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波 吳忠豪
一、圖片導入,滲透保護地球的意識
師:同學們,上課前先看幾幅圖片,這些圖片上沒有任何文字,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看懂圖片表達的意思。(出示有關保護地球的宣傳圖片)
師:說說看,你看懂了什么?
生:畫面上幾雙手托起地球,意思是說我們要攜手保護地球。
生:這些圖片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要保護地球。
師:雖然圖片上沒有文字,但是大家都看懂
了。我們要保護地球,一個同學還辦過保護地球的手抄報呢。(出示同學的手抄報)
師:從這張手抄報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
生:我們要攜手保護地球。
師:是啊,我們要攜手保護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出示)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huán)境會議上提出的響亮口號。
師:在人類環(huán)境會議上特別提出“只有一個地球”,一定有著特殊的意義。為什么要提出這樣的口號?《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會寫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梳理要點,明確保護地球的原因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想表達什么?從課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生默讀思考,勾畫相關詞句。師巡視,及時提醒學生坐姿,肯定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師:誰發(fā)現(xiàn)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生:我認為應該是第9自然段的這句話: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師: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句。
師:非常好,大家看這里面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詞——精心。為什么要“精心”地保護地球?這是一篇說明文,文中會告訴我們很多重要的信息。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的原因,注意一定要提取關鍵信息。
(生默讀思考,勾畫語句。)
生:我從第6自然段抓住了關鍵信息“人類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壞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生:我從第3自然段抓的關鍵信息是“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生:我從第2自然段抓的關鍵信息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師: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很多有效信息。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吧!
師:如果大家能從這三句話中提取有效信息,把這三句話變成三個關鍵詞,那就更厲害了,誰來試試?
生:地球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吧,地球太渺小了,資源很有限,因為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所以我們一定要精心保護地球。作者就是這樣層層推進地介紹自己的觀點,最后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必須精心地保護地球。我們再讀讀這句話,號召更多的人都來保護地球——(出示,生讀。)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三、聚焦表達,運用中強化保護意識
1.學習第1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動的表達
師:我們來看一幅地球的圖片,(出示地球全貌圖片)大家發(fā)現(xiàn)這幅圖片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看上去基本都是藍色的。
師:我們學過科學課,誰知道藍色是什么?
生:海洋。
師:大家猜測一下,地球表面的海洋大概會占到地球總面積的百分之多少?
(生猜測)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資料,大家快速瀏覽一下,看看你能從中汲取哪些有效信息。(出示)
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的。它的一部分被水淹沒著,成為海洋;另一部分露出水面,形成陸地。在地球總面積5.1億平方千米中,海洋有3.61億平方千米,占70.78%;陸地只有1.49億平方千米,占29.22%。洋面遠遠超過陸面,地球上的海洋是彼此連成一片的,而陸地卻被海洋隔成幾大塊。
師:發(fā)現(xiàn)了吧,地球表面的海洋大約占百分之多少?
生:占到了70.78%,有3.61億平方千米。
師:陸地的面積呢?
生:陸地只有1.49億平方千米,占29.22%。
師:讀了這段資料,我們對地球有了更多的了解:原來在地球表面海洋占的面積很多,陸地相對較少。同樣要表達這樣的意思,我們看看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出示)
據(jù)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生讀)
師: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受到了海洋的面積很大,寫得很生動,有一種美的感覺。
生:我也覺得很美,尤其是這句: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師:是啊,晶瑩的球體,給你什么感覺?
生:特別的寶貴,像個寶貝一樣。
師:注意這個詞:晶瑩,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東西是晶瑩的?
生:媽媽的玉鐲。
生:媽媽的吊墜。
師:晶瑩的寶貝很寶貴,可千萬不要打碎了。這晶瑩的球體——地球,在作者心中它就像一個寶貝,值得珍愛。不止如此,你看這句話還寫道:它的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你能想象出紗衣的樣子嗎?我問一位同學,你覺得水藍色的紗衣適合你們家誰穿?
