一個分支上的歷史知識點,這在活躍復習教學氛圍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最后階段的整體復習效率。
例如,在復習“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繪制樹狀思維導圖,根據(jù)“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探索”“新中國成立初期所取得的成就”等內容進行關鍵詞的總結概括,將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經驗、教訓等相關歷史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當下的時事進行分析,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教育教學大綱,在現(xiàn)有的復習教學基礎之上進行拓展,以此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與思維能力。
在歷史復習中重點采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提高復習效率,提高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借助思維導圖加強對重點知識的探討時,要注意緊緊圍繞初中歷史教材內容,根據(jù)初中歷史教材中的知識結構框架和重點知識進行繪制。教師應保證思維導圖的質量,時刻觀察復習教學中學生的反饋,當學生出現(xiàn)參與度不高或者對思維導圖的內容不感興趣的情況時,教師要思考復習內容難度是否過高或者復習思路是否偏離。在一堂課結束之后,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總結,為接下來思維導圖的制作和修訂做好準備。
(四)采用思維導圖深度探究中考真題
在初中歷史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往屆中考真題與學生制作的初中歷史思維導圖相結合,以此開展講練結合教學。教師可選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整個初中階段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點的真題,讓學生了解中考歷史的命題方向,以便其更好地進行復習。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考歷史的出題方式,加深他們對以往所學初中歷史知識點的印象,重視一些中考易錯題,這樣在促進學生復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課后有更多的時間回顧教師所講解的經典與重點題型。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鞏固知識,明確整個初中階段歷史學科的命題方向,對以往的易錯題進行反復練習。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聯(lián)系中考例題與初中歷史思維導圖,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復習知識點的印象,豐富學生對于重點知識的積累。
例如,2022年甘肅省歷史中考將“近代先進中國人的探索”設為重點內容,考查學生對于中國近代史中的經濟、思想等方面歷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此,教師在進行九年級歷史總復習階段的教學時,在探究往年真題、總結知識點的同時,要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中國近代在科技、技術、制度、文化等各個層面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加深學生對于思維導圖中各個知識點的記憶。這樣,當在考試過程中遇到相關知識點時,學生就可以憑借思維導圖回想起所要考察的歷史知識點及相關內容。
結語
歷史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對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歸納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進行九年級歷史總復習階段的教學時,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復習方式,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盡管在復習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會有一定的挑戰(zhàn)與難度,但是思維導圖的運用順應當下“雙減”政策對初中歷史的教學要求,能夠降低學生在歷史復習階段的學習壓力,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整體的初中歷史復習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