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躍
勞動是人類最美的活動,是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勞動是人類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主要手段,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生存的基礎。在小學落實良好的勞動教育,可以實現(xiàn)育人的價值,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生活、適應社會。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小學勞動課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活動形式單調”“套路化教學”等各種問題。不僅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沉悶,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隨著《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發(fā)布,教師要明確:“勞動教育是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薄耙鋵嵙⒌聵淙说母救蝿铡!毕旅妫P者結合小學勞動教學中的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勞動,深度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以此提高學生的勞動品質,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
一、當前勞動課程開設存在的問題
日前,江蘇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關于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關于勞動學科,重點明確了從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1-9年級每周開設不少于1課時的勞動課,要結合學校實際,規(guī)劃勞動課程,讓勞動課發(fā)揮育人功能。但當前勞動課程的開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1)形同虛設。學校表面開設了勞動課,但是沒有真正落實,變成了自習課或者其他學科可以任意占用的機動課。(2)育人導向缺失。課程變成了純粹的“干活課”,只是帶領學生勞動,幾乎沒有滲透育人理念。(3)課型單一。因為絕大多數(shù)勞動課老師都是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很少有老師對勞動課程精心規(guī)劃,導致一到勞動課就是“打掃衛(wèi)生”等形式單一的內容。殊不知,勞動課可以有豐富多樣的實踐方式,比如設計、制作、實驗等等。(4)教師認識不足。新課標明確勞動不單有日常生活勞動,還包括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種類型勞動中設置了十個任務群。教師沒有吃透新課標,很難對勞動課程有更高更深的認識。
二、以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為例談小學勞動課的育人功能
勞動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選擇體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勞動內容?!眲?chuàng)意手工制作,既可以體現(xiàn)勞動人民的智慧,又能淬煉學生的工匠精神,在勞動課程中引入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活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教師們除了要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教導學生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往的勞動教學比較中規(guī)中矩,教師通常會擔任課堂教學的主導位置。為學生規(guī)定好勞動計劃,讓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勞動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等同于教師手中的牽線木偶,只是簡單完成了體力勞動,并未從勞動中得到有價值的學習收獲。而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可以拓展教學空間,幫助學生從教材中脫離出來,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勞動實踐,有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蘇科版小學勞動與技術六下第二單元“創(chuàng)意小禮物”的勞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方式,將一部分時間用于展示優(yōu)秀的自制禮物,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創(chuàng)作靈感。其余的時間全部交給學生分配,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究或合作互動的形式,積極交流看法,思考怎樣自制禮物才能突出自己的個性化創(chuàng)意。以此為基礎,課堂的主動權會完全交還給學生。學生在探究、討論、思考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一些坎坷,發(fā)現(xiàn)一些難題。這種隨機性的問題通常不會記錄在教材中,學生找不到標準的參考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操作,嘗試突破難關。時間一久,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敢于迎難而上的學習品質。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教學要點:(1)在手工制作勞動教學中,教師雖然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自由,但并不意味著對學生完全放任不管。教師應當發(fā)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積極關注學生的勞動學習情況。如果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適當介入其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比如,有學生想要制作一個臺燈,但因為木工經(jīng)驗不足,不知道該如何制作底座,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為其提供一些簡單木工的短視頻,幫助學生突破難關。(2)教師不要過分限制手工制作的范圍,可以確定一個大方向,給予學生充足的發(fā)揮空間。比如以慶生為主題,制作一份送給好朋友的生日禮物?;蛘咭再R壽為主題,制作一份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在保證主題自由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發(fā)散自己的想象能力,制作出更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優(yōu)秀作品。
(二)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
當前,小學生因為深受家長的嬌慣,缺乏獨立生活的意識。由于孩子們十分依賴于父母的照顧,自理能力相對偏差,不熟悉生活物品的功能。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課程,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首先,通過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教學,學生會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學習到許多生活小常識。比如,教師在教學蘇科版小學勞動與技術五下“便攜衣架”這堂勞動課時,可以組織“活動衣架”制作活動,學生會了解到“活動衣架”在生活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為什么要將其制作成“平行四邊形”這種可動的形式、其可動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在此過程中,不僅打開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也讓學生熟悉了數(shù)學學科的幾何知識與物理的力學知識。
