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融合班級的管理是聚學校、老師、學生、家庭的凝聚之力,用耐心、愛心澆灌七色之花,讓不同個性的學生在集體中獲得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收獲幸福而完整的教育過程。
關鍵字:融合班級 ?自主管理 ?育人方略
一、育人理念
差異不代表異常,而是自然賦予的多樣性體現(xiàn),而這種多樣性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接納是開始,尊重是進步,欣賞是成長。我將其稱為“擁抱多元,融創(chuàng)共生”,雛鷹班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二、班情分析
“知人才能善任,善教須先知人?!泵總€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迥異的個性,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習慣,差異不可避免。而我所帶的雛鷹班是一個融合班級,有一位多重殘疾兒童、一位注意力缺陷兒童和一個中度抑郁癥兒童,其中有兩位學生需要家長陪讀,因此,我的班級就組成了一個師、生、家長“三位一體”的融合之家。
三、班級發(fā)展目標
帶班之初,經過多方調研發(fā)現(xiàn),我所帶的班級二寶較多,父母年紀偏大,且三分之一的學生家長一方長期出差。因此,我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多元化自我管理”定為本班的班級發(fā)展目標,開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系列活動,從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到接納欣賞、團結合作,學生們在做事中學習交往、建立友誼,逐漸形成“擁抱多元,融創(chuàng)共生”的雋雅班級。
四、實踐收獲
(一)用心打造,融七色花繪雋雅兒童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是,新學期的第一次見面,我就給學生們帶上了我的見面禮,一份我親手設計和裝訂的日記本,名字叫“文繪心田”。我對學生們說:“可以在這個上面盡情地表達你的所思所想。”大膽的學生問:“是要寫日記嗎?”我佯裝思考了一下,認真地說:“或文或繪,可多可少?!蔽业摹昂⒆託狻彼查g化解了師生之間的陌生感,那一刻,我想我拿到了通往他們心靈的第一把鑰匙。后來也因為人手一本的“文繪心田”,讓我解鎖了不少學生的個性,“破獲”了“撲朔迷離的案情”,解答了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我們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一起腦洞大開,一起揮汗如雨。疫情的春節(jié),我們共享線上春晚,夏日的午后,我們忘情地閱讀接力……不知什么時候,我呆在教室里的每一分鐘都變得那么自然,仿佛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坦誠默契。
因為融合,所以有更多的與眾不同。接納和欣賞,是我走進他們心田的第二把鑰匙。蕓蕓是一個多重殘疾的孩子,時常因為跟不上課堂而情緒激動。如何讓普通生和特殊生在同一個課堂學有所獲,成了我這一年最重要的課題。我自學了融合教育的相關課程,制定出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尤其是多元化“學習任務單”的運用,讓蕓蕓在集體中學收獲成長。我順勢利導啟發(fā)學生,世界并不完美,但因為有愛而充滿生機。小風是一個多動癥兒童,老師和家長都很頭疼,同學們更是避之不及。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后,決定和他先談一談,談話的前半程并不順利,因為我問什么問題他都一言不發(fā),兩只腳踩在一起,眼神游離,我知道這是緊張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于是我換了一個方式,說:“我找你來主要是想布置給你一個任務,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薄霸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眼睛緊緊地盯著我的嘴,生怕我收回剛才的話。我笑了,我猜得沒錯,他是渴望獲得尊重和機會的。我把午餐擺放的工作交給他,并鄭重地說,老師相信你。從那天起,讓我驚喜的事發(fā)生了,我們學習《沙灘上的童話》,他用奶盒拼成一個城堡,我們跟著課本去旅行,他在橘子上寫下了“正是橙黃橘綠時”。他把午餐區(qū)變成了班級的一道風景線。有一天中午,他跑進我辦公室,塞給我一支紅筆,尷尬地笑笑又跑走了,我想,這大概就是對我的接受和肯定吧。
用童心理解童心,用心靈通向心靈,這一把把鑰匙幫我打開了一扇扇心門。尊重,如同空氣,接納好比陽光,我和我的學生們在共同的天地里,享受平等的對話,擁抱多元之美。
(二)齊心協(xié)力,從四(9)班到雛鷹班集體
陶行知先生說:“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于是,“雛鷹班”應運而生,“姿勢要帥,速度要快,鷹擊長空,笑傲蒼穹”就是學生們共同的決定。有了班名班訓,大家提議利用文化墻、黑板報表彰先進事跡,就這樣,我們班的墻壁變成了會說話的墻,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想和墻壁說得上話。
好的班集體要有凝聚力,每月一事是新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既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也能養(yǎng)成伴隨他們一生最重要的良好習慣,于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成了我們雛鷹班的大事。我們利用班會制訂“每月一事”的內容和責任,以小組為單位建立基層管理組織,成立了衛(wèi)生培訓班,眼保健操培訓班,閱讀培訓班等各種互助小組。我們還搭建了一個“王者擂臺”,每月一事,分高者勝,大家在你追我趕的過程中,收獲了平等、堅持、合作和自信。在我們這個班集體里,因人設崗,因才定崗,真正實現(xiàn)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有限的,在學校的一日生活也是相對的。于是我們把每月一事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創(chuàng)設了班級版的“生活課程”。生活課程以“明理、啟智、感恩、責任”為核心,選取學生們比較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每月定制一個主題,設計具體可操作的活動內容,“和爸爸媽媽一起做”。
(11月份生活課程設計)
通過每月活動的推進,學生們不僅養(yǎng)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還改掉了很多不良習慣。他們體驗生活,生產榜樣,用欣賞的眼光,收獲幸福而完整的教育過程。
(三)同心同行,聚家校合力筑夢成長
生活課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知道家長是老師不可缺少的同盟軍。只有家校共育,同心同行,才能傳播好習慣,塑造好性格,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造全面、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然而,在家校共育中,家長是否配合、能否配合取決于家長本身,也取決于班主任的認知和協(xié)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如何讓家長學會當一名合格的老師,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利用家長群建立了家校共育小組,利用每周發(fā)送安全教育平臺的時機,帶領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內容。一年的時間,我們共同讀完了一本《家校協(xié)調伴成長》,推薦閱讀了《正面管教》和《同理心成長》兩本書籍。我還組織家長一起學習如“三寬課堂”這類的家庭教育的講座,讓家長增長知識,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
家長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利用網課和線上資源,和家長們互通有無,密切配合,有時候我是線上主播,家長是線下輔導員,有時候學生化身小老師,家長就是演員和觀眾。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家長給我出了不少好的建議。班級里的醫(yī)生媽媽,消防員爸爸還作為嘉賓,為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生命教育課。
從家校共育到家校相長,我們成了同心同行的合作伙伴。
五、結語
彩虹之美,因多色共存;人生之樂,因多人共學;融合之益,因多元共生。面對差異,我們學會了接納,面對特殊,我們懂得了欣賞,在“擁抱多元,融創(chuàng)共生”的育人模式下,雛鷹班將心懷天下,逐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