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民法典》綠色原則的合同適用及其制度啟示

2023-04-16 08:28周孟蓉
關鍵詞:解除權被告民法典

肖 峰, 周孟蓉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一、問題的提出

相對于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簡稱《民法總則》)僅在第九條規(guī)定綠色原則的立法模式,202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不僅在總則部分規(guī)定了“綠色原則”,而且在分則各編中還規(guī)定了諸多具體的“綠色規(guī)則”,由原則、規(guī)則共同構成的綠色條款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適用,是發(fā)揮《民法典》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功能的重要命題。由于各編的綠色規(guī)則是《民法典》的新增條款,而總則中的“綠色原則”沿用了《民法總則》規(guī)定,所以全國法院適用《民法總則》的已有案例,也是我們理解和適用《民法典》綠色原則的生動素材。鑒于此,筆者以綠色原則條文內容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檢索到民事判決書746份,合同糾紛類占74.66%,相較其他民事糾紛領域,合同的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現的糾紛,對綠色原則、規(guī)則的需求最甚,但相關研究尚不能對此給予有力回應。整體來看,對我國民法規(guī)則如何應對環(huán)境問題這一重大命題,已有研究更多地集中于環(huán)境權入民法的基礎問題,關注各編中與物權、環(huán)境侵權相關的綠色化問題,特別是以環(huán)境侵權為原型的公益訴訟制度成為關注焦點。而對爭議點最集中的合同領域對綠色條款的需求,卻關注不足,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第一,合同制度在環(huán)保領域的運用問題。由于環(huán)境治理本身也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通過約定的方式明確參與各方權責,合同規(guī)則具有寬廣的適用空間。相關研究主要有:(1)第三方環(huán)境治理中的合同問題,明確由具有專業(yè)技術的第三方作為排污主體承擔監(jiān)測、處理時,造成他人權益受損時的責任[1];以及在流域、特定區(qū)域內利用合約關系,實施環(huán)境有效治理[2]。(2)政府履行環(huán)保職能時運用行政合同的相關問題。既有針對契約精神補充行政手段不足的總體性探討[3],也有針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賠償制度規(guī)定的磋商過程產生的管控修復合同實施問題研究[4],還有對行政代履行時運用合同時相關問題的研究[5]。此外,還有就農村土地損害[6]、農業(yè)面源污染[7]等特定環(huán)境資源問題,在行政監(jiān)管乏力狀況下如何運用合同制度,著力形成通過民事合同的多中心農村環(huán)保監(jiān)管模式[8]。

此類研究假設傳統合同規(guī)則已然完善,并積極地推廣到環(huán)保領域,在公法實施方式外補充私法手段,屬于合同制度外部的實踐性延伸。

第二,合同制度的環(huán)保價值如何體現的問題。生態(tài)文明建設要求法律制度因應變化,民法生態(tài)化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人格權、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等基本制度的生態(tài)化[9],合同制度也面臨著“認真對待自然”的挑戰(zhàn)。有學者深入到合同規(guī)則內部,關注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糾紛與環(huán)境利益間關聯問題,認為經濟價值不是此類合同的唯一追求 ,也應當兼顧合同標的物作為環(huán)境要素的獨特之處[10];也有研究著眼于在綠色原則成為民法原則后,闡釋其內涵與適用問題[11],特別是《民法典》合同編制訂中如何貫徹綠色價值[12]。此類研究主要出自環(huán)境法學者,以民法立法已然納入綠色原則為前提,從環(huán)境法價值引領民事規(guī)范的角度,探索民法生態(tài)化的可行路徑。但是,與環(huán)境法的社會法本位不同,民法需要遵循固有的私權本位,綠色價值被民法立法規(guī)定確認,并用于裁判合同糾紛,則主張利用環(huán)保法價值中的強制要求,作為合同行為禁止或限制的依據,混淆了綠色條款與禁止違法背俗原則的邊界,不僅不能理清綠色原則在合同法領域的獨立適用價值,更帶來了跨法律部門的規(guī)則混亂。

