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探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昆曲教育策略,高質量開展昆曲教育工作,拓展幼兒文化視野,培養(yǎng)幼兒藝術素養(yǎng),文章首先對昆曲進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幼兒園昆曲教育的促進作用,最后從創(chuàng)設特色昆曲教育環(huán)境、靈活設計昆曲教學內容、開設獨特昆曲園本課程、提升教師昆曲教育素養(yǎng)四個方面入手,探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昆曲教育策略,旨在有效融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幼兒園昆曲教育,促進幼兒園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兒園;昆曲教育
作者簡介:姚佳怡(1995—),女,江蘇省昆山市千燈中心幼兒園。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為不同階段的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落實素質教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思想。幼兒園時期作為教育的初始階段,在幼兒的學習生涯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昆曲教育時,應將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效融入教育工作中,在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引導幼兒正確認知昆曲知識,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昆曲概述
昆曲是中國古老的劇種、聲腔,現(xiàn)又被稱為昆腔、昆山腔、昆劇。昆曲不僅具備多樣化的表演形式,而且有效融合了各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舞蹈、武術和唱念做打等。昆曲的主要形式為詞曲,昆曲表演主要以板、鼓來帶動表演過程,以三弦、笛、曲等樂器來伴奏,再搭配上表演者高亢的腔調、細膩的表演,能夠扣人心弦,讓觀眾完全沉浸其中,且獲得極佳的體驗。2001年,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6年,昆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昆曲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不僅更加明確了昆曲藝術在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為優(yōu)質昆曲傳承、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昆曲教育,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而且能讓幼兒學到更豐富的知識,為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幼兒年齡較小,正處于學習知識、探索世界的初始階段,他們往往對周圍事物有較為強烈的好奇心,若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昆曲教育,將昆曲藝術融入教學活動中,能為其后續(xù)的學習生涯提供有利條件。另外,通過開展幼兒園昆曲教育,幼兒能夠更為系統(tǒng)化地認知昆曲藝術,如此不僅能實現(xiàn)昆曲藝術傳承、發(fā)展的目標,還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注入全新活力。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幼兒園昆曲教育的促進
作用分析
(一)為幼兒園昆曲教育提供指導性思想
陶行知曾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這句話強調了實踐和學習存在互相聯(lián)系的關系??梢姡招兄逃枷肽転橛變簣@昆曲教育提供指導,在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為導向的同時,實現(xiàn)昆曲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昆曲藝術活力,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要想高效地開展幼兒昆曲教育工作,教師就需要將陶行知教育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并將其有效融入教學中,在做到尊重幼兒的基礎上,科學引導幼兒學習,使其能夠更為系統(tǒng)地認知昆曲知識。
(二)為幼兒園昆曲教育水平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在幼兒園昆曲教育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可以優(yōu)化教育效果,提升昆曲教育水平。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教育即生活,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為幼兒園高效、高質開展昆曲教育提供了指導。教師可在教學中有效結合幼兒的實踐活動和學習活動,通過課堂學習、實踐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昆曲藝術,從而提升昆曲教育的水平。例如,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各類昆曲表演活動,如此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其成為敢做、敢說,樂于展現(xiàn)自我的人,還能在達到快樂教育目的的基礎上,提高幼兒教育水平,為更好地傳承昆曲藝術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幼兒園開展昆曲教育時,需細致分析、深入探究昆曲藝術,制訂詳細、科學的昆曲教育計劃,保證幼兒能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昆曲知識,進而提高昆曲教育水平和幼兒園教育效果。
(三)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提供有利條件
