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才華 張壯壯 田甜
摘 ? ?要:培育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以及提升其社會適應及挫折應對能力是新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任務和必然要求。文章從心理課程建設著手,在個體、學校、社會層面分析了積極心理學指導的重要意義,從教學教師、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素材、教學形式五個方面探究心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路徑,為提高新時代高校心理課程育人質量提供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課程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品質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08-0033-0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指出,高校要精細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等專項行動。積極心理品質是大學生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必備心理素質,而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的發(fā)展?jié)摿εc美德,以有效提升個人積極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課程教學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課程教學中,有效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是新時代賦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任務。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21世紀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由心理學家塞利格曼(Seligman)等人創(chuàng)立。其研究內容不局限于對問題的消除,更關注個體的品格優(yōu)勢與發(fā)展?jié)摿?,以更加開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個體的潛能、動機和能力,具有更普遍和長遠的積極影響。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個體層面的積極心理品質、主觀層面的積極情緒和組織層面的積極社會關系[2]。個體層面的積極心理品質包括“忠誠”“判斷力”“愛和被愛的能力”等24項積極人格特質,歸納為智慧與知識、勇氣、愛與人性、正義、節(jié)制、靈性與超越6種美德(核心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塞利格曼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積極心理性格優(yōu)勢,如果能夠在生活中充分運用它們的話,人們就會感受到滿足和幸福。主觀層面的積極情緒包括個體對過去、對現(xiàn)在和對將來的滿意、幸福、愉悅、希望、樂觀等積極情感體驗。積極情緒擴展和建構理論指出,積極情緒能夠擴展和建構個體持久的心理資源,如更廣泛的認知組織、更好的創(chuàng)造力,個體也更能夠體驗到快樂和幸福,更加健康、成功[3]。組織層面的積極社會關系包括家庭、學校和社交圈等諸多方面,積極的社會關系可以促進個體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積極心理品質,是構建積極人格的支持性力量[4]。
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學者從理論到實踐進行不斷嘗試與應用,為學校教育提供了很多參考與借鑒。眾多實證干預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明顯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4-6]。因此,積極心理學理論對高校心理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課程建設的意義
(一)個體層面:建立良好自我同一性
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指出,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是青年期最重要的發(fā)展課題。大學階段正是個體從青年期到成年期轉變的重要時期,是探索“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要成為怎樣的人”等一系列自我認知的關鍵期。如果大學生在這一階段沒有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很有可能造成自我認知偏差,從而導致社會適應不良,阻礙學業(yè)發(fā)展,影響親密關系建立或造成心理障礙等后果[7]。筆者在對447名大一學生進行課堂調研發(fā)現(xiàn),有51%的學生認為“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說明部分新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的積極力量,倡導個體以積極眼光、積極視角去看待和發(fā)展自己,著重挖掘個體自身的性格優(yōu)勢和美德,可以促進大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從而幫助其構建積極自我,建立良好自我同一性。
(二)學校層面:提升心理育人實效性
以往的教學常常聚焦在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過于關注學生的不足,缺乏對學生積極力量的關注,很容易對其造成心理困擾。學生怕自己出現(xiàn)心理困擾,繼而陷入自我否定,或者對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區(qū)別對待、避而遠之,導致其對心理課程的學習形成“我沒有心理問題,我不需要聽”“我不能聽,聽了好像大家會覺得我是有這樣的心理問題或困擾”“我有這樣的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我是不美好的”等錯誤認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高,獲得感低,心理課程育人效果不理想。相對于以往關注學生問題的教學導向,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教學以關注學生優(yōu)勢和美德,挖掘積極力量,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為重點,增強學生積極情緒體驗,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自愿加入課堂,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和獲得感,使更多學生在心理課堂中真正受益,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育人效果。