不論是將合同規(guī)則直接用于解決環(huán)境,或者還是以環(huán)境法邏輯改造合同規(guī)則,都是外部視角觀測合同法制度的管窺之見?!睹穹倓t》綠色原則的實踐理性和《民法典》合同編中綠色條款的立法創(chuàng)新,都為我們提出了未來如何適用的緊要問題,既有研究并不契合合同法為本體、綠色價值為用的邏輯框架。筆者認為:應在不違反環(huán)保強制立法和公序良俗前提下,以合同權利而非環(huán)境法的社會利益為本位;回到民法作為裁判規(guī)范的適用場景,摒除環(huán)境法作為輔助監(jiān)管的行為規(guī)范假設,才能厘清綠色條款的合同法生命力。鑒于此,本文將以總結綠色原則在合同糾紛中已有的司法實踐為基礎,探尋《民法典》合同編中綠色原則的立法本義,提出筆者對其法律本質的相關思考。

為了探究綠色條款的司法適用狀況,筆者梳理了法院以綠色原則為依據裁判的合同糾紛,特別是二審、再審判決書中相應觀點,發(fā)現綠色條款已廣泛地適用于合同效力、解除、中止后財產返還等合同生命周期的多環(huán)節(jié)中。經分析,筆者發(fā)現,司法實踐中已存在利用綠色原則評價合同效力、判定解除權能否行使、合同效力中止后恢復原狀的具體方式3種情形,以下分述之。

二、綠色原則作為否定合同效力輔助淵源的實踐狀況

民法也要認真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而合同是社會生活中主要的法律行為,于其合法有效時,法律才予以保護并且賦予強制執(zhí)行力。合同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而訂立的,而合同的效力規(guī)則實質上是當事人意思之外的因素對于意思自治的規(guī)范和限制。合同不僅是雙方意思自治的結果,也是社會系統的產物并與社會利益緊密相連,只有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合同方為合法有效。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目標,生態(tài)環(huán)境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為了打好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攻堅戰(zhàn),法律承認其效力的合同,應當體現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以綠色原則所倡導的環(huán)保、節(jié)能、可持續(xù)精神為指導[13],但是,依法生效后的合同在運行過程中可能產生負外部性,司法實踐中在評價合同效力時,已較多地以綠色原則來輔助禁止違法背俗原則,對觸及污染環(huán)境、資源破壞的合同,給予效力上的否定評價。

一方面,對合同約定內容將產生環(huán)境污染效應時,部分法院依綠色原則否定了合同的效力。在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黔01民終5662號判決[14]中,貝爾藍德公司與百勝餐飲公司簽訂的《廢棄食用油脂收購及收運合同》中約定:原告餐廳所產生的各類固體垃圾,由被告負責收運。但合同履行地城市作為垃圾分類示范試驗區(qū),政府對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并對分類后的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置分別實施特許經營。原被告就收運方法問題約定:廢油與其他固體垃圾一并收運。而該約定不僅違背了垃圾強制分類、分別收處的地方立法。法院認為,合同既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更嚴重阻礙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正常推進,損害了環(huán)境與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重大公共利益,故法院認定該合同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違反綠色原則,屬于無效合同。不過,該案中合同雙方權利義務的垃圾清運行為并不違法,其效力違法點在于清運步驟和方式不為該市依《立法法》授權制定的地方立法所允許,形式上違反強制規(guī)定,內容上污染自然環(huán)境,當事人意思自治下的約定被法院否定。

另一方面,當合同約定具有破壞自然資源的相關內容時,也被部分法院以違反綠色原則為由,判定合同無效。在張某、高某某農業(yè)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張某與馬營屯村委會簽訂了20 年的土地承包協議。隨后,張某未經發(fā)包方同意,擅自與被告高某某簽訂了轉包期限為二年的協議。兩人在無采砂許可的情況下在該承包地塊上合伙經營砂場。張家口懷來縣法院(2016)冀0730民初1366號民事判決[15]認為:被告未舉證雙方實為合伙,判定被告違反約定,應向原告給付承包費16萬元,并將承包地塊恢復地貌。張家口中院(2017)冀07民終516號民事判決二審認為[16]:證人在一審時的證言已解釋了張、高二人實為合伙,而非轉包,原告未當庭抗辯,故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張家口中院(2018)冀07民再12號再審判決認為[17]:雙方簽訂的轉包協議未經集體組織同意,違反了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的強制性規(guī)定;二人根據協議在無許可手續(xù)的情況下擅自實施采砂活動,違反了采礦行為的強制性規(guī)定,使該礦產資源未得到最大利用,與綠色原則理念不符。因此,再審認定承包地的轉讓和采礦用途均違法,導致資源被濫用,同時適用公序良俗原則以及第九條綠色原則,判定二人行為無效。原告張某以承包權糾紛為由請求被告恢復原狀的請求,也未獲得法院支持。

