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澗
(焦作師范??茖W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李太白全集》卷二六有《上安州裴長史書》(以下簡稱“《上安州書》”),較為詳細地敘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經歷,是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文獻。其中說到作者自己曾為兩位名賢賞識:
又前禮部尚書蘇公出為益州長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禮,因謂群寮曰:“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彼暮C髯R,具知此談。前此郡督馬公,朝野豪彥,一見盡禮,許為奇才,因謂長史李京之曰:“諸人之文,猶山無煙霞,春無草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語,絡繹間起,光明洞澈,句句動人?!贝藙t故交元丹,親接斯議。若蘇、馬二公愚人也,復何足陳?儻賢賢也,白有可尚。[1]1247-1248
書中的“前禮部尚書蘇公”,即與燕國公張說并稱、時號“燕許大手筆”的許國公蘇颋。開元八年(720)正月,蘇颋除禮部尚書,罷知政事。不久,入蜀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白即于“路中投刺”,蘇颋贊許有加。對此,歷來研究者都津津樂道。而對另外一個稱許李白之人的“前此郡督馬公”,卻少有提及。從李白文中所述可見,“郡督馬公”為“朝野豪彥”,也是極有學殖和聲望之人,所以李白才把他與蘇颋并列,以此證明自己確有才華。無疑“郡督馬公”也是對李白一生有著影響的交游人物?!翱ざ今R公”為誰?由于資料的缺乏,以前的研究者均付之闕如。
1985年,郁賢皓發(fā)表《安州馬都督考》(以下簡稱“郁文”)一文,始有索考。郁文根據熊執(zhí)易《武陵郡王馬公神道碑》(以下簡稱“《馬旰碑》”)“在皇朝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隴右節(jié)度、加(嘉)郿(眉)鄜三州刺史、右武左武二衛(wèi)大將軍、扶風公、食邑千戶,贈光祿卿府君諱正會,公之曾祖也。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贈太子少保府君諱晟,公之皇父也。四鎮(zhèn)北庭涇原鄭潁等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射知省事、兼御史大夫、扶風郡王、贈司徒、太尉府君諱璘,公之烈考也”[2]4695,以及《元和姓纂》卷七扶風茂陵馬氏“正會,左武衛(wèi)將軍、鄯州都督”的記載,結合安州都督府廢置及張忠亮、張守珪等人都督鄯州的時間斷定:“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提到的安州‘郡督馬公’,當即馬璘之祖父馬正會?!盵3]隨后,黃振常發(fā)表《“郡督馬公”初考》(以下簡稱“黃文”),依據基本相同的材料,也認定“郡督馬公”為馬正會,其任職時間在開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間[4]。兩文雖在馬正會都督安州的具體時間上長短不一,但都明確“郡督馬公”就是馬正會。嗣后,《李白大辭典》[5]《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6]《唐刺史考全編》[7]《李白全集編年箋注》[8]《李太白全集校注》[9]等論著都采納此說,目前已被學界普遍接受。然細審郁、黃兩文,斷定“郡督馬公”即馬正會,主要依據是其姓“馬”且曾任安州都督推測,并無實據。因此,“郡督馬公”是否即馬正會尚存疑問。
1988至1995年間,陜西西安市灞橋區(qū)陸續(xù)發(fā)掘出土了八方馬正會家族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價值。近年出版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及《新中國出土墓志·陜西(肆)》刊布了圖版和錄文。為便于討論,茲據立碑先后摘引相關材料如下。
