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jīng)典古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和精髓,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有著積極作用。然而,部分初中生對經(jīng)典古詩文有著“懼怕”心理,“怕讀”經(jīng)典古詩文是農(nóng)村初中生的現(xiàn)狀。對此,作者著眼于誦讀細化、優(yōu)化,通過“設立層級目標,指導誦讀方法”“豐富誦讀形式,張揚學生個性”“優(yōu)化小組合作,展示誦讀成果”“營造誦讀氛圍,形成良好習慣”,層層推進,引領學生“敢讀”“樂讀”“美讀”“愛讀”經(jīng)典古詩文。
關鍵詞: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教學指導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3-0042-04
引? 言
經(jīng)典古詩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但學生在課堂上有畏難和懈怠心理,常用的誦讀教學也讓部分學生覺得課堂無趣。對此,筆者將初中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將常用的誦讀教學法細化、優(yōu)化,增加多種誦讀方法,開展更多的誦讀活動,以期以更多更新的誦讀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初中部編版教材所選古詩文皆是流傳千古的歷代文人志士的名篇佳作,文質(zhì)兼美。這些優(yōu)秀作品能流傳至今,有其獨特的魅力。學習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法無疑是最佳的方法。所謂誦讀,就是出聲朗讀,并熟讀成誦。程端禮《朱子讀書法》上說:“若讀得熟而又思得深,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某舊苦記文字不得,后來只是讀,今之記得者,皆讀之功也?!边@話是經(jīng)驗之談,可見誦讀法的重要性?!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對此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通過誦讀,師生可以聲情兼?zhèn)涞莫毺胤绞剑瑒?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作品,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之氣息相通,與之心靈相融,實現(xiàn)學習者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近則可以規(guī)范學生語言,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水平,增強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遠則對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人文素養(yǎng)的終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但現(xiàn)實是,初中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理想相差甚遠,讓教師很是無助和無奈。有時,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讀詩文,學生錯誤頻出;有時,教師給他們聽聲情并茂的名家課文朗誦,部分學生也只是聽聽而已,一臉漠然;有時,教師在課堂上提到一句詩,很多學生不知下句,不明何意。對于經(jīng)典古詩文的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痛苦地死記硬背。教師經(jīng)常聽到學生中流傳的古詩文學習感受十六字:古文古文,讀得頭疼;古詩古詩,背得發(fā)癡。一句話,部分初中生“怕讀”古詩文。
這些千古美文,學生為什么“怕讀”呢?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教學能否根據(jù)農(nóng)村學生實際情況,探尋出幾點可行且有效的策略呢?
由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開始了調(diào)查了解和思考。筆者任教九年級,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個別談心等方式,總結出學生“怕讀”古詩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點。
第一,畏難讓學生怕讀。部分學生反映有些古文艱澀難懂,生僻字太多;有的學生說古文篇幅太長,沒有興趣;有的學生說初中要背誦的古詩文太多,有些風格相似的句子經(jīng)常在頭腦里打架,經(jīng)?!按被颉按~”,以致一聽到“背誦”二字就怕,無法靜心投入古詩文誦讀之中。
第二,無趣讓學生怕讀。教師在教文言文和古典詩詞時,教學方法基本類似,要么教師范讀,要么由朗讀好的學生領讀,然后結合注釋疏通文義,概括內(nèi)容把握情感,最后整理背誦默寫。長期下去,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興趣。
第三,功利讓學生怕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古詩文就是為了考試時獲得更高的分數(shù)。抱著這種應試心理,學生認為讀背??嫉摹懊洹薄翱键c句”即可,“有的課文或句子肯定不考”,沒必要浪費時間多讀多背。
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走出“怕讀”的泥潭,體味這些名篇佳作華麗的辭藻、優(yōu)美的韻律、豐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經(jīng)典古詩文的誦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
一、設立層級目標,指導誦讀方法,化“怕讀”為“敢讀”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朗讀背誦水平有高有低。教師可以把朗讀目標分為三個層級:準確朗讀、流暢朗讀和傳情朗讀。