上述兩類案件中爭議事實均在實體內容上涉及破壞資源或污染環(huán)境,但在形式上體現為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我國《民法總則》規(guī)定了綠色原則,但沒有明確其內涵[18]。上述案例中,綠色原則作為否定合同效力的依據,實則以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的環(huán)保版本面貌出現。環(huán)境法學界在論及民法生態(tài)化時,也多持以該原則將環(huán)保立法的規(guī)定置入民法體系的觀點。在民事立法專門規(guī)定綠色原則之前,學界也多將環(huán)保要求對合同在內的民事行為的約束,納入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的調整范圍內。實踐已向我們提出詰問:綠色原則到底是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的環(huán)保強化版本,還是另有內涵的獨立原則? 法院將二者聯立適用,看似兼顧了形式違法與內容涉及生態(tài)的需要,實際上是堆疊適用避免錯判的策略性適用,這啟發(fā)我們,不能將綠色原則歸為環(huán)保規(guī)則入民法之舉,在《民法典》合同編綠色條款的適用中,應另覓善途。

三、判定合同可否予以解除的綠色原則考量

合同成立、生效環(huán)節(jié)不涉及環(huán)保因素前提下,進入履行過程后,當事人雙方可通過協議,或一方基于法定事由單方提出解除,達成消滅合同關系的法律后果,如雙方能協商一致則不會出現糾紛。而筆者梳理的判例中,均是單方行使解除權情況,這也是本文發(fā)現的3種適用情形中,綠色原則適用最集中之處。由于單方解除而導致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后果,既可能有利于、也可能不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因此,司法實踐中往往出現兩種情形:(1)一方直接以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為由,或其未以此為由,但法院發(fā)現解除事由的環(huán)保關涉性,將傳統合同規(guī)則下不應解除的合同,以綠色原則為額外理由支持解除;(2)一方提出解除,法院認為相對方抗辯事由具有環(huán)保正當性,或直接依職權認為解除會產生不利的環(huán)境影響,否定依傳統合同規(guī)則應予支持的解除權。如此一來,在傳統的合同解除規(guī)則之外,基于綠色因素的考量增加了肯定或否定單方解除權的額外情形。

1.合同解除權因助益環(huán)保而獲支持的情形

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雙方負有全面、誠信履行約定內容的法律義務,除雙方事前約定、事后協商解除外,在對方無違約行為時,一方可基于不可抗力等《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規(guī)定的情形,行使單方請求權。不可抗力相對易于認定,而因其他事由單方解除的情形較易引發(fā)爭議,筆者發(fā)現,司法實踐中主要存在3種情形:

第一,因第三人原因導致原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出于環(huán)保原因法院支持單方解除的請求。廣州中院(2019)粵01民終19329號民事判決中[19],陳某某與廣州采芝林藥業(yè)連鎖店簽訂租賃合同后,租賃房屋被拆遷后第三人無法在承諾時限內使承租人回遷,且達10余年之久,造成原被告雙方陷入租賃合同履行僵局。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已從拆遷主體處依《房屋拆遷安置協議》按月領取了停業(yè)補償費用,作為使用租賃物獲取的替代手段,則其與原告陳某某間租賃合同應予維持,判令其支付租金。二審法院維持了訴請期間內的租金請求權,但根據綠色原則認定:出租人要求承租人交回已被拆遷的租賃物后,才能解除合同的要求已不合理,遂支持承租方向第三人聲明不再接收停業(yè)補償后,可單方解除該合同。按通常的租賃合同邏輯,承租人交回租賃物是其解除合同的必要條件,但由于租賃物因第三人拆遷,在可預見時限內無法恢復,要求必須交回租賃物,等同于繼續(xù)維持第三人向承租人支付停業(yè)補償、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租賃僵局關系,與交回向第三人補償請求權相比,資源浪費過度。因此,二審法院以綠色原則支持被告單方解除權,實則是認為第三人行為致標的物滅失(原告知情同意)且替代物未出現,被告喪失占有使用、返還不能,放棄替代利益(營業(yè)補償)、替代物(回遷房屋)是較堅守租賃約定更節(jié)約社會成本的方案。不過,此間言之“資源”似指代社會資源而非自然資源。

