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侯兆陽 柯三民 王鳳龍 徐春龍
摘 要 為了促進和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我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團隊,通過從古代物理、科學史話、前沿科學、工程應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大學物理”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物理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建立包含各種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素材的課程思政電子化材料庫,讓思政效果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并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和互聯網技術平臺,使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全方位受思政教育浸潤,實現“沉浸式”大學物理課程思政。該教學方法和模式具有一定可推廣性,期望能夠為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關鍵詞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素材庫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盵1]。從而把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2],提出要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2020年5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3],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
“大學物理”課程是工程技術類各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該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力、熱、光、電磁、近代物理等,蘊含著豐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4]。在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增強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傳播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求實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弘揚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等方面,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與優(yōu)勢[5-8]。
但當前“大學物理”課程在承擔思政教育實施方面仍或多或少存在如下一些問題:(1) 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融合度不高,學生認同感不強。若是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物理”的“課程思政”功能,應當以隱性的方式灌輸思政內容[9]。但是,當前由于大部分物理教師的成長過程一直處于理科知識和思維的熏陶中,缺乏人文知識和思政素養(yǎng)。這樣就存在物理知識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深度不夠、生搬硬套的實施方式和學生的認同感不高等問題。(2) 思政元素呈現的載體形式單一,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當前“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元素的呈現主要通過授課教師,在課堂通過語言或文字的形式呈現,思政元素呈現的載體和形式都缺乏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思政效果不明顯。(3) 思政元素在課堂展現時間短,學生受思政教育浸潤時間不足。當前大部分課程思政元素的展現都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而“大學物理”課程的知識點多,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能分配到思政元素的講授時間較少,學生受思政教育浸潤時間往往不足,難以形成共鳴。
穆良柱認為:物理課程思政教育的內涵核心是物理認知能力培養(yǎng),包括認知模型的構建、物理方法的訓練、物理精神的養(yǎng)成、也就是物理文化的傳承[10]。
物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蘊含了非常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物理學研究具有理論指導作用,同時學生通過對物理學知識的深入學習,能夠幫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1]。因此,只有在考慮到大學物理課程本身特點,將思政課程要求與大學物理知識體系對接,才能將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課內課外教學中。為了促進“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我?!按髮W物理”教學研究團隊組建了“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團隊,從思政元素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電子化材料庫建立、課程思政的平臺構建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利用現代化信息和互聯網技術平臺,使學生在課內和課外全方位受思政教育浸潤,讓思政效果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實現“沉浸式”大學物理課程思政,逐漸形成具有特色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模式。
1 深入挖掘大學物理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建立更具親和力的思政元素庫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其中的關鍵在教師。我們充分發(fā)揮青年教師討論課制度優(yōu)勢,深入討論、梳理、挖掘每章節(jié)課程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我們主要從古代物理、科學史話、前沿科技、工程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思政元素的挖掘。
1.1 從中國古代物理中挖掘思政元素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史的古國,科學技術成就曾一度領先于世界,在物理學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可以令人稱贊的成就,體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形成了諸多優(yōu)秀的思政元素,將這些思政元素應用于“大學物理”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民族自豪感。
在力學方面,我國現存最早的科技書籍《考工記》中,就記載了不少力學知識,其中對慣性問題的認識更是比同期的歐洲國家深刻得多;墨家著作《墨經》一書,對力學現象進行了初步概括,并進行了一些推理論證,包括時空觀、力的平衡問題等,墨家發(fā)現的杠桿原理比阿基米德要早兩百多年;東漢時期的古籍《尚書緯·考靈曜》中記載地球運動時說:“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窗而坐,舟行而不覺也?!毙蜗笊鷦拥孛枋隽讼鄬π栽?,比哥白尼、伽利略的論述早了1400多年。在光學方面,世界上最早的幾何光學著作是《墨經》,它比歐幾里得要早一百多年,其中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并對小孔成像進行了正確地分析和解釋;《墨經》中還記載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觀點,并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等的成像情況;沈括的《夢溪筆談》和趙友欽的《革象新書》對幾何光學也有很深的研究[12]。此外,在古籍中還有對熱學、電磁學、聲學等方面的記載。我國古代物理中相關思政教育素材和教學內容對照情況詳見表1。通過提取古代物理學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課堂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正確認識中國古代文明發(fā)展,體會中國古代學者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
1.2 從物理學史中尋覓思政元素