其一,《唐故朝請大夫廣州都督府長史上柱國扶風縣開國子馬府君(駿)墓志銘》(以下簡稱“《馬駿墓志》”)有云:“大父昭,皇徐滕(1)“徐滕”,唐無此縣。唐代徐州有滕縣?!靶祀碑敗靶熘蓦h”之省書。、臨沂二縣令?;士颊龝?皇嘉、眉、鄜三州刺史,松、巂(2)“巂”,原錄文訛作“雋”。今據圖版改正。、鄯三府都督,云麾將軍,左威武二衛(wèi)將軍,扶風縣開國子,政術優(yōu)洽,所在有聲,才略縱橫,無出其右。公即將軍之元子也?!雀筋I松州,有制令岳牧子宿衛(wèi),公解巾授左領軍衛(wèi)翊府長上。后為和蕃使、鴻臚卿楊弘矩所籍,奏以偕行。旋改陜州芮州府左果毅都尉。未幾,丁清河夫人憂。終制,調岐州山泉府右果毅都尉。滿秩,除寧王府副典軍。無何,居先府君喪。服闋,除申王府典軍,府廢,換忠王府,如前職也。仍襲扶風縣開國子?!盵10]140志主開元二十四年(736)八月十四日卒,春秋五十三。開元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葬。
其二,宣義郎、前河中府臨晉縣尉陳復撰《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行華州別駕上柱國贈絳州刺史馬府君(彰)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彰墓志》)有云:“漢伏波將軍援,載在圖史。援廿代孫,皇沂州臨沂縣令諱昭。臨沂生皇鄜(3)“鄜”,原錄文缺字,錄作“□”。今據圖版補。州刺史、左武衛(wèi)大將軍、贈光祿卿諱正會。光祿生皇湖城濟源二縣令、洺州司馬、邢州長史、贈邢州刺史諱驥,……公即邢州之長子也?!盵11]77志主大歷五年(770)九月十五日卒,春秋五十。次年二月十四日葬。
其三,濟源縣尉杜正元撰《大唐故朝議大夫邢州長史贈洺州刺史扶風馬公(驥)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驥墓志》”)有云:“父正會,皇嘉、眉(4)“眉”,原錄文缺字,錄作“□”。今據圖版補。、鄜三州刺史,隴右節(jié)度使、左武衛(wèi)大將軍、贈光祿卿。公即卿之第四子也。”[10]171志主天寶十五年(756)五月廿八日終于位,享年六十四。大歷六年二月葬。
其四,《大唐故四鎮(zhèn)北庭行營節(jié)度兼涇原潁鄭等節(jié)度觀察使尚書左仆射扶風郡王贈司徒馬府君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璘墓志》)有云:“公諱璘,字仁杰,新豐縣令諱昭之曾孫。嘉、眉、鄜三州刺史,云麾將軍、左威左武二衛(wèi)大將軍、扶風郡開國公、贈光祿卿諱正會之孫,司御兵曹、贈太子太保諱晟之第二子?!敝绢}:“朝議郎、守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太微宮使、崇玄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常袞奉敕撰?!盵10]174志主大歷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卒,春秋五十六。次年六月五日葬?!度莆摹肪硭囊痪帕碛谐P査豆仕逆?zhèn)北庭行營節(jié)度使扶風郡王贈司徒馬公(璘)神道碑銘》。碑云:“祖正會,右威衛(wèi)將軍、扶風郡公,贈光祿卿。父晟,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贈太子少保。”[12]4281宋陳思《寶刻叢編》卷八引《京兆金石錄》:“《唐贈司徒扶風郡王馬璘碑》,唐常袞撰,大歷十三年?!盵13]知碑立于志之后。
其五,《大唐故資敬寺尼常清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常清墓志》”)有云:“尼常清,俗姓馬氏。曾祖正會,隴右節(jié)度使、左武衛(wèi)大將軍、贈光祿卿。祖晟,左司御率府參軍、贈太子太保。父璘,涇原鄭潁等節(jié)度使、尚書左仆射、扶風郡王、贈司徒?!盵10]177志主常清大歷十四年九月四日卒,同年十月三十日葬。