生:適合我媽媽穿。
師:藍色的紗衣,媽媽穿上多美。讀到這兒,你有沒有感覺到,地球已經(jīng)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地球,它就像是我們的——
生:母親,而且是很美麗的母親。
師:是啊,地球就像是母親一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面對地球,面對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的人類的母親,我們應該怎么做?
生:要愛護她。
生:要精心地保護她。
師:我們齊讀這句話——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2.學習第2自然段,感受恰當?shù)恼f明方法
師: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一定會用到一些說明方法,請大家快速讀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都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生默讀,批注。)
生:“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边@句話用的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師:是的,非常好。大家在數(shù)學課上應該已經(jīng)學過圓了吧?這里說半徑是6400千米,你能不能用數(shù)學知識換算一下,直徑是多少?
生:我算出來了,直徑是12800千米。
師:地球的直徑是12800千米,剛才這句話如果用直徑來表達,你會怎么說?
生: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直徑約為12800千米的星球。
師:非常好,這就是列數(shù)字的方法。一般來說,列數(shù)字一定要準確,但是讀這句話時,有一個字給人的感覺好像不太準確,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
生:是“約”字。
師:那咱們把這個“約”字去掉,更準確地表達吧,怎么樣?
生:我覺得不行,因為地球的半徑或者直徑是不好測量的。
生:我也覺得不行,可能算出來后面有很多的小數(shù),不方便讀者閱讀,就四舍五入了。
師:說得非常好,大家再讀讀這一段,看看除了列數(shù)字,還有其他的說明方法沒有。
生:“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這里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師:很好,地球同宇宙相比是渺小的。想想看,地球還可以和誰比?
生:可以和木星比,也可以和太陽比。
師:我們選一個熟悉的吧,和太陽比。老師帶給大家一段關于太陽的資料,大家讀一讀,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出示)
太陽是位于太陽系中心的恒星,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千米。
生:我知道了,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392,000千米。
師:剛剛我們說了,地球的半徑是6400千米,能不能算一算地球半徑和太陽半徑之間的關系,或者地球直徑和太陽直徑之間的關系?
(生計算)
生:我算出來了,太陽半徑大概是地球半徑的109倍。
師:很好,大家能不能拿地球和太陽比,把下面這句話說完整?(出示)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同太陽相比,地球? ? ? ? ?。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
生: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同太陽相比,地球半徑約是太陽半徑的1/109。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
生: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同太陽相比,地球很小,太陽半徑約是地球半徑的109倍。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
師:表達很清楚。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3.學習第3、4自然段,感受各類資源的有限
師: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學習單,讀一讀課文第3、4自然段,提取有效信息填寫學習單。(出示)
(生默讀,填寫學習單。)
師:咱們來交流交流,都有哪些資源,分別有什么特點?
生:有礦產(chǎn)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
生:礦產(chǎn)資源是有限的,而且面臨枯竭。
生: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原本可再生,但被隨意破壞,也不可再生了。
師:說得特別好,礦產(chǎn)資源是有限的,已經(jīng)面臨著枯竭;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出示)
拿礦物資源來說,它不是誰的恩賜,而是經(jīng)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
師:讀到這句話,你發(fā)現(xiàn)作者除了列數(shù)字,還用到了什么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我從“拿礦物資源來說”看出來的。
師:作者通過舉例子,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了礦產(chǎn)資源的形成是漫長的。我們看看下面這段資料,快速瀏覽,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感受礦產(chǎn)資源形成的漫長。(出示)
煤是地殼運動的產(chǎn)物。遠在3億多年前的古生代和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以及幾千萬年前的新生代時期,大量植物殘骸經(jīng)過復雜的生物化學、地球化學、物理化學作用后轉變成煤,從植物死亡、堆積、埋藏到轉變成煤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演變過程。
生:我發(fā)現(xiàn)煤的形成要1億到3億多年,至少也是幾千萬年。
師:你的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剛才舉的是礦產(chǎn)資源的例子,現(xiàn)在來舉煤的例子,誰可以把這句話改寫一下,讓我們感受煤的形成過程也是如此漫長。
