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懷念馮天瑜先生

2023-05-30 15:36裴高才
紅巖春秋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首義文化史

裴高才

2023年1月12日,著名歷史文化學家、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馮天瑜仙逝,海內(nèi)外學界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以不同形式追懷。

馮天瑜是一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教育家,除授業(yè)學院門人外,也是眾多民間學人的良師益友。驚聞馮師鶴歸道山,我翻閱先師授業(yè)的絕筆:“高才君,因時下日夜忙于《周制與秦制》定稿,今得空校訂《二程夫子》序言,發(fā)現(xiàn)‘程朱理學須更正為‘宋明理學……修訂后可投稿報刊。”從中看出,身染沉疴的他,仍在日夜著史。

重溫先師的千言萬語,我久久難以釋懷,受學先師的過往浮現(xiàn)在眼前。

傳承國學,創(chuàng)制“元典”

馮天瑜,1942年生,湖北紅安人。數(shù)十年間,他對中國文化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1979年始,馮師就在武漢高校組建研究中國文化史的團隊,創(chuàng)制了“中國文化元典”,其代表作《元典》被著名哲學家張岱年稱之為“學界的重大貢獻”。作為文化史巨匠,他的《中華文化史》《中國文化生成史》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文化是怎樣煉成的,搭建了中國文化史整體架構(gòu),飲譽中外。

我有幸得馮師親炙,方知“元典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體現(xiàn)的原創(chuàng)性精神。這種典籍因其在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成為生活的指針,故稱“文化元典”。諸如憂患意識、自強觀念、和合融通思維、民為邦本與向善好學等中華民族帶有本根性的精神資源,均可視為“中國元典精神”。

一次,我到馮府請益,了解到先生治文化史乃得家學真?zhèn)?。其父馮德清(1897-1979),字永軒,1923年考入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前身),師從語言文字學家黃侃,后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第一期,受業(yè)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等。馮永軒尤愛研究西北史地、楚文化史等,所著《匈奴史》《楚世家會注補正》《西北史地論叢》等頗有建樹。他將自己的書稿與當年清華研究院的講義均傳給兒子天瑜,如梁啟超《中國文化史·社會組織篇》鉛印本與王國維《古史新證》油印本等。從小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讓馮天瑜較早接觸到歷史文物,深受史學熏陶。

馮師的四哥馮天瑾教授說:“經(jīng)歷了重重社會磨難之后,1979年算是一個標志年份。自此,瑜弟開始了果實累累的潛心深耕、考鏡源流的學術(shù)探索和著述,并以虔誠的努力,讓先父幸存的學術(shù)成果重見天日。”

1979年緣何為標志之年?因為這一年,時為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馮天瑜辭官返校、棄理從文,也是他秉承父志的起點。他返回母校武漢師院(今湖北大學)任教,并根據(jù)自己對文、史、哲均有涉獵,又長于綜合的特點,選擇了久遭冷落、總攬諸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史。從此,他跨入“冷熱適度、虛實相濟”的史學之門,成為弘揚中華元典精神的學界楷模。

馮師視學術(shù)為生命,勤勉筆耕,著作等身,其文化史著包括文化通史與斷代文化史兩大類,文化通史有《中國古文化的奧秘》《中華文化史》《中華文化辭典》《中國文化史》《中華文明五千年》等,斷代文化史有《元典:文本與闡釋》《中華元典精神》等;而概念史代表作有《“封建”論考》《三十個關(guān)鍵詞的文化史》《新語探源》等,這些作品蜚聲中外。即使是晚年身染沉疴,受病痛的折磨,他仍然孜孜矻矻,將病房當書房,每天工作十余個小時。

難怪師母劉同平在祭文《致天瑜》中寫道:“我們是同窗,是朋友,是愛人,更是相依為命的老伴。一起閑聊時,多少次我都說,將來你的墓志銘一定要寫上這幾個字:終于可以休息了。天瑜,你實在太累太累了!你確實活了兩輩子?!?/p>

辛亥“史記”,授予“獵槍”

受學馮師的機緣,是在武漢紀念辛亥革命學術(shù)研討會上。會議期間,我們同桌就餐,他平易近人,給我寫下聯(lián)系方式。之后,我為創(chuàng)作辛亥人物史傳,常向先生請益。他總是和風細雨,誨人不倦,曾感性地說:“對于我們這一代人而言,辛亥革命還是去古未遠的歷史事變,當年的許多人與事及物品,甚至伸手可及?!?/p>

馮師提攜后學的文字,首見于拙作《首義大都督黎元洪》封底的“名家點評”。文中肯定了拙作官民史料互證的“可信”度、文史故事的“可讀”性以及刻畫傳主的“雙面”形象。他寫道:

是作以“知人論世”之史筆,完整而鮮活地復原黎元洪形象,堪稱可信、可讀之黎傳。黎氏在中國時代大轉(zhuǎn)折關(guān)頭表現(xiàn)出的情態(tài):彷徨猶豫,進三退二,卻在風雨如磐的歲月,守住共和底線,成為辛亥首義和民國憲政的象征人物。黎氏步履蹣跚的前行歷程,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數(shù)千年古國由宗法專制通往民主共和的路途的崎嶇坎坷。