第一層級,準確朗讀。準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和讀對停頓,具體為朗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要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正確、清楚,做到不錯字、不落字、不添字、不顛倒。古詩文的節(jié)奏方面要求不讀破句子。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疑難字音和詩文節(jié)奏標出,要求他們慢慢讀,既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也有助于他們讀起來字字落實,句句清楚,使他們獲得朗讀的成就感。這個層級適合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有目標,有努力方向。
第二層級,流暢朗讀。流暢朗讀要求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聲音響亮,能根據(jù)古詩文內(nèi)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確定合適的語速,讀出些許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古詩文注釋和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大致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如情緒喜悅豪邁的,語速稍快;情緒憂郁悲傷的,語速緩慢。大部分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此層級。
第三層級,傳情朗讀。傳情朗讀是指在流暢朗讀的基礎上,能將古詩文的思想感情朗讀出來,具體要求為朗讀時把握語音高低、語調(diào)輕重、氣息強弱、節(jié)奏快慢等。把握好這些方面,抑揚頓挫自然發(fā)生,詩歌朗讀的藝術效果也就自然發(fā)生。此層級要求較高,少有學生能達到。即使是教師,要達到此層級也不易,但不能因此就對此層級忽視,畢竟有時還有少數(shù)朗讀較出色的學生。教師可以教給他們一些誦讀的技巧,這樣第二層級的一些學生也能獲得提高,向第三層級靠攏。
初中階段可以教給學生的一些朗讀知識,大致歸納如下:朗誦時用得最多的技巧是重音、停連、語調(diào)和節(jié)奏。在朗讀時需要強調(diào)或突出的詞或詞組發(fā)重音。突出重音可以重讀、重捶。停連,指的是朗讀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xù),聲音中斷處是停頓,聲音延續(xù)處是連接。語調(diào)是由語氣決定的,特別要注意升調(diào)和降調(diào)的區(qū)別。朗讀所形成的節(jié)奏種類有很多,初中古詩文常見的有這樣幾種類型:輕快型——多揚少抑,輕快、歡暢;高亢型——語勢向高峰逐步推進,高昂、爽朗;低沉型——語勢抑悶、沉重,語音緩慢、偏暗;凝重型——多抑少揚,語音沉著、堅實、有力。教師在講授古詩文時要把這些知識靈活運用到朗讀中,并讓學生理解這些技巧常常綜合運用。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標注一些簡單的外化符號,培養(yǎng)他們古詩文朗讀的技巧。這些簡便的訓練方法對提高學生誦讀水平是有效可行的,具體如下。
升調(diào)(↗):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豪邁激越)
降調(diào)(↘):可憐白發(fā)生↘(情緒低落,壓抑悲憤)
節(jié)奏( /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娓娓道來,舒緩自如)
重音(.):生子當如(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三個層級呈階梯狀:具體的訓練過程可分為:用普通話朗讀→字音正確,停頓適當→聲音響亮,語速適中→語氣連貫,語調(diào)自然→表情達意,領會主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朗讀水平及對所學古詩文的理解確定適合自己的層級目標,不斷練習。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得到踮踮腳就能摘到的桃子,對古詩文朗讀也就沒那么畏難排斥了。
二、豐富誦讀形式,張揚學生個性,化“怕讀”為“樂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采用單一的朗讀方式,學生就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教師可用的朗讀方式可豐富多彩,如齊讀、單讀、小組讀、接讀、對讀、男女生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然而,課堂上也并非朗讀方式越多越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2]。教師要考慮古詩文的體裁、題材、風格、意境、語言等方面的具體特點,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選擇與變換朗讀方式。筆者根據(jù)九年級的古詩文特點,在正常誦讀的基礎上添加了兩種誦讀方式,頗有一些成效。
第一,快讀。顧名思義,快讀就是要求學生以最快的語速朗讀一些文言文。這是因為九年級部編版教材選入了一些篇幅較長的經(jīng)典文言文,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送東陽馬生序》《出師表》等,課后要求或熟讀或背誦。如何才算熟讀?這些長篇幅的文言文如何才能順利背誦?讀文言文語速的快慢取決于學生對文章掌握的熟練程度,快讀的誦讀方式恰恰能激勵學生去反復誦讀文章。因此,筆者組織了長篇幅文言文快讀計時比賽,此舉一公布,學生積極性很高,課上課后反復誦讀。實驗結果:班級一半以上學生背誦文言文速度超過平時。其中《岳陽樓記》一文,快讀效果最好,因為文章大多是四字短句,且對仗工整,辭藻華麗,音韻和諧,文情并茂,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之前學習較長文言文的畏難心理一掃而空,不少學生專找長課文挑戰(zhàn),誦讀興趣大增。
