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旺 李偉言
摘 要班干部制度是學校制度化管理進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我國中小學班級管理的主要形式。然而班干部制度絕非僅具管理功能,它還承擔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使命。從根本上來看,班干部制度應是班級公共生活維系的中堅力量,是學生素養(yǎng)鍛煉的必要中介,也是班級情感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依托。但在班干部制度的實施中,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負面問題,可概括為:管理優(yōu)先下班干部制度實施的工具化,反向示范中班干部制度實施的特權化,家長入場后班干部制度實施的資本化。教育者們應當歸正理念以服務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制度以規(guī)避腐敗風險,厘清邊界以做好家長引領,促使班干部制度向好發(fā)展。
關 鍵 詞 班干部制度;意義;異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3)04-0005-05
對于學校中的班干部制度我們需要追問:班干部制度的意義何在?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對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異化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探尋改進之策。
班干部制度是因應學生成長的需要而設立的,其實施應始終圍繞著“育人”展開,具體說來,班干部制度之應為體現(xiàn)于以下三點:
(一)班級公共生活維系的中堅力量
人的生活大致可分為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兩部分。私人生活在家庭等相對私密和隱蔽的場域發(fā)生,在私人生活中,人的身份是私民。公共生活是人們在公共場合、公共環(huán)境中與他人就公共議題開展的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互相關聯(lián),互相影響的生活,在公共生活中,人的身份是公民。公共生活是現(xiàn)代性的重要構成要素,一旦缺失就會導致社會不公,讓個體私人生活的各種權利得不到保證,精神空間坍縮。班級具備讓學生學會過公共生活的作用,但這并不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而必須經過建設。班干部制度是班級公共生活建設的中堅力量。
其一,班干部民主競選活動本身就是班級公共生活。班干部的競選借鑒了政治上的民主選舉制度,學生既可以自由參與競爭,成為被選舉人,也可以選舉自己覺得滿意的競選者。正當?shù)倪x舉的過程有多重意義:在認知層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民主實踐的團體程序知識,深化其對公共民主事業(yè)的認識;在情感層面,培養(yǎng)學生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和責任感;在行動層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公共民主生活的能力,包括演說能力、論辯能力、傾聽能力、組織能力、妥協(xié)的能力等。
其二,班干部可協(xié)助班主任維護班級公共秩序。班級成員的氣質秉性、興趣愛好、行為習慣,思維模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各不相同,若不加以規(guī)范,群體就會變成一盤散沙甚至烏合之眾,班級的教育功能就會喪失。出于維系共同生活的目的,班級產生了規(guī)則。班干部為班級中規(guī)則的實施提供了內部保障。一方面,班干部在遵守規(guī)則上能起到帶頭作用,為其他同學提供良好示范。另一方面,在個體違反和破壞規(guī)則秩序時,班干部能快速發(fā)現(xiàn)并與之溝通,對不良行為的改正起到督促和幫助的作用。
其三,班干部有助于班級活動的組織和質量。有學者認為,中國社會中表現(xiàn)最明顯的是群體自我, [1]表現(xiàn)為對陌生人的疏離和排斥,以及自我主體以同一化的方式消解陌生人。在班級中,學生常常三五成群在一起,有些屬于正常的伙伴關系,但有些已經溢出這個邊界,成為“小幫派”,對內講江湖義氣,對幫派外的人疏離、冷漠甚至施暴,此即社會中群體自我在學生集體中的浸透,是對班級公共生活的威脅。班干部以自己較強的工作能力,帶領班級成員組織或參與各種文娛活動、競技活動,大家為同一目標而努力的過程可促進圈層的互相融合,培養(yǎng)個體的公共意識。
(二)學生素養(yǎng)鍛煉的必要中介
