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年早不是什么長角怪獸,而是一個四季旅人。
歲末歸來,年跺跺雙腳,立定,啪啪甩袖,凈過身上風塵,將手抄到背后??邕M春節(jié)門檻的時候,那道老菜也就跟著來了。說“跟著來了”,是我們沾了年的光。
在我們雁門風沙里,老菜叫“涼拌豆芽”。豆芽前省了個“綠”字,聽名字就草根。但平常不平常,往昔卻輕易吃不上。那涼拌的綠豆芽,完全“自產(chǎn)自銷”,像過年的豆腐一樣。
當年大步流星地出現(xiàn)在臘月口上,先至的年味已進村入戶。忙乎其他年貨的同時,人們也張羅著生豆芽了。女人盤腿坐在炕上,用簸箕端著綠豆,埋了頭挑挑揀揀,將沙子丟到地下,將病豆子放一旁的碗里,留下熬粥或暑天煮綠豆湯。
聽到豆子聲,便有雞進來,小心翼翼,想蹭個牙祭。它機警地注視著女人,那樣子同它在院墻下面或柴堆邊刨食一樣。它奢求很低,給幾顆病豆子吃就行。女人給它拋豆的時候,它會翅膀奓了躲閃一下,但絕不會叫。
簸箕里的綠豆,秋天在打谷場上脫殼后,經(jīng)過扇車隆隆的風淘,現(xiàn)在又經(jīng)過一番挑選,顆顆圓光溜滑,抓一把嘩地撒到油布上,就像豆子國舉行攆兔比賽,你追我逐。
用來生綠豆芽的家什,是一個比臉盆略大、比臉盆深許多的盔子。這種黑亮的盔子,瞧名字就吃年代了,長銅錢大的壽斑,當今已難得一見。與糧缸一樣的質(zhì)地,既保溫又結(jié)實,豆芽生出來,一天比一天茁壯,不會被撐破的。
在此之前,它待在糧房昏暗的角落里,偶爾也放放東西,更多時候空閑著,被耗得灰頭土臉。好像是專門用來生綠豆芽的,只有等到臘月才重新派上用場。女人把它拎出來,從里到外洗刷得干干凈凈,洗刷出那“黑亮”,將挑選好的綠豆倒進去,再放上一兩件鐵器,斧頭呀菜刀呀,然后用開水“潑”了。
“潑”豆子的時候,女人一手用瓢端著水,一手拿鍋鏟提醒什么似的,像敲缽盂一樣敲著盔口,將水緩緩倒入。豆子一哄而起,如小兒戲水,熱氣騰騰的。一夜過去就會發(fā)芽,如果第二天看不到,第三天還看不到,或生出的豆芽稀零寡落,就是水溫沒掌握好,盔中鐵器放得不夠,沒有把多余的熱吃掉,豆子被燒死了。
那綠豆也就一碗來的,可家里總共也沒多少啊,是從秋糧分下的一點綠豆中,專門留出來過年的。真要是燒死了,女人會眼圈紅半天,在家人面前很愧疚。男人不聲炸了咆哮,把天黑下來,給個驢臉就算體諒了。
當然豆芽還要生的,否則過年時飯桌上就塌個窟窿,有一個盤子那么大,有一張臉面那么大。尤其是客人來了招待,僅有的幾樣菜,還少下一樣必不可少的。
綠豆生出芽來,便用蓋簾蓋上盔子,放到挨鍋的熱炕處,再用棉衣或棉被包好。女人小心伺候著,家人晚上出門,都要吩咐早點回來,在屋門口撒一道爐灰,以防萬一回來得遲了,帶回不干凈的東西。一旦豆芽生病,就會眼睜睜地爛掉,搭進去的希望和辛苦,比燒死豆子還要大。
女人哺乳一樣忙乎的時候,孩子猴在一旁,眼睛一會兒扒到盔口上,一會兒扒到母親臉上,估摸著豆芽是否長滿意了。他們壓根兒不會去多想,想豆芽還會生病,關(guān)心的只是它別長慢了,甚至用手拔一拔,過年時能早早吃上。夜里睡覺,也緊挨著包裹的盔子,身旁像多了個襁褓中的小弟弟。