其六,《唐故朝議郎絳州龍門縣令扶風馬府君(向)墓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向墓志》”)有云:“祖正會,松、嶲、安、鄯等八州刺史,兼隴右大總管。父驥,皇信都郡太守,贈絳州刺史。”[11]79志主大歷十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不載享年。建中二年(781)正月十三日葬。
其七,《唐故朝請郎行右衛(wèi)騎曹參軍馬君(晤)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晤墓志》”)有云:“曾祖正會,皇松、巂、鄯、安四府都督,嘉、郿、鄜三州刺史,隴右節(jié)度使。大父晟,皇左衛(wèi)兵曹,贈太子太保;父璘,皇尚書左仆射、四鎮(zhèn)北庭兼涇原鄭潁等州節(jié)度使、扶風郡王,贈司徒。……君則司徒府君之弟三子也?!盵10]185志主貞元二年(786)正月二十九日卒,春秋廿。同年二月廿四日葬。志為前咸陽縣令魏瓊撰。
其八,《唐故朝散大夫行汾州平遙縣令扶風馬府君(寀)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寀墓志》”)有云:“公即東漢伏波將軍瑗(援)之裔孫,皇朝隴右節(jié)度使正會之孫,邢州刺史驥之子,尚書左僕射璘堂弟?!盵10]187志主貞元五年(789)正月十二日,終于平遙官舍,春秋六十一。次年十一月廿一葬。鄉(xiāng)貢進士魏可名撰志。
上引八方墓志中,王育龍先期發(fā)布了《馬璘墓志》[14]《常清墓志》《馬晤墓志》錄文[15],介紹了墓志的基本情況。景亞鸝則對《馬彰墓志》志主的生平事跡進行了研究[16]。但均未關涉馬正會宦歷及李白“郡督馬公”名諱的討論?!恶R駿墓志》《馬驥墓志》《常清墓志》《馬向墓志》《馬晤墓志》和《馬寀墓志》等六方墓志均載馬正會曾任隴右節(jié)度或鄯州都督,而《馬向墓志》和《馬晤墓志》則記馬正會曾任安州都督。證之郁、黃兩文所引《馬旰碑》和《元和姓纂》,則馬正會節(jié)鉞隴右,都督鄯、安兩州,勿容置疑。問題是馬正會究竟是在何時出任鄯、安兩州都督,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確定他的卒年。
考《舊唐書·吐蕃傳上》:“睿宗即位……時楊矩為鄯州都督,吐蕃遣使厚遺之,因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為金城公主湯沐之所,矩遂奏與之。”[17]5228中宗景龍四年(710)六月二日壬午遇弒,二十四日甲辰睿宗繼位,改元景云。傳稱“睿宗即位……時楊矩為鄯州都督”,則楊矩之始任鄯州都督,當在此前。至先天元年,仍在任上。楊矩之父《唐故征士朝散大夫許州司馬楊君(孝弼)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楊孝弼墓志》)可之為證。楊氏卒年不詳,志先天元年十月廿五日立,志稱:“第二子輔國大將軍、兼左羽林大將軍、持節(jié)隴右諸軍州節(jié)度大使、兼鄯州都督、河源經略大使、銅城大總管、檢校鴻臚卿、虢國公矩?!盵19]值得注意的是墓志所載楊矩結銜有“檢校鴻臚卿”官職。鴻臚寺為唐九寺之一,長官鴻臚卿一人,從三品,“掌賓客及兇儀之事?!糁T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20]。而前引《馬駿墓志》有云:“先府君方領松州,有制令岳牧子宿衛(wèi),公解巾授左領軍衛(wèi)翊府長上。后為和蕃使、鴻臚卿楊弘矩所籍,奏以偕行?!盵10]140志中“和蕃使、鴻臚卿楊弘矩”之名不見傳世文獻,筆者以為很有可能就是楊矩。
按楊矩,兩《唐書》無傳,但諳熟吐蕃情形。早在中宗神龍時,楊矩即與宰相豆盧欽望、魏元忠、李嶠、紀處訥等一道參與了唐、蕃兩國的定界盟誓[21]11359。楊矩作為鴻臚卿,擔任和蕃使,還可以從吐蕃歷史文書中得到印證。《大事紀年》載:“至牛年(開元元年)夏,贊普駐于墨竹之怎塘。坌達焉與大論乞力徐于蘇布之江布園召集夏會,任命‘五百部(長)’。(唐廷)允賜夏冬牧場(指黃河九曲之地),唐使者楊卿(楊矩)前來致禮?!盵22]文中“唐使者楊卿”,譯注者注明即“楊矩”。其姓名、職銜、時間與《楊孝弼墓志》《馬駿墓志》相吻。由此可證,開元元年夏,楊矩(楊弘矩)仍在鄯州都督任上,以檢校鴻臚卿職銜充和蕃使入蕃。
