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2023-04-06 17:53:40吳明永
思想戰(zhàn)線 2023年1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中國式現代化

吳明永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正式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科學論斷,并作為重大經驗寫入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以來(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便獲得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戴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致認可,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最偉大的成就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明顯的標志。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人口規(guī)模巨大”等五個基本特征,包含“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等九種本質要求,內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五項重大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中心任務的根本方法,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追本溯源,中國式現代化與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相同步,在由逐步創(chuàng)立到創(chuàng)造偉大成就的生動實踐中,形成許多長期堅持而又富有成效的基本原則、科學方法,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極大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每個問題只要已成為現實的問題,就能得到答案”(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3頁。。本文試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回歸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鮮活實踐中去,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

一、在根本要求上堅持“一個中心”

“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可以具體化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等豐富內涵,其基礎和核心還在經濟建設。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fā)展是硬道理”,在推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同時,也給全世界帶來發(fā)展機會,使中國躍升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這些奮斗歷史和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也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第一要求。

(一)“一個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注重把土地問題作為最重要的經濟問題加以解決,毛澤東稱“新民主主義的主要經濟特征是土地革命”(4)《毛澤東文集》第3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83頁。,與時俱進地制定了“沒收地主土地”“減租減息”“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yè)生產條件顯著改變,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有很大發(fā)展”(5)《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以來,黨中央立足和平與發(fā)展的世界時代主題,正確判定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把經濟建設確立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中心。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于“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fā)展”(6)《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第1341頁。,創(chuàng)造豐富的物質文化產品以滿足人民需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始終不渝地貫徹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把發(fā)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持續(xù)推動經濟健康發(fā)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在經濟發(fā)展方面,僅國內生產總值就由3679億元增長到82.7萬億元,年均增速達9.5%(7)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2頁。。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自2013年開始實施的脫貧攻堅戰(zhàn)略,通過持續(xù)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8)《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創(chuàng)造了中國數千年乃至整個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成為“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貢獻最大的國家”(9)施瓦布:《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fā)揮更重要作用》,《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1日。。正是立足于這些輝煌成就和成功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把“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绷袨橹袊浆F代化的本質要求(10)《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遵循。

(二)“一個中心”根本要求是對社會主義生產力理論的深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唯物史觀為核心,極端重視物質生產的基礎作用,要求社會主義把生產力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頁。,從吃喝住穿到理論創(chuàng)新,從革命斗爭到社會建設,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1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質生產。承認和重視人的物質需要是認識和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前提,任何忽視物質基礎的發(fā)展模式都是空中樓閣,近現代以來中外各國的現代化進程都是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快速的經濟增長為顯著標志。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在政治上實行無產階級革命專政,逐步消滅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同時,“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以此來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列寧在領導蘇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也發(fā)現,簡單摧毀資本主義并不能“填飽肚子”,必須善于利用“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來建設社會主義”(14)《列寧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8頁。。只有生產力的明顯進步、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存發(fā)展需要,進而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氨M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填飽肚子”等訴求充分說明經濟建設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任務,是鞏固社會政權、彰顯制度優(yōu)勢的基礎和前提?;仡櫄v史,前蘇聯長期忽視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需求,是導致它解體的重要內因之一。

中國共產黨吸收過去背離經濟規(guī)律、忽視經濟建設造成社會停滯的慘痛教訓,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大決策,強調要“橫下心來……不受任何干擾”,重新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走向正軌,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鄧小平曾說,貧窮和發(fā)展太慢都不是社會主義,“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fā)達……擺脫貧窮?!?15)《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5頁。改革開放初見成效,國家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顯著提升之后,他進一步強調在發(fā)展生產力的同時注重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以經濟健康發(fā)展促進社會進步。在與群眾利益關系密切的反貧困斗爭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1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97頁。,全面小康“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為此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徹底改變貧困地區(qū)面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根本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標價值都得到充分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確定2035年發(fā)展總體目標時,明確把“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17)《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置于首位,再次彰顯經濟建設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極端重要性。因此,旗幟鮮明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僅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充分貫徹,也是對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決不可撼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要求。