(一生直接把資料加到句中讀了一遍)
師:這位同學回答問題很積極,值得表揚,但是直接把資料加進去,句子顯得太長了,我們要學會汲取有效信息,抓住主要信息,簡潔地表達。
生:就拿煤來說,它是地殼運動的產(chǎn)物,經(jīng)過幾千萬年、1億年甚至3億多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
師:汲取了有效信息,這次的表達更簡潔,更清楚了。面對這樣有限的資源,我們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要珍惜它,保護它。同學們再讀讀這兩段話,你會發(fā)現(xiàn)事實似乎不像我們想的那樣。
(生讀第3、4自然段)
生:我發(fā)現(xiàn)人類在破壞自然環(huán)境,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濫用化學用品,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生:確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保護資源,每個人都應該節(jié)約資源。
師:說得特別好,地球就像我們的母親,我們應該精心保護,可事實并非如此。接下來老師和大家合作朗讀。
師:(讀)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chǎn)資源。
生:但是,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必將加速地球上礦產(chǎn)資源的枯竭。
師:(讀)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生:但是,因為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師:我知道,人類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濫用化學品等行為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因為地球就是我們的母親。同學們,如果不轉折,不用“但是”,從正面來講,從保護的角度來說,可以怎樣組織語言進行表達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chǎn)資源。我們要合理地、有節(jié)制地開采礦產(chǎn)資源,這樣地球上的礦產(chǎn)資源就不會枯竭了。
生: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我們不能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能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我們要讓這些資源能夠再生,避免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的發(fā)生。
師:特別好!
生: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如果我們不隨意毀壞自然資源,合理使用化學品,就可以讓這些資源不斷再生,就不會出現(xiàn)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也就不會給我們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師:是啊,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希望。同學們,今天學習這一課,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球是渺小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又不能移居,怎么辦?我們必須精心地保護地球——(出示,生讀。)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師: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下課了,最后留給同學們作業(yè),大家可以說一說我們?yōu)槭裁匆谋Wo地球,同時還可以設計保護地球的宣傳語。
深度評析
《只有一個地球》是六年級教材中的一篇說明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學生在五年級已經(jīng)學過了“把握文章的中心”,因此對六年級學生而言,把握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難度不高。林波老師在出示課題之后,就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學生比較輕松地找出了課文中的關鍵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接著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精心保護地球的原因。學生通過默讀,找到了“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人類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壞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其實也可以視作是“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主要觀點”的又一次練習。第一次是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這一次是通過保護地球的原因分析,抓住關鍵語句,把握各個段落的主要觀點。接著老師又順藤摸瓜,要求學生用四個字概括三個句子的意思:地球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通過這樣三個層次的教學設計,學生不僅對如何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主要觀點,有了感性的認識,較好地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而且引導學生梳理清楚了課文的脈絡層次,明確了保護地球的原理;還進行了概括小標題的練習。整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非常精心,教學效率很高。
