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成
摘 要:課程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學??梢詮臅r間軸、空間軸、人事軸、學科軸、項目軸、文化軸等多個維度進行學校課程建設。建構萬物互聯(lián)的深度課程,深挖課程資源,開發(fā)相應課程,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全面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
關鍵詞:萬物互聯(lián);深度課程;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重要內(nèi)容。課程既是靜態(tài)的,更是動態(tài)的;既是運動場,更是跑道。學生的真正發(fā)展不只靠“教練”在運動場上的悉心傳授,更重要的是讓“運動員”自己在跑道上自由飛奔。教育要“由傳授走向建場”,將能力、素養(yǎng)、價值觀等“還原”到具體情境中,整合相關學習資源,建構萬物互聯(lián)的豐富課程,使學生在與學科、人事、項目、社群等資源的多種交互活動中建立鏈接,深度融合,在各種主題課程學習活動中重組智能和價值結構,重構思維、精神與審美圖式,成為生命更豐盈的人。學校要充分挖掘各種資源,聚焦深度學習,可以從時間軸、空間軸、人事軸、學科軸、項目軸、文化軸等多個維度建構萬物互聯(lián)的深度課程,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搭建廣闊舞臺,全面促進“人”的生命成長。
一、構建“時間軸”課程,在“在時文化”中穿越學習
就是以時間為線索,整合資源構建課程,讓學生通過學習“在時文化”課程,感受時光流動之中的文化之美。
比如某中學開發(fā)的校史課程。學校將自身發(fā)展歷史制作成文字、圖片、表格及數(shù)字化資源,在走廊、圍墻等處固定展示,制作成視頻在學生會、家長會、社區(qū)文化分享會上播放,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分享傳播,并讓學生學習據(jù)此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增強文化認同,收到很好的育人效果。只要是體現(xiàn)時間延展性的內(nèi)容,都可以開發(fā)成“時間軸”課程。常麗華老師以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歷節(jié)日、節(jié)氣為線索,聯(lián)系相關詩文書畫,開發(fā)《在農(nóng)歷的天空下》的特色語文課程,學生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接受文學藝術的美育熏陶。
二、構建“空間軸”課程,在“在地文化”中體驗學習
就是以空間為視域,整合資源構建課程,讓學生在“在地文化”的學習中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之美。深圳大學李臣之教授說:“教學總是發(fā)生在一定社區(qū)/校區(qū)環(huán)境之中,社區(qū)/校區(qū)業(yè)已形成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民俗風尚、流傳故事中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或本土知識,可以作為教學內(nèi)容重組的資源?!?/p>
如深圳市梅林中學有青花瓷博物館,學校據(jù)此構建“青花瓷博物館+”課程。建立一個原生態(tài)思維研究中心,構建一系列學科綜合實踐課程,將青花瓷博物館資源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美術、音樂等學科結合起來,開發(fā)“博物館+”課程,課程獲評“深圳市好課程”,在本校及相關學校推廣實施。我們每一個教育人都可以深挖所在城市、鄉(xiāng)村、社區(qū)的各種資源,開發(fā)相應課程,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
三、構建“人事軸”課程,向“身邊的優(yōu)秀人”學習
就是以人事為脈絡或原點,整合資源構建課程,讓學生向身邊優(yōu)秀人物學習,提升素養(yǎng)。人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校可以利用各種人脈資源構建課程,教育學生。
(一)相關人士成為課程資源
中關村中學有院士題詞館,內(nèi)有一百多位院士的題詞。學校以此為課程資源,學生受到這些偉人精神感召,在科學思維、民族精神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二)優(yōu)秀教師成為課程資源