昆曲教育本意為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幼兒園時期是教育的初始階段,如果能在此時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文化素養(yǎng),有利于為其后續(xù)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昆曲教育,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可在教學中融入各類昆曲要素,讓幼兒認識民族文化,為后續(xù)培養(yǎng)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奠定堅實基礎。在幼兒園昆曲教育中,教師可通過開展傳統(tǒng)昆曲賞析、昆曲片段模仿等活動,提高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程度,讓幼兒傳承、弘揚昆曲文化,在實踐中獲得新的發(fā)展。
(四)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昆曲教育能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幼兒園昆曲教育包括音樂評彈、舞蹈動作模仿、節(jié)奏打擊等教學活動,這些活動均需要幼兒的各項感官和身體部位來協(xié)同參與,不僅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欣賞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性;其次,傳統(tǒng)的昆曲中包含很多正面、積極的形象,幼兒園昆曲教育能提高幼兒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讓其在領悟生活中的是非曲直的同時,形成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個性;最后,昆曲中有很多優(yōu)美詞段,如“紅翻翠駢”“春色如許”等,能讓幼兒切實感受到昆曲魅力,進而激發(fā)其對昆曲和中華文化的熱愛、敬重之情,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昆曲教育策略
(一)創(chuàng)設特色昆曲教育環(huán)境
陶行知認為,創(chuàng)設藝術環(huán)境是開展藝術教育的前提條件,環(huán)境熏陶在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能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特色化且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環(huán)境能為高效開展教育工作提供有利條件,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兒園昆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特色化的昆曲教育環(huán)境,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幼兒能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有效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自發(fā)參與各項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質量。
在實際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開展特色表演等形式來進行昆曲藝術教學,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表演上,在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帶領其逐句逐段學習,從而幫助其科學認識昆曲藝術。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昆曲藝術通過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引導幼兒直觀地感受、欣賞昆曲內容。如果教學條件許可,幼兒園可邀請昆曲藝術家定期到幼兒園表演,從而提高幼兒學習昆曲的欲望。另外,幼兒園還可在大門、走廊、教室等區(qū)域裝飾昆曲相關的元素,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幼兒對昆曲藝術的記憶。例如,幼兒園可在大門處放置昆曲動漫中的卡通人物形象,如《粉墨寶貝》中的墨墨、粉粉等;將走廊裝飾為昆曲小苑主題,頂部為牡丹亭造型,兩邊墻面展示各種昆曲元素,包括昆曲代表作,如《長生殿》《十五貫》《西廂記》《牡丹亭》等,以及戲曲角色圖片,如丑、末、凈、旦、生等。通過這些昆曲元素的展示,可在視覺層面提高幼兒對昆曲的認知程度。同時,在班級的游戲區(qū)域中,教師可帶領幼兒開展戲臺搭建活動,讓幼兒借助廢舊材料制作昆曲表演服飾和頭飾,創(chuàng)設出特色化的昆曲教育環(huán)境,為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基礎[2]。
(二)靈活設計昆曲教學內容
1.選擇與幼兒特點相符的內容,提高幼兒參與度
雖然昆曲教育中所含內容極為豐富,但并非全部內容都適合幼兒學習。因此,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導下,教師應整理、加工昆曲內容,在遵循幼兒身心規(guī)律的前提下,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興趣等層面出發(fā),選擇與幼兒相符的昆曲內容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幼兒的參與度。例如,蘇州評彈中的《節(jié)氣歌》共有二十四句評彈詞,巧妙融合了各節(jié)氣的娛樂、農事、花信、物象和物候等,具備押韻合仄、朗朗上口、旋律動聽、詞句優(yōu)美等特點,與幼兒的語言特點較為契合。另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茉莉花》《四季歌》等,都與幼兒審美興趣、年齡特征較為符合,而且易學、易唱。因此,教師可從這些昆曲內容入手,在提高幼兒參與度的同時,有效傳承傳統(tǒng)文化。
2.設置豐富的音樂游戲,增強幼兒情感體驗