“素養(yǎng)”是一個人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沉淀下來的包括思想道德、知識水平、態(tài)度能力、情感意識在內的功用性及非功用性的綜合性修養(yǎng)。班干部制度除能鍛煉班級公共生活和日后更廣闊范圍的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演說、論辯、選舉等公民能力外,也有助于鍛煉其他一系列重要素養(yǎng)。
其一,班干部的選舉過程,是鍛煉勇氣的過程。很多班干部候選人都經歷過從舉棋不定到躍躍欲試、最終決定參選的心路。上臺前無數(shù)次的演練準備和不為人知的暗自鼓勁,內心恐懼時仍咬緊牙關,克服膽怯,勇敢登臺面對公眾的審視。在忐忑不安中,不斷進行心理調適。若是當選,也可能面對個別同學的不以為然或質疑,這時大膽亮劍,承擔起應盡的責任,無形中錘煉了勇氣。若未當選,則難免有所失落,但沒有過不去的坎,在朋友師長的陪伴下,收拾好心情,坦然接受并下次再戰(zhàn)時,學生們的勇氣得到了烈火真金般的淬煉。
其二,班干部崗位的設置,能使學生獲得角色體驗的機會。學校中的角色體驗是具身實踐,通過身體參與體驗教育生活世界,實現(xiàn)“素養(yǎng)”的提升。一方面,學生在角色體驗中可將個人特長和潛能現(xiàn)實化,如有的學生運動能力突出,班級中有供其展現(xiàn)能力的“體育委員”崗;有的學生擅長財務,那么“生活委員”一職將會發(fā)揮這一特長。從這點上看,班干部制度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學生在角色體驗中,能形成更為積極的、全面的自我認知及換位思考意識。普通學生成為班干部后,在為班級服務中提升了自我價值感,并在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中,看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從而正確評估自我,也能通過與他人的對話交流,獲得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理解他人的行為及處境,塑造一個敞開的自我。
(三)班級情感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依托
班級情感價值是班集體在運行過程中提供的包括認可、寬容、歸屬感、成就感在內的多類型正向情感能量。棲息在美好情感中的個體會對未來產生積極的向往和樂觀的追求,反之,缺失美好情感滋育的個體則易對他人產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現(xiàn)沮喪絕望的抑郁情緒。班級的成立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規(guī)則、學習在未來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等,還要滿足學生的愛與歸屬感、自我實現(xiàn)等成長性需要,提供積極的情感價值。而這些,都離不開班干部制度,對此,班干部制度的意義是:
其一,增強集體榮譽感。班干部對班級活動的組織、籌劃讓班級同學緊密合作地投入到班集體活動中,群體的傾情付出會讓班級活動更出彩,也會增加比賽中獲勝的機率,從而讓班級成員體驗集體榮譽感。班干部的領導力和榜樣示范可以增進班級團結,濃郁班級的情感氛圍,讓學生更認可班集體,為生活在這樣的集體感到自豪,反過來,這種正向的情感體驗也會進一步激勵全班同學更努力地學習和更用心地參與班集體活動,班級生活質量和學生在班級中獲得的情感體驗之間建立起良性循環(huán)。
其二,提供進步成就感。班干部制度給“有所長”的同學提供揚長機會,也能給“有所短”的同學提供補短的機會。比如說,可以由認真細致,遵守紀律的同學擔任紀律委員,也可以由愛動、好動的同學擔任紀律委員。不同性格特點、不同能力傾向的同學在班干部制度下都能得到成長的機會。
其三,營造愛與歸屬感。班干部制度究其實質是一種班級自治的機制,以自我管理與自我發(fā)展為指向。學生通過參加班級中各項事務的規(guī)劃與制定,發(fā)揮了主人翁精神,個體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性,體會到自己有影響班級環(huán)境的自我力量感和自信心,產生環(huán)境勝任感和集體歸屬感。這些積極的感受又反過來推動學生繼續(xù)維護良好的班級氛圍,避免排斥感和孤立感的出現(xiàn),身處集體中的每一個體都能感覺到被接納,在這種充滿支持感的溫暖的班級氛圍中,個體更能獲得對友誼的深刻體驗。
從應然看,班干部制度要具備以上教育功能,且這些功能在理想狀態(tài)下也能得到實現(xiàn),但實踐中班干部制度的異化并不罕見。這些異化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管理優(yōu)先下班干部制度實施的工具化