(三)社會層面:培養(yǎng)新時代接班人
新時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責任與使命。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是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備條件和重要基礎,大學生在不同年級階段均面臨著不同發(fā)展任務和壓力,大一新生適應、學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二人際、戀愛、學業(yè)壓力等困擾,大三職業(yè)生涯困擾、考研焦慮等,大四就業(yè)壓力等[8]。同時,2021年《新冠大流行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全球研究》報告指出,年輕人尤其是20~24歲群體比老年人受到更為嚴重的心理健康方面影響。由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的生活、學習和社交等各方面均受到了多重挑戰(zhàn),隨之產生了如親子沖突、學業(yè)問題、睡眠障礙等更多的心理壓力和困擾,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積極觀念的人擁有更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他們能夠更加輕松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逆境和損失[9]。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培養(yǎng)個體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心態(tài),注重提升個體的積極應對能力,對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積極心理學指導下高校心理課程建設路徑探究
(一)提升教師成長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是教學的實施者和知識的傳遞者?!按蜩F還需自身硬”,俗話說身教重于言
行,教師自身的積極人格、積極狀態(tài)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積極心理素養(yǎng)。通過一系列積極心理自我成長體驗,不斷培養(yǎng)自身積極的人格品質,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思維視角、積極的外在形象等,實現(xiàn)自我的積極成長。其次,教師專業(yè)化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教師必須具備專業(yè)、系統(tǒng)的積極心理學理論知識,深刻領悟積極心理學內涵,熟練掌握積極心理學實踐技能,并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持續(xù)學習和培訓,提升積極心理授課能力,促進積極心理課程教學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最后,形成合力的積極心理教師授課團隊。深入日常教學進行實踐探索,積極開展實證干預研究,創(chuàng)造有價值、有針對性的科研成果,不斷探求適應于本院校、更有效的積極心理教學模式。
(二)完善課程設置
為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學生,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各類需求,需要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實現(xiàn)積極心理教學全覆蓋。首先,開設必修課。面向全體新生開設積極心理教育必修課,通過理論課與活動課相結合,幫助新生內化積極自我認知圖式,提高自我效能
感,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思維和視角解讀生活,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格品質和生活態(tài)度,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應對方式,更好促進新生心理適應及自我積極發(fā)展[9]。其次,增設選修課。面向高年級學生開設積極心理教育選修課。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成長所需和興趣點,以積極心理視角深入探討和實踐學生成長課題。例如,人際關系的積極建構,戀愛關系中的積極成長,專業(yè)的積極發(fā)展,生命的積極建構以及積極心態(tài)下的幸福生活等。最后,豐富課后體驗。如設置積極心理自我成長小團體課后體驗活動、沙龍交流,幫助某類成長困擾的學生在積極心理干預下更好地應對生命中的成長議題。
(三)找準內容關鍵
依托積極心理學三大研究內容積極心理品質、積極社會關系、積極情感體驗,搭建專題教學的核心架
構,強化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幸福提升,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及積極應對能力。第一,挖掘學生性格優(yōu)勢,培育積極品質。在不同專題學習中幫助學生發(fā)掘、培養(yǎng)和強化個人積極品質和應對力量,幫助學生善用性格優(yōu)勢,培養(yǎng)積極自我,形成自尊自信、自我接納、自我成長的積極心理,增強良好的自我觀念和自我積極體驗,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學業(yè)、人際、戀愛、生涯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第二,關注學生積極成長,增強積極情緒體驗。取代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導向、關注學生問題的教學理念,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自愿、主動、樂于加入心理課堂,真正投入心理課堂。同時,在專題教學中主動創(chuàng)設積極體驗情景,激發(fā)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積極情緒體驗。第三,引導學生建立和維護生活中有意義、有價值的人際關系網絡和資源,強化學生積極的社會關系[10]。例如,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和諧友愛的人際互動,增強小組團隊合作,提升學生對人際關系的支持感和意義感的感知。
(四)挖掘教學素材
