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承雍
中國歷史文化名樓既有多層面建筑風采,也有濃郁的文化品位與人文情懷,由于名氣大、品位高、影響深,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其價值與名鎮(zhèn)、名村、名街、名寺、名居、名園等一樣,也是一個值得分類厘清、深入探討的主題。一座名樓本身就是一個文脈遺產累積的過程,它所肩負的文化使命,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時空,豐富了城市文化的景觀。名樓遺產無疑有益于人們用地域文化優(yōu)勢提升城市文明,用遠久歷史文脈延續(xù)城市文化,用名樓突出的普世價值激活城市活力,這是我們已經做了或正在努力的方向。
歷史文化名樓的文物價值
歷史文化名樓首先要是建筑文物,需要整體保護、具體修繕和立體維護。建筑文物是文化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珍貴歷史遺存物,是一個精神符號。城市需要歷史名樓這類文化遺產,就是要以高雅質樸來彌補浮躁喧囂,以精神情操感召文明素養(yǎng)。
歷史名樓類文化遺產對城市是一種豐富的滋養(yǎng),用清雅古樸改變城市的視覺形象,讓人們享受到市容古雅視覺之美。利用歷史文化名樓疏導和化解“城市文化病”無疑是城市文化功能中的一劑良方,對“宜居城市”、“都市文化”有著獨特價值。歷史名樓常常是一處地域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和承載地,也是時代發(fā)展和城市歷史演變的見證者、旁觀者。
歷史文化名樓也是一個城市的鎮(zhèn)城之寶,是一座都市的文化標志。如果說佛塔是一個平面建筑制高點的標志,而閣樓就是文化源流延續(xù)的歷史標志。歷史名樓不是宗教景觀,而是文化景觀。現在一些地方將佛塔與樓閣混為一談,用佛塔代替樓閣這是需要區(qū)別的。至于寺院里的藏經樓、鐘鼓樓、僧樓等只是衍生的附屬建筑,例如蘇州寒山寺的“夜半鐘聲”的鐘樓,即使意境深幽,也不能列入名樓之內。
一個城市總需要不能忘記過去,而歷史文化名樓就是過去登高望遠的瞭望塔之一。名樓不僅是反映一個城市人文風景的窗口,也是體現一座城市文化內涵的縮影,能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形態(tài)。
由于歷史原因,我們中國歷史文化名樓有些是毀滅后近些年又“重建”而不是“復建”的,大多不能進入國家文物保護體系。我們首先必須厘清“復建”與“重建”的概念。在文物保護界,“復建”是對古代建筑的復制,必須按照文物的原形制、原結構,采用原材料、原工藝進行(即“四原”原則)?!皬徒ā笔謴娬{“原真性”,所用數據都必須是來自原文物的真實信息。也就是說,“復建”出來的建筑可以歸為文物。“重建”與“仿建”對原真性和“四原”原則沒有硬性要求,因而建成的建筑不過是仿古建筑,只有與文物本體相似的外形而完全不具備任何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值,比如北京永定門城樓重建后不僅偏離原址還偏離中軸線,這就是“復建”與“重建”、“仿建”本質上的區(qū)別所在。有人說復原、重建的古建筑不能以假古董視之,新復建的永定門就是文物,這個觀點無疑背離了“古建文物是實物的史書、歷史的見證”等基本價值認定標準,是值得商榷的。
按照文化遺產代表性建筑必須滿足歷史真實的根本性原則,歷史文化名樓屢屢改建但必須保持原真性,特別是遺址類名樓更受關注。當然,如果是出于保存歷史文脈的目的,建立一個紀念館性質的文化名樓,搜集匯聚各類文物、文化符號,即使借文物遺址或文化遺產地的名氣重新搞一個文化產業(yè)品牌也可理解。而如果專注于挖掘商業(yè)特質或旅游收入,則是另一回事了?!皬徒ā被颉爸亟ā比绻愕煤?,能找到一個與當地旅游文化市場的最佳結合點,并與其他城市文化景觀連成一串,也許能成為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一個支點。
當下公眾理解的遺產保護價值多是建筑形態(tài),事實上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文化內涵的繼承。這既是對本土文化的尊重,也體現人文素養(yǎng)的浸染。正如國際上對名人故居類遺產的保護,都非常注重文化細節(jié)和參觀者的舉止要求,把名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哲學基礎、核心思想與獨立批判意識等人文精神都視為遺產保護的價值。
歷史文化名樓作為文物實體或遺產載體,其教育使命和精神屬性決定了它的價值潛力。提升其價值的含金量,既要不落窠臼俗套走在老路子里,又要配合城市改造帶來轉型新動力,確實需要多元化的認真思考,不能急功近利地顯擺政績,這是塑造人文精神提升城市品格的文化大事,切忌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因為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有炫目的歷史文化名樓,所以它不是一個城市獨屬的印記,不是對當地經濟有促進就可以隨意處置的。我們要將歷史文化名樓從一般生活家園保護提升到人類文明成果的傳承水平來認識。