班干部制度存在的終極目的是通過營造充滿教育性的班級氛圍,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生命體驗,錘煉學生今后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了給全班同學提供適宜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班干部需要協(xié)助班主任維護班級秩序,由此發(fā)揮了部分班級管理的職能,但這只是從屬于教化目的的工具性職能,即管理行動是為了教化目的而存在的。而當下班級中,對班干部管理班級的需要正替代和優(yōu)先于教化需要。在部分班主任的眼里,班干部就是幫助老師“管班”的。在這種思維習慣下,班干部外在的協(xié)助管理的功能被固化和放大,教化的目的被遮蔽了,個體成長的內在需要被嚴重忽視。
這種對班干部職責的工具性認識,與教師對秩序的誤解密切相關。秩序有表面與深層之分。表面的秩序體現(xiàn)為教室的安靜,但在這安靜之中,學習是否真實發(fā)生還是個問題。而深層秩序指的是,表面上看不那么安靜,但同學們被未知問題吸引,產生了頭腦風暴,或者彼此之間在進行真正的交流。而當下,部分教師追求的正是表面的秩序,想盡辦法通過各種管理手段讓學生保持安靜或者嚴苛地限制行動,不但對學生學習無益,反而還會抑制學生探索求真的愿望,阻礙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秩序迷信下,班干部的管理職能必然突出。
出于對管理需要的優(yōu)先考慮,很多班主任樂于選擇“聽話”“懂事”的班干部,甚至出現(xiàn)了明顯的性別偏向,北京的一位記者在中小學調查時發(fā)現(xiàn),女生在小學、初中、高中擔任班干部的比例分別是70%、60%、50%,教師給出的理由是小學階段的男孩子大多不懂事、頑皮且淘氣;家長給出的解釋是教師更喜歡聽話、乖巧的女生。[2]“班干部儼然成為滿足成人需要的管理機器。班主任一味地追求“管住”學生,以“管住”學生替代“發(fā)展”學生來指導班干部制度運作,也意味著班主任可以隨時因管理需求要求學生做他認為必要的任何事,從而順理成章地將工具屬性深深烙印在班干部身上。比如說,讓班干部充當“耳目”“線人”混入班級學生微信群中,監(jiān)視同學的聊天內容并向教師“告密”,諸如此類的做法并不是對班干部的信任和重用,相反,帶有嚴重的反教育性質,不利于班干部的成長。
(二)反向示范中班干部制度實施的特權化
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的班級組織中存在著以金字塔樣態(tài)呈現(xiàn)的三層次角色結構,第一層是對整個班級工作負責的班干部,第二層是對小組工作負責的小組長,第三層是對群體分配至個人的工作負責的無職務個體。 [3]與金字塔式的角色結構相應的是獨屬于班干部的特殊權力。馬維娜、杜明峰等都關注并描述過班干部享有的種種特權[4][5],受其啟發(fā),我們將這些特權概括為四類:一是任務指派權,班主任下達任務至班委會,班干部有權力指定其他學生在活動中要完成的任務。二是與教師的優(yōu)先接觸權。這種優(yōu)先接觸使班干部無形中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因此本身就意味著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三是懲戒豁免權。班干部被教師投注較多的私人感情因素,導致教師很可能以情害理,對班干部錯誤的行為缺少批評。四是壟斷評獎權,幾乎所有學段在評選“優(yōu)秀學生”“先進個人”等學生榮譽稱號時,都會將班干部任職經歷作為硬性條件或予以優(yōu)先考慮,這同樣是教育微觀領域的不公平。
班干部制度實施的特權化背離了教育之道。一些無職務的學生在感受到班干部享有的特權后,不自覺的會對權力產生渴望和崇拜。有些學生為了成為班干部眼前的“紅人”,甚至施行賄賂之舉。與此同時,感受到自身職位帶來的“光環(huán)”的班干部很容易陷入權力迷戀中,與教師相處時過度社會化,表現(xiàn)出與年齡不相符的世故及鉆營?;蛘咴诎嗉壷凶龀隼瓗徒Y派、黨同伐異等官僚化行為。這一特權化問題,一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家庭和學校是嵌入在社會大的網(wǎng)絡中的,社會中尋租現(xiàn)象的存在侵蝕著青少年,對他們的價值觀產生巨大沖擊。二與家長價值觀有關,家長崇拜權力,自然也不會糾正孩子錯誤的思想傾向。三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有關,如果班主任自身也具有“官本位”思想,就會把班干部當成“下級”,形成“威權”的層級傳遞。班干部制度運轉中的權力崇拜現(xiàn)象就是成人社會對權力的錯誤價值觀在教育中的折射,也是教育者反面示范的必然結果。
(三)家長入場后班干部制度實施的資本化
教育內卷之下,收入不平等、階層固化等社會問題更加引發(fā)家長的焦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開始運用家庭資本為孩子規(guī)劃未來。當家長敏銳地覺察到班干部身份能得到班主任更多的關照和額外資源時,家長就“入場”了,成為班干部被納入孩子的成長規(guī)劃之中,使原本僅在學校場域發(fā)生的學生個人競爭蔓延到了家庭場域,觸發(fā)了家庭資本角力賽。
