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論孟浩然詩歌的哲學意蘊*

2023-08-07 21:21:37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孟浩然詩歌

李 明

(湖北經(jīng)濟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孟浩然詩歌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在于詩意的淡美,情感不濃郁但不失韻味,正如沈德潛所說的“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語言清淡但又有深刻內涵,也如蘇軾所說“似淡而實美”(蘇軾《評韓柳詩》),表面平淡,內里功力深厚?!罢Z淡”“似淡”揭示的是孟浩然詩歌的淺表層面。而“味不薄”“實美”則揭示的是孟浩然詩歌的內核層面。概括地說,孟浩然詩歌的哲學意蘊是比較鮮明的,他喜歡用淡語表哲思,無論是“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還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都具有一種引人深思的哲學意蘊。

探討孟浩然這種哲思的源頭,無疑和佛教的偈語頗有相似之處。我們來看禪宗神秀最著名的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睆倪@則偈語中我們可以得到兩點啟示:一方面,它使用的是口語(淡語),偈語的語言不能成為大眾理解佛法的障礙。另一方面,這些平淡的語言,必須寄托深刻的佛理才行,字面之下要蘊含有一定的哲理。偈語的這種用“淡語傳播佛法禪理”的模式,和孟浩然的“語淡而味終不薄”的表達無疑是同一的。余恕誠先生說:“透過每一種文體的發(fā)展,幾乎都能看到異質的引入,及其與其他文體相融的交叉性,綜合性”[1](P19)。孟浩然是否借鑒了佛教偈語這種“異質”豐富其詩歌創(chuàng)作并表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精神,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孟浩然受佛教影響不是偶然為之,據(jù)王輝斌研究,“僅孟浩然在詩題中言及的僧人,其主要者就有湛上人、聰上人、空上人、業(yè)禪師、業(yè)公、明禪師、易禪師、皎上人、辨玉法師、融上人、岳上人、就禪師、義公等十數(shù)人之多。其中,除聰上人(生平見《續(xù)高僧傳》卷十六)、融上人(見張說《襄州景空寺題融上人蘭若》)等少許為圓寂于孟浩然之前以外,其余則大都為與孟浩然具有直接交游關系的僧人,且其生平事跡亦有可考者,如湛上人即為其例?!盵2](P44)“其詩或詩題中所標明佛寺禪居之名者,依次有香山寺、云門寺、翠微寺、龍泉寺、玉泉寺、石城寺、龍興寺、總持寺、景空寺、大禹寺、鳳林寺、耆闍寺、萬山寺、東林寺,以及符公蘭若、明禪師蘭若、業(yè)師山房、空上人房、義公禪房、立公房、辨玉法師茅齋、惠上人房、融公蘭若、聰上人禪居,等等?!盵2](P44)因而,孟浩然詩歌體現(xiàn)出的禪思哲理是有現(xiàn)實根據(jù)的,是和他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

孟浩然的哲學思維,當然更深受儒家哲學和道家哲學的影響。從儒家來看,對孟浩然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詩禮襲遺訓,趨庭沾末躬”(《書懷貽京邑同好》),從生活習俗、學習習慣、家世乃至思維方式都無不受儒家哲學影響。如孔子“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近不失親,遠不失舉”“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種辯證對舉的思辨方式與表達方式在孟浩然詩歌中屢次出現(xiàn)。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等哲學思想自然也深刻影響到孟浩然,其詩中多次提到道家人物老萊子,如:“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夕次蔡陽館》),“水乘舟楫去,親望老萊歸”(《送王五昆季省覲》),“從孟浩然的涉‘道’詩歌的用典和所反映出的心性、情趣和追求來看,他也是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的?!盵3](P88)。