歷史文化名樓的文化品位
歷史文化名樓品牌的深度打造,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品位的存在和傳承。名樓富有文化內涵,城市和市民享受到文化之美和德行馨香,其文化品位都得以提升。名樓也潤物無聲地提升著城市文化品位,鞏固了地域文化的品位。
名樓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它的品位需要歷史(時間)和文化兩方面的檢驗。不是通過自說自話、自我肯定打造出來的樓閣,在瞬間或短短幾年就能提升文化標志。文化需要長年累月地積淀,細嚼慢咽地認真品味,而不是狼吞虎咽圖一時之快,新建的文化標志性建筑與保護歷史人文資源不是一塊天地,后者沒有對文明積淀的尊重與敬畏。我們對名樓不能只講初級文化開發(fā)的故事性、趣味性、互動性,而不講高級文化境界的獨特性、地域性、民族性。“雅俗共賞”互相促進、互相制約才會保證文化的導向。
例如湖南岳陽樓反思自省的憂患文化,歷千年不衰;山西永濟鸛雀樓黃河橫流、天人合一的靈感享譽古今;湖北武昌黃鶴樓崔顥、李白登樓盡收眼底的吟誦名揚天下;江西南昌滕王閣王勃長天一色的胸襟聲聞四海;云南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美譽華夏;山東蓬萊閣八仙過海傳奇與尋仙信仰長久不衰;海市、山月、落霞、碧波、丹崖等等都與名樓名閣一起表現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歷史文化名樓從單體藝術遺留物擴展到文化遺產群體,呈現出主題豐富性、風格多元性、視角獨特性和背景包容性,特別是詩章文賦為一座名樓、一座城市增添了無窮魅力,使人心態(tài)開放,崇尚自由,寬容神怡,文雅安閑,從而延伸出名樓畫派、名樓詩家、名樓樂賦……“形”與“神”在不斷傳唱中延續(xù)著名樓的鮮活生命,喚起著名樓文化的保護記憶。
西安、北京、南京等地的鐘鼓樓是明清古城格局之心,“晨鐘暮鼓”承襲了隋唐以來城市管理的理念精髓,不僅是城市中心四條街道軸線交匯的象征,而且是明清時代都市的報時中心,全城生息勞作均以“晨鐘暮鼓”為度,背后有著至尊的權力象征。在古代,鐘樓撞鐘報時,鼓樓定更擊鼓,極有規(guī)律的鐘鼓樓聲音成為官吏士民永不消逝的記憶,成為城市百姓報時祈福生活的
“魂兒”,濃重的悠悠古韻代表了東亞城市社會和諧的內涵;巍巍鐘鼓樓作為司時文化重要節(jié)點,也成為城市原住民心目中一道歷史印記。特別是鐘鼓樓作為古城中心原點,既是中軸線縱橫交匯的歷史刻度,又是城市文化傳承的載體標志,對保護舊城風貌、保護城市個性、改善市中心環(huán)境、以及古都風格定位上具有“完美互補”的積極意義。
各個名樓的文化理念與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們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見證,所展示歷史真實的文物輪廓,就是致力于引導人們發(fā)現中華文化之美,積淀于精神財富以開辟文明之樓。盡管各地樓閣形態(tài)不一、材質不同,但它們以文化脈絡為線索,串起了歷史文明的各個起源和特色。名樓作為文化遺產不僅是讓生活更美好,更重要地是提高人民的整體文化品位。
名樓一直扮演著文化創(chuàng)意、建筑創(chuàng)造和文學創(chuàng)新的角色,但它的文化品位不是僅僅為體現古老厚重而翻曬的載體標本,不是為展一時景觀之美,更是在激勵千秋浩然之氣。進入和觀賞名樓就是一次人文精神洗禮,感悟經典,對話先賢,樹立一種剛健獨立的生命之態(tài),淡出社會紅塵靜思人生的大度,為市民提供高尚的文化空間。
在今天傳統(tǒng)文明與現代文明共融交匯的新起點上,歷史文化名樓對化解當代人與城市之間日益嚴重的離異感、流浪感,有著集聚人心和匯聚人氣的溫情作用。一些歷史文化名樓已經成為城市的超級游覽區(qū)和度假區(qū),或是夜晚的生活休閑區(qū)典范,其原因就是文化品位升級。歷史文化名樓在一些地區(qū),不僅可以彌補城市文化資源缺乏和枯竭欠賬,而且成為大眾旅游中心和新的城市形象,增強了城市“借樓造勢”、“宜居環(huán)境”的休閑供給能力,有著公眾文化品位的普惠性和普適性。
我們不贊成將歷史名樓搞成一個熱鬧娛樂場所或商業(yè)交易集聚地,它們的基本功能不是舉辦廟會集市,不是依托大雜院凸顯自己身軀,不是街道巷口相接的延長點,它們是一個個優(yōu)美的有尊嚴的綜合景觀,所以周圍環(huán)境非常重要。過去很多城市改造模式就是毀壞歷史文化資源以獲得經濟效益。歷史名樓周邊環(huán)境改造必須納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文化戰(zhàn)略,不能用開發(fā)商眼光去尋求短時間的經濟效益。
一座歷史名樓的形象是它個性的外化,是一個城市精神氣質可視的表現,是一個地域共性的文化審美,絕不只是一種單純景觀。但是現在一些重建的名樓建筑多是商業(yè)性的、時髦的、沒有精神內涵的“面子工程”,追求夜晚懸浮迷人的光影盛宴,猶如一座奇特的“太空堡壘”。我們并不簡單地否定新的建筑結構和技術工藝,可是新的城市肌體若與歷史的肌體在文化基因即文脈上沒有必然的聯系,則肯定是一種徒有其表的、失敗的樓閣建筑。
