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佐文
現(xiàn)代詩語言空靈飄逸,思維跌宕跳躍,情感轉換自由,主題深刻含蓄。所以,教師要教好現(xiàn)代詩除了自身要讀透,悟透之外,還要找出方法技巧。譬如《峨日朵雪峰之側》的教學,我采用“五看”策略引領學生讀詩悟詩。
一、看標題。通過標題尋找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有利于獲取讀詩的信息要素。如“峨日朵雪峰”“側”交代寫作對象,“雪”暗示了“峰”之艱險艱難艱苦。整個標題也暗示了寫作的大致方向,即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二、看作者。要讓學生讀懂一首詩,就要引導學生查閱作者的生平、志向、愛好、追求,這就是知人論詩。作者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與磨難。我們只有走近作者,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與那個時代同頻共振。這樣才能明白周濤對作者的評價“所謂昌耀,就是當今中國行吟在青海高原上的屈原”。
三、看背景。部分學生讀詩往往不注意注釋或寫作時間,而這些信息恰恰能助力我們讀懂文本。詩歌結尾交代了寫作時間,也就是寫作背景,如果不留意就會錯過重要的閱讀鑰匙。這首詩寫于1962年8月,作者正在距峨堡鄉(xiāng)不遠的青海省八寶農場接受勞動改造。此詩正是時代、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等外在因素刺激詩人后,引起詩人的心理反應而產生具有鮮明的象征特點的短詩。詩歌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年代。這也體現(xiàn)了詩人已經從一個“英雄”的年代跨入了一個真正的“人”的年代。
四、看意象或關鍵字詞。這首詩意象眾多,如太陽、滑坡、石礫、雄鷹、雪豹、蜘蛛等。因為意象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所以,每首詩歌選擇的意象應該是詩人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晶。它有詩人的審美取向,有詩人的情感取向,有詩人的愛好取向,有詩人的價值取向。
“日落和落石”的意象是用來表現(xiàn)“高度”,用來呈現(xiàn)“征服”。這是“我”此刻的真實所見所感,也是“我”作為攀登者的真實生命體驗。“雄鷹”“雪豹”的意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靈的象征,代表著強大、雄壯和堅韌?!爸┲搿眲t是作者現(xiàn)實狀態(tài)的寫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種反映,也是平凡人的生命形態(tài)。
五、看手法。不論是古詩還是現(xiàn)代詩,寫景或是抒情,是細節(jié)描寫或是粗筆勾勒,是直接描寫或是間接描寫,完全取決于作者要表現(xiàn)的主題或是抒發(fā)情感的需要。詩人李以亮曾這樣點評《峨日朵雪峰之側》這首詩—— 一首孤絕的超越之詩。昌耀的詩歌驚艷的原因之一是巧用手法抒情寫景言志。
視聽結合:視覺——“我”吃驚地看到一派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聽覺——滑坡的石礫引動深淵的囂鳴,如軍旅的殺聲漸遠而去。視聽合一,彰顯了“高度”,表明了“征服”。
對比:雄鷹、雪豹與蜘蛛的對比,高高的太陽與滑坡的石礫,兩組意象形成鮮明而濃烈的對比——強大和弱小、光明與幽暗、熱鬧與沉寂、高拔與低矮。
采用“五看”教新詩,化繁為簡;掌握“五看”學新詩,新詩淺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