我校的舞蹈老師充分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成立“夢響舞蹈團”,學生在國際大賽中屢獲大獎,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舞蹈人才。
(三)學生成為課程資源
梅林中學街舞社是深圳市最優(yōu)秀的社團之一,社團的組織者、指導者都是學生,社長往往是具有天賦的優(yōu)秀團員,社長自己教社團的其他成員,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使許多學生受益。
(四)家長成為課程資源
中關村中學是中科院附屬中學,很多家長都是中科院科學家,學校常邀請家長為學生舉行專題講座,普及科學知識,培養(yǎng)人文情懷。
四、構建“學科軸”課程,在多彩的學科課程中學習
就是以學科要素為基點,整合資源構建課程,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主陣地,“學科軸”課程是眾多課程中最重要部分,各學科要結合學科特點構建課程。
筆者圍繞《離騷》設計語文群文主題課程:《心之所善,九死未悔——那些文人士子執(zhí)著理想、心系家國的赤子情懷》。四個步驟:1. 汨羅江畔,一座精神的豐碑:一個(? ?)的屈原形象;2. 華夏天空,許多耀眼的星辰:一群(? ?)的文人士子;3. 中華民族:一種(? ?)的文化基因;4. 世界人類:共同(? ?)的文化精神。引領學生從個體、群體、民族、人類等幾個角度思考屈原精神的偉大意義,促使學生形成更為廣闊的認知視野、人文情懷。
五、構建“項目軸”課程,在項目研究中提升實踐素養(yǎng)
就是以完成項目任務為目標,整合資源構建課程,在項目研究中提升學生的實踐素養(yǎng)。比如通用技術課程“構件鋸割”的建構實施。
1. 項目目標:制作一個以橡皮筋提供動力的、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行運動的小車。
2. 基本材料:一定尺寸和數(shù)量的纖維板、木方、橡皮筋、鋼筋軸、墊片、螺母。
3. 要求條件:動力來源于必選材料中的橡皮筋,車體尺寸符合要求,車輪為手工制作。
4. 評價目標:小車出發(fā)點到停止點的距離超過200厘米及格,越遠成績越高。
5. 流程要求:明確任務,設計方案;制作原型,優(yōu)化方案;項目實施要按表格寫出具體記錄。
6. 教學流程:教師講解原理,學生分組合作制作,互相觀摩,測試評價,項目總結。
本項目學習就是動手完成一個具體任務。學生的觀察、分析、動手、動腦、小組合作等綜合能力得到鍛煉提升?,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要面對各種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這樣“做中學”的學習最接近實際生活工作的本真狀態(tài)。陶行知強調(diào)學習的實踐性,我們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感性的體驗、實際的操作中增強理性認知,提升能力素養(yǎng)。
六、構建“文化軸”課程,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精神素養(yǎng)
就是圍繞學校核心文化,整合資源構建課程,讓學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精神素養(yǎng)。
南京夫子廟小學利用學校獨特資源構建“夫子”課程。天時——近年倡導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校是中國唯一以“夫子”命名的小學;地利——地處夫子廟旁;人和——南京市大力倡導構建特色學校,學生、家長、社會都在推崇儒家文化。夫子廟小學以“打造儒家文化特色,形成文化品牌”為發(fā)展目標,以孔子文化為核心,緊扣儒家思想和學校特點,確定兩個核心詞——“親仁”“樂學”,建設四塊園地——“仁”“禮”“學”“義”。學校所有設施、標語都鮮明體現(xiàn)傳統(tǒng)儒家文化特點,“孔韻流芳”“孔子書院”之類命名隨處可見。學校承擔教育部傳承傳統(tǒng)文化課題,設置“博學坊”(青年教師培訓中心)、“思辨院”(中年教師研修中心)、“聚星坊”(名師研究中心),學校一切教科研活動,全部圍繞孔子文化課題進行。通過建構“夫子”課程,讓全體師生沐浴在孔子文化的陽光下:校園文化彰顯“孔子文化”特色——論語墻、志學長廊、博學樓、善藝樓;“孔子文化”引進課堂——《星星論語》是學校課堂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學校形成了獨特的孔子文化,成為中國真正的“夫子廟小學”,在這樣的課程文化熏陶下,儒家的思想精神浸潤著學生的心靈,促進了學生的生命成長。
教育的意義就是喚醒和鼓舞,就是為學生搭建成長的舞臺,讓他們自由的生長。我們可以從更多維度建構萬物互聯(lián)的深度課程,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