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紅色文化具有豐富的革命內涵,集體記憶是中國故事的本質內涵,兩者的有效互動是當代傳播的基本意蘊。紅色文化的形成實踐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素材,傳播紅色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講好中國故事是紅色文化傳播的方式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索應包含:提煉紅色文化核心理念,提高中國故事的認識度;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擴大中國故事的認可度;促進紅色文化價值傳播,增進中國故事的認同度。
【關鍵詞】紅色文化? 傳播? 中國故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①在2021年6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指出,“用史實說話,增強表現(xiàn)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 ②當前學界對“紅色文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兩個方面都各有研究,而對從二者的內在關聯(lián)入手探究路徑的研究仍需拓展。本文在對“紅色文化”“中國故事”“傳播”三個概念的內涵闡釋基礎上,嘗試透析紅色文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在關聯(lián),進而從“認識”“認可”“認同”三個逐漸深入的邏輯出發(fā)探索紅色文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的可能路徑。
一、紅色文化、中國故事、傳播的基本內涵
(一)革命精神:“紅色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
雖然學界對紅色文化的定義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表述,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逐漸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共識。從內核來看,紅色文化形成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的豐富實踐,集中體現(xiàn)于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的革命精神。從外延來看,紅色文化不僅融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彰顯了世界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共同價值,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踐對世界實踐的參考意義。
回到文本語境,我們認為,“紅色文化”集中表現(xiàn)于革命精神。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指出當時的“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兩大勢力作最后斗爭的局面”③,文章以“紅色”與“白色”指代革命與反革命兩股勢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shù)據(jù)庫中以“紅色文化”為內容進行精確搜索,共顯示13條結果,從檢索結果來看,“紅色文化”概念的出場語境大多是習近平在革命老區(qū)的地方考察,如貴州遵義、河南信陽、山西大同、湖南郴州等,體現(xiàn)了“紅色文化”概念背后的革命象征意義。
(二)集體記憶:“中國故事”的本質內涵
要理解“中國故事”的本質內涵,首先要理解何謂“故事”。根據(jù)《辭?!返谄甙娴慕忉?,“故事”作為一個語詞有舊事、舊業(yè)、典故、成例、花樣等釋義。④前四種釋義主要側重“故”字,強調“故事”是對過去實踐的物質或精神的凝結,第五個釋義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多見。除了作為一種語詞,“故事”同樣是一種文學體裁,側重于描述事件過程,一般常用于口頭講述。由此看來,“故事”不僅僅是對過去發(fā)生的事件的內容總結,也是對事件發(fā)生過程的生動性和連貫性的描繪。換句話講,“故事”不同于情節(jié),也不同于史實,更側重對事件的主觀記憶描繪。
“中國故事”賦予“故事”以“中國特色”。不同于個人故事,“中國”二字為故事加上了“集體”內涵,強調從歷史和世界的宏觀視野出發(fā)去講述對中國過去發(fā)生的實踐的回憶、對當代正在發(fā)生的實踐的觀察以及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實踐的想象。歷史是由無數(shù)的個體故事所構成,個體背后折射出時代的集體記憶??梢哉f,就具體的敘事方式而言,“中國故事”既可以以小見大關注普通人的生活百態(tài),也可以為了特定目的采用宏大敘事?!爸袊适隆钡谋举|內涵是“集體記憶”的呈現(xiàn),敘事方式體現(xiàn)的是如何“講好”。
(三)雙向互動:“傳播”的當代內涵
要理解“傳播”的內涵所指,需要進入這一概念生成的歷史語境之中。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明確的傳播概念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傳播理論,但存在對傳播現(xiàn)象的思考,為傳播學本土化研究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如邵培仁、姚錦云⑤從社會科學研究“雙重解釋”的特點出發(fā),提出“陰-陽”“和-合”“交-通”等十對“華夏傳播觀念”。
近代以來中國傳播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兩次引進”與“三次突進”的歷程。⑥在20世紀初的第一次引進中,communication更多譯介為“交通”,旨在突出交流、溝通的雙向互動的內涵所指。而當時漢語中的“溝通”一詞更側重從中心到四周的單向擴散之意。伴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傳播學迎來了第二次引進。劉海龍⑦指出,引進早期并未形成概念共識,如鄭北渭將communication翻譯為“思想交通”,張隆棟譯為“通訊”,余也魯譯作“傳通”。自1982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召開的第一次西方傳播學研究座談會開始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共識,將communication譯為“溝通”。但由于“溝通”本意更側重單向擴散,故也有學者為了強調傳受方雙向互動取其他概念而用如“交往”等。但無論采用何種概念來表達,“傳播”一詞在當代語境中的內涵所指無疑是communication一詞內在包含的“雙向互動”之意。
二、紅色文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的關聯(lián)透析
(一)紅色文化及其當代踐行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素材
集體記憶是中國故事的本質內涵,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挖掘印刻在集體記憶背后的內容素材,紅色文化及其當代踐行是其中之一。一是具有承載歷史記憶功能的物質素材,如革命人物故居、革命遺跡、文化博物館、相關檔案資料等。二是凝結在物質載體背后的精神素材,如人物革命事跡、重大革命活動與歷史事件以及貫穿人事物的紅色精神等。三是踐行紅色文化精神的當代實踐素材,如脫貧攻堅等。
截至2023年3月31日,以“紅色文化”為關鍵詞檢索旨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中國形象的國家級平臺“中國好故事”,顯示有18223條結果,其中分布欄目較多的有“中華文化”(6723條)、“治國理政”(4066條)、“人物譜”(3833條),熱詞分布前五個分別為“脫貧攻堅”“合作社”“傳統(tǒng)文化”“博物館”“黨支部書記”,表明了紅色文化及其當代踐行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素材來源之一。