第二,詠唱。此方式自古有之,古詩詞背誦非學生所愛,然歌唱恰恰是他們所愛,將古典的不愛與流行的所愛融合會是怎樣?央視詩詞文化音樂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已經(jīng)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這個節(jié)目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詩歌,用音樂和詩歌兩種藝術符號融合創(chuàng)新。節(jié)目既提升了傳統(tǒng)詩詞的文化價值,又提升了詩詞與音樂融合的審美價值,是真正的創(chuàng)新融合。筆者發(fā)現(xiàn)將經(jīng)典古詩詞唱出來,既延續(xù)了古代傳統(tǒng)文化,又用時代精神澆灌,賦予了它新的活力,學生對這樣的古詩詞關注度極高。可以說,詠唱讓古詩詞學習“活”起來了。筆者在與學生交流時發(fā)現(xiàn),有些古詩詞還不曾學,就已有學生能熟練背誦了,比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很多學生因為喜歡王菲唱的這首歌,自然就會背這首詞了。于是,筆者利用與古詩詞詠唱有關的多種資源,吸引學生將古詩唱出來,讓古詩詞背誦不僅是學習,更成為快樂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說過,被古詩滋養(yǎng)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采,實際上也會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九年級部編版教材共有古詩詞28首,其中較長的李白的《行路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學生都運用詠唱的形式加快了背誦。部分內(nèi)向的學生也被調(diào)動了積極性。古詩詞的學習和吟詠,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甚至對他們性格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
快讀的挑戰(zhàn)性和詠唱的輕松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愉悅學生的心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部分學生選擇的配樂,能注意到樂曲的意境、格調(diào)和旋律與課文內(nèi)容相協(xié)調(diào),這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審美情趣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多種誦讀方式進課堂,既能讓課堂“火”起來,也能讓學生獨到的見解得以亮相,個性得以張揚。筆者深信:只要讓學生在古詩文的學習中感受到美好有趣,一定能提升他們學習的幸福感。
三、優(yōu)化小組合作,展示誦讀成果,化“怕讀”為“美讀”
在平時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比如文言文的誦讀可以讓以第一層級準確朗讀為目標的學生到第二層級流暢朗讀的學生那里過關,第二層級的學生可以在相應的第三層級學生那里過關,第三層級的學生可以和教師交流。對于個別學生,教師也可以個別輔導??熳x和詠唱的形式也可以在相應的前后桌四人小組里進行,這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合作檢測各人誦讀的效果。
在古詩文的單元復習或期末復習時,如果還沿用學習時的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誦讀檢測,未免顯得重復而無趣了。此時,新的小組合作展示倒更有一番風味,可從更廣更深的角度進行經(jīng)典古詩文的誦讀展示。此時的小組合作需要注意三個方面:(1)人數(shù)以5~6為人宜,人數(shù)過少誦讀沒有氛圍,過多則組長難以兼顧安排;(2)組員應由誦讀水平在不同層級的男女生混搭;(3)推薦一名誦讀能力、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
誦讀成果展示課一般分為三步,具體如下。
展示前準備工作安排如下。(1)教師和組長商量選定各組展示的文言文和詩詞并提出相應要求,如課本要求背誦的篇目展示時必須背誦;落實篇目中的名句;鼓勵補充少數(shù)課外經(jīng)典古詩詞。(2)組長根據(jù)選定古詩文的特點(題材、情感、風格、語言等)寫好串詞。(3)小組成員選擇個體和集體的誦讀方式進行簡單排練并記錄展示的時間。(4)各組組長抽簽確定本組展示場次。
以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古詩文復習為例,一小組先明確本單元共有三篇文言文和四首詞,其中《魚我所欲也》要求全文背誦,文章中心論點為舍生取義;《唐雎不辱使命》要求熟讀課文,主要講唐雎不畏強暴,維護國家尊嚴的故事;《送東陽馬生序》要求熟讀課文并背誦前兩段,贊揚宋濂勤奮苦讀、虛心求教、不怕吃苦的精神。四首詞全部要求背誦,抒發(fā)了不同時代詞人的壯志豪情。小組成員將要反復誦讀的名句用紅筆標出,并研究決定以個人誦讀、分角色誦讀、男女生誦讀、小組齊讀等形式進行誦讀展示。
展示中各小組按抽簽號碼進行,單人誦讀、小組誦讀、接力誦讀、男女生誦讀、快讀、詠唱、配樂誦讀、表演誦讀等各種誦讀方式紛紛亮相,篇目中的名句更是反復吟詠,一唱三嘆,表演的精彩與考試的功利完美融合。其他小組要欣賞并記錄優(yōu)缺點。
一小組展示如下:組長起模范帶頭作用,先以“生命可貴,義更可貴”一句導入快背《魚我所欲也》全文,并有感情地誦讀名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然后一生以“生命可貴,國家尊嚴勝生命”導入,分角色誦讀《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一生以“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導入《送東陽馬生序》一文,兩生分別背誦一二兩段,然后三四兩段小組齊誦讀,讀完后一生發(fā)問:“宋濂求學時如何虛心向老師請教的?”小組齊背誦:“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庇忠簧l(fā)問:“宋濂為何不與同舍生比吃穿?”小組齊背誦:“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詞四首的安排為:一生詠唱《漁家傲·秋思》并表演“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矛盾心理;男生齊誦《江城子·密州出獵》,并起立再次誦讀“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女生齊誦《滿江紅》,并起立再次誦讀“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小組齊誦《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并起立再次誦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
展示后師生共同討論,評定展示得失,改進提高。教師可以播放名家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讓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不足,找到前進的方向。