在我看來,這是馮師對后學的期望,冀朝著“知人論世”的目標前行。

1997年,馮師得知《統(tǒng)一戰(zhàn)線》雜志約我撰述長篇連載稿《黎元洪》,就以親身經(jīng)歷授予我“知人”與“論世”的“獵槍”。他說自己生長于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首義之區(qū)”武昌,又學于斯、傳道授業(yè)于斯。幼年時期,他的一位鄰居謝老太太是首義都督黎元洪府上的幫傭。謝氏告訴他,黎元洪推崇西式營養(yǎng)與分餐式,后廚對于炸了魚肉或豆制品的食用油,不再重復使用,一概倒掉。馮師不無遺憾地感嘆自己當時年幼,沒有從謝氏那里打聽到黎府較有價值的史料。這也是我將黎元洪的生活方式列入“黎傳”尾章的來由。

得知我并非文史專業(yè)出身后,馮師以其生物學歷背景、走上治史之路的經(jīng)歷勉勵我:“史傳與治史一樣,始于情懷,精于勤勉,知人與論世是關(guān)鍵?!?/p>

馮師一直感佩忘年交賀覺非,因為賀公讓他專注于辛亥首義史。那是1980年,經(jīng)友人引薦,馮天瑜與湖北省政協(xié)從事辛亥武昌首義研究的賀覺非一見如故。馮師敬佩賀公身為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受命從事首義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即使遭受磨難仍矢志不渝。在賀公看來,馮發(fā)表的《湖北成為辛亥革命“首義之區(qū)”原因初探》一文頗有見地,感慨“吾道不孤矣”!

1980年夏秋之交,受賀公委托,馮師北上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取回賀公的辛亥武昌首義史手稿。在閱覽賀公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武漢采訪的六七百名首義志士筆記時,馮師發(fā)現(xiàn)不少資料竟寫在廢棄的香煙盒上。他又披閱了賀公管理的武昌首義志士民初回憶錄手稿,獲得彌足珍貴的原始史料。此后,馮師還采訪了趙師梅、喻育之等辛亥首義親歷者,從中獲取素材。

1982年,經(jīng)多方襄助,賀覺非著《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出版。但還未完成《辛亥武昌首義史》,他就仙逝了。馮師不負重托,潛心治史,于1985年和2006年出版了兩版《辛亥武昌首義史》,均將賀覺非列為第一作者。

關(guān)于辛亥首義大都督黎元洪,當時大都是負面評價,人們稱之為“柔暗總統(tǒng)”“傀儡總統(tǒng)”或“床下都督”。在馮師言傳身教下,我通過廣羅史料,查到孫中山曾稱黎元洪為“民國第一偉人”的贊詞,還找到首義志士的回憶錄與民初諷刺小說《床下英雄傳》原件,弄清了史實真相,遂寫成《“床下都督”的百年之冤》。該文在《中華讀書報》刊發(fā)后,引起強烈反響。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馮師運用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與法國年鑒學派學者布羅代爾的時段理論,重寫80萬字的巨著《辛亥首義史》,該書被譽為“辛亥史記,百年巨獻”。接著,筆者主筆《辛亥首義百人傳》時,馮師不僅出席選題論證會,還題寫了序評《為首義存真,為傳記添彩》。文中寫道:

在策劃此書時,高才君曾郵來提綱征詢于我。我的第一感覺是,此書頗有創(chuàng)意,主筆特將參加首義又書寫首義的人物,以及從首義走出的文化巨匠,列為一個重點?!苍S是心靈相通,當年賀覺非先生編著《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時,曾與我合著《辛亥武昌首義史》;如今,當我重撰《辛亥首義史》時,高才與諸君又同步推出《辛亥首義百人傳》。我想,這既是向辛亥百年的獻禮,對辛亥首義志士的紀念,也是對賀老的追懷。

文化交流,兩岸互動

馮師秉持文史不分家的傳統(tǒng),希望我多讀點古今地理與游記等典籍,熟悉地理人文,這樣才能“知人論世”,使呈獻給讀者的人物傳記鮮活、立體。緣于此,我將行萬里路、破萬卷書與納百家言相結(jié)合,將搜集官方史料、民間譜牒與口述史料相印證,視史料的真實性為傳記文學的基石與靈魂。

范熙壬(1878-1938),字任卿,曾親歷公車上書、清末民初君主立憲、辛亥革命、立法護法等事件,因其原始史料由其子從臺灣轉(zhuǎn)到美國珍藏,導致他的事跡鮮為人知。為采寫范公的傳記《為民喉舌·范熙壬》《共和先驅(qū)·范熙壬》,筆者通過搜集到的原始史料,鋪陳父子同科、公車上書、留日創(chuàng)辦《新譯界》、與李大釗如師如友及其主祭孫中山等典型故事,突顯人物變法、立法與護法的卓異歷程。