從詩歌作品來看,孟浩然“用淡語表哲理”的傾向也較明顯。不妨以《宿建德江》為例略作說明:“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钡谝痪涞摹耙啤薄安础?傳達的是“移動”和“止泊”,“移”是動態(tài),“泊”是靜態(tài),一動一靜,辯證統(tǒng)一,融合在一句詩歌之中。第二句的“日暮”“新愁”,“暮”表示太陽落山的時候,是一天的結束。而“新”卻表示的是新的開始,同樣包含有新舊交替的哲學意趣。第三四句,“低”“近”“曠”,天肯定比樹高,月亮也離我們很遙遠,但在情感的統(tǒng)一下,“天低樹”“月近人”充滿情趣,詩意耐人咀嚼玩味,似乎含有不盡的畫外音。所以,細品起來,這首詩歌是具有濃郁的哲學意蘊的。但它采用的語言卻是接近于日常口語的“淡語”,給人樸素清新、自然淡雅之感。既沒有使用生僻字詞,又沒有使用典故,句意明白顯豁,一看就會,一聽就懂。至于像《晚泊潯陽望廬山》:“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蹦欠N哲思就更濃烈了。由此看來,生活在佛教氛圍濃厚的唐代,孟浩然詩歌不自覺地潛藏有一個特點——“用淡語傳哲思”。

考察孟浩然的那些名句,大多凝練深刻,往往比較注重對哲理的體悟,對人生的思考,其明顯的做法是,以冷靜的思考代替熱烈的宣泄。在行文章法上,孟浩然更類似于杜甫的“波瀾老成”“靜水流深”,而不似李白的“噴薄而出”“濃烈奔放”。綜合來看,了解孟浩然詩歌的哲理大致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

一、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

孟浩然有一首《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翠微終南里,雨后宜返照。閉關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兩心相喜得,畢景共談笑。暝還高窗眠,時見遠山燒。緬懷赤城標,更憶臨海嶠。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痹姷闹虚g三聯(lián),特別富有啟迪意義,“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边@兩句讓人聯(lián)想到莊子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進入名山古剎,感受到佛寺的清靜?!叭宓离m異門,云林頗同調”,意思是說儒家道家佛家雖然教義不同,但本質都追求“山林之樂”。這一聯(lián)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體現(xiàn)了孟浩然樸素的辯證思維?!皟尚南嘞驳?畢景共談笑”,正是因為有共同的認識,才會快意談笑,一直延續(xù)到太陽落山。“風泉有清音,何必蘇門嘯”尤具含蓄韻味,據(jù)《晉書·阮籍傳》:“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盵4]只要胸懷情趣,最普通的山水清音也會勝過蘇門山孫登的嘯聲,強調的是精神上的認同。

從“儒道雖異門,云林頗同調”我們能夠品味出“求同存異”的哲理思想,它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tǒng)一性。事物之間既有普遍的差異性與多元化。但相互之間又具有同一性,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孟浩然在儒家與佛家的教義中感受到,雖然兩家信仰與表象略有差異,但本質都在追求人與自然的自然和諧,都在追求“山林之樂”,孟浩然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抓住事物的根本性邏輯,不被現(xiàn)象所迷惑。作者采用的表達方式是,前句用“異”,后句用“同”,對立統(tǒng)一。從異中見出同,求同存異。類似的句子似乎不在少數(shù),其詩歌中包含“異”“同”字眼的句子如下:“出處雖云異,同歡在法筵”(《陪柏臺友共訪聰上人禪居》);“執(zhí)手恨為別,同舟無異心”(《與白明府游江》);“秦楚邈離異,翻飛何日同”(《書懷貽京邑同好》);“笑語同今夕,輕肥異往年”(《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等,這些句子中既有“同”,又有“異”,辯證對立又相輔相成,充滿哲學意味。

孟浩然的這類詩歌,不以形象見長,而是以思理為妙。仔細品味,有一種難得的韻味。有些詩歌,雖然沒有使用明顯的對立辯證的詞語,但依然充滿辯證思想。例如:《和張丞相春朝對雪》:“迎氣當春至,承恩喜雪來。潤從河漢下,花逼艷陽開。不睹豐年瑞,焉知燮理才。重推江漢理,旋改豫章行?!毖┤ゴ簛?水流花開,一切景物都自然平常,卻又充滿哲理,表達出大自然的自適轉化與生生不息。