其次,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教學的材料大多來自生活中的廢棄物。在學生固有的生活認知中,這些廢棄物已經(jīng)沒有可利用的價值,只能將其仍在垃圾桶之中。但通過手工實踐,可以打破學生的錯誤認知,為學生普及“廢物利用”的生活觀念。比如,教學蘇科版小學勞動與技術“刮鱗器”這堂勞動課時,教師可以拓展制作的范疇,讓學生嘗試制作可以刮掉污穢物的工具。通過教師的提示,幫助學生收集一些塑料瓶的瓶蓋,并將其固定在木板上,將塑料瓶蓋上的鋸齒朝外。由此,就能制作出輕便好用的鞋底刷,可以輕松除掉鞋底花紋中積攢的泥土。
想要通過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達成良好的生活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教學要點:(1)在制作過程中利用的生活物品要十分常見,盡量選擇易拉罐、塑料瓶、硬紙殼、廢棄圓珠筆、一次性筷子這種學生熟知的事物。如果選擇的生活物品比較偏門,將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代入感。(2)確定的生活教育主題應具有一定的價值,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升。如果教育主題毫無特色,或對學生的生活無法帶來明顯的影響。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勞動教育在學生心中的評價。
(三)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想象的思維
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普遍喜歡幻想、喜歡玩耍。他們對新奇的事物會抱有強烈的探究熱情,求知欲望十分旺盛。由此可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想象思維的黃金期。由于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課程的核心在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是將原材料的功能進行改進,使其發(fā)生顛覆性的改變。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將學生的想象變成實物,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以蘇科版小學勞動與技術六上“兔子燈”的教學為例,兔子燈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其制作過程簡單,使用材料常見,可以用于教學鋪墊,發(fā)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開拓學生的實踐思路。比如,傳統(tǒng)的兔子燈骨架需要使用純手工的竹條和木制輪子,但我們的制作能力不同,無法準備這些配件,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呢?學生們可以開放思考,分析身邊哪些常見的道具適合于兔子燈的制作。例如,選擇使用完的圓珠筆芯代替支架,因為圓珠筆芯的塑料管比較堅韌,具有一定的彈性,長度也十分適合兔子燈,能用來頂替竹條的作用。木制輪子則可以用塑料瓶蓋代替,雖然堅硬程度與耐磨程度比不上木制輪子,但材料勝在常見。如果損壞,可以隨時更換。以此類推,關于兔子燈的外部糊紙,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開放思考,尋找合適的材料。
在兔子燈的基礎上,教師還能進一步放開手工制作的范疇,以“燈”為主題,鼓勵學生自由選材,自由選擇燈的制作風格。學生既可以從外形入手,將燈制作成小松鼠、小貓咪燈各種各樣的外形。也可以從材料入手,使用玻璃杯、包裝紙等道具,制作出不同風格的便攜燈。由此,通過由點及面的教學,從某一個固定主題入手,逐漸拓展勞動實踐的范疇,可以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勞動能力的成長。
(四)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培養(yǎng)學生百折不撓的精神
自信心是人們在潛意識里對個人價值、自我能力的一種評價,體現(xiàn)了肯定性的態(tài)度。小學生在學習中如果能始終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對其學習效率能起到顯著的加持作用。當前,小學生普遍耐挫能力較差,心理抗壓能力不足。教師可以借助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課程,培養(yǎng)學生百折不撓的自信心,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對此,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教學要點:
首先,教師應注重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因為學生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失誤,出現(xiàn)制作失敗的情況。此時,教師不要批評學生,而是要溫言鼓勵,點出這個失敗的作品中有哪些閃光點。同時,要用遺憾的語氣說明學生失敗在什么地方。簡而言之,教師要讓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一種想法:我已經(jīng)很接近成功了,只是不小心忽略了一些細節(jié)。只要下一次不犯錯誤,我一定會成功制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由此,學生就會一直保持堅定的勞動態(tài)度,不再將注意力糾結在自己的失敗上。除此之外,當學生成功制作出優(yōu)秀的手工作品之后,教師應當不吝獎勵,給予學生優(yōu)秀的評價。同時,可以通過一些教學評價活動,提高學生的勞動成就感。比如,讓學生主動走上講臺,展示自己最滿意的手工作品,收獲同學們的掌聲與贊美聲,從而充分提高學生的勞動自信。
其次,教師應采取由易到難的勞動教學原則。以蘇科版小學勞動與技術三上“團花”的教學為例,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制作簡單的花式,逐漸積累成功的自信。再循序漸進地提升難度,鼓勵學生接受勞動挑戰(zhàn)。由于前期經(jīng)過多次成功的鋪墊,學生的耐挫能力會顯著提升。即使手工難度提升,學生也不會產(chǎn)生頹喪的感覺,而是會積極思考,吸取之前失敗的教訓,努力嘗試突破難關。
(五)借助手工制作課程,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
一直以來,小學生在生活之中會無意識地浪費許多有用的東西,這種習慣對其未來的成長發(fā)展極為不利。教師可以借助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課程,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價值觀念。
以蘇科版小學勞動與技術四上“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富有趣味性的教學話題。你的爸爸媽媽準備在周末出門,在這兩天,你就是家庭的小主人。爸爸媽媽給你預留了一筆飯費和生活費,囑咐你去市場采購一些生活用品。但你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留下的錢好像不夠。面對難題,你能發(fā)動小腦筋,巧妙地利用家中不用的廢棄物,貫徹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將父母留下的錢有效利用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采購單,讓學生自由選擇手工制作的切入點。比如采購單中有遮陽傘,有學生靈機一動,想要嘗試進行手工制作。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確定制作計劃,思考那些道具適用于遮陽傘的制作,為其做好查缺補漏。比如,學生選擇了鐵絲、圓珠筆芯,彩紙,教師可以給出意見,彩紙的堅韌性不足,很容易被風吹破,可以嘗試用毛線代替。由此,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通力合作,可以將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根植在學生的內心。
在小學勞動課堂教學中融入手工制作課程,不僅能給予學生充足的操作機會,促進學生的勞動素質全面提升,還能讓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產(chǎn)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良好情感。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加強勞動教育,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讓學生主導課堂,主動探索教材以外的知識。由此,可以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手腦協(xié)調能力,促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勞動課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