第二,將國家、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政策的調整,認定為合同履行中的情勢變更要素,賦予當事人以單方解除權。這是筆者梳理的案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內蒙古奈曼旗法院(2018)內0525 民初5966 號民事判決認定[20]:原被告于2017年3月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約定用于花生種植并支付了承包費。一審中原告梁某某自述被告擅自收回承包地用于補種樹木,使雙方約定種植農作物的合同目的落空,請求被告返還兩年的承包費。被告承認確已補種樹木,但聲稱原告在簽約時已知道該情形。一審法院認為:原告對補種樹木是否造成其種植目的落空,未盡充分的舉證義務,應承擔不利后果,駁回訴請。二審中,原告提交了《通遼市開展亂開濫墾和非法開荒清理整頓工作實施方案》證明了雙方合同與市政府文件相悖。通遼市中院(2019)內05民終431號民事判決[21]認為:因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繼續(xù)履行合同違反文件精神,不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支持原告單方解除合同。但因原告在播種季節(jié)前而訴請時已錯過當年的播種季,致該幅土地當年的耕作價值受損,僅支持返還一年的承包費,該判定邏輯也得到內蒙古高院(2019)內民申3044號民事裁定的支持[22]。在該案中,法院實際上兩次適用了綠色原則,一是合同成立后退耕還林文件致履行的情勢發(fā)生重大變更,二是因原告原因錯過一年播種期致承包地資源發(fā)生浪費,遂僅部分支持其承包費返還請求。

該案中,情勢變更的事由是市政府的政策性文件,而非正式的立法行為,并不必然導致合同效力出現瑕疵,這在重慶三中院(2019)渝03民終247號對秦宗東與青龍鄉(xiāng)政府的漁業(yè)承包合同糾紛的裁判[23]中更為明顯。該水庫承包合同的發(fā)包方本就是鄉(xiāng)政府,因縣政府為了公共利益,加強河庫水資源保護,改善飲用水源水質和保障飲水安全,決定取締全縣境內小型水庫承包養(yǎng)魚,鄉(xiāng)政府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重慶涪陵區(qū)人民法院(2018)渝0102民初9043號民事判決認為[24]:縣政府的決定對雙方而言屬于不可抗力,遂依據合同法不可抗力條款規(guī)定判令解除合同。二審法院認為該決定的性質并非不可抗力,而是對雙方締約時客觀條件的情勢變更,繼續(xù)履行已無必要,雖維持解除合同的判決,但依綠色原則在說理部分將解除事由修正為情勢變更。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推進過程中,因國家地方環(huán)境政策沖擊已生效合同內容可能會不斷涌現,繼續(xù)履行已不可能但已履行部分合法有效,特別是環(huán)境要素利用類合同通常周期長、地域寬、投資大,前期投入和運營規(guī)劃等承載著較大利益期待,依綠色原則解除還應考慮政府的退出補償和雙方公平補償等要素。

第三,不唯因抽象行政行為形成的情勢變更產生解除權,在合同一方因具體行政行為而觸及環(huán)保問題時,另一方的單方解除權也會獲得法院支持。如豐城市新峰水電站訴國網豐城分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因中央環(huán)境保護第四督察組轉辦舉報,原告水電站無環(huán)保手續(xù),造成河流斷流,嚴重破壞生態(tài),被政府按未評先建的情形處理,市領導集合了包括原被告在內的合同主體,召開了專題會議。國網豐城分公司為配合政府的整改行動,停止履行雙方已締結并履行多時的《購售電合同》,對新峰水電站實施了停運。豐城市法院(2018)贛0981民初3127號民事判決[25]認為:水電站未舉證證明其停運是國網豐城公司強迫停運以及具體損失數額,故駁回其要求被告賠償停運期間損失的請求。而二審法院直接以綠色原則為依據,認為保護環(huán)境、防治環(huán)境污染是民事主體的法律義務,被告系配合政府的環(huán)境執(zhí)法行為,判定其有權單方停止履行,不屬于違約。不過,環(huán)保立法的規(guī)定中對本案原告未評先建的行為,也應賦予合理的整改期,原告還享有一定的期限利益;且其對行政決定已提出行政訴訟,其行為未必就確已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但被告在履行合同時,仍配合具體效力先定性的具體行政行為,體現政府意志,可歸于情勢變更的解釋為合理。因此,宜春中院在(2019)贛09民終782號民事判決[26]中維持了一審判決內容,但將法律依據更正為綠色原則和《合同法》第七條的社會公共利益條款。陳某某訴國網袁州分公司案中情形也相同,被告配合鄉(xiāng)政府命令原告養(yǎng)豬場整改而斷電,宜春中院在(2019)贛09民終143號民事判決[27]中,也以原告豬場不退養(yǎng)污染環(huán)境行為,與綠色原則相悖,駁回其訴請賠償停電期間經濟損失的請求。