這堂課的另一個教學目標是學習說明方法。學生在五年級第一學期已經(jīng)學過了“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說明方法”。因此這堂課對常見的說明方法是復習,不是新授。這堂課里林波老師結合課文第2、3自然段教學,引導學生再一次認識課文中運用的“列數(shù)字”“作比較”和“舉例子”三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值得稱道的是,林波老師沒有停留在學生對說明方法的認識上,而是積極創(chuàng)設語境,要求學生嘗試運用說明方法進行口頭表達。第一個練習是出示太陽直徑的資料,通過地球與太陽的比較,說明地球的渺小。學生說出了“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同太陽相比,地球的半徑約是太陽半徑的1/109。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學生正確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地球的小表達得很清楚。第二個練習是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表達,林波老師出示地球上煤形成過程的資料,要求學生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煤形成過程的漫長。學生根據(jù)資料說出了“就拿煤來說,它是地殼運動的產(chǎn)物,經(jīng)過幾千萬年、1億年甚至3億多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兩次表達練習,學生通過嘗試運用,對這兩種說明方法的認識更加清晰了,而且有利于學生今后在其他語境中靈活地使用這些說明方法。林波老師將說明方法的指導目標定位在運用上,鼓勵學生學了要去運用,能增強學生學用結合的意識,有利于學生在今后其他合適的語境中主動運用這種方法,這樣的教學觀念是很值得提倡的。
這兩個練習設計非常精心,只是課堂實施得比較局促,留出的時間不夠充分。兩個練習留給學生表達的時間都少于兩分鐘,并且老師也沒有組織學生進行點評,似乎有點可惜。比如第二個練習說煤的形成時間漫長,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是用上了,但是這段話似乎只說了一半,沒有說完整:“就拿煤來說,它是地殼運動的產(chǎn)物,經(jīng)過幾千萬年、1億年甚至3億多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后面如果再加上“可見煤礦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煤礦資源就會枯竭”,這樣意思表達就更清楚了。除了這樣的表達,這段話還可以有其他多種說法。如果練習時間再充分些,讓每個學生都先自己說說,再進行交流,交流的學生再多幾個,最后進行簡單的點評,這樣效果會更好。
林波老師上語文課的一個鮮明特點是關注課文語言表達,凸顯語言文字的運用。除了上述兩個運用說明方法的表達練習,這堂課最后還通過朗讀課文第3、4自然段的兩個轉折句,引出了練習:“如果不轉折,不用‘但是,從正面來講,從保護的角度來說,可以怎樣組織語言進行表達呢?”開始學生表述不夠簡潔,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指導,后來學生表達得非常清楚而且簡潔,進步很明顯。接著老師要求同桌先試著練習,然后再全班交流。這次兩個學生交流都很不錯。整個表達練習加上開始的朗讀,用了4分鐘。雖然時間只多了兩分鐘,但練習面擴大到每個學生,交流的人數(shù)也成倍增加,加上有教師的點撥指導,學生表達質量明顯提高了。可見,表達練習要更加有效,就需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有了思考和個人練習的時間,再加上教師有效的點撥指導,效果就會更好。
練習不一定要多,但是必須保證質量。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表達,勢必要壓縮其他教學內容。課文第1自然段“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表達確實比較生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花費的時間不少,但描寫生動畢竟不是說明文的特點,也不是這堂課非教不可的教學內容。有舍才會有得,如果將時間花在學生說明方法的運用上,應該與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更加貼近。
林波老師設計的最后一個表達練習,引導學生靈活地建構語言,增加了一次運用語言的實踐機會,體現(xiàn)了林波老師課堂教學設計重視學生語言訓練的特色,這值得肯定。聽課時我在思考,這個運用語言的設計與前面運用說明方法的表達練習基本無關,表達練習設計的整體感還不夠。如果能夠將幾個表達練習融為一個整體,前后關聯(lián)起來,效果是否會更好?比如換一個話題,要求學生根據(jù)“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個主要觀點,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或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清楚為什么人類要保護地球,怎樣保護地球,這樣學生說的就不再是幾句話,而是一段或幾段話了。
比如:“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就拿煤來說,它是地殼運動的產(chǎn)物,經(jīng)過幾千萬年、1億年甚至3億多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煤礦資源就會枯竭,因此我們應該有節(jié)制地開采,守護地球上有限的資源,這樣就能減緩地球資源的枯竭?!?/p>
或者:“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比如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如果我們節(jié)約用水,少量使用化學品,就可以讓地球上的水資源不斷再生,不造成生態(tài)災難,這樣就不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p>
六年級學生的表達練習,應該是完整有條理地說一段或幾段話,這樣的練習設計應該更加符合年段的目標要求。學生在表達時,需要明確根據(jù)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選好合適的材料,組織好語言,進行條理性的表達,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很有挑戰(zhàn)性。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設計練習,可以將本單元語文要素,以及這堂課前面兩個運用說明方法的表達練習整合在一起,課堂練習設計的綜合性、整體性都得到了加強,課堂練習設計的層次性也很好地得到了體現(xiàn)。
一家之言,僅供林波老師參考,也和廣大語文教師一起研究。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上海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