復考鄯州都督自開元初始兼任隴右節(jié)度使。《唐會要》卷七八“節(jié)度使”條載:“隴右節(jié)度使。開元元年十二月,鄯州都督陽(楊)矩除隴右節(jié)度。自此始有節(jié)度之號。”[23]1426《資治通鑒》卷二一一載:開元二年八月,“鄯州都督楊矩以九曲之地與吐蕃,其地肥饒,吐蕃就之畜牧,因以入寇。矩悔懼自殺”[24]6704。楊矩自唐中宗末年即擔任鄯州都督,隴右節(jié)度使開元元年十二月始由鄯州都督兼任,而楊矩又卒于開元二年(714)八月,則馬正元出任隴右節(jié)度兼鄯州都督,必在此后。復檢《資治通鑒》卷二一一:開元二年十二月,“甲子,置隴右節(jié)度大使,……以隴右防御副使郭知運為之”[24]6706-6707?!杜f唐書·郭知運傳》載:“開元二年……擢拜右武衛(wèi)將軍。其秋,吐蕃入寇隴右,掠監(jiān)牧馬而去,詔知運率眾擊之。知運與薛訥、王晙等掎角擊敗之。拜知運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jié)度大使?!拍?卒于軍?!盵17]3190張說《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公(知運)碑》載:“開元二年,吐蕃入隴右,掠坰牧,公兵以奇勝?!萦矣鹆謱④姟⒊止?jié)隴右諸州節(jié)度大使兼鄯州都督。……開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薨于軍舍,春秋五十有五?!盵25]知開元二年十二月至開元九年十月,郭知運任隴右節(jié)度兼鄯州都督。馬正會既卒開元九年前,則其任又只能在郭知運之前。合而觀之,知馬正會節(jié)度隴右兼鄯州都督即在開元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間。惟其節(jié)制時間甚短,無所建樹,所以史書失載。
那么,馬正會都督安州又在何時呢?馬正會都督安州的時間,碑、志所載略異?!恶R晤墓志》云:“曾祖正會,皇松、巂、鄯、安四府都督,嘉、郿(眉)、鄜三州刺史,隴右節(jié)度使?!盵10]185記馬正會任鄯州都督在都督安州之前,而出刺嘉、眉、鄜三州之后始節(jié)度隴右,這與史載隴右節(jié)度例兼鄯州都督抵牾。故筆者認為,《馬晤墓志》羅列的馬正會歷官遷轉,并非實際仕歷次序?!恶R旰碑》載馬正會歷職為“松安巂鄯四府都督、隴右節(jié)度、加(嘉)郿(眉)鄜三州刺史”[2]4695,其都督安州在巂州、鄯州之前。而《馬向墓志》則稱:“祖正會,松、嶲、安、鄯等八州刺史,兼隴右大總管?!盵11]79馬正會都督安州之后即任職鄯州。二者雖有小異,但都明確都督安州在鄯州之前。郁文、黃文也認為馬正會都督鄯州在任安州之后。如前所考,馬正會既卒開元九年前,開元二年八月至十二月間任鄯州都督,則其任安州都督只能在開元二年八月前。郁文以為馬正會任安州都督大約在開元十五、十六年,黃文認為在開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間,其時馬正會早卒,所考顯然有誤。由此可見,李白《上安州書》中之“郡督馬公”,并非馬正會,而另有其人?!短拼淌房既帯酚嘘P馬正會出任鄯、安等七州的時間,均應作相應的修訂。
2013年春,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qū)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志題《唐故右領軍兵曹馬府君(光璆)墓志銘并序》(以下簡稱“《馬光璆墓志》”)?!堵尻栃芦@墓志二○一五》[26]《秦晉豫新出土墓志搜佚三編》[27]收錄此志圖版?!堵尻柫魃⑻拼怪緟R編續(xù)集》收錄此志圖版和錄文,茲據節(jié)錄志文如下:
維唐故扶風馬公光璆,歲卅有九,罷職于河南私第。粵開元廿一載癸酉夏六月廿五日東首歸終,其年十二月廿八日兆于河陽縣韓城鄉(xiāng)之三泉里,禮也。惟公承累仁之令緒,襲積德之靈苗。昭灼勛庸,光映圖史。則我烈曾贈洺州長史爽,烈祖銀青光祿大夫、安府都督元慶,烈考正議大夫、安府都督克麾之世業(yè),累德三業(yè),重光四賢。公英邁自天,尤重氣俠。以忠勇為志用,義烈為己任。年十五,以門冑任右千牛。秩滿,授右領軍兵曹參軍。以公事左授陵州司法。十九年,改授雅府戶曹參(軍),竟不之任。無何,丁安州府君艱,欒棘在容,柴病彌載。服竟,遂成沉痼,不起所疾。[28]