這是孟浩然詩歌哲學意蘊的第一個方面:用辯證思維表達人生哲理。

二、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道德經(jīng)》),這句話能夠啟發(fā)我們用另一種思維方式去領略孟浩然詩歌的奧妙?!暗兰艺J為,真正的哲學智慧,必須從否定入手,一層層除去表面的偏見、執(zhí)著、錯誤,穿透到玄奧的深層去?!盵5](P219)道家這種生命的智慧類似于“減法”,引導我們破除干擾,直達事物本質。放眼孟浩然的詩歌,亦是如此,往往在一句之中既有肯定,也有否定。略舉幾例:“猶憐不才子,白首未登科”(《陪盧明府泛舟回作》)使用了表示否定的“不”和“未”?!扒笾豢傻?沿月棹歌還”(《山潭》)使用了“不”;“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使用了表示否定的“勿”;“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北澗浮舟》)使用了表示否定的“何必”。這種否定表達,可以理解為哲學上的“揚棄”思維,孟浩然用否定的方式,拋棄事物中壞的一面,從而引導人們走向事物的另一面,給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處逢生之感?!兜赖陆?jīng)》所說的“反者道之動”即是此意,它的語氣比肯定表達更委婉曲折,也更耐人尋味。加之否定表達的同時隱含有作者肯定性的預設意義,讀起來又顯得辯證統(tǒng)一,含有一種對舊事物的“超越”,哲學意蘊也更濃厚。

任何物質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偈語“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钡摹澳?意思是“不”,即是用否定的方式來表達肯定。“莫使惹塵?!钡摹澳?表現(xiàn)出一種理解的取舍,見出一種智慧的通脫。孟浩然詩中用到“莫”字的詩歌似乎也不少。例如:“津無蛟龍患,日久常安流。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鹢舟。豈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鶴,且隨波上鷗。堤緣九里郭,山面百城樓。自顧躬耕者,才非管樂儔。聞君薦草澤,從此泛芳州”(《與黃侍御北津泛舟》)。此詩寫孟浩然與友人泛舟情景。泛舟中的感悟尤其值得注意——“莫奏琴中鶴,且隨波上鷗”,其言下之意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這樣一種勸誡,就和“莫使惹塵?!币粯?具有一種禪意,包含有一種“揚棄”哲學。告誡我們珍惜當下的快樂,忘卻過去的憂傷。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如:“歸客莫相待,尋源殊未還”(《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毋校書》);“故人今在位,歧路莫遲徊”(《送丁大鳳進士舉》);“月明全見蘆花白,風起遙聞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坐中殊未起,簫管莫相催”(《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wèi)明府席》);“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晚春》);“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武陵泛舟》);“莫愁歸路暝,招月伴人還”(《游鳳林寺西嶺》);“莫辨荊吳地,惟馀水共天”(《洞庭湖寄閻九》)。這些詩歌中都包含有一種難得的反向思維模式,一種不同于他人的思辨方法,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一種樸素的哲學意蘊。這種思維有“揚”有“棄”,有肯定,也有否定。這種思維方式,否定舊的范式并重新形成新的不同范式,能將自己的認識提升到更合理的新范式當中,具有“超越”的哲學意味。

揚棄思維正如“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論語》),不偏執(zhí)固執(zhí)。這在《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一詩中有所體現(xiàn):“不知鱸魚味,但識鷗鳥情。帆得樵風送,春逢谷雨晴……滄浪醉后唱,因此寄同聲?!贝嗽娭械摹安恢|魚味,但識鷗鳥情”尤為醒目,它蘊含的哲學韻味類似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前句用否定,后句用肯定,辯證中有對立。鏡湖之游不是沖著人人都需要的鱸魚美味而來,湖面上的鷗鳥更契合作者的心意,將感官體驗提升到情趣之樂?!胺瞄燥L送,春適谷雨晴。”意思是風調雨順,一片和諧,自然風物如此美好,游人自然得到熏陶。天下清明,我們全力施展才華,實現(xiàn)抱負;天下黑暗,我們隱居自得其樂。孟浩然用“不知”式的揚棄方式,指出“鷗鳥情”才是自己的追求,是復雜多變的唐代政治社會生活在詩歌中的微妙反映。

用揚棄思維來評判孟浩然的下列詩句,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身上都有一些共同點:具有批判意識;有拋棄,也有保留;有發(fā)展,也有提高;帶有辯證色彩。例如,《游精思題觀主山房》:“誤入花源里,初憐竹徑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薄侗娟^黎新亭作》:“地偏香界遠,心靜水亭開……戲魚聞法聚,閑鳥誦經(jīng)來。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靜中何所得,吟詠也徒哉?!薄杜阋κ咕}惠上人房》:“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迷心應覺悟,客思未皇寧?!薄顿浭捝俑?“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去詐人無諂,除邪吏息奸。欲知清與潔,明月在澄灣?!薄冻箻烦欠陱埳俑鳌?“予是乘桴客,君為失路人。平生復能幾,一別十馀春。”《贈道士參寥》:“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不遇鐘期聽,誰知鸞鳳聲?!薄额}大禹義公房》:“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群壑深。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澗南即事貽皎上人》:“弊廬在郭外,素產(chǎn)唯田園。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限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分析??傊?留其精華,去除糟粕,是孟浩然的根本目的。