2.合同解除權抵牾環(huán)保而遭否定的情形

與支持契合于綠色原則的合同解除權相對應,如其解除權的行使及其時間不容于綠色原則,司法實踐中也可能否定其合同解除權。依據《合同法》第94條規(guī)定,當合同一方當事人構成根本違約時,守約的一方當事人享有法定解除權,但該解除權的行使可能捍格于綠色原則。如廣西國營鳳凰華僑農場訴梁某某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案中,被告梁某某多年未向原告交納土地承包費,興賓區(qū)法院(2019)桂1302民初30號民事判決[28]認為:其已構成根本違約,支持原告解除土地承包合同的請求,并判令被告清除地上作物、交還土地、支付承包費。來賓市中院(2019)桂13民終611號民事判決[29]認為:雙方對被告違約問題無異議,但解除合同并非保障合法權益的必須路徑,涉案土地上被告已種植果樹、桂花樹和藥用植物等經濟作物,并進入成熟期;解除合同并要求上訴人歸還涉案土地、鏟除上述植物,不利于實現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遂以綠色原則為依據判令被告支付相應款項,但認定涉案合同不應予以解除。

本案中,雖然被告已嚴重違反土地承包合同,構成了通常意義上的根本性違約。但雙方從2004年即締約并開始履行,至爭訟時承包地上植物已然長成有用的資源,雖然梁某某是過錯方,但基于綠色原則仍在合同是否解除問題上支持了違約方。相對人的利益,可通過替代性經濟補償的方式來彌補,這就很好地平衡了出租人的經濟利益和土地承包地上的生態(tài)利益。因此,當作為被害人依合同法傳統事由主張單方解除,特別是恢復原狀過程中必須毀損、消滅履行中產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時,違約方仍然可能有憑借綠色原則獲得支持的額外法益。

四、適用綠色原則以變通效力終止后恢復原狀的做法

當合同因解除等事由而效力終止時,依法應當將雙方關系恢復到合同成立前的狀態(tài),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和第五百六十六條等規(guī)定可綜合地采取恢復原狀、其他補救措施等損害賠償相結合的多種方式進行。但在恢復過程中,如所采取的手段對履行過程時生成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益時產生一定沖擊時,則適用于綠色條款要求的恢復手段,成為影響當事人恢復利益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如使用傳統的履行利益恢復手段,會造成進一步的環(huán)境資源損害時,有法院以綠色原則為據,本著使資源利用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判令保持原狀、變價恢復。如雷某某訴李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中,因承租方長期未繳納房租,原告訴請解除雙方無固定期限租賃合同,而被告要求其支付租賃期間裝修、維修的相關費用。山西省平遙縣法院(2017)晉0728民初1239號民事判決[30]認為:原告未履行維修義務,而承租人自行維修,根據《合同法》第221條判令出租人支付費用3 萬元。晉中市中院在(2018)晉07 民終1133號民事判決[31]中,對超出維修的自行裝修部分,雖根據《合同法》承租人裝修應當獲得出租人同意,實際上被告應予拆除;鑒于被告主觀上并無使房屋受損的惡意,客觀上也使房屋更加美觀、價值增加,如果強行拆除裝修材料,必將損壞其使用價值,造成嚴重浪費。根據附合物使用的效率原則和綠色原則,酌減裝修部分補償,將裝修、維修總補償款調減為2萬元。此間,合同解除權并非來自生態(tài)環(huán)境考量,但如按通常的履行利益恢復手段,則出自砂石等資源的生產而來裝修材料將有重大浪費,拆除后再裝修又將重置性地利用更多的自然資源。因此,法院利用效率原則解釋了附合物的歸屬問題,又援引綠色原則將或然的自然資源未來利用考慮其中,兼顧了履行利益的替代性恢復和合理的執(zhí)行額度。

