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言
幼兒時期是個體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可能出現(xiàn)各種行為問題,其中就包括告狀行為。幼兒的告狀行為是指幼兒向教師或其他成人舉報同伴的一種行為。在幼兒園,幼兒的這種行為是很常見的,但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工作的正常秩序,進而影響其他幼兒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應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诖?,筆者探討了幼兒告狀行為的類型,并結(jié)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應對幼兒告狀行為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幼兒告狀行為的類型
(一)違反紀律型
違反紀律型告狀是指幼兒向教師舉報同伴違反幼兒園規(guī)定的告狀行為,如主動向教師舉報同伴亂扔東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幼兒對同伴違紀行為的描述可能夸大事實。
這類告狀行為的出現(xiàn)是因為幼兒正在逐步認識和理解幼兒園的規(guī)則,他們認為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并認為自己應該舉報同伴。同時,部分幼兒可能會因告狀行為受到教師的肯定而舉報同伴違紀。
(二)推卸責任型
推卸責任型告狀是指幼兒選擇將責任推卸給同伴的告狀行為。當犯錯或者做錯事情時,部分幼兒缺乏勇氣承擔責任,害怕面對成人的責備或者懲罰,可能會選擇編造謊言掩蓋自己的錯誤,將責任推卸給同伴。此外,部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在遇到問題時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也可能會選擇將責任推卸給同伴。
(三)表現(xiàn)自我型
表現(xiàn)自我型告狀是指幼兒在告狀的過程中突出自我良好表現(xiàn)的告狀行為。這種類型的告狀行為通常發(fā)生在幼兒需要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經(jīng)驗、知識、態(tài)度等方面時。在告狀的過程中,幼兒會詳細地描述事情的經(jīng)過、自己的行為和態(tài)度,并試圖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獲得滿足感。
在成長過程中,幼兒需要逐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態(tài)度等,表現(xiàn)自我型告狀是幼兒自我表達需求的一種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幼兒可能在與同伴的競爭中難以獲得滿足感,從而試圖在告狀過程中向教師說明自己的良好表現(xiàn)來獲得肯定和表揚。
(四)尋求幫助型
尋求幫助型告狀是指幼兒在無法獨立解決問題或與同伴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產(chǎn)生的告狀行為,意在尋求教師的支持和幫助。在成長過程中,幼兒往往會對成人產(chǎn)生一定的信任和依賴,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會選擇通過告狀尋求成人的幫助和支持。此外,部分幼兒的分享意識薄弱,不愿與同伴分享玩具,常會因此做出爭搶玩具的行為,并向教師告狀以獲得幫助。
二、應對幼兒告狀行為的策略
(一)給予幼兒正面積極的回應
給予幼兒正面積極的回應是應對幼兒告狀行為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正面積極的回應,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情感認知和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以增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當幼兒向教師告狀時,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關心和肯定,讓幼兒感受到尊重和關注。具體而言,教師應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教師應該以尊重和理解的態(tài)度傾聽幼兒的講述,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并讓幼兒感到被理解和關心,逐漸放松心情。
其次,教師應該肯定幼兒的勇氣和誠實,并適當表揚幼兒,讓幼兒感受到被認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精神品質(zhì),幫助幼兒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再次,教師應該明白幼兒告狀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要引導幼兒通過思考、協(xié)商、交流等方式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讓幼兒獲得幫助和支持。
最后,告狀行為的背后可能是幼兒缺乏安全感。對此,教師應該給予正面回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感,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
(二)了解幼兒告狀的起因
幼兒園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幼兒在這里學習如何與教師、同伴、環(huán)境展開互動,進而獲得成長與發(fā)展。在此過程中,幼兒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當行為,如打鬧、爭搶玩具等,而這些行為常會催生幼兒的告狀行為。因此,了解幼兒告狀的起因是教師更好地應對幼兒的告狀行為、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
幼兒告狀的起因有很多,比如,他們可能在感到冤枉或委屈時告狀。當玩具被其他幼兒拿走后,有的幼兒會自己將玩具拿回來,而有的幼兒會向教師告狀,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委屈,并希望教師出面幫自己要回玩具。
初入園的幼兒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而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因此,在遇到問題或與同伴發(fā)生矛盾、沖突時,部分幼兒可能會通過告狀的方式尋求教師的幫助。
此外,隨著幼兒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他們對規(guī)則的認知也會不斷完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對某些事物產(chǎn)生一些誤解或認知偏差,導致對某些行為的錯誤判斷,進而通過告狀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此,教師需要借助科學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行為準則,如與他人友好相處、尊重他人等。
(三)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在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告狀行為的產(chǎn)生多與幼兒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有關。因此,引導幼兒換位思考是教師在應對幼兒告狀行為時應采取的重要措施。引導幼兒換位思考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行為,并從中學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情感認知,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
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情景模擬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他人的感受,使其學會換位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小朋友們在玩耍,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另一個小朋友”這一情境,然后引導幼兒分別扮演被撞倒的小朋友和撞倒別人的小朋友,讓幼兒體驗此情境中兩個小朋友的不同感受,從而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情感,選擇恰當?shù)慕鉀Q方法。
(四)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部分幼兒告狀是因為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加強指導,注重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
在幼兒因無法獨立解決問題而告狀時,教師不能直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而應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和實踐,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讓幼兒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獨立解決問題,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在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后,教師應給予幼兒正面的反饋,肯定幼兒的做法,讓幼兒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意識
分享是社交技能和道德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良好的分享意識有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減少告狀行為,提升幼兒的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意識,讓幼兒學會與同伴分享玩具、故事書等,并表揚那些主動與他人分享的幼兒,以此激勵不愿分享的幼兒。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小組活動,讓幼兒與同伴分享玩具,合作開展游戲。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制作小禮物,送給自己的同伴,借此讓幼兒體會分享的樂趣,形成主動分享的意識,從而減少因幼兒分享意識薄弱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矛盾沖突,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
(六)與家長合作進行同步教育
家長在幼兒的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幼兒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與家長合作進行同步教育是應對幼兒告狀行為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師可以搭建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與家長共同探討幼兒告狀行為背后的原因,分享教育經(jīng)驗和策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與家長共同思考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困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長可以向教師反饋幼兒在家中的表現(xiàn),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的行為模式和性格特點,從而幫助教師正確地把握教育方向,選擇合適的教育引導策略,以切實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
同時,家長可以積極參與幼兒的教育,與教師形成一種互補關系,在家中給予幼兒更多的機會,鼓勵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此外,教師和家長可以指導幼兒在遇到問題時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觀點,讓幼兒了解如何尋求幫助和處理問題。教師和家長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會幼兒如何正確處理沖突,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
結(jié)語
告狀行為是幼兒在不同情境下的應對方式,不同的告狀行為反映了幼兒的個性特點和社交能力的發(fā)展情況。在處理幼兒的告狀行為時,教師要考慮具體情境和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并選擇恰當?shù)膽獙Σ呗?,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社交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蒯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