這種“揚棄”思維,強調的是一種“統(tǒng)觀”和“會通”。道家哲學認為,肯定和否定都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是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既然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我們既可以從正面切入,也可以從他的對立面切入,探討新的物質平衡,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常常采用的方式是諸如“無形”“無為”“無狀”“無象”“不仁”“不德”,通過“否定”來表達“肯定”,精神內斂,默然返觀,相互作用。孟浩然詩歌無疑精準領略了這種“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理論精髓,利用“揚棄”思維建立起自身與他物的界限,讀其“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猶憐不才子,白首未登科”,一種有才不被任用的矛盾就凸顯在詩句之外。這種思維方式不但準確地表達了意旨,同時強化了詩意,而且能夠表達出哲學思辨,一舉三得。

三、草木本無性,榮枯自有時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運行規(guī)律,不論是人事還是自然。遵從自然規(guī)律,順勢而為是儒、道兩家都堅持的哲學思想??鬃诱f“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論語》),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道德經(jīng)》)。都闡述了對自然的看法,作為源頭的儒、道兩家哲學思想自然影響到這位孟子的后代。孟浩然曾長時間地隱居,對“自然”的理解也超過常人。我們在孟浩然的詩中一共發(fā)現(xiàn)兩處用到“自然”一詞,第一句出現(xiàn)在《越中逢天臺太一子》,全詩如下:“仙穴逢羽人,停艫向前拜。問余涉風水,何處遠行邁。登陸尋天臺,順流下吳會。茲山夙所尚,安得問靈怪。上通青天高,俯臨滄海大。雞鳴見日出,每與神仙會。往來赤城中,逍遙白云外。莓苔異人間,瀑布當空界。福庭長自然,華頂舊稱最。永比從之游,何當濟所屆?”“福庭”——釋義為最幸福的地方,這個仙界一樣的地方,處處和諧自然。而天臺山的頂峰,更是最美的地方。這兩句詩表明在孟浩然的認識中,順應自然規(guī)律,才是最和諧的。第二首是《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yè)》:“卜筑因自然,檀溪更不穿。園廬二友接,水竹數(shù)家連。直與南山對,非關選地偏。卜鄰依孟母,共井讓王宣。曾是歌三樂,仍聞詠五篇。草堂時偃曝,蘭枻日周旋。外事情都遠,中流興所便。閑垂太公釣,興發(fā)子猷船。余亦幽棲者,經(jīng)過竊慕焉。梅花殘臘月,柳色半春天。鳥泊隨陽雁,魚藏縮項鳊。停杯問山簡,何似習池邊?”“卜筑因自然,檀溪更不穿?!睂懗隽藙e業(yè)的特點是擇地筑室,順應自然,面山臨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卜鄰而居,鄰里關系融洽。這種對自然的明確態(tài)度構成孟浩然的自然觀。

可以看出,“自然”概念在孟浩然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不違背事物自身的規(guī)律,沒有人為的干擾。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觀在孟浩然的詩歌中當然不止一處?!队尉碱}觀主山房》:“誤入花源里,初憐竹徑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舞鶴過閑砌,飛猿嘯密林。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痹姼杳鑼懙氖沁h離塵世的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房屋坐落在竹徑桃林深處,遠離塵囂。人與動物、植物和諧相處,主人漸通玄理而達到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

孟浩然的自然觀表現(xiàn)在自然界和人世社會兩個方面。對自然界的看法,主要體現(xiàn)在《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草木本無性,榮枯自有時。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痹娙擞蓷盍l(fā)芽,想到草木榮枯,時間的流逝,都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會受人為的干擾。“草木本無性,榮枯自有時”揭示了一種哲學思維:任何事物發(fā)展有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草木不像人那樣有七情六欲,不受性情干擾。但是它們的繁盛與枯萎卻同樣必須遵循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用草木和人進行比較,用草木的榮枯來表現(xiàn)人世生死的自然規(guī)律,其潛臺詞非常明顯,生命豐榮之時自當綻放,否則,便會快速枯萎,似乎在向讀者訴說自己求仕的不如意。