(二)傳播紅色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色文化作為革命的象征是正在形成的實踐。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紅色文化的革命象征意義曾經(jīng)歷一定時期的教條主義的表達,使國家和民族在一段時間內陷入混亂。改革開放之后的一段時期,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由原來的“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紅色作為革命的象征,在國家層面的話語表達中被刻意弱化。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思想政治領域發(fā)生的新動向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江澤民指出,“如果我們不切實抓緊這項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工作,就會犯不可饒恕的歷史錯誤。那樣,千百萬烈士流血犧牲打下的這個紅色江山不是沒有改變顏色的可能?!雹?/p>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要求,傳播紅色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大時代使命。在劍橋詞典網(wǎng)頁版中對“red”一詞進行英文-中文(簡體)檢索,顯示有形容詞和名詞兩種詞性,作為形容詞主要指顏色,作為名詞除了顏色外還有“a person who has socialist or communist political opinions”的釋義,翻譯為“社會主義者”“共產(chǎn)主義者”或“赤色分子”。用DeepL翻譯器同樣翻譯“red”一詞,顯示形容詞釋義有“revolutionary”。這一方面進一步印證了紅色文化集中體現(xiàn)在革命精神,但也正因此容易形成西方對紅色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影響紅色文化的傳播。當前無論是在辭海網(wǎng)頁版還是劍橋詞典網(wǎng)頁版中都沒有“紅色文化”語詞的釋義,說明理論界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凝聚共識。
(三)講好中國故事是傳播紅色文化的方式創(chuàng)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四卷文本中多次提及“紅色”的相關話語,如“紅色基因”“紅色地帶”“紅色家風”“紅色傳統(tǒng)”“紅色資源”“紅色血脈”“紅色江山”等,這些都是對紅色文化或抽象或具體的一部分表達。前文指出,紅色文化集中體現(xiàn)于革命精神,形成于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的豐富實踐,對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視與研究更多是從21世紀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引起了更加廣泛的重視,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傳播紅色文化的方式創(chuàng)新,更多是從黨的十九大以來引發(fā)較多的研究關注。
在知網(wǎng)以“傳播紅色文化”為篇名對期刊文獻進行模糊檢索,截至2023年3月31日,顯示出較早的文獻分別是2004年1篇、2008年1篇、2009年1篇、2010年3篇、2011年7篇,自2012年及以后每年的相關文獻呈現(xiàn)逐年遞增且飛速增長的趨勢。進一步對這檢索出來的683篇文獻以“故事”為篇名進行結果中檢索,顯示僅有7篇文獻,且較早出現(xiàn)于2019年。以上檢索顯示,傳播紅色文化與講好中國故事之間存在一定關聯(lián)性,一方面紅色文化及其當代踐行本身就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素材,另一方面伴隨著國家對文化軟實力的高度重視,講好中國故事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創(chuàng)新方式,能更好地完成傳播紅色文化的時代使命。
三、紅色文化傳播與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索
(一)提煉紅色文化核心理念,提高中國故事的認識度
如果把傳播紅色文化與講好中國故事視為一種品牌營銷,那么消費者對于紅色故事的品牌認知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認識、認可、認同三個不同的層次需要采取不同的傳播策略。首先是從認識層面提煉紅色文化核心理念,提高中國故事的認識度。從字形演變的角度來理解,甲骨文的“識”由“言”和“弋”所構?!斑弊直玖x為木橛,主要用來插在地上作標志。故“識”可會意為“以語言文字作標識”。之后經(jīng)歷從金文到楷書的演變,再到規(guī)范字體簡化為“識”,演變過程中雖在字形有所增減,但其會意部分基本保留了下來。由此可以看出,“識”側重標識之意,用語言文字突出此物與他物的區(qū)別,所以提高認識度需要從提煉紅色文化核心理念上下工夫。
以革命精神為集中體現(xiàn)的紅色文化,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精神,以此為根據(jù)可以凝練出富有歷史意蘊和時代特色的核心理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涌現(xiàn)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一時期的核心理念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中救亡圖存的革命斗志以及在彷徨中覓得新路并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信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等,這一時期的核心理念是在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經(jīng)濟條件下以及外有豺狼虎豹虎視眈眈內有各大勢力蠢蠢欲動的雙重壓力下,如何建設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發(fā)憤圖強之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涌現(xiàn)出特區(qū)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勞模精神、女排精神等,這一時期的核心理念是面對曾經(jīng)探索失敗的教訓以及國際上社會主義遭受沉重打擊的風云局勢,如何能埋頭趕上時代進程的銳意進取之心。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歷史性成就,涌現(xiàn)出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企業(yè)家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絲路精神等,彰顯了中國力量與世界擔當。新時代新征程的實踐正在路上,紅色文化的核心理念也需要繼續(xù)總結與凝練。
(二)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擴大中國故事的認可度
提煉紅色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第一步,有助于提高中國故事的認識度,將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出現(xiàn)自身的優(yōu)秀文化被其他國家率先認定,反而使自身在文化傳播中陷入被動的情況。但下一步需要打開國際視野,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擴大中國故事的認可度。所謂認可度側重在一個“可”字,背后體現(xiàn)的是權威的背書和認可,需要從多元傳播主體以及多樣化的傳播媒介中尋求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