音樂游戲指的是在音樂的伴隨下開展的游戲活動,是韻律活動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在音樂游戲中,音樂和游戲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作為一種規(guī)則性較強的游戲形式,音樂游戲深受幼兒的喜愛,其能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直接獲取經驗,并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因此,陶行知教育思想下,教師可設置豐富的音樂游戲,在幫助幼兒直接獲取昆曲經驗的同時,增強其情感體驗。例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昆曲中臉譜的相關知識,教師可設置“臉譜跳跳”的音樂游戲。具體而言,教師提前準備好人物臉譜以及昆曲代表性選段,再引導幼兒戴上各自選擇的臉譜,為幼兒播放昆曲代表性選段,若播放的是丑角代表音樂,則帶著丑角臉譜的幼兒需跳一跳。這種操作簡單的游戲可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加深幼兒對昆曲的了解。
3.配備適宜的昆曲樂器,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
昆曲主要是通過旋律和節(jié)奏等來表達其內在情感,昆曲表演需要豐富多樣的樂器。而幼兒往往對陌生樂器存在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利用這一點,結合教學內容為教學配備適宜的昆曲樂器,以此來培養(yǎng)幼兒對昆曲的興趣。例如,昆曲中的板、鼓、笙和曲笛等樂器各具特色,教師在教學時需詳細對這些樂器進行介紹,并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節(jié)奏的拍擊,在提高幼兒對昆曲樂器的辨識度的同時,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對不同音色的感知能力。在進行樂曲演奏時,不同角色調門一般不同,為此,教師可將曲笛這一樂器引入教學中,通過播放動畫的形式,向幼兒詳細介紹曲笛的來源和發(fā)展歷程等,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曲笛演奏時的音色變化,不斷增強幼兒的體驗,使幼兒切實感受到曲笛在情緒表現(xiàn)中的渲染力。
4.欣賞昆曲的唱腔和體態(tài),培養(yǎng)幼兒藝術素養(yǎng)
要想有效提高幼兒園昆曲教育質量,教師還需注重對幼兒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下,教師可帶領幼兒對昆曲的唱腔、體態(tài)進行欣賞,在幫助幼兒系統(tǒng)認知昆曲知識、掌握昆曲內容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從而有效培養(yǎng)其藝術素養(yǎng)。例如,琵琶、三弦、嗩吶、蕭、笙、曲笛等樂器教學不僅能開闊幼兒眼界、提升昆曲教育效果,還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欣賞昆曲曲牌的部分片段,如《桃花扇》《游園驚夢》等,在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的同時,提升其藝術鑒賞的能力。
(三)開設獨特昆曲園本課程
陶行知提出,幼兒園應培養(yǎng)志愿自立、手腦雙全的兒童,而幼兒園昆曲教育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為了提高昆曲教育與幼兒園教學的融合度,幼兒園可從幼兒學情、自身發(fā)展戰(zhàn)略出發(fā),開設獨特的昆曲園本課程,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例如,幼兒園可開設“認識昆曲”等活動課程,帶領幼兒了解昆曲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認識丑、末、凈、旦、生等角色;開設“昆曲臉譜”等美術活動課程,帶領幼兒應用水彩來設計臉譜的圖案;開設“牡丹亭”等音樂活動課程,帶領幼兒了解牡丹亭曲調的特點和表演簡單性動作等。幼兒園通過開設園本課程,將昆曲教育和幼兒園各類教育活動有機融合,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昆曲的教育功能,在豐富課程內容的同時,讓幼兒獲取更為全面、系統(tǒng)的昆曲知識。
(四)提升教師昆曲教育素養(yǎng)
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只有教師具備了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才能切實提高昆曲教育的質量。因此,幼兒園應加大對教師昆曲教育素養(yǎng)的重視程度,通過培訓、研討、交流、觀摩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開展昆曲教育的能力,為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基礎。幼兒園可組織教師參觀昆曲紀念館,學習昆曲表演動作和精氣神等,讓教師直觀體驗昆曲魅力;通過和周邊幼兒園合作的方式,邀請昆曲專業(yè)老師入園開展講座,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昆曲教育價值和精神內涵;定期開展昆曲教育研討活動,包括對昆曲教育教案、方法和過程的研討等,從而為增強昆曲教育趣味性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總而言之,昆曲教育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能力,為其后續(xù)的學習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導下,幼兒園應在綜合分析昆曲教育內容、幼兒實際情況、昆曲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的基礎上,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有效融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昆曲教育,拓展幼兒知識視野,提高幼兒藝術素養(yǎng),進而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持續(xù)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均,程思煜.昆曲“入遺”二十年的昆曲傳承、教育與傳播[J].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
(6):64-71.
[2]王悅.吳風昆曲入畫來: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例談[J].讀寫算,2021(3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