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新 陳小敏
摘要: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新時代教育對象的出現(xiàn)、融媒體帶來的教育行業(yè)的改變以及“三進”教學改革的提出成為了倒逼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主要因素。但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囿、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的匱乏以及教學語言親和力的缺失成為了制約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主要瓶頸。為了鞏固思政課思想宣傳主陣地的位置,提升“供給主體”媒介素養(yǎng)、注意教學語言的溫度性和教學陣地的“雙向性”成為了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融媒體;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一、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
(一) 新時代教育對象的需要
當前,00后逐漸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主要群體。這一群體一出生就被各種各樣的傳媒軟件和網(wǎng)絡平臺所環(huán)繞,都被各種豐富多彩、形色各異的網(wǎng)絡信息包圍著。高校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必須站穩(wěn)、站牢。為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必須融入00后學生的生活。只有主動將思政課教學與融媒體對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時代感,才能守住課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樹人化人的絕對優(yōu)勢。
(二) 融媒體時代的倒逼
融媒體時代,各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先進與落后、本土與外來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交錯叢生。對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和情感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年學生而言,如何在海量信息的包圍下?lián)P長避短、趨利避害,是他們的人生難題。如何做好引導和規(guī)范,實現(xiàn)現(xiàn)實和虛擬的良性互動,成為了思政課面臨的主要問題。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為了順利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必須自覺主動進入融媒體的語境,只有這樣,才能“知己知彼”,學生也才能在混亂的輿論和多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百戰(zhàn)不殆”。所以,只有思政課教學與融媒體主動對接,思政課教師才能破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困惑,最終贏得我們的青年。
(三)“三進”教學改革的推動
2015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切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下簡稱為“三進”工作)。進教材是“三進”工作的基礎,進課堂是“三進”工作的核心,進頭腦是“三進”工作的最終目標。所謂“進頭腦”,就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僅要在形式上進入學生頭腦,還要在他們的日常行為上有所體現(xiàn)。這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攻破的難題。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在學習能力和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方面較本科院校的學生弱一些。高職院校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將思政課教材內容在課堂上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簡單講授,其教學成效會微乎其微。有人曾用這樣的數(shù)量關系來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把教學內容比作1,把教學方法也比作1,那么二者的結合教學效果就是內容加方法,效果是2。如果把教學方法看作乘數(shù)關系,這時的效果就是教學內容和方法之間的乘數(shù)關系,如果更進一步說把方法作為指數(shù),那么二者之間的效果就是幾何級數(shù)的關系”[1]。由上述比喻可以看出,在教學內容既定不變的情況下,只 有教學方法因時而變,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必須把思政課教學與融媒體相結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教學內容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學生才會以“愛屋及烏”的方式進行回應,進而真正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頭腦”。
二、融媒體視域下制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瓶頸
(一) 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囿
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本應是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教學關系中,教育者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而受教育者才是教學中的真正主體。但大多數(shù)思政課教師的課堂授課仍然采用“一張嘴”“一支粉筆”“滿堂灌”“一支獨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即使有一部分思政課教師在“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的影響下,已經(jīng)將部分多媒體手段應用到教學中,但在教師代表知識權威的教學理念下仍然沒有改變教師“唱獨角戲”的單一灌輸方式,只是由人的灌輸演變?yōu)榱恕皺C器的灌輸”。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弱一些,但他們思維活躍、表現(xiàn)力比較強,在話語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課堂上, 自然會設定“天然屏障”來排斥思政課教師的“心靈雞湯”。所以,不論是全媒體時代還是融媒體時代,只要思政課教師不擺脫這種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囿,即使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也只能成為思政課上的“花拳繡腿”。
(二) 媒介素養(yǎng)“供給不足”
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供給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對媒體信息的思辨反應能力不強。這主要是由于有些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存有“鴕鳥心態(tài)”。每當媒體上出現(xiàn)有關思政的熱點事件時,他們不是反應滯后,就是猶豫觀望或者刻意回避。當學生從思政課堂上不能及時獲得相關信息回應的時候,網(wǎng)絡當中一些捕風捉影的謠言或者謬論便有了可乘之機。在教學內容無法吸引學生的前提下,教學方法無論怎樣創(chuàng)新都華而不實。二是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不高。有些思政課教師使用媒體軟件能力欠缺。但由于其平時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再加上科研等有關工作,便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專心學習信息軟件。所以,雖然在一些高職院校已經(jīng)嘗試使用與融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但教學成效不大。教師媒介素養(yǎng)“供給不足”與學生“需求較大”的失衡,成為了融媒體時代制約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瓶頸。
(三)教學語言缺少親和力
教學語言是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語言是否藝術化?!霸捳Z方式主要有灌輸宣講式、聊天交流式和內心獨白式三種。就前兩種而言,也有學者將其稱為官方話語式與民間話語式或者理性話語式與感性話語式”[2]。思政課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教學內容具有政治性。因此,大多數(shù)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授課時,為了保證其特殊性的存在,使用較多的是官方話語式。殊不知,聊天式的、感性的、接地氣的民間話語方式才是拉近高職院校大學生與思政課之間情感距離的最佳方式。思政課要想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就要同步改革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
三、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
(一) 提升“供給主體”媒介素養(yǎng)