二、在基本方法上立足“兩個基本點”

“兩個基本點”指的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基石,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框架。其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立場層面的根本性要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實踐層面的方法性要求。從“兩個基本點”的作用和地位來看,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處于“基本方法”的地位。

(一)“兩個基本點”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方法

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前兩個時期,由于階級斗爭、國際形勢等內外因素的影響,我們在對外開放方面受到限制、在對內改革方面力度不夠,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未能充分彰顯、經濟活力未能充分釋放。十年動亂結束后,黨中央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工作進行重大調整。直至黨的十三大正式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道,確立為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根本遵循。堅持改革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基石,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驅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fā)展。40余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體制和對外格局的歷史性轉變、生產力狀況的歷史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歷史性跨越,“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1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將“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概括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19)《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是“兩個基本點”基本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豐富和發(fā)展。黨的百年奮斗光輝歷程和重大成就充分說明,“兩個基本點”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可或缺、不可動搖的基本方法。

(二)“兩個基本點”基本方法是對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拓展

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舊有生產關系就會“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進而觸發(fā)廣泛的社會革命,由經濟基礎的變更引發(fā)上層建筑的變革。無產階級戰(zhàn)勝資產階級后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直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及這些差別所由產生、所相適應的一切生產關系。(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0頁。但是,初期的社會主義剛從資本主義轉變而來,故在經濟、道德和精神等各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特別是政治和經濟“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性”(21)《列寧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65頁。,即多種階級力量和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為了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無產階級既要在政治上實行階級專政,還應著重“建設共產主義,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關系,建立新社會”,特別是是對于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必須“通過國家資本主義走向共產主義”(22)《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7頁。,蘇俄“新經濟政策”即屬此類。為了確保這些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取得成功,無產階級必須組成“自覺的階級政黨”(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8頁。,即由革命無產階級組織成為獨立而堅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24)《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2頁。簡言之,無產階級政黨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圍繞工農勞動階級的根本利益,千方百計地贏得革命的勝利和建設的成功。

中國共產黨確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40余年實踐檢驗而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方法。鄧小平指出,國家要實現徹底的政治獨立,就必須擺脫貧困、得到發(fā)展,為此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同時“教育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確保改革開放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健康發(fā)展。(25)《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2頁。40余年來,改革開放使當代中國的前途命運發(fā)生重大轉變,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走完了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歷程,使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實現重大飛躍。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立足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全面、系統(tǒng)、深入推進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tǒng)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2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從改革開放到全面深化改革,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而之所以取得這些偉大成就,在于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27)《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黨中央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同,充分說明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不可動搖的基本方法的重要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為了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各項目標,特別是經受住“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必須繼續(xù)“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原則(28)《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進一步鞏固了“兩個基本點”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基本方法的重要地位。

三、在發(fā)展節(jié)奏上把握“三步走戰(zhàn)略”

“三步走戰(zhàn)略”的具體目標自黨的十三大首次正式提出以來,便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而不斷調整,由“老三步”到“新三步”,目標更清晰,內涵更豐富,要求更也嚴格,核心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叭阶邞?zhàn)略”堅持雄心壯志與實事求是相統(tǒng)一、堅持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同進步,將宏偉的目標量化、細化、具體化,便于穩(wěn)步推進、統(tǒng)籌兼顧、逐項落實,構成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特色和最重要的內涵之一。