一是發(fā)揮多元主體的傳播合力。一方面是官方主流渠道需要繼續(xù)加強與傳播紅色文化相關優(yōu)秀作品的譯介工作。2023年2月,《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內外發(fā)行,這對于幫助海外讀者更好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實踐。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勵民間主體的交往與交流,從“傳播”的當代內涵出發(fā),以民間主體的雙向互動推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紅色文化。
二是融合多種媒介的傳播效應,重視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比如黨的二十大召開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發(fā)布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國際形象網(wǎng)宣片《CPC》,以“Who am I?”開篇,回顧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微小孱弱走向一呼百應的歷程,彰顯了黨始終如一的信仰與擔當。從歷史回顧轉向當代實踐,張桂梅、祁發(fā)寶、黃旭華等中共黨員的當代風貌,勾勒出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擔當,展現(xiàn)中國可信、可愛、可敬之形象。
(三)促進紅色文化價值傳播,增進中國故事的認同度
從認識度的提高到認可度的擴大,紅色文化傳播通過講好中國故事逐漸形成其獨特標識性和廣泛影響力,進入到下一步認同層面,則需要從更深層次的價值觀上下工夫。人民至上彰顯了紅色文化始終如一的價值立場,全人類共同價值展現(xiàn)了紅色文化內涵的豐富性與外延的包容性,以此為基礎促進紅色文化價值傳播,增進中國故事的認同度。
一是人民至上彰顯紅色文化始終如一的價值立場。偉大建黨精神內在包含了“不負人民”的核心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堅守初心、擔當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化作實踐的擔當與前進的動力。全球最大公關咨詢公司艾德曼自2000年起每年都會發(fā)布“艾德曼信任度晴雨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也連續(xù)多年在中國開展關于政府滿意度的民調,兩者的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都顯示出中國人對本國政府具有非常高的信任度。⑨高信任背后,是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人民至上價值立場一以貫之的堅持。簡言之,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實踐形成的豐富的紅色文化,本質包含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擁有增進中國故事認同度的價值底色。
二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展現(xiàn)紅色文化內涵的豐富性與外延的包容性。紅色文化雖然集中體現(xiàn)于革命精神,但為誰而革命、革誰的命以及為了一個怎樣的理想而革命,這些都彰顯了紅色文化對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些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都始終堅持反對戰(zhàn)爭、追求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根據(jù)地經(jīng)濟建設還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國民經(jīng)濟恢復與發(fā)展,無論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還是新時代新征程要繼續(x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都彰顯了中國在發(fā)展問題上的始終如一、不懈堅持。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建立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新中國而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建設與改革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維護公平、正義、民主、自由而艱難探索、勇于開拓、敢于斗爭。質言之,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實踐形成的豐富的紅色文化,內在包含了全人類共同價值,具備贏得世界人民認同的價值共識。
四、結語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繼續(xù)弘揚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雹饧t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實踐的文化結晶,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人民砥礪前行、團結奮進的重要動力,而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實踐也會進一步豐富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紅色文化傳播需要與講好中國故事相結合,從認識、認可、認同出發(fā)構造核心理念凝練、傳播方式創(chuàng)新、文化價值傳播等不同層次的傳播策略與話語表達,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注釋: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②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 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07):12-13.
③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
④《辭?!罚ǖ谄甙妫EB/OL].https://www.cihai.com.cn/search/words?q=%E6%95%85%E4%BA%8B.
⑤邵培仁,姚錦云.傳播理論的胚胎:華夏傳播十大觀念[J].浙江學刊,2016(01):203-215.
⑥李彬,劉海龍.20世紀以來中國傳播學發(fā)展歷程回顧[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1):32-43.
⑦劉海龍.中國語境下“傳播”概念的演變及意義[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08):113-119.
⑧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5.
⑨哈佛大學調查報告: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高達93.1%[EB/OL].人民網(wǎng),2020-07-16.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716/c1002-31786297.html.
⑩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7.
作者簡介:魏崇輝,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