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矞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筑;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武漢長江大橋南岸,面對鸚鵡洲,瀕臨煙波浩淼的長江,乃武漢城市地標之一。它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山西鸛雀樓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千百年來,白云環(huán)繞其上,滾滾長江從它的腳下東流而去。
黃鶴樓聞名遐邇,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拜讀了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于是,在我小時候就想去看看“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卻始終未能成行,今天有空一睹黃鶴樓的雄姿。
隨著登樓的人流,一步步登上臺階。黃鶴樓共有五層樓,每登上一層,都要在樓層走廊上憑欄遠眺,居高臨下地觀賞美景,并選擇角度拍攝風景照。然后,再進入內(nèi)室參觀。各層有各層的風景,各層是各層的感受。
啊,終于登上樓頂,環(huán)繞四面回廊,遠眺,武漢三鎮(zhèn)和滾滾長江盡收眼底!
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千家萬戶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的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
相傳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幾年,現(xiàn)僅留當時樓貌照片?,F(xiàn)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中央主樓兩層,平面方形,下層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與配樓相通。整體屋頂錯落,翼角嶙峋,氣勢雄壯。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wěn)??;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其附屬建筑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在藍天白云和附屬建筑的映襯下,黃鶴樓顯得色彩絢麗,雄奇多姿,美麗誘人。
黃鶴樓形制自創(chuàng)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shù)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數(shù)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guān),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在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且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黃鶴樓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歷史文化積淀極其深厚。自創(chuàng)建經(jīng)歷了1700多年,一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名樓待遇,吸引了歷代眾多著名詩人和文學家,僅舊志收錄的詩文就多達近400多篇(首)。
或許是受到古今詩人詩作的感染吧,登上黃鶴樓之后,我竟也詩興大發(fā),撰寫小詩一首,取題《登黃鶴樓》。
古人早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登樓極目賞風景,
長江兩岸滿城春。
今人齊涌八方來,
如蟻攢動鸚鵡洲。
時光一去不復返,
浩渺江波水悠悠。
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的心情,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凈化。這大概就是黃鶴樓歷經(jīng)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總是那樣吸引古今中外四方游人的獨特魅力之所在吧。
(摘自《文化藝術(shù)報》,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