大人聽不到的聲音,孩子卻聽得到,隔著厚厚的包裹,能描繪出盔中的情景,就像他們爬到廟院的老槐上看大戲,看到樹下一個個脖子鵝了,后面的總想高過前面的。豆芽齊刷刷地生長著,只有少數(shù)個兒矮了,無法齊頭并進,在夾縫中掙扎。最不堪的,是一直偷懶睡大覺的豆芽,醒了才破殼,被周圍的豆芽踩踐著,根本挺不起身來,長成了大頭鬼。
孩子微笑著入睡,將豆芽從盔中帶入夢中,變得奇幻無比,像墻腳的蝸牛,像河洼里的蝌蚪。蝸牛和蝌蚪,漸漸長成海馬和美腿,還有外星人和導(dǎo)彈樹。當然海馬和美腿,外星人和導(dǎo)彈樹,是他們多年以后回想起來,才找到的可喻之物。
豆芽伸胳膊蹬腿兒地長開后,每天早晚都要“酘”的,用水泡澡似的泡一泡,再把水潷了。女人潷水的姿勢,仿佛抱著娃把尿,左胳膊托住盔底,右手按緊蓋簾,把水從盔口的縫中潷出來。
潷水的時候,女人盯著潷出來的水。如果水明顯發(fā)濁,便擔心豆芽不爽了,就像娃的尿黃,擔心上火了一樣。如果還保持清澈,聲音也明亮,女人的目光就潺潺的,跟著潷出來的水流淌。等水潷完了,像拍娃的屁股,拍拍盔子放回原處,再用棉物包裹好。
把盔子放回原處后,有時女人會用手攪一攪潷到盆里的水,然后把手放到鼻前聞一聞,再證實一下水濁不濁,有沒有產(chǎn)生異味。更多的是一種享受,情不自禁的,像坐月子的女人喜歡聞娃的體味一樣。猴在一旁的孩子,也把手伸到水里攪一攪,模仿母親的樣子,再用鼻子嗅一嗅。嗅到的顯然是菜腥氣,但他們看著嗅過的手,翻過來折過去,甚至吮吸一下指頭,笑嘻嘻地認為是奶香。自從生豆芽以來,家中就多了縹緲的奶香,常跟角落里的黑暗糾扯在一起。
被年風塵仆仆的腳步攆著,豆芽一天一個樣,長到一定程度,在盔子里放上壓菜石,一塊不行放兩塊,把豆芽壓住。讓豆芽往粗長,長成胖蟲兒。如果任其瘋長,先還苗苗條條,到后就走樣了,長得瘦不拉幾,根須老來長。
綠豆芽出盔的日子,我們雁門風沙里的陽光一定燦爛,如盛夏的爬山虎。女人仔細地凈過手,把豆芽從盔中撥到笸籮里,拔的時候一撮一撮,以防拔斷了。
在此之前,像孵出一窩雞仔,擠擠攘攘的,將蓋簾頂起,從盔子里面溢出來。壓菜石也壓不住了,而且也不能再壓了。豆芽已經(jīng)長滿意,到了該出盔的時候。
站在屋門口的臺階上,女人一掂一掂地簸著出盔的豆芽,也一掂一掂簸著陽光。豆芽在陽光中翻著跟斗,將它脫下的殼皮簸掉,將它的毛根簸掉,盡可能地簸干凈了。雞們候在臺階下,不像當初進屋蹭病豆子吃那么小心翼翼了,把女人簸下的皮皮殼殼刨來刨去。偶爾刨出一根半截豆芽就爭奪起來,搶到的立刻頭昂了叫,嘹亮的叫聲落到地上,像剛屙下的大白蛋,忙忙碌碌地跑。
孩子把院門大開了,等著街上路過的人,瞭到街坊鄰居時,老遠就打招呼,告訴自家的豆芽生好了。街坊鄰居的回應(yīng)也熱情,到院門口停下來,吆喝著女人的名字,夸贊窗子糊得“花蓬蓬”,豆芽也生好了,就等著過年了。
女人謙虛地接應(yīng)著,趕緊招呼進來,放下手中的簸箕回屋,端出一碗簸好的綠豆芽。街坊鄰居用手背撣撣衣襟,雙手撩起衣襟接住,說這豆芽生得真好,中午就“活捉了”它。街坊鄰居的話,好像是偷聽她家的,女人心里一頓,撲棱棱飛起一只麻料鳥。
你口淺點兒。
我口不深。
恁咋這么瘋?