“供給主體”一詞來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中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內容。在經(jīng)濟領域中,生產者只有生產出符合消費者某方面需要的產品,營銷人員才能制定相關的銷售策略來推銷產品。只有好的產品加好的營銷,市場才會出現(xiàn)“供給側”與“需求側”平衡。其實這種平衡的消費行為也存在于教育行業(yè)。教師代表的是供給方,學生是需求方,授課內容就是產品,教學方法便是教師使用的營銷手段。為了讓思政課能夠站牢、站穩(wěn)思想宣傳這一主陣地,在教學中就必須實現(xiàn)“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平衡。所以,在融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必須先從自身開始改革。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這是教育界對教師知識素養(yǎng)的要求。但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如果教師只有“一桶死水”,顯然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所以,爭做“長流水”便成為了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融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作為一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人員,擺脫“鴕鳥心態(tài)”是重中之重,因為思政課教學絕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泛泛而談。陳寶生在《切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講到,“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同“烹小鮮”“制大餐”,既要營養(yǎng)健康,又要新鮮美味?!盵3]因此,思政課教師要主動融入新媒體,盡量與學生同步。只有“愛他們之所愛,好他們之所好”,才能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也才能有所依托。
“供給主體”改革的另一方面就是提升自身運用媒體技術的能力。首先,思政課教師要加強自身對信息化手段的學習和操控能力,將深刻的道理通過鮮活、新穎的教育載體講清楚、講透徹。其次,可以加強對思政課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培訓,讓他們從心理和行動上能夠適應融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方式的更新?lián)Q代。最后,高校可以舉辦一些信息化教學的比賽,以快速提升思政課教師使用新媒體的能力。
(二) 有溫度地樹人化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說:“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欠缺親和力的教學是無法將育德與育心結合起來的。所以,在融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如果想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為他們修筑起一座思想上的“承重墻”,就必須在如何提升親和力上加大研究。
當前,思政課教學因為缺少有溫度的人情味,在情感上難以與學生產生共鳴。所以,“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便成為了思政課教學中的一種常態(tài)。因此,改變教學語言,讓學生摒棄“深度的理論傳授就要高高在上”的學科印象,是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方法的應有之義。在融媒體視域下,網(wǎng)絡流行語層出不窮,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也可以偶爾使用一些網(wǎng)絡流行語。這種“皮一下”的教學語言方式不僅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可以拉近學科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
近幾年,親民的話語方式已經(jīng)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習近平總書記使用的民間化的語言也頻繁出現(xiàn)在各種講話和報告中。例如,擼起袖子加油干、老虎蒼蠅一起打、牛鼻子等。這些感性化的語言非但沒有淡化官方文件的政治性,反而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所以,在這個人人都融媒的時代,采用新穎的教學載體、鮮活的教學語言和新式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思政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心。
(三)線上線下多陣地育人
融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只有把握新形勢,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和關聯(lián)性,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的雙向互動,才能從“指尖”直抵“心間”,找準與學生的情感“觸發(fā)點”和思想“共鳴點”,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
首先,可以建設大型思政課網(wǎng)絡學習平臺。例如,建設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精品資源共享課。這種共享課既支持電腦網(wǎng)絡服務又支持手機端網(wǎng)絡服務,且課程資源非常豐富,既有教師上課使用的課件、案例、視頻、音頻、圖片等教學資源,又有學生演講、辯論、微電影等比賽作品。因此,網(wǎng)上測評和網(wǎng)上聽課也可以在此平臺完成。創(chuàng)建這種平臺可以真正實現(xiàn)學生“走到哪里學到哪里”。其次,可以實現(xiàn)從慕課到慕秀的轉變?!八^慕秀,是在傳統(tǒng)慕課的基礎上,引入新建構主義教學法的分享式學習理念,讓學習者在學習慕課的同時,充分分享自己的網(wǎng)絡學習過程與成果,互相鼓勵、激發(fā)創(chuàng)意,推動網(wǎng)絡學習向縱深方向持續(xù)發(fā)展,構建個性化的知識體系”[4]。思政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分享第一時間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這種“互秀”的教學方法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最后,還可以通過開設思政博客、微博、QQ、微信、電子郵箱等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日常溝通交流。
當線上教學優(yōu)勢不斷呈現(xiàn)的同時,線下教學也必須跟上腳步,以達到現(xiàn)實與虛擬的深度融合。線下教學可以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主要在課堂展開。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使用教學軟件雨課堂的彈幕互動功能,此時,學生上課前只需要用手機關注雨課堂的微信公眾號,便可以在課上發(fā)送彈幕。教師則根據(jù)學生發(fā)送的彈幕內容,進行雙向及時的互動交流。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實踐教學主要是組織學生去一些革命基地參觀學習,但出于經(jīng)費、安全以及課時的考量,往往難以落實到實處。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有了很大的作為空間。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在校內編演情景劇,拍攝制作微視頻、微電影等。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行為,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提高了他們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
結語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思政課教學而言,既是機遇又是 挑戰(zhàn)。思政課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主動融媒,讓思政課無處不在,使學生隨時 隨地感受到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故事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顧鈺民.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9):75-78.
[2]楊新瑩,李軍松,白曉宇.“融媒體”視域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供給側結構改革[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8(07):43-49.
[3]陳寶生.切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7-8-4(11).
[4]王竹立.慕秀:慕課的下一站[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07):96-98.
基金項目:2022年山東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思政課建設視域下高職院校‘目標引領、跨域聯(lián)合、五維一體思政育人 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062;2023年度濱州市社會科學 規(guī)劃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專項“教育場域視角下高職院?!笏颊n協(xié)同育人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3—SZZX—018;2023年度 濱州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思想政治教育專項“項目化管理視域下高 職院校‘12345一站式心理育人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3— SZZX—013。
作者簡介:陳義新(1988-),女,山東臨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教育;陳小敏(1990-),女,山東濱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張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