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為孩子的班干部選任提供實利支撐,包括以金錢賄賂、禮品賄賂、宴請等方式獲取教師或其他投票學生的幫助和好感;有文化資本的家庭則為孩子的班干部選任撰寫演講稿、制定競選計劃;有充足社會資本的家庭動用人際關系網(wǎng)絡提前和老師“打好招呼 ”,或用為老師“辦事”作交換為孩子謀取班干部職位。在成都某小學新學期的班干部選任中,就出現(xiàn)了家長“跑官”、“要官”的現(xiàn)象,家長劉女士就透露,“班干部競選中,家長之間會想盡辦法幫忙,家委會成員的孩子就占優(yōu)勢,有的家委會成員直接向老師給娃兒‘要官” 。[6]朱燕的調查中,也有一些經典的例子:張同學的媽媽在同校的教務處,班主任B老師考慮到教師之間的關系,會優(yōu)先考慮張同學。小魏同學的家長文筆較好,為小魏打造了一篇幽默超然的演講稿,小魏同學直言“要是可以成功背完這個稿子,xx委員肯定是我的”[7]。在這幾個案例中,家長為自己孩子當選班干部越位介入,動用家庭各種優(yōu)勢條件,體現(xiàn)出當前班干部制度的實施已經有資本化的危險。
資本化的班干部制度運作踐踏了班干部選拔的民主公平原則,也妨礙了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家長所體現(xiàn)對權力的渴慕和追逐為孩子作出了不良示范。從家長教育心境的角度來說,想要通過家庭資本的比拼將孩子送上班干部職位,不僅會使自身和孩子陷入內耗,而且也未必能收獲想要的結果。耿羽認為,在對比和模仿其他家庭時,父母焦灼的心理不單會在家長自身內部循環(huán),還會由家長傳導給孩子、配偶、父母,然后傳回給自己,從而陷入教育焦慮的莫比烏斯環(huán)中。[8]
班干部制度實施的工具化、特權化、資本化所產生的負面結果是交織在一起的,它們共同擠壓了班級的公共生活,削減了學生素養(yǎng)鍛煉的機會,破壞了班級的情感氣氛,概而言之,它們合力折損了班干部制度的教育意蘊。
班干部制度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大班集體化教學現(xiàn)在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我國學校教學的主要模式,在此背景下,我們更應對此制度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針對其目前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從根本的理念及機制上著手,策動其正常、向好發(fā)展。
(一)理念歸正:服務學生發(fā)展
在實施班干部制度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建立“人本”理念,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需要為重,以服務于學生成長為目的。首先,重新勘定管理的位序。管理是為了教育而存在的,管理的目的并不是把學生“管住”,讓其臣服于威權,而是為學習營造基本秩序,幫助學生在規(guī)則的學習中恰當行使自由權利。其次,摒棄班干部選任的性格及性別偏向,不能因為其暫時擁有某種性格特質,就為其貼上標簽,教師始終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中小學男女生的身心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性,但人格平等,潛力本無高下之分,教師應當根據(jù)男女各自的特點,發(fā)揮不同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相互補充,使雙方都能在班干部制度下獲得良好發(fā)展。最后,在班干部履職的過程中,教師要拋棄“家長式”的包辦控制思維和居高臨下的威權姿態(tài),以引導者的角色參與班級生活,注重學生特別是非班干部群體的訴求,傾聽并討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給予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機會,為學生充分預留自治的空間。
(二)制度創(chuàng)新:規(guī)避腐敗風險
制度的合理性在根本上決定了制度實施的效果。班干部制度實施的異化問題需要從制度的根源來解決,從三個方面謀求制度創(chuàng)新:
崗位構成制度方面,為滿足大量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需要,教師可以豐富班干部職位的設置,增設一些如綠植整理員、開關管理員的小崗位,讓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治理中,以最大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選拔制度方面,選拔前,教師需向學生闡明班干部的服務屬性,幫助學生了解班干部權責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教師要向學生及家長強調民主競選中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決制止選舉中不正當?shù)母傔x方式。選拔中,設置監(jiān)督機制,讓班干部選舉接受全體學生及教師的全程監(jiān)督。選拔后,班主任要對班干部履職情況進行細心的觀察,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班干部群體中的錯誤思想和行動,定期開展班干部述職活動,讓班干部接受其他同學及教師的民主評議。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考慮到,競選制中,某些學生因表達能力或實踐行動能力較差而得不到選票,失去鍛煉機會;一味地輪換又帶有變相強制任命的意味。因此,在選擇班干部選任模式時,選拔制度的創(chuàng)新還體現(xiàn)在民主選舉、教師任命、輪換制、自薦、他薦等多種方式的結合。