想活捉綠豆芽!
那夜白亮白亮,她第一次就懷孕了。此刻孩子守在旁邊,小臉燒餅一樣漸漸地涼了,盯著那一碗豆芽,目送街坊鄰居走后,聲哭了問她,為啥給他們豆芽?
女人重新端起簸箕,一邊簸一邊說,你這娃像誰了,虱屁股一樣摳?咱也吃過人家的東西,給人家一點豆芽嘗嘗咋了?孩子的哭腔變成惱怒,那我也要嘗嘗,就今天中午。害怕她不答應(yīng),就拿老子來要挾,要不爹回來我會告爹,告你給了人一大碗綠豆芽。
女人同意后,孩子大聲強調(diào),我不要“活捉了”吃,要涼拌上吃。
說著臉軟下來,娘,行不?
“活捉了”吃,也就是炒上吃。綠豆芽出盔以后,女人會留下一點的。其余的都焯了,焯到六七成熟,再用冷水泡上,隔幾天換一次水。什么時候吃,什么時候撈上。
那天女人的承諾,中午給孩子兌現(xiàn)了,但不是涼拌的,是“活捉了”的。不管涼拌還是熱炒,吃上生好的綠豆芽,就聽到年在啪啪跺腳了,剩下跨進春節(jié)門檻的最后幾步。涼拌豆芽正式上桌,一般是大年三十,但光是自家人吃,就隨便多了。甚至連盤子都不用,在盆里拌好了,直接把盆放到桌子上。
最鄭重其事的,是過了年請客,或者有客要來。女人一早起來,張羅起火頭后,全家人齊動手,擇菜的擇菜,剝蔥的剝蔥,搗蒜的搗蒜。女人撈出泡著的綠豆芽,配上土豆粉面做的細粉,用胡油熗上蔥、蒜、辣子、麻麻花,熗的時候油煙欻地躥起來,然后拌上必不可少的黃芥。在盆里拌好后,再夾到盤子里,披上豬頭肉。豬頭肉不僅要切薄,每片肉還要盡量有紅有白,一片一片豎披到豆芽上,將滿盤豆芽覆蓋住,最后在上面蝴蝶結(jié)一樣,盤一根用桃紅染過的細粉。
涼拌好的綠豆芽,在客人到來之前,就端到了桌上。端坐在桌子正中,桌面亮光光的話,還會頭朝下端坐在桌子背面,頗有點孩子長大后,在書里面與屏幕中見到的佛陀臨水打坐的樣子。與涼拌豆芽一起端上桌的,還有一碗油花打轉(zhuǎn)的醋。
那醋也是自家做的,用甕腳長著一個肚臍眼兒、塞著一截高粱秸的“醋淋子”淋好了,再放到專門的醋甕里,以備幾年之需。越放越“老陳”,會放得黑紫透亮,醋味兒十足,綿酸中透著香甜。醋汪汪地舀到碗里,滴上幾滴小磨香油,沒香油滴上幾滴胡油,用筷子攪雞蛋一樣,把油攪成碎花花,亮晶晶地漂浮著。
客人在炕上盤腿坐定后,其余的涼菜也上來了,女人在火爐上開始炒熱菜,男人便給客人滿好酒,拿筷點點桌子中間的涼拌豆芽,對客人說吃吧。說完了哦一聲,吃吃地笑道,還沒有澆醋呢。
客人搶先端起了醋碗,說我來我來,用小勺給豆芽澆醋。先從盤尖兒上澆起,給里面的豆芽澆好了,然后圍繞著盤尖兒,從上往下給外面披著的豬頭肉澆。醋“真材實料”,掛勺掛勺的。最后一小勺澆完了,勺中還殘余著一點點,客人便倒進自己碗里,端起碗抿一抿,連聲贊嘆,好醋好醋。碗里還剩下不少醋,一會兒用來吃餃子。
下筷的時候,筷前的豬頭肉要夾過,放到一旁的肉上,先吃肉下面的豆芽。夾的時候小心翼翼,因為豆芽里面拌著細粉,別把滿盤豆芽扯亂了。如果細粉太長,一下夾不出來,男人就從旁給夾斷,客人便又夸贊,豆芽生得不錯,這細粉也做得筋道。所以客人第一個下筷時,一般只揀豆芽吃,一只手就在嘴下面。
