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娜
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單一固定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目前,國家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變得更為重視,因此在現(xiàn)代教學中積極大力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成為時代所趨。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更多是片面的、狹隘的,這就使其可塑性相比于成年人會更強。教師應該更為注重對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相關教學,結合適應小學生的教學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
小學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年齡階段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加強其法制意識是最有效的且非常有必要。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要加深其道德法制觀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正確的引導顯得特別重要。大力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與祖國的未來發(fā)展有緊密的聯(lián)系。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人們對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提升越來越重視。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是時代所趨。要想更好地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從實際學情出發(fā),敢于轉變固有的教學模式,有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教師為主體轉變?yōu)閷W生為主體進行教育教學。本文分析法治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關系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特點,論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必要性,提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相關實踐,即開展有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采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思考,為創(chuàng)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的方式方法提供參考。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概述
(一)法治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關系
從國家層面來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公民擁有強大的道德法治觀念尤為重要。想要更多人都有強大的法治觀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小學生角度出發(fā)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這樣一來,對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教學則不可或缺。由于小學生對很多事物的了解都不夠深入,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也非常有限,這就使學生的可塑性更強,更容易接納新事物。小學生現(xiàn)在還不足以有能力理解什么是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懂依法做事是怎樣的概念,不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所以,要想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順利進行,需要通過靈活的課堂互動方式、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讓小學生對法治這個觀念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進一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法治觀念。可見,大力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對提升小學生法治道德觀念是一種扎實基礎、更為有效且非常重要的方式。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特點
對于小學生來講,很多事物都是新奇的,他們想探索未知的東西,這就導致小學生對待學習的專注力不會太強,容易“開小差”。對待更偏向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內容,就像道德與法治教學,可能接受起來會相對困難一些。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法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必須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加大改良力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對此類教學的親身體會,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是教師一直講解,而導致學生毫無參與感,這樣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需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有效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多舉一些貼近社會生活的例子,使小學生對此類課堂教學的認知與理解更為深入;需多鼓勵學生進行多向化探討,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加深理解。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必要性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作用
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促進其健康快樂的成長。小學生對事物好壞的判斷能力有限,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不足,對來自各方面信息的接納程度強,這就導致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容易受到來自外界各方面信息或多或少的影響,可能會因此形成不好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容易造成一些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為了避免諸如此類事情的發(fā)生,大力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非常有必要。這樣可以讓學生不僅能夠形成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還能提升其道德法治素養(yǎng)。由此看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在整個教育領域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要求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展中,人民對道德的要求和法治的建設沒有停止過,對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現(xiàn)階段學校課程體系中,美德和法治作為重要課程之一。新教材從以前的《道德與生活》變更為《道德與法制》,這就需要教師對這門必修課的教育已經(jīng)不是單單局限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必須進一步貫徹對相關法制觀念的教學。走進學校的道德和法制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教學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背誦的情況,還有很多教師還是在用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師主觀講解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教學開展不能高效進行。如今,在道德與法治觀念普及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更需要變換以前的教學模式,要以更為新穎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舒適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學會主動學習,領悟知識的內在,達到最終能夠將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中的目的。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發(fā)展前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獲得了人們更為廣泛的關注。小學生是祖國發(fā)展的新鮮血液,他們同樣背負著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他們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高低與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新課改之后,我國將道德與法治教育列為重中之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諸多方面,為提升小學生道德法治觀念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支撐和依據(jù)。為了發(fā)揚我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非常有必要。未來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層面會獲得更大的突破,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會越來越強,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會越來越高。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相關實踐
(一)開展有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習成效變得事半功倍。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來說,專注力是難以掌控的。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最主要在于教學方式要新穎、被喜歡,教學內容要生動形象,要讓小學生覺得新奇有趣,要讓學生在無壓力無負擔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更容易領會知識的內涵,對理論知識才能記得更牢靠。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桎梏,不能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都以教師講解、傳授為主,只讓學生一直聽,沒有互動和參與,就會導致整個課堂氛圍變得壓抑。這種情況下,小學生會更難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以致課堂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采用創(chuàng)新改良后的教學方式,讓沒有生機的課堂變得靈動起來,讓學生在親身領會教學內容之后,努力將課本內的知識運用于社會生活中,進而化為自身強大的信念。
(二)采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對很多事物都有積極探索未知的心態(tài),這就導致他們容易被外界新鮮事物吸引,對待一件事情的專注力相對難以集中且容易分散,對待自身認為枯燥乏味的知識內容更不會繼續(xù)學習下去。所以,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采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教學便可靈活、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采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把原本邏輯性強、抽象化的教學內容,以學生容易接納且較為喜愛的方式,更加形象、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讓小學生對知識有更為直觀的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拓寬自身視野,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可見,采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效果顯著。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親身體會能讓記憶更深刻。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對待事物的專注力不夠,道德法制觀念也比較淡薄。相較于成年人來講,小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有的甚至會自我否定,對自身成長容易產(chǎn)生不良影響,對以后處事方式也會造成干擾,缺失自信,不愿主動嘗試,導致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難以高效開展。
所以,為了提升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需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效,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變得高效有序。教師需要多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組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相關教學有參與感,親身領悟知識的內在。鼓勵式教育方法能夠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身長處,激發(fā)對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度,讓小學生在學習中有足夠的參與感,從而扎實掌握知識。這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各種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思考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成效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促進小學生社會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課程。縱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的發(fā)展,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與普及。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而言具有起步成長的重要意義,是整個人生階段對道德與法治認知的關鍵基石。道德與法治會始終伴隨著我們終身,不管是在學習階段還是以后的人生歷程中都會顯得尤為重要。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使學生從小樹立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意識,使其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新課改之后,國家對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態(tài)度變得更為重視,教師不再一味地只關注學生文化課程的成績,對學生滲透德育相較于之前也更為注重,五育并舉正在進行。當小學生在思想上認同這樣的教育之后,自身會對此門課程學習提起興趣,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一來,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理論知識的領悟程度有所提升,慢慢學會將知識帶入社會生活中,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因此,大力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注入了不凡動力。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反思
在小學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并非僅為了開展而進行的無用功,而是為了讓學生從小就能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與法制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由于年齡的限制,不足以讓小學生對待事物有足夠高的專注力,對待各項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完善。所以,教師要認識到提升道德與法治觀念對學生的重要性。
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認清是圍繞哪一群體進行,要明確道德與法治和小學生生活的關聯(lián)性。所以,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到的相關知識能夠做到活學活用,不能僅限于課本學習,組織的教學活動要貼近社會生活,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引入生活案例,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參與進去,而教師需要發(fā)揮正確引導和答惑解疑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把道德與法治知識傳遞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習慣,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為學生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自己高要求,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行為模范,要制定針對性的、有效的教學計劃,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良,營造一種不壓抑的教學氛圍,以此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能夠更好地學習與掌握相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專注聽講,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相關活動一定要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實際,這樣才可以讓小學生充分理解到理論知識蘊含的意義,才能將理論知識化為自身信念,提高自身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農村小學實踐性作業(yè)實施路徑探究”(項目編號:KCA2023290)課題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