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碧 楊 濤 楊 靜 毛衛(wèi)華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臨床技能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兒科,江西 南昌 330006;3.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口腔科,江西 南昌 330002)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內發(fā)生呼吸道感染次數過于頻繁,超過一定范圍的疾病[1]。環(huán)境污染、病毒變異及藥物濫用等因素[2],使得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3]。該病病程較長,反復感染、遷延不愈,可并發(fā)咳喘、心悸、痹證等,嚴重影響小兒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和身心健康。現代醫(yī)學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抗感染對癥治療、適當免疫調節(jié)藥物治療和多種維生素治療[4]等為主,有一定的近期臨床效果,但遠期效果欠佳、復發(fā)率高[5],且反復大量應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藥性和不良反應。同時患兒服藥配合度低,依從性差,繼而也影響療效。中醫(yī)治療方法應用于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獨特優(yōu)勢[6]。我們在前期熱敏灸外治法的研究基礎上,再次收集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68例,探究對其實施“三伏”節(jié)氣推拿聯合熱敏灸防治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2020 年1月—2021 年1 月兒科門診就診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9 例;年齡2~14 歲,平均年齡(7.91±3.64)歲。試驗組男18 例,女16 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7.74±3.74)歲。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均參照《中醫(yī)兒科學》[7]中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判斷條件:(1)2~5 歲者,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 次以上或下呼吸道感染2 次以上;(2)>5~14 歲者,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 次以上或下呼吸道感染2 次以上;(3)2次感染間隔時間至少7 d以上。
1.3 納入標準(1)年齡在2~14 歲;(2)緩解期或急性感染期治療好轉時間>7 d者;(3)依從性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1)近期服用免疫制劑或有免疫缺陷病者;(2)有嚴重消耗性或原發(fā)性疾病者;(3)局部皮膚破潰者;(4)對熱敏灸艾條過敏者;(5)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感染期。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熱敏灸治療。肺脾氣虛質患兒取穴:身柱、肺俞(雙側)、脾俞(雙側);營衛(wèi)失調質患兒取穴:風門(雙側)、大椎、肺俞(雙側);脾腎兩虛質患兒取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關元。20 d為1個療程,間隔10 d,再行下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3個療程。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三伏節(jié)氣推拿治療。在每一伏的第1 天開始推拿,每伏連續(xù)推拿3 次,即每個伏前1天、當天、后1天。共9次。每次操作時間:常規(guī)操作10~15 min,操作時視患兒年齡及體質強弱可適當調整推拿時間。操作順序為先上肢、次頭面、胸腹、腰背。操作方法:(1)補脾經、補肺經:補脾經——大拇指螺紋面,旋推300~500次;補肺經——旋推無名指螺紋面300 次。(2)推三關:3 min。(3)開天門、推坎宮:3 min。(4)摩腹:順時針摩腹3 min。(5)捏脊、按腧穴:捏脊5 遍——從腰骶部尾骨尖端的長強穴至頸部第7 頸椎棘突下的大椎穴,先敷以粉劑以保護皮膚,醫(yī)者以拇、食、中指,提捏患兒脊柱兩側皮膚,從下至上,連續(xù)3 次,手法力求輕快自然,以患兒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按腧穴——按壓腎俞、肺俞、脾俞各100次。
2 組患兒護理與飲食調理等采用統(tǒng)一標準,治療結束后隨訪1年評價效果,對效果進行科學統(tǒng)計分析。
1.6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比較2 組臨床療效,臨床療效評定暫無統(tǒng)一標準,故自擬為:治療后1 年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3次,病程明顯縮短為顯效;治療后1年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5 次,病程較以前縮短為有效;治療后1 年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5 次,病情無改善甚或加重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中醫(yī)證候積分評定標準: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及《中醫(yī)兒科學》[7]為參照,評估患兒呼吸道外感情況、面色、形體、自汗、飲食、睡眠及舌苔脈象,記錄并評分,分數越高效果越差。
免疫功能檢查:治療前后檢測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觀察其變化。
1.7 統(tǒng)計學方法將研究數據納入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x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為88.24%(30/34),高于對照組的79.41%(27/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2 組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2 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后呼吸道外感情況、面色、形體、自汗、飲食、睡眠及舌苔脈象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減少,組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s,分)
表2 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治療后8.91±1.931)2)10.74±1.691)例數34 34治療前15.35±1.82 15.53±1.73
2.3 2 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檢測結果比較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 組患兒血清IgA、IgG、IgM 均有上升,且試驗組IgG 上升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檢測結果比較 (± s,g/L)
表3 2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檢測結果比較 (± s,g/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1)P<0.05。
組別試驗組例數34對照組IgM 1.11±0.45 1.37±0.52 1.14±0.46 1.28±0.44 3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gA 0.69±0.22 0.98±0.16 0.67±0.20 0.84±0.17 IgG 7.97±1.57 10.20±1.441)8.02±1.68 9.08±1.57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為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屬于中醫(yī)學“體虛感冒”“咳喘”“久咳”“虛證”“自汗”等范疇。中醫(yī)診療指南中將小兒推拿列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外治法之一[9]。根據近30 年臨床研究文獻總結,小兒推拿病譜涉及十五大系統(tǒng)、百種疾病,適宜病證廣泛。其中,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屬高頻病種[10]。小兒“三伏推”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療法,其治療原則為《黃帝內經》“春夏養(yǎng)陽”[11]“天人合一”[12]。夏季三伏天時自然界陽氣最旺,陽氣在地球的表面最盛,此時,人的陽氣也在體表最盛,經絡氣血流注最盛。這時是補足體內陽氣、祛除寒邪、濕邪的最好時機。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3 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庚之日)為初伏,第4 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的第1 個庚日為末伏,合稱為三伏。此時正處于小兒機體陽氣充沛、臟腑氣血通暢、經絡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患兒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組患兒治療后呼吸道外感情況、面色、形體、自汗、飲食、睡眠及舌苔脈象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減少,組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三伏節(jié)氣推拿聯合熱敏灸能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檢測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兒血清IgA、IgG、IgM均有上升;治療后試驗組IgG 上升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予以患兒三伏節(jié)氣推拿聯合熱敏灸,能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從而取得較好效果。究其原因,小兒推拿是以中醫(yī)兒科學和中醫(yī)推拿學的理論為基礎,結合小兒的病理和生理特點,在小兒體表特定的穴位和部位施以手法,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中醫(yī)外治療法,在扶正祛邪、增強抗病能力、改善體質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13]。熱敏灸療法突出內病外治、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不同證型的患兒,實施不同穴位的對癥熱灸,熱敏化腧穴施灸極易激發(fā)出感傳,氣至病所[14],改善機體臟腑內環(huán)境,調整患兒機體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tǒng)功能[15],促進食欲,改善機體的營養(yǎng)狀況,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患兒的抗病能力。研究結果表明,三伏節(jié)氣推拿聯合熱敏灸刺激小兒特定穴位,可激發(fā)經脈之氣,促使臟腑經絡氣血通暢,最大限度地祛寒、祛除體內沉痼,調節(jié)機體陰陽平衡,扶正固本,二者聯合治療,相輔相成,顯著提升了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三伏節(jié)氣推拿聯合熱敏灸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兒癥狀,增強機體免疫力,減少反復感染次數,且操作簡便、綠色安全、無痛苦,患兒及家長易接受,可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