比如一生在小組表演完之后就指出,詠唱“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同學情感表達不夠到位,前一句應為思鄉(xiāng)惆悵之情,后一句應為報國守邊的堅定,兩句之間應注意情感的轉換。
四、營造誦讀氛圍,形成良好習慣,化“怕讀”為“愛讀”
讓學生真正愛上誦讀古詩文,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僅有教師的努力還不夠,還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大力配合。首先,學校要重視誦讀教學,營造“書香校園”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梢蚤_設校本課程,輔助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營造濃厚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氛圍的校園環(huán)境,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定內(nèi)容,把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真正納入學校的課程管理。學校還可以開展多種有關經(jīng)典誦讀的實踐活動,如中華古詩文精品朗誦比賽、讀書改變了我征文比賽、品經(jīng)典之茗香演講比賽、古詩文知識競答等。學校還可以利用每周的晨會、每月的主題匯演進行這些經(jīng)典誦讀比賽活動。在活動結束后評選出“校園之星”“班級之星”“朗誦能手”等,并將優(yōu)秀的朗誦作品錄制成視頻,在學?;虬嗉壖议L會等各類活動中播放,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這些經(jīng)典朗誦活動會培養(yǎng)學生誦讀經(jīng)典的習慣,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重要,對他們將來的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閱讀和寫作都有幫助。在誦讀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獲得經(jīng)典的熏陶,接受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影響和教育,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今,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很多學校開展了課后延時服務,學生在校的時間更充裕了,這為學生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提供了契機。學校更應充分利用這個時間,重視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誦讀經(jīng)典的習慣,讓他們在閱讀經(jīng)典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升思想[3]。
其次,家庭閱讀教育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重要作用。閱讀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學生的閱讀,不能只是在學校,還應該在家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家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應當鼓勵和陪伴學生進行經(jīng)典閱讀?,F(xiàn)在是電子產(chǎn)品使用普遍的年代,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誦讀經(jīng)典名篇,并錄制下來。親子閱讀是一種學習手段,更是一種休閑方式,不僅能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更能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起督促和引領作用。
結? 語
多種誦讀教學手段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古詩文學習的課堂上提高參與度,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主動參與到誦讀活動中,增強誦讀的積極性,提升經(jīng)典古詩文的默寫正確率。但是課后和在家中主動誦讀的學生人數(shù)仍較少,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仍需多方面的努力??傊瑢W習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是最重要的工具。正如沈得潛所說:“古人之言,包含無盡,
后人讀之,隨其性情深淺高下各會心”,要領會古詩文的內(nèi)涵,唯有不斷吟詠誦讀。古詩文誦讀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在經(jīng)典古詩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的朗讀為基礎,指導誦讀古詩文的技巧,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相信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誦讀,長期堅持,定能愛上這些優(yōu)美的古詩文,讓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代代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郭名文.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分析[J].新課程,2022(23):64-66.
黎曉雯.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1.
亓秀華.基于文本細讀理論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林麗華(1975.8-),女,江蘇海安人,
任教于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zhèn)墩頭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海安市骨干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