物理學理論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物理運動規(guī)律所獲取的主觀反映,因此它必然包含客觀世界的真實內容。合乎物理學規(guī)律的種種聯系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現性,正表明物理學理論具有其絕對真理的成分,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13]。物理學的發(fā)展史是人類探索物質運動基本規(guī)律的過程,期間物理學家為追求真理而夜以繼日地觀測、實驗,孜孜不倦地思考、探索,既有長期的困頓,也有豁然的開朗,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懊惱,既有借鑒、協作和繼承,也有質疑、批判和爭論??傊?,物理學史體現了人類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歷程,是物理學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奮斗史,記述了物理知識的累積過程,以及物理科學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13]。從日心說、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到經典力學,再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從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頓再到法拉第、麥克斯韋、愛因斯坦,從外國科學家到中國科學家。物理學家的奮斗歷程精彩絕倫,這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可以挖掘。如牛頓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愛因斯坦十年的追光思考,居里夫婦艱辛的提煉鐳,盧瑟福長期研究阿爾發(fā)射線,以及量子理論早期發(fā)展所經歷的曲折和磨難等[14]。物理學史具體相關思政教育素材和教學內容對照情況詳見表2。以物理學史為載體深入挖掘典型案例的人文內核,用科學家事跡激勵學生,發(fā)揮榜樣的力量,通過學習科學家的精神,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價值觀,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養(yǎng)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
1.3 從前沿科學技術中提煉思政元素
前沿科學技術代表著全人類最高科學技術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對國家未來新興產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引領作用,有利于產業(yè)技術的更新換代,實現跨越式發(fā)展。我國科研人員通過深耕與傳承,在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高溫超導、自旋電子學、可控核聚變等很多前沿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科技話語權在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與日俱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列舉專業(yè)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對比,提高學生對前沿科技的把握和認識,同時為學生建立“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國際視野,為學習與成長建立愿景與目標。
1.4 從工程應用中凝聚思政元素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重大工程建設舉世矚目;進入新時代,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重大工程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涌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志性重大科技工程,如載人航天、深海探測、特高壓輸電、中國“天眼”、中國環(huán)流器二號M、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C919大飛機等。眾多奇跡的背后,是國家基礎研究和原始創(chuàng)新的不斷加強,是百萬科研技術人員攻堅克難,自立自強的偉大成就。從工程應用中的物理知識為背景提取思政元素,如表4所示,以此偉大成就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2 建立課程思政電子化材料庫,豐富課程思政載體形式
當前“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元素的呈現主要通過授課教師,在課堂通過語言或文字的形式呈現,思政元素呈現的載體形式缺乏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思政效果不明顯。通識課在大面積授課中,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課程思政不易普遍實施。
我們通過團隊建設素材庫,利用信息化教學將思政材料電子化,形成了包括各種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素材的課程思政電子化材料庫,其中包含百余幅圖片、40多個視頻、完整“大學物理”課程思政PPT。文字材料包含課程思政融入點的教案、課件PPT,以及其他單行文字材料;圖片包括已有圖片的整合,以及團隊成員拍攝的圖片;視頻包括剪輯的電影片段、紀錄片片段、課堂講課視頻、團隊成員精心設計錄制的體現思政融入點的微視頻、學生錄制的視頻。運用微課、微視頻、微電影、慕課等這些新技術手段,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強課堂的體驗性和互動性,以達到入眼、入耳、入腦、入心的思政效果,使思政課堂真正發(fā)揮出它應有的活力。
3 構建全方位實施課程思政的平臺和渠道,實現課內課外沉浸式思政浸潤
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的傳播越來越方便,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已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大量優(yōu)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傳播帶來便捷,也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撐。本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導兩課三平臺” 的教學模式(以學科競賽為引導,傳統(tǒng)課堂和在線課堂兩個課堂,在線課程、微信公眾號、B站直播教室三個線上平臺),如圖2所示。為了構建全方位課程思政的實施平臺和渠道,我們進一步在 “一導兩課三平臺”的教學模式中融入思政內容。截至目前,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已發(fā)布教學推送350篇,關注超19000人;B站直播輔導平臺,關注人數10000余人,開展大型直播輔導50余場,發(fā)布教學相關視頻200余個,播放量超44.4萬,受眾廣泛,廣受歡迎。在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傳統(tǒng)課堂與微信公眾號和Bilibili站平臺形成的課內課外雙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但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主導對思政元素進行闡釋、講解;還通過在線課程、微信公眾號和Bilibili平臺,使課程思政教育在課堂外延伸,將電子化的課程思政素材進行推送,方便學生全天候進行閱讀、觀看和學習。同時利用平臺的數據統(tǒng)計功能可以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分析學生喜好,及時調整思政內容并對學生進行正確深入的引導,確保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政內容,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4 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沉浸式”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高階形式,以豐富的思政元素熏陶人,以高尚的師德感染人,以愛國、愛校促進“雙一流”建設激勵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家國情懷升華思想。
4.1 教學團隊全體教師共享思政元素素材庫,各展所長