這種“自然觀”,本于道家哲學的“道法自然”。因而,我們總能夠感受孟浩然詩意的“自然而然”,有如清水出芙蓉。無論是《春曉》還是《過故人莊》,亦或是《夏日南亭懷辛大》都是如此?!吧焦夂鑫髀?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詩意如潺潺流水,也像意識流,一氣呵成,略無掛礙。皮日休稱它“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詩人在不經(jīng)意之間,攝取眼前看到的尋常景色:夕陽、月亮、荷花、翠竹,自然而然地引出所思之人。正是遵循最簡單的自然規(guī)律的結果。

這種自然觀在人世社會,則體現(xiàn)在對于時運、命運的思考。例如,其詩歌中表達的“時”“命”的詩如下:“順時行殺氣,飛刃爭割鮮”(《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迥張參軍》);“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順時”“昔時”“正當其時”,這是從時間的角度思考問題?!案F通若有命,欲向論中推”(《晚春臥病寄張八》);“三十既成立,吁嗟命不通”(《書懷貽京邑同好》);“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送席大》),“有命”“命不通”“命不偶”,這是從命運的角度思考問題?!绊槙r”“窮通”這些句子都表達了孟浩然“草木本無性,榮枯自有時”的自然觀。

四、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孟浩然有些詩歌表達了一種古今茫茫的歷史滄桑感。如《歲暮海上作》:“仲尼既云沒,予亦浮于海?;枰姸繁?方知歲星改。虛舟任所適,垂釣非所待。為問乘槎人,滄洲復何在?”首句運用孔子的典故,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6]仕途不得志的孟浩然,不得不泛舟江湖。接著寫日月星辰的變化,而“虛舟任所適”一句則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覺,結尾“為問乘槎人,滄洲復誰在”以問句引導讀者展開空間的想像。詩歌從先賢孔子開始敘述,到最后“滄洲復何在”,時空跨度大,表現(xiàn)了孟浩然的寬廣的歷史觀。

有些詩歌用今昔對比來表達哲理,“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恒醉習家池?!怀镒內艘喾?四面荒涼人徑稀。意氣豪華何處去,空馀草露濕征衣”(《高陽池送朱二》);“物變人亦非”傳達物是人非的人事變化。他有時也用到“今夕”和“往年”的對比,如“笑語同今夕,輕肥異往年。晨風理歸棹,吳楚各依然”(《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有時則用到過去和現(xiàn)在的對比,如“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田家元日》)有時還用到高和低的對比,“自古登臨處,非今獨黯然”(《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在時空穿梭中表現(xiàn)其宇宙時空意識。

孟浩然詩歌中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當屬《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比娪忠浴叭耸掠写x,往來成古今”一句最為警策。以“往”“來”和“古”“今”互相呼應,以“代謝”概括出來,形成了一個互相交替又不斷前行的規(guī)律。它既可囊括無數(shù)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又可引發(fā)讀者生發(fā)出更深刻的哲思。再如“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古與今,窮與通、短暫與永恒,都是孟浩然在詩中思索的話題。其啟示意義是,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只有隨時調整,順應自然,面對變化,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才可能感受、領悟到更深刻的人生真諦。

為了更清楚地認識孟浩然詩歌中的這種歷史觀。我們以時間指向比較明顯的“往”(已往)和“來”(未來)為例略作分析?!巴?過往?!皝怼?將來?!巴薄皝怼焙显谝黄?就有了時間的綿長感?!巴鶃硇新帽?開鑿禹功存”(《入峽寄舍弟》);“往來赤城中,逍遙白云外(《越中逢天臺太一子》);“舟子乘利涉,往來至潯陽”(《自潯陽泛舟經(jīng)明海》);“往來看擁傳,前后賴專城”(《送韓使君除洪州都督》);“今夜神仙女,往來夢感情”(《送桓子之郢城禮》);“往來鄉(xiāng)信斷,留滯客情多”;(《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巴鶃怼北环珠_的有,“久負獨往愿,今來恣游盤”(《游云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往來”變成“來往”的有:“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初春漢中漾舟》);“舳艫爭利涉,來往任風濤”(《舟中晚望》)。舉以上這些例子意在說明“往來成古今”的歷史觀在孟浩然詩歌中并不是個例,其哲學思想深深地潛藏在理性意識之中。