另一方面,除利益恢復會引致后續(xù)損害而變更恢復手段外,對恢復前一方履行行為已含有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利益成分時,人民法院也判定其無須恢復。在鑫風行公司訴謝某某車輛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將登記為網約用途的車輛出租給被告謝某某后,約定原告向被告提供網絡平臺,而當被告在滴滴平臺上注冊未通過后,向原告提出解除合同;其后又通過了網約車駕駛證的驗證,而具備了合同履行的現實條件。樊城區(qū)法院(2019)鄂0606 民初1976號民事判決[32]認為:被告在具備營運條件后仍不向原告支付租金,構成根本違約,判令其返還車輛、租賃期內的租金、起訴之日起的車輛占有費。襄陽市中院的(2019)鄂06民終2949號民事判決[33]基于同一事實,認定原告在未提供網約車平臺注冊后3天內,被告即提出了退車退款的要求,一審起訴前租賃車輛仍無法用于約定用途,是原告予以拒絕退車才致雙方陷入履行僵局;雖后來被告通過了網約平臺驗證,但被告已表達了解除意圖、原告也起訴解除,判令雙方合同于起訴日解除。起訴前車輛交付日至今,被告實際占有車輛系因原告未提供網約平臺服務并拒不配合所致,遂根據綠色原則認為:被告在無過錯情形下實際占有了租賃車輛,是對資源的合理且有效率地利用,判令損失由原告自行承擔,并返還之前已收取的相關費用。按合同效力終止后利益恢復的通常規(guī)則,即使被告無過錯而實際占有了租賃車輛,其仍有返還不當得利之虞,但綠色原則的介入免除了其恢復相關利益的義務,成為基于生態(tài)因素而獲得的不當得利抗辯權。

綠色原則適用于合同實踐的3種適用情形,體現出其貫穿于合同權利義務整個生命周期的整體狀況,但細辨3者的功能展開方式,也折射出根本的制度矛盾:綠色原則適用于判定合同無效的情形中,被法院視為否定性原則,實質上是環(huán)保領域的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是對雙方權利義務的概括性否定。而適用于支持或否定單方解除權、履行利益恢復權時,屬于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固有權益的結構,與傳統的合同制度相比,對受益一方而言,綠色原則增益了基于綠色理由的請求權或抗辯權,屬于肯定性原則,司法實踐背后蘊含的深層次分歧,躍然紙上。

五、實踐啟示:作為合同附隨義務的綠色條款定位

《民法典》沿用了綠色原則,上述3種實踐樣態(tài)也將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xù)存在。而在合同編中具體規(guī)定更加充實的情形下,未來合同實踐將會產生更大的綠色條款制度需求,通過具體立法提供更為細致、精密的制度保障,這也是“綠色原則”作為民法基本原則的內在要求[34]。除了綠色原則外,合同編還規(guī)定了兩類綠色規(guī)則:(1)第509條第三款總則性規(guī)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和破壞生態(tài)”,對當事人在履行環(huán)節(jié)的合同行為設定了一般性規(guī)范,將生態(tài)環(huán)境憲法條款設置的國家目標、國家義務具體化為民事主體上的一般環(huán)境義務[35];(2)買賣合同章第619條為買賣合同出賣人、物業(yè)合同章第937條中為物業(yè)服務人設定了較具體的環(huán)保性行為要求。

但是,既有的實踐狀況已折射出在原則性綠色條款認知上,存在制度本質認知內在不一致性、實踐做法不同等問題,需要在未來綜合適用綠色原則、合同編綠色條款時加以克服。因此,筆者建議可從以下3個方面加以展開。

1.綠色原則是對合法行為的獨立評價規(guī)范

綠色原則是獨立的民法基本原則,其所設定的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義務,并非環(huán)保立法中的強制規(guī)定內容,而是有著專門的調整內容,必須立足于綠色原則屬于民事立法的部門法歸屬,其獨立地位是建立在民事邏輯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具體從效力展開過程來看,綠色原則作用于實踐,以私人權益間的“請求—抗辯”為載體,切不可以環(huán)境法邏輯替代民事邏輯。因此,綠色原則對合同交易行為做出的法律評價,是以合同成立、生效、消滅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私益關系為本體,對合同客體內容中涉及環(huán)境要素的構成部分,做出節(jié)約性、保護性內容引導的實施過程。具體表現為在民法典中確立環(huán)境保護的價值觀并與民法固有價值進行制度化銜接,并建立司法判斷的基本價值標準[36]。從立法推進過程看,綠色原則是《民法總則》及至《民法典》在傳統民法基本原則體系基礎上,增加規(guī)定的一個新原則,從立法技術上看是與其他原則相平行、并列的,是承載生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綠色發(fā)展理念的基本原則[37]。其制度含義顯然在包括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之外,而非作為其在環(huán)保領域的強調,否則綠色原則即成為民事立法中沒有獨立地位的立法冗余。實際上,在綠色原則正式入法前,包括合同行為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態(tài)化問題,學界也多將其納入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的調整范圍之內,如合同內容違反環(huán)保立法的強制性規(guī)定或有違該領域內的公序良俗要求,則可徑直判定合同無效,從立法供給上并不需要綠色原則的加持。這一狀況在《民法典》制訂后并無變化,如認為綠色原則具有獨立性,則其調整范圍勢必在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之外,并與之形成配合、助益的互動關系。

