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技巧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理解語言知識、掌握語用技巧的同時,能感受語言的魅力。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情感表達的工具,學生只有具有語言的思維,才能使表達變得更有條理,才能促進學生審美情趣與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
一、批注閱讀,形成良好習慣
學生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要學會給文本做批注,將重點句段、字詞分析中的體驗與感悟以符號、文字、圖畫的方式去記錄下來,這是讀者對文本內(nèi)容的一種反饋,能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并通過請教老師、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問題,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批注能讓學生書寫自己的情感歷程,使自己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
二、得法閱讀,掌握閱讀技能
閱讀是知識輸入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知識、理解大意,能提升鑒賞語句的能力,從而會樂意去學習知識。但光有輸入而沒有輸出就難以檢驗學習的效果,也難以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模仿寫作的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語言知識,使他們對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牢固、更加扎實,能理解文章的深意。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探索文本寫作的精妙之處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從字詞的選用、謀篇布局中發(fā)現(xiàn)作者獨具匠心的寫作手法,并將這些方法適時地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教師要抓住文中的擬人、比喻、排比句進行訓練,讓學生通過仿寫訓練,掌握多種寫作技巧,提升語用的能力。
三、思辨閱讀,提升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沖突點,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交流,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式的局限性,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突破創(chuàng)新,獲得思想境界的提升。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尋找與文本的對立觀點,在閱讀中思辨,刺激學生思考、交流,使他們形成自己的獨特認知。教師讓學生閱讀敘事故事,讓他們明白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解讀主人公的高尚品格,從中獲得精神的熏陶。學生要學會從多角度去觀察生活、認識世界,才能寫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提升情感認知與道德素養(yǎng)。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讀寫的聯(lián)系,在閱讀中批注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滲透寫作方法,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在閱讀中思辨,能讓他們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