有的詩歌,雖然沒有使用“往來”這種明顯的時間語,但潛臺詞里依然有深厚的歷史與時空意識。如《襄陽公宅飲》:“窈窕夕陰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倚席卷龍須,香極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天光六義,發(fā)論明三倒。座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榮華應無間,歡娛當共保?!闭自娪谩皹s華應無間,歡娛當共?!弊鹘Y,化具體為抽象,提煉出濃郁的時空意識。漢代習郁舊宅傳至唐朝落入誰家?這是人事的更替。也許舊宅的新主人會將其營造得一派豪華,但是這種豪華又能延續(xù)多久,并進一步思考眼前歡娛如何共保。此詩對眼前繁華極力形容,最后歸結為對歷史傳承的沉思,和劉禹錫的《烏衣巷》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異俗非鄉(xiāng)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然”(《同張將薊門看燈》)一詩則會讓我們聯(lián)想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和“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表達的是破舊迎新、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歷史觀。這里的 “新年”可以理解為為“新事物”,它代替“故年”這個舊事物,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chǎn)生出來的新事物,這種“新舊”的交替和上文的“往來”一樣構成作者進步的歷史發(fā)展觀。

孟浩然詩歌中的理性成分,除了和佛教盛行有關,還和政治環(huán)境有緊密聯(lián)系。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表面繁榮富庶,其實暗流涌動,真正有才華的詩人不被任用,孟浩然考進士落第后,對現(xiàn)實的認識加深,才會由衷地感概“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留別王維》)。即便如此,孟浩然還是不甘心的,他在《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說:“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當他認識到社會的黑暗,就說“愿言投此山,身世兩相棄”(《尋香山湛上人》)、“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臘月八日剡縣石城寺禮拜》),理性認識戰(zhàn)勝了主觀理想。

人生是一個不斷探索走向自由的過程,這個過程,注定充滿荊棘。所以,孟浩然的筆下,才會既有“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追求,也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的留戀。這一切,必須有堅定的人生理念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基礎。只有熱愛生活的詩人,才能觸處生春,在生活中處處發(fā)現(xiàn)詩意美,這是詩性美的基礎,是詩歌的第一層面——趣。同時,還必須用自己的生活理念去對生活作出理性的判斷,這是美是第二個層面——理。元代評論家楊載說:“詩有內外意,內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意含蓄,方妙?!盵7]姜夔也說:“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8]“理”能讓詩歌充滿深度,“趣”能讓詩歌充滿活力。兩者一起構成孟浩然詩歌“語淡而味終不薄”的獨特魅力。

最后,我們以孟浩然詩歌中含有“理”的句子作為本文的結束?!袄怼弊畛踔讣庸び袷募y路,后來逐漸引申為“文理”“法理”“義理”“哲理”。在孟浩然的詩歌中,理字出現(xiàn)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如《還山貽湛法師》:“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游精思題觀主山房》);“棄象玄應悟,忘言理必該”(《本阇黎新亭作》),孟浩然詩歌中的這些“理”字,直接把我們的閱讀指向其詩歌背后微妙的哲理之思。

猜你喜歡
孟浩然詩歌
春曉
詩歌不除外
舟中曉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春曉
兒童繪本(2018年8期)2018-05-15 16:53:42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春曉
春曉
娃娃畫報(2016年4期)2016-05-17 19:29:29
师宗县| 巴林左旗| 金堂县| 兴义市| 商丘市| 富阳市| 泾阳县| 磐安县| 抚州市| 玉门市| 齐齐哈尔市| 吉木萨尔县| 分宜县| 柘城县| 开平市| 汉中市| 桓仁| 阳曲县| 辛集市| 娱乐| 兴仁县| 红原县| 孟州市| 苗栗市| 咸宁市| 新平| 保靖县| 托克托县| 莎车县| 平塘县| 绥芬河市| 长阳| 西乌珠穆沁旗| 乌苏市| 垣曲县| 惠安县| 建始县| 资源县| 汉川市| 镇平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