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婷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中醫(yī)院 南昌 330200)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屬于消化內科常見慢性疾病,癥狀表現(xiàn)為胃部疼痛、反酸噯氣、消化不良、胃出血等[1~2]。胃潰瘍病因較為復雜,與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密切相關,故根除Hp對有效治療胃潰瘍和減少復發(fā)尤為重要[3]。目前,臨床對Hp陽性胃潰瘍主要推薦四聯(lián)療法治療,可保護胃黏膜,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可一定程度上根除Hp。但隨著人體對抗生素耐藥性增加,Hp 根除率越來越低,且會影響腸道微生態(tài),出現(xiàn)腸道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4]。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可補充腸道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直接作用于胃腸道組織內部,能夠阻止Hp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組織細胞,抑制Hp病菌滋生?;诖?,本研究選取60 例Hp陽性胃潰瘍患者,探究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輔助四聯(lián)療法治療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WFJ-0522)。選取2020 年5月至2022 年5 月醫(yī)院收治的Hp陽性胃潰瘍患者60 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0 例。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39~77 歲,平均年齡(59.02±4.93)歲;病程2~10 年,平均(6.31±0.62)年;潰瘍面直徑4~15 mm,平均(10.25±1.94)mm;病灶部位:胃角13 例,胃竇10 例,賁門5 例,裂孔疝2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0~79 歲,平均年齡(60.42±3.21)歲;病程3~11 年,平均(6.53±0.60)年;潰瘍面直徑4~15 mm,平均(10.48±1.56)mm;病灶部位:胃角15 例,胃竇9 例,賁門3 例,裂孔疝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2016 年,西安)》[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14C 呼氣試驗結果顯示為陽性;(3)胃鏡檢查和Hp 檢測明確診斷為胃潰瘍;(4)入院前1 個月未接受類似抗生素、益生菌治療;(5)患者及其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婦女;(2)合并嚴重胃出血、胃穿孔者或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3)有其他持續(xù)性藥物治療需求者;(4)既往消化道手術史者;(5)腦部神經損傷無法表述清楚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四聯(lián)療法治療: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20063168),1 粒/次,1 次/d,餐前30 min 服用;口服克拉霉素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65800),1 片/次,2 次/d,餐前30 min服用;口服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44023857),2粒/次,3 次/d,餐后服用;口服膠體果膠鉍膠囊(國藥準字H20043516),2 粒/次,3 次/d,餐后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國藥準字S20060010)治療,于早、中、晚餐前30 min 服用,3 片/次,3 次/d,與抗生素藥物交替服用,時間間隔2~3 h 以上。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上腹部疼痛、腹脹腹瀉、噯氣、反酸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顯示胃潰瘍面白色瘢痕較治療前基本消失、黏膜無充血、無水腫;有效,治療后患者上述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胃鏡可見潰瘍面白色瘢痕減少50%及以上、黏膜無明顯充血、水腫;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甚至出現(xiàn)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比較兩組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使用電子胃鏡檢查潰瘍部位黏膜組織切片,評估胃黏膜形態(tài)。0 分:黏膜厚度、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腺體密度正常;1 分:黏膜厚度輕度偏離,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腺體密度輕度減少;2 分:黏膜厚度中度偏離,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腺體密度中度減少;3 分:黏膜厚度嚴重偏離,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腺體密度重度減少。比較兩組炎癥介質:分別采集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5 ml,室溫37℃左右靜置30 min,使用離心機以3 500 r/min 離心10 min,獲得上層血清,并放置于-80℃低溫環(huán)境保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C 反應蛋白(CRP)水平。比較兩組Hp根除率:通過14C 呼氣試驗結果評估,結果顯示陰性(-)為Hp已根除。Hp根除率=Hp根除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味覺減退、便秘、皮疹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比較 治療前,兩組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黏膜厚度、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腺體密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IL-6、IL-8、CRP 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
表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Hp 根除率及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Hp 根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Hp根除率及不良反應比較[例(%)]
Hp感染是誘發(fā)胃潰瘍的主要原因,可導致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過量,從而造成胃黏膜損傷后引發(fā)潰瘍,患者出現(xiàn)上腹部不適、反酸、噯氣等消化道不適癥狀,若感染后未及時醫(yī)治,患者可能出現(xiàn)胃穿孔、胃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增加胃癌的發(fā)病風險[6~8]。故尋求更有效根治Hp感染的臨床方法對治療Hp感染相關性胃潰瘍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治療Hp陽性胃潰瘍的常規(guī)方法為四聯(lián)療法,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膠囊、膠體果膠鉍,四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起到抑菌和修復損傷胃黏膜的作用[9~10]。奧美拉唑可抑制應激性胃酸分泌,通過合成新物質以阻礙胃酸產生,緩解胃部不適;膠體果膠鉍能夠形成保護膜,有效隔離胃蛋白酶、胃酸與潰瘍病灶,有助于修復上皮組織細胞,促進胃潰瘍愈合;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為抗生素,二者聯(lián)用具有良好的抗炎及殺菌作用,可有效預防胃黏膜損傷,但患者長期使用可產生較強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遠期效果不佳[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黏膜厚度、炎癥細胞浸潤程度、腺體密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配合四聯(lián)療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促進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恢復。胃黏膜組織形態(tài)是判斷胃腸道炎癥反應程度的主要指標,且與胃腸功能有關。楊興平等[12]研究表示,聯(lián)合用藥不僅可保護胃黏膜受損,還可修復胃黏膜形態(tài),改善胃腸道功能。該結論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可定植于患者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內部,與腸道細胞結合產生有益物質,補充機體有益菌,利于維護機體微生態(tài)平衡,抑制機體內致病菌生長,降低病菌繁殖速度,修復胃黏膜的屏障,起到維穩(wěn)胃腸道菌群的作用[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IL-6、IL-8、CRP 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與四聯(lián)療法輔助治療可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改善。Hp感染會引發(fā)上皮細胞釋放炎癥因子,導致促炎因子IL-6進一步損傷胃黏膜,而IL-8 更大程度誘導炎癥細胞釋放,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為益生菌藥物,可滅活此類炎癥因子,減輕Hp感染患者炎癥反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14]。此外,CRP 為細胞合成因子,可增強細胞活性,通常伴隨炎癥產生而一同升高,隨其消退而一同下降[15]。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可在消化道內生成抗酸物質與炎癥因子對抗,抑制其產生,對治療Hp感染有重要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Hp根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輔助治療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Hp根除率,促進胃潰瘍面愈合,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可通過刺激血管生長因子,使其生成新血管和肉芽組織,促進潰瘍面愈合,能夠營造厭氧環(huán)境,利于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提高Hp根除率;此外,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片能維持胃黏膜中的一氧化氮水平,分散血小板防止其聚集,增加血管內的血流量,促進胃黏膜修復,加快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構建平衡的腸道菌群環(huán)境,緩解患者癥狀,保護胃黏膜,減少四聯(lián)療法產生的不良反應,提升整體治療效果[16~18]。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輔助四聯(lián)療法治療Hp陽性胃潰瘍效果顯著,能夠減輕胃黏膜損傷,維持腸道菌群環(huán)境平衡,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抑制炎癥進展,提升Hp根除率,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