入口的先是酸甜,接著咬到的是脆嫩,又脆嫩又酸甜,但轉(zhuǎn)眼就被辣一掃而光。那辣不像辣椒的辣,火燒火燎的,而是滿口“凜冽”的辣,從七竅往外鉆,同時也往腦子里鉆??腿说谋呛脱劬υ硕?,用手捂住嘴說,這黃芥太辣了。說罷放下手,把頭掉向身后,啊地吐口辣氣??腿搜劾锷隽藴I花,女人趕緊說,辣得厲害就別吃了,我重弄一盤去。
客人搖手道,不成不成,黃芥吃的就是個辣。
男人非常贊同,辣才過癮呢,不辣還能叫黃芥?
孩子像是被遺忘了,看著客人的辣樣子,他們的表情也辣了。但他們不怕辣,早就喉嚨蠕蠕的,可就是不敢動筷子??腿藖碇?,父母臉肅了吩咐過,不管客人是誰,只有客人吃開了,他們才能動筷子。到時候別不聽話,過后為嘴傷心。
現(xiàn)在客人吃開了,孩子還有些遲疑,他們希望父母吭一聲,表示表示。父母卻像忘記了他們,對他們視而不見。孩子實在忍不住了,欠起身伸長胳膊,把筷子探向豆芽,卻被老子的筷頭擋了回去,怕他們?nèi)陜煽?,把還保持形狀的豆芽夾亂了。孩子的目光耷拉下來,在面前擺來擺去,手里把弄著敗下陣的筷子,以為老子忘記了他和娘說過的話。
男人示意地下的女人,拿碗從盆子里夾點豆芽,放到孩子面前去。孩子頗不甘心,一是不讓自己夾桌上的豆芽吃,二是沒給自己碗里夾豬頭肉。他們不敢怪怨父母,便嘴噘了沖客人道,辣椒辣嘴蒜辣心,黃芥辣得鬼抽筋!
客人明白孩子的小心思,讓孩子夾上盤子里的豆芽吃,男人卻說別管他們,別管他們?!翱碗S主便”,沖男人笑笑,沖孩子笑笑,夾兩片肉送到孩子碗里。孩子早急不可待,卻并沒有表現(xiàn)得狼吞虎咽,而是貓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將滿肚不快化作一臉幸福。嘴巴辣颼颼的,不時夸張地大張開,也學客人的樣子,啊地拖長了吐口辣氣。
男人端起杯來,客人也端起杯來,碰過后一飲而盡。酒燙在開水中,男人從碗里拎起錫壺,抹一把壺底下的水,又給客人響淋淋地斟上,讓客人不光是吃豆芽,也要吃肉??腿吮銑A起一片豬頭肉,先伸出舌頭去接住,薄凌凌地咬小半口,然后全喂到嘴里。牙與舌頭一擁而上,一片肉就消失了。
話開始稠起來,一口菜一番話,一杯酒一番話,最遠的猴年馬月,最近的就在眼下。孩子趁他們顧酒不顧菜的時候,迅速伸出胳膊去夾一筷盤子里的豆芽,還要去夾一片肉時被母親發(fā)現(xiàn)了。母親瞥一眼男人和客人,然后狠狠地剜一眼孩子。上熱菜的時候,提前給孩子碗里舀點,像豆芽一樣放到孩子面前去。
涼菜比熱菜吃得快,其他涼菜都沒有了,豆芽卻是多拌了的,女人便端過盆來,再給盤子里續(xù)上。但豬頭肉不放了,想吃得等到下一頓。
像盛夏河灘上“晾羊”,青青芳草里晾著小羔羊,一個個圓鼓鼓的餃子臥在蓋簾上。餃子是昨晚包好的,從包好的一刻起,它們就等著今天入鍋。