充分挖掘院校特色教學素材,以更生動、易感知、有特色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深刻的積極成長體驗。(以農業(yè)院校為例)首先,增強農業(yè)文明自信。在教學中通過引入講解,如“三農”中農民的“勤勞樂觀”的積極品質,農業(yè)呈現(xiàn)“希望、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農村發(fā)展不斷革新、欣欣向榮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二十四節(jié)氣中小滿的“人生無大滿,小滿即心安,小滿亦圓滿”的樂觀心態(tài)等,從農業(yè)文明中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思考,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同時增強農業(yè)院校學子學農自信和愛農情懷。其次,探求學科專業(yè)特色資源。在院校學科中,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挖掘不同教學資源。如動物科學專業(yè)的課堂,可挖掘動物的積極品格,如兔的溫順與奔跑力
量;牛的堅忍不拔、勤勤懇懇等來激發(fā)學生感悟每個生命個體的獨一無二和自我價值,通過類比發(fā)掘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與價值,形成良好自我的認知觀念和積極情緒體驗。又如農學專業(yè)的課堂,種子孕育著新的希望,五谷豐登孕育著收獲和喜悅,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積極認知與熱愛。除此之外,觀察體驗身邊事物。校園的一草一樹、一花一物等都是生命的生動展現(xiàn)。如迎春花寓意著新的開始、希望、美好而幸福,石頭縫隙蹦出的小草微不足道卻展現(xiàn)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力量,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感知生命的美好,從身邊事物尋找力量,幫助學生對自我的深入了解和積極品質的挖掘,增強其積極情緒體驗。
(五)拓寬培育渠道
通過更多形式、更廣空間、更長時間的教學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充分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成長。首先,在更多形式上,充分調動學生視聽觸嗅味五感體驗,強化教學效果。如在活動中設置美妙的音樂背景,激發(fā)積極情感體驗;繪制心理成長漫畫,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幫助發(fā)現(xiàn)與挖掘自我積極品質和優(yōu)勢資源;制作動植物標本感受生命脈絡,類比尋找自我生命中蘊藏的積極力量;觀看引人深思的影視,如《心靈奇旅》探尋人生意義,珍惜當下生活的美好瞬間,學會感恩等,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其次,在更廣空間上,從傳統(tǒng)的教室授課走進實踐活動中去,通過理論與實踐有效的融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我探索、感悟與成長。如讓學生培育一顆屬于自己的植物,在陪伴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困境、力量、希望,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和應對生活的積極心態(tài);充分挖掘與構建線上課程教學資源,同線下教學相融合,利用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易接受的方式更好激發(fā)課堂積極體驗。教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擅長文字表
達,有的喜歡口頭發(fā)言,有的樂于傾聽,因此,通過線上討論投票、線上文字互動加現(xiàn)場發(fā)言、多媒體投屏等多種互動教學手段,滿足不同學生參與課堂的需求,增加學生的互動參與感,提升課堂積極體驗感和獲得感。最后,在更長時間上,通過營造輕松溫暖的課堂氛圍,開展積極有愛的課堂互動,加強學生課堂收獲的及時反饋等,提升教學的深刻性與學生的獲得感。通過設計有趣、容易激發(fā)學生成就感、應用性強、深入人心的積極心理小活動,促進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投入練習,或通過給學生布置生活觀察、自我體驗等成長性實踐作業(yè),讓學生的自我探索與積極成長不止于課堂時間內,讓積極心理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生活中,提升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 ?祁進,周方遒.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路徑
研究[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
[2] ?席居哲,葉楊,左志宏,等.積極心理學在我國學校教育中
的實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6).
[3] ?FREDRICKSON B 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 in po-
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4] ?張亮,肖冬梅,相楠,等.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的應用——以東北農業(yè)大學為例[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17(6).
[5] ?黃文倩,張蓉,柳迎新,等.團體輔導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
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中國臨
床心理學雜志,2012(4).
[6] ?楊藝馨,雷浩,馮淑丹.積極心理團輔對改善大學新生主
觀幸福感的干預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2(2).
[7] ?[美]費斯特.人格理論[M].李茹,傅文青,譯.北京:人民衛(wèi)
生出版社,2011:210-225.
[8] ?王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文化
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19).
[9] ?鄭紅.運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建構大學生壓力應對策
略[J].中國健康教育,2007(4).
[10] ?鄧彩艷,李曉倩.積極心理學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