筆者將書稿呈送馮師審定,馮師十分高興。他閱后說,在日本訪學期間,曾親眼目睹范熙壬留日創(chuàng)辦《新譯界》的原件以及日本學人對范氏的評價。隨即欣然命筆,為作品題寫了序評《共和健將,為民喉舌》,并在北京《讀書》雜志與《湖北日報》等報刊發(fā)表。序評既畫龍點睛地贊賞傳主“頗高的文化追求和熾熱的愛國情懷”,又對后學多有激勵。

馮師曾讓我參加甲午戰(zhàn)爭雙甲子學術(shù)研討會、海峽兩岸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論壇等學術(shù)交流活動。通過與海內(nèi)外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我獲益匪淺。與會期間,我與九州出版社的王守兵一見如故,促成拙作《胡秋原:從抗戰(zhàn)巨筆到兩岸“破冰人”》的出版。

馮師得知筆者正在撰述《胡秋原傳》,多次激勵我: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有意思的事。他認為史家與作家只要有清晰的時間意識與真切的空間意識,打撈“死檔案”,搶救“活檔案”,才能對人物與事件產(chǎn)生方位感、質(zhì)地感,傳主的形象才能立體地再現(xiàn)。

1988年秋,作為武漢大學杰出校友,胡秋原在首訪大陸期間專程回到武漢大學和湖北大學舊地重游。馮師曾與他在東湖之濱談學論道,多有交集。馮師盛贊胡秋原在臺創(chuàng)辦《中華雜志》,以學問探求中國前途;胡秋原贊賞馮師在湖北大學創(chuàng)建中華文化史研究團隊,頗具前瞻性。馮師得知我的著作《胡秋原》行將出版后,不顧病情惡化,仍然發(fā)來精彩點評:

秋原先生“破冰之旅”還鄉(xiāng)時,余與先生在武昌東湖晤談甚歡。21世紀初,余撰《“封建”考論》,研習秋原先生關(guān)于社會史論戰(zhàn)的論文,深佩先生卓見?,F(xiàn)羅高才君著作,展示秋原先生多彩人生,讀來感慨系之。

我編纂的首個道德文化讀本《孝義感動中國》,之所以能走進全國農(nóng)家書屋,也與馮師的誨人不倦息息相關(guān)。在“孝義經(jīng)典”之“尊祖敬宗”一章,我遵照馮師的指教編寫。經(jīng)反復修訂,直至得到先生“編著本頗佳”的肯定,《孝義感動中國》方正式定稿。

馮氏捐藏,回饋社會

馮師心無旁騖地弘揚中華元典精神,觀瀾溯源,知人論世,銳意著述文化史,多項研究成果榮膺國家大獎,其多種論著被譯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韓文出版。這些文化巨著再現(xiàn)了中華文化歷史的原生態(tài),讓中外讀者獲得心靈上的砥礪和情感上的呼應(yīng)。

1979年初,馮家將所藏古幣全部捐贈給武漢師院剛復建的歷史系。受父母影響,馮師及其兄弟堅守“收藏而不販賣”“取自社會,回饋社會”的原則,于2018年將馮氏兩代學人長達半個世紀收藏的珍品悉數(shù)捐出。由于捐贈的文物和藝術(shù)品數(shù)量龐大,僅書畫就有400多幅,武漢大學特設(shè)“馮氏捐藏館”。2018年12月3日,馮氏捐藏館在武漢大學圖書館開館,展品布滿三層樓展廳。馮師來到現(xiàn)場,說:“今日追憶、揣摩,參照藏品及相關(guān)文獻提供的線索,每能打開新的認知門徑?!?/p>

馮氏捐藏館開放后,海內(nèi)外人士紛紛前往參觀,“馮墨”因此成為珞珈山麓武漢大學的一道文化風景。

馮師學貫中西,又以多才多藝著稱,尤工白描人物畫,所繪的中國近當代歷史名人畫像十分傳神,如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黎元洪、秋瑾、蔡鍔等辛亥人物系列。他結(jié)集出版了《學人側(cè)影:馮天瑜手繪》一書,書中可見晚清名臣張之洞和章炳麟、黃侃、梁啟超、王國維、姚雪垠、張岱年、劉緒貽、饒宗頤等人畫像。

馮師為人和易,交友廣泛,中外各界朋友眾多。我曾見證,他與多位辛亥后裔如師如友,他親筆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者素描。一位作家這樣形容:“廣博、透徹和理性以及永遠的謙遜、包容和平靜……真正的大家,應(yīng)該是馮先生這樣的?!?/p>

編輯/楊洋

猜你喜歡
首義文化史
辛亥“首義”與環(huán)衛(wèi)工人
打響武昌首義第一槍的究竟是誰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熾盛與深化——中國社會文化史研究的五年歷程(2010—2014)
新文化史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新媒體語境下辛亥首義文化的影像傳播研究
凸顯價值:文化史教學的應(yīng)然追求
“第二屆西方新文化史與中國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實踐”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責立首義 任當人生
——武漢市武昌首義中學校本課程文化建設(shè)的探索實踐
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再出發(fā)——“西方新文化史與中國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實踐”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