因此,司法實踐中對合同約定內容違反環(huán)保立法強制性規(guī)定的情形,以綠色原則為由認定合同具有無效等瑕疵情形,是對該原則的誤讀;表面上是援引綠色原則為據突現對其專門適用的重要性,實則是將其矮化為環(huán)保領域的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否定了綠色原則的獨立性。因此,筆者認為,綠色原則的調整內容不在合同之外的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內容中,而是在合同約定的相關法益內。

2.綠色條款指向合同內負有法定附隨義務

在確立綠色原則僅調整行政合法行為的前提下,其立法本義與實踐理性,均體現在合同當事人約定內容之上附隨相應的法定義務。綠色原則的條文在設定“節(jié)約”“保護”兩行為模式時,作出了“應當”這一具有強制意味的要求,但在二者間增加了“有利于”一詞,軟化了民事主體環(huán)保義務的應然性強度。據此,有論者認為這體現了綠色原則僅為宣示性條款,而無強制約束力的規(guī)范特征。在合同編的規(guī)定中,也在“應當”與具體合同行為之間,插入了“避免”“有利于”這樣的語義緩沖術語。與綠色原則立法對照分析,確似為提倡性、宣示性的軟條款,實則不然。

進一步來說,這種看法來自于合同雙方當事人與不特定第三人間的關系視野,是對雙方合同行為對外影響的共同評價,而并未深入合同內部觀測當事人雙方在綠色原則之下應當如何共處。而結合實踐中綠色條款適用于合同解除、效力終止后利益恢復的情況,會發(fā)現相比立法中沒有綠色條款之前的合同關系而言,一方面,綠色條款的介入既可能構成情勢變更等事由,成為《民法典》規(guī)定的履行過程中可變更、可撤銷、可解除的法定事實,對雙方原本無須變動的合同關系帶來新的變更因素。雖然筆者梳理的案例中主要涉及合同解除權問題,但這也是法律規(guī)定的可變更事由,是對故有合同行為的調適而非否定。如因綠色原因導致一方面增益性地獲得原本不具有的合同解除權,也就意味著相對方的履行請求權受到抑制,緣何為此? 系因解除合同與繼續(xù)履行相比,在雙方合同行為均不違反法律強制規(guī)定和公序良俗的情況下,如果支持相對方履行請求可能導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果,劣于解除合同形成的后果。質言之,履行請求人在合同約定內容之外,還承擔著環(huán)保附隨義務,當其主張在環(huán)保實績上劣于對方主張時,則會面臨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另一方面,與之相反,當一方當事人原本擁有的合同解除權,因綠色原則而被判定不得行使時,則是因為對方當事人的履行請求權形成的有利于環(huán)保之處,較解除后果更優(yōu)。因此,不論是基于綠色理由支持解除抑或繼續(xù)履行,都不是根據雙方負有的法律強制義務而作出的判定,而是對雙方請求權、抗辯權行使的后果,根據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實際效果進行比較后作出的制度調適。這背后,實則是指:合同當事人在符合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的前提下,還負有環(huán)保的法定附隨義務,這不是直接地對不特定第三人的公共利益保護義務,而是在形式結構上指向合同相對人的內部義務,內容上以環(huán)保實績?yōu)樵u價標準而已,這也契合“有利于”“避免”等非強制術語,在立法本義上與“應當”“節(jié)約”“保護”等強制性行為模式進行語義銜接。

3.綠色條款要求對合同權益的二次調整式適用

據上可見,綠色條款最終要回到作為解決合同爭議的裁判規(guī)范的民法邏輯上,其適用場景是對訟爭雙方均不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的情形下,作出孰者更優(yōu)的權益比較級判斷,屬于一種相對化思維,而非環(huán)保行政管理的公法性、對世性思維。鑒于此,綠色條款在合同關系中需要針對性的適用模式。