誰都知道,過年最撐門面的,莫過于待客的幾頓飯,而飯里面最排場的又是餃子。所以要舍得下資本,要包得“心滿意足”,把平時積攢的一點白面拿出來,把臘月里割的不多點肉,盡可能留到請客的時候吃。
鍋里的水已經(jīng)燒開,餃子看著熱氣騰騰的鍋想,一會兒把它們煮起來,客人蘸上醋一口咬下去,會淋漓盡致,肉汁油汁醋汁,舌頭滿嘴打著滾兒。待客的滿意,過年的滿意,它們?nèi)???腿四樕系木茣炛校瑫赋鏊鼈兊墓?,說這餃子香啊。
而在此之前,它們往鍋里煮的時候,看著它們爭先恐后地跳入鍋中,濺起沸沸揚揚的水花,孩子會手舞足蹈,從南上來一群羊,撲里撲啦下了河。
客人便問,為啥不說從北下來呢?
“還有東,還有西?!?/p>
孩子被問住了,搖搖頭說,不知道。
那時候,在我們雁門風沙里,除了過年能吃上涼拌豆芽,平時偶爾在紅白事宴上也能吃到,但遠不及自家做得“細發(fā)”,也很少披豬頭肉。而且吃得簡單粗暴,筷子匪似的一擁而上,盤子就眼淚汪汪地僅存殘羹了。
過年時吃完餃子,餃子湯是必喝的,而最好喝的餃子湯,就是吃完涼拌豆芽,將那殘羹兌上點兒,用筷子攪一攪。湯依舊燙燙的,但味道別樣了。先撮口吹一吹,把湯面吹皺了,然后嘴貼著碗邊,吸溜一口湯,吁一口氣。剩下最后一口湯時,把碗立起來,就像貼到了臉上。如果酒喝高了,一碗兩碗湯喝過,就又能找見北了。
事宴上吃完飯要喝“高湯”,那是一種跟餃子湯完全不同的湯,漂著幾片菜葉幾星油花,看似清湯寡水,喝起來卻很是宴味。而最好喝的“高湯”,同樣是兌點涼拌豆芽的殘羹,喝到肚里九曲回“暢”。一人捧著一碗“高湯”,有的坐在桌子前喝,有的蹲在墻根兒下喝,有的站在那里喝,滿院的吸溜聲,比之前的吃飯聲都響。喝得“紅頭漲臉”,乃至大汗淋漓,拿巴掌或衣襟揩抹著。
至今唇齒留香。已做了父母的“孩子”,只要吃罷餃子喝餃子湯,只要事宴上飯后喝“高湯”,只要桌上還有涼拌豆芽,他們無懼見笑的話,就會將那殘汁給碗里倒一點。雖然味道肯定“有別”,但依舊巴適得很。昔日的吸溜聲便召喚而至,盡量喝出那曾經(jīng)的味兒來。
喝的時候,他們又回想起那個老問題,也就是當年客人問他們的,從南上來的撲里撲啦下了河的一群羊,為啥不從北面下來呢?“還有東,還有西。”他們依然回答不來,只作童年趣事一笑而過,飄落幾屑歲月之塵。那塵不易覺察,卻都覺察到了:
像當初客人留給他們一樣,
他們也還是留給孩子吧,
一道老菜,帶著一個老問題……
作者簡介>>>>
黃風,山西代縣人,現(xiàn)供職于山西省作協(xié)。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集《畢業(yè)歌》,散文集《走向天堂的父親》,長篇紀實《黃河岸邊的歌王》《滇緬之列》《大湄公河》等。作品多次被選刊、選本轉(zhuǎn)(選)載并獲獎。
[責任編輯 黑 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