建設好素材庫并不意味著課程思政就能夠成功落地,需要教師實際應用起來,并融合到教學內容里面。因此,教學團隊成員全員參與,積極將素材庫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和教學效果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同時,不斷地更新和補充。為了保證素材庫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以及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我們建立了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制,定期組織舉辦團隊研討會或學術講座等活動,開展思政教學研究工作,團隊成員定期分享自己的課程思政方法和素材,共同完善素材庫的內容和質量,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實。
4.2 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思政教學,對課程思政教學評價較高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學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物理認知模型構建、物理方法的訓練和物理精神的養(yǎng)成。為了有效地進行思政教育,我們在微信公眾號設立“悟理”和“課程思政”專欄。鼓勵學生可以通過“悟理”專欄發(fā)表在學習“大學物理”課程中的學習心得,以及對學習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思路和解題方法,互動交流。通過自己撰寫文章,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的認知,同時可以訓練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鼓勵學生參加物理類學科競賽,培養(yǎng)學生以科學的思維和方法思考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并能夠對物理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探究。現在,我們每年組織全校本科生參加“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和“大學物理實驗競賽”。在競賽培訓過程中,我們從競賽的背景知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在參賽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績和榮譽,更是全面提升和激發(fā)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通過總結競賽所取得的經驗,匯聚成新的思政元素,反哺到“大學物理”思政課程中去,使更多的同學能夠受到激勵。
5 結語
為了促進“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針對當前“大學物理”課程在思政教育方面思政元素融合生硬、呈現形式單一、學生受思政浸潤時間較短等突出問題,我?!罢n程思政”教學研究團隊,通過深入挖掘“大學物理”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專業(yè)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建立包含各種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素材形式豐富的課程思政電子化材料庫;并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借助于教學團隊已經建立并運行的在線課程、微信公眾號、B站直播教室平臺等多種平臺,使課程思政教育在課堂外延伸,從而使學生各感官長時間被吸引,讓思政效果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從而形成“沉浸式”的課程思政教育效果。從而形成一種可供推廣的教學模式,逐步在校內外進行推廣應用,期望能夠為大學物理課程思政建設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
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
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Z]. [2019-08-1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Z]. 2020-06-01.
[4] 王小力.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
2020, 10:54-57.
WANG X 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s [J].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2020, 10: 54-57. (in Chinese)
[5] 張景川,楚合營,孔德國,等.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建設及實踐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9, 6(88):162-165.
ZHANG J C, CHU H Y, KONG D G,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team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J].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2019, 6(88): 162-165.
[6] 王青, 忻蓓. 物理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與思考[J]. 中
國大學教學, 2021(3):52-54.
WANG Q, XIN B.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s courses[J]. University
Teaching in China, 2021(3): 52-54. (in Chinese)
[7] 王青. 課程思政背景下面向未來的課程建設[J]. 物理與工
程, 2021, 31(5):3-6.
WANG Q. Future orien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J].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21, 31(5): 3-6. (in Chinese)
[8] 王敏, 王曉琴, 樓宇麗,等. 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物理教學的
研究與實踐[J]. 高教學刊, 2022, 8(20):4.
WANG M, WANG X Q, LOU Y L, et 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22, 8(20):
4. (in Chinese)
[9] 金鑫宇,汪亞平,毛新云,等. 關于大學物理課程思政的若干
思考[J]. 物理與工程, 2022, 32(4): 74-83.
JIN X Y, WANG Y P, MAO X Y, et al. Some though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 [J].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22, 32(4): 74-83.
(in Chinese)
[10] 穆良柱. 物理課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學認知能力培養(yǎng)
[J]. 物理與工程, 2021, 31(2): 9-15.
MU L Z.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s
course is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cognitive ability [J].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21, 31(2): 9-15. (in Chinese)
[11] 盧常芳. 物理學發(fā)展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馬克思主義
哲學觀點在物理學中的體現[J].物理通報, 2022(4): 2-8.
LU C 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The embodi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physics [J]. Physics Bulletin, 2022(4): 2-8. (in Chinese)
[12] 戴念祖. 中國古代物理學[M].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
[13] 申先甲. 物理學史簡編[M]. 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14] 張豐強,余仲秋. 漫談物理學中的科學精神[M]. 河南人民
出版社,2010.
[15] 張曉磊, 張樂, 張鈺伊, 等. “物理學史和物理學方法論”課
程思政教學探索[J]. 大學物理, 2021, 40(4): 40-44+85.
ZHANG X L, ZHANG L, ZHANG Y Y, et al.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physics [J]. College
Physics, 2021,40(4): 40-44, 85.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