一座名樓就是一座城市的神圣精神文化坐標,一個有名樓的城市與沒有的大不一樣。許多沒有名樓的城市都想制造名樓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利用名樓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化標志,所以,現存的歷史文化名樓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文化品位,絕不能過度商業(yè)化,歷史文化名樓本身就是文化資源和文化品牌,不僅可為旅游經濟、招商引資帶來無可替代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也為整個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
歷史文化名樓的景觀功能
我們的歷史文化名樓大多都沒有被單一當成博物館保留,不管是古建筑還是仿建、重建的樓閣,都與市民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了,并且常常與主題公園、文化一條街、市民廣場等等聯系在一起,因此景觀特色非常重要。在大量低矮建筑物做背景的情況下,歷史文化名樓常常是一個城市的地標建筑。而且歷史名樓往往與佛塔、風景區(qū)、城市景觀等遙相呼應,控制著城市的空間,甚至以“建筑+地域+文化+記憶”的模式,在城市格局中有著獨特的定位。
筆者認為,以“軟文化”提升“硬經濟”需要有一個逐步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成為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神話。如何讓新思維植入“單一文化”模式,讓文化之花結出“產業(yè)碩果”,需要不斷認真思考與探索。
歷史文化名樓不是依靠雄壯巨麗、高大刺眼來顯示尊貴,而是依據綠地樹木等周邊環(huán)境襯托文化主題,成為一座座都市胸膛上的藝術殿堂?,F在有的歷史名樓往往被孤立在破碎的城市肌理中,周邊雜亂無章、布局混亂,不僅喪失了景觀天際線,也割斷了歷史名樓與城市環(huán)境的聯系,使得名樓周圍景觀變得單調雷同,索然乏味。
如何讓厚重的歷史文化名樓重放異彩,不僅是領略建筑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魅力。僅就景觀功能來說,歷史文化名樓面臨著三種危機:
一是城市規(guī)劃中被“過度化”。將歷史上的名樓改造成沒有文化品味的現代高樓大廈,與鱗次櫛比的大樓沒有明顯區(qū)別,或是周邊沒有控高的高層建筑瘋長,將文化名樓淹沒在低洼“盆地”之下,失去了文化地標的作用。
二是城市品牌建設中被“低俗化”。歷史文化名樓是城市形象識別度最明顯的標志,也是聚集人氣、提升城市影響力的品牌,有些城市為了改變“物質發(fā)達而文化簡陋”現狀與困境,乞靈建一座名樓,干一件“大事”,以此獲得外界的關注與尊敬。特別是在目前“千城一面”、“樓房一律”的通病下,名樓被低俗化,粗制濫造、缺乏創(chuàng)意,還貼上佛教天堂、道家仙境、天主伊甸園等惡俗標簽。如西門慶的“獅子樓”,也被樹立為文化旅游產業(yè)的品牌,實在令人難以茍同。
三是城市主體中被“離心化”。隨著一些城市新區(qū)的建設,有的歷史文化名樓被遠離新城區(qū),變成了邊緣地帶的舊跡,使得名樓的文化功能嚴重萎縮,拜訪者稀少,逐漸冷卻了人氣,喪失了歸屬感,新城市文化病越來越嚴重,歷史文化名樓的獨特價值與城市功能亦漸漸弱化。
筆者認為,現在各地名樓對歷史文化名樓注入新的人文內涵重視還不夠,出現詮釋比較單一、造型雷同相仿的圖景;雖然原遺址建立和易地重建是記憶變遷的一個分水嶺,但名樓具有紀念碑提供歷史文化記憶的功能,名樓就是記憶的場所和地點,評定世界遺產的過程實質上將一些重要文化信息提煉出來,評判其文化價值和自然環(huán)境,尤其是名樓具有“遺產景觀”、“文化景觀”的歷史價值與建筑藝術的雙重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詳細認知的。
每一個城市都有過難以言喻的歷史傷痕,都遇到過城市改造“舊貌換新顏”的挑戰(zhàn),都面臨過文化遺產消失的威脅。在許多古城被遺棄的角落里,只有歷史文化名樓不能遺忘,因為名樓有著獨特的靈魂和傳承的生命,不僅有著地域滋養(yǎng),還有著精神品質,記錄著文明,承載著文化,它已是城市的文化財富和重要遺產,尤其在今天,名樓引領一個城市文化、傳承城市風骨、滋潤著文化精神都有著多元的特殊作用,我們一定要圍繞名樓的文物價值、文化品位和景觀功能做好做強這個課題,讓名樓更具魅力風采,活力四射。
(除署名外,圖片由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摟保護專業(yè)委員會提供)
(責任編輯:孫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