一方面,適用模式在形式上建立于合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中,而在內容上則需借鑒環(huán)保立法來判定雙方行為的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屬性。在裁判合同糾紛的適用場景下,比較合同雙方的請求權與抗辯權的綠色成分,依然要根據涉案的自然資源、環(huán)境要素類型,根據環(huán)保立法中強制性規(guī)定中蘊含的節(jié)約、保護價值傾向與行為指引,對合同雙方訴求分別評價后加以對比和排序。在筆者整理的案例中,有些糾紛中直接地涉及了環(huán)境資源要素,如承包地;而有些糾紛中法院所言之資源、環(huán)境利益,并不直接指向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裝修材料對房屋的附合,但如拆除和重置則將會在未來損耗自然資源,屬于環(huán)境資源替代品的保護方式。

因此,在具體案件中法院在解釋雙方的環(huán)保附隨義務時,也就是在觀測何者的主張與該義務具有更高的契合性,而參考標準就是環(huán)保立法指示的保護指標??梢哉f,綠色條款在合同制度中的實現,是在雙方均不違反強制規(guī)定、公序良俗前提下,借鑒根據環(huán)保立法的相關內容,對合同一方進行額外地賦權,使其享有較通常的合同經濟利益之外更大的請求、抗辯權益范圍。這一適用過程,就是形成基于綠色原因的合同請求權或合同抗辯權,綠色條款具有明顯的授權性質。

另一方面,適用模式的問題導向在于法定附隨義務與約定合同義務間的如何結合,實則是根據合同內容中的綠色成分來對固有合同利益對比關系進行二次調整。因此,合同一方可憑借其訴求與綠色法益更切近而得到更大的支持,既可由其主動提出,由法院依申請地給予保護,如合同解除權的提出。進一步地,如果當事人一方并未提出時,鑒于環(huán)保附隨義務具有法定性,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發(fā)掘糾紛雙方訴求中的綠色要素。當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請求、抗辯符合綠色條款,而其未闡明時,法院應依職權在合同法條解釋中主動增加綠色條款,作為判令依據;當一方當事人的訴求符合合同原理,但如其訴求實現對資源節(jié)約或環(huán)境保護有所不利,在民事規(guī)定與環(huán)保立法當中可能找到契合點時,依職權采取替代性救濟手段,既支持其合理的經濟利益訴求,又主動變通為符合生態(tài)規(guī)律的具體支持方式。當然,如果其支持訴求會直接導致環(huán)境資源破壞時,則應直接否定其訴訟請求,用綠色條款修正合同立法的固有規(guī)定;對于被否定的民事利益,可基于平等保護的原則采取補償性手段加以平衡,如根據綠色條款否定守約方解除權后,對違約方可施以損害賠償方面的嚴厲責任,體現經濟利益與生態(tài)利益的平衡。

總而言之,人民法院適用綠色原則來處理合同領域的民事糾紛形成了豐富的實踐素材,為我們理解該原則的法律本質和內容,提供了堅實的現實基礎。由此形成的法律適用實踐啟示包括:應當認清綠色原則區(qū)別于禁止違法與背俗原則的獨立地位,從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內部視角,而不是當事人與不特定多數人代表的公共利益之間的外部,綠色原則實際上是針對內置于合同交易中附隨性綠色要求,通過綠色績效比較來調整傳統合同規(guī)則的利益安排。

猜你喜歡
解除權被告民法典
無信不立 無誠不久——民法典中關于合同的那些規(guī)定
雙被告制度的檢視與重構——基于《行政復議法》的修訂背景
民法典誕生
民法典來了
直擊現場:“我單位成了被告”
中國民法典,誕生!
關于我國合同法中任意解除權問題的思考
關于合同違約方有無法定解除權的探討
保險合同解除權制度之探討
論合同解除權的行使
玉山县| 福安市| 松溪县| 昆山市| 留坝县| 公主岭市| 米易县| 靖江市| 西充县| 华阴市| 福泉市| 巴塘县| 班戈县| 东方市| 周至县| 台东市| SHOW| 阿合奇县| 桓仁| 赤壁市| 营口市| 中卫市| 玉树县| 全州县| 盐城市| 泰来县| 彩票| 边坝县| 庆元县| 随州市| 新疆| 湘阴县| 吉林市| 年辖:市辖区| 安徽省| 汕头市| 靖远县| 彰武县| 科技| 潼南县| 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