命名制度方面,“干部”在人們的日常語境中約等于“當官的”,這種錯誤的經驗認知無形中干擾了人們對“班干部”職能的理解,不利于班干部制度教育功能的釋放?!罢嚅L”“副班長”中的“正”“副”二字,也強化了班干部制度中的“官味”。從某種程度說,命名就是認知,命名就是定位。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班干部制度做出語詞上的改變,如將“班干部”換成如“班代表”等更彰顯民主色彩的稱呼,將“副班長”一職撤銷,盡量消除班級中的等級符號,以促進教師、家長及學生觀念的轉變。
(三)邊界厘清:做好家長引領
家長是家校合作事業(yè)的共建者,是學校、教師的同盟軍,能夠與學校、教師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但是在參與學校教育時,家長通常只作為個別學生利益的代表出現(xiàn),此群體一旦以過度或不當?shù)姆绞骄砣氚嗉壔顒?,將會妨害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阻礙家校合作功能的正向發(fā)揮。家長以其家庭資本為孩子謀取班干部職位,就是對班級民主競選活動的破壞。因此,應當厘清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邊界,并在此基礎上建構家長的民主認知,以塑造更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首先,應當引導家長明確其在學校教育中的角色。學校及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負責人,家長是學校的“盟友”,應以參與者和協(xié)助者的身份加入學校教育工作中。其次,要引導家長明確其在學校教育中的權利界限。家長擁有對學校及班級事務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參與權,可以配合、支持、監(jiān)督、議論學校教育,但是不能超出其權利邊界,越俎代庖。在班干部選舉之前,學校和班主任應通過家長會等暢通渠道,引導家長對班干部選拔的公平性和民主性認知。再次,對家庭教育做必要的指導,如提醒家長充分尊重孩子,營造民主家庭氛圍。學校和班主任必要時還需提醒家長以身作則。家長表現(xiàn)出來的對某些身份和職位的向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認知,家長的部分錯誤行為也會為孩子提供錯誤的示范。學校要讓家長認識到,為了家校合作的正常開展,也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需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1]馮建軍.在自我和他者之間:重塑陌生人社會的道德關系[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22,24(06):596-602+576.
[2]鄧興軍,李天際.小學班干部中女生占70%該不該平衡性別比例?[EB/OL].(2007-09-20)[2023-02-29].http://news.cctv.com/ education/20070920/105805.shtml.
[3]吳康寧.班級中的工具性角色、表意性角色及其引導[J].教育評論,1991(05):21-23.
[4]馬維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學校場域[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3-94.
[5]杜明峰.班干部的"身份"及其建構邏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22):19-23.
[6]佚名.成都競選班干部家長"要官"一場宮心計?[EB/OL].(2016-11-09)[2023-03-30].http://m.jiangsu.china.com.cn/mobile/edu/ info/7986303_2.html.
[7]朱燕.小學班干部民主選舉的質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8]耿羽.莫比烏斯環(huán):"雞娃群"與教育焦慮[J].中國青年研究,2020,309(11):80-87.
責任編輯輯 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