志中之“安府”,即安州都督府的省稱。馬光璆起家右千牛,歷官右領軍兵曹參軍、陵州司法。陵州為中州,州司法參軍正九品下。以馬光璆官秩,馬克麾三品安州都督府都督顯非身后贈官,而當為職事終官?!岸∑D”即丁憂?!熬埂闭?終也。知馬光璆禫服三年之后始卒。馬光璆卒開元二十一年(733)六月,由此上溯二十七月,則其父馬克麾當卒開元十九年春。復檢《金石錄》卷五:“《唐索法師清徳碑》,馬克麾撰,范希璧行書。開元十四年三月?!盵29]《寶刻類編》卷三亦載:“范希璧,汾州靈石縣主簿內供奉。《崇福觀索靖法師精行清徳碑》,馬克麾撰。行書。開元十四年三月立。京兆。”[30]證之開元十四年馬克麾尚在世。按唐代官制,都督、刺史的任期一般為三年或四年[31]。以此推知,馬克麾約開元十四至十八年前在安州都督任上。李白《上安州書》,王琦、詹锳、郁賢皓、安旗等先生均謂開元十八年(730)作[32]。則“郡督馬公”一見李白“許為奇才”,當在此前。李白開元十二年出蜀辭親遠游,至開元十五年還憩安陸,故相許圉師家妻以孫女,其后“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耑游廬山序》)[1]1267。這個時點,與馬克麾都督安州的時間正相契合。由此可定:李白《上安州書》中之安州“郡督馬公”,即馬光璆之父馬克麾。
扶風茂陵馬氏為東漢開國功臣馬援后裔,唐為著姓。然馬克麾一門,傳世文獻只有零散記載,難以詳考,賴《馬光璆墓志》的出土,才使人們對其有了更多的了解。馬克麾之祖馬爽,生平未詳,死后追贈洺州長史。馬克麾之父馬元慶,垂拱三年(687)任嘉州玉津令,殺馬湖夷賊,有《沐川古碑》紀其功[33]。其任安州都督約在武后后期?!度莆摹肪砣弧鹩虚_元末孫逖所撰《授馬元慶河西節(jié)度副使制》[12]3145,二者與時代不合,當別為一人。
馬克麾,仕履也不詳?!短接[》卷六二九《制舉科》:“長安二年,龔黃科,馬克麾及第?!盵34]宋高似孫《緯略》卷三《唐科》,《文獻通考》卷三三同,《唐會要》卷七六[23]1387《冊府元龜》卷六四五訛作“馮克麾”[21]7444。知其長安二年(702)龔黃科及第。龔黃為吏治制科。龔黃,即龔遂與黃霸,兩人做官清廉、政績特出,為漢代循吏的杰出代表。馬克麾榮登此科,表明他此前也出身入仕,為官仁厚賢能。先天元年,馬克麾任秘書省秘書丞。見近出《大唐正議大夫試大著作上柱國太原王君(洛客)墓志銘并序》(簡稱《王洛客墓志》)。志署“正議大夫、試秘書丞、上輕車都尉、扶風馬克麾撰”[35]。志主延和元年五月卒,春秋六十。先天元年(712)十月十三日與妻崔氏合祔。延和元年即先天元年,是年八月三日庚子,玄宗繼位,改元先天。唐秘書省置監(jiān)一人,少監(jiān)兩人,丞一人,從五品上。秘書監(jiān)掌國家經籍圖書,秘書丞掌判秘書省日常事務,在唐代屬中層文官。貞觀初,魏征就曾擔任過此職?!锻趼蹇湍怪尽啡拈L達2100余字,詳細記錄了志主的仕宦、著述和文學交游,表現出撰者較強的駢文創(chuàng)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志主并非普通仕人,而是盛唐著名詩人王之渙伯父。據志中所言,志主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有交游。王洛客卒后,王氏文學世家請馬克麾撰志,一方面說明馬克麾與文學之士過從甚密,另一方面表明其文學造詣也得到了當時社會的認可。惜馬克麾詩文典籍只字未存,除《金石錄》所載佚而不見的《唐索法師清徳碑》外,目前存世的唯有這方《王洛客墓志》,才使馬克麾的文學才華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現。
由上考述可知,馬克麾無論是制舉登科、任職秘書丞,還是撰寫《王洛客墓志》,都為人們提供了其立身行事、文學交游的重要信息,足見其人并非僅僅是主政一方的都督,在當時文壇上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正是李白珍視他的獎掖,在書中將他與一朝名相、“文陣雄帥”的蘇颋相提并論的原因。
馬正會出任安州都督在開元二年前,其開元九年(721)前卒時李白尚居蜀中,故李白《上安州書》中“郡督馬公”絕非馬正會,而當為約開元十四至十八年間擔任安州都督的馬克麾。由于文獻的缺乏,在李白生平、交游等研究中,至今仍存在不少可議之處。綜合利用、發(fā)掘新出石刻材料,印證史傳文獻,不失為促進李白研究走向深入的一條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