(一)“三步走戰(zhàn)略”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fā)展節(jié)奏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長達28年的艱苦奮斗中,黨和人民經過長期艱巨的浴血奮戰(zhàn)才取得勝利,建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權,其艱巨性和曲折性不言而喻。在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之際,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仍保持了這種清醒,他曾指出:“完成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艱巨任務,建成社會主義不要講得過早了?!?29)《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頁。1956年發(fā)表的《論十大關系》闡明社會主義發(fā)展面臨的各種重大矛盾,隨后召開的中共八大也實事求是地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不幸的是,這些正確認識和合理戰(zhàn)略被“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所打斷,使社會主義事業(yè)遭受重大損失。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吸收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再次冷靜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全面建立是長期的歷史任務,需要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30)《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380頁。,為此在從思想上正確把握和實踐中科學推進這一歷史任務的過程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其基本路線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指南。為了積極穩(wěn)妥地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在鄧小平率先完整闡述的基礎上,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從溫飽走向小康、從小康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步走戰(zhàn)略”。此后,黨中央又根據現實經濟社會發(fā)展條件有所完善和充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由更加寬裕小康到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再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zhàn)略步伐。(31)《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頁。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三步走戰(zhàn)略”?!叭阶邞?zhàn)略”內涵不斷豐富,深化改革的步伐永不止步,建設成效也隨之日益凸顯。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實現,在與時俱進的“三步走戰(zhàn)略”的指引下,我們離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越來越近。

(二)“三步走戰(zhàn)略”發(fā)展節(jié)奏對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學說的豐富

《共產黨宣言》滿懷激情地號召世界各國無產者燃起革命烈火,“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這個革命就是共產主義革命,其本質就是以生產力為武器,“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3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1頁。。由于初級階段的共產主義社會在各方面仍帶著它所脫胎出來的舊社會的痕跡,徹底消滅階級差別的重點在其所產生的生產關系,以“自由的、聯合的勞動的社會經濟規(guī)律的自發(fā)作用”代替“資本和地產的自然規(guī)律的自發(fā)作用”(3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4頁。。列寧也指出,消滅階級不僅要推翻剝削者本身,還要廢除其所依托的私有制,“這是很長時期才能實現的事業(yè)”,其間必須“大大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各種殘余勢力。(34)《列寧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頁。這些論述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絕非簡單的政治革命可以達到,必須以發(fā)達的生產力為前提,需要長期艱苦奮斗。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三步走戰(zhàn)略”,正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35)《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即中國式現代化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的理性認識和應對策略。這三種關系邏輯連貫、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強調了長期性和艱巨性,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明確了目標、方向和方法,而“三步走戰(zhàn)略”則規(guī)定了步驟和節(jié)奏。自黨的十三大以來,“三步走戰(zhàn)略”的具體內容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展有所調整,但實現“共同富?!钡拈L遠目標始終未變,推動生產力解放和發(fā)展的職能始終未變。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并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升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升級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的要求更高、更嚴、更清晰,激發(fā)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的奮斗精神,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國家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吹響了向最高目標決戰(zhàn)的號角:“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6)《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續(xù)奮斗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由此可見,“三步走戰(zhàn)略”由于對發(fā)展節(jié)奏、發(fā)展質量的精準把握,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和鮮明特色。

四、在內驅動力上重視“四化同步”

“四化同步”指的是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現代化同步發(fā)展、協同推進,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驅動力。“四化同步”相輔相成、協同推進,既牢牢把握國民經濟命脈,又充分發(fā)揮融合發(fā)展優(yōu)勢,不斷釋放各行業(yè)各領域經濟活力,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堅實基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不竭動力。

(一)“四化同步”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驅動力

在新民主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自身建設和奪取全國政權成為首要任務,主要在根據地進行傳統(tǒng)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并不具備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的條件。新中國成立前夕,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宣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要求“城鄉(xiāng)必須兼顧”、工業(yè)和農業(yè)“緊密地聯系起來”,盡快恢復和發(fā)展城市中的國營工業(yè)、私營工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37)《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61頁。,自此開始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偉大進程,原本占國民經濟主體的農業(yè)也得以快速發(fā)展,至改革開放之初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38)《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釋放了各行業(yè)各領域各主體的經濟活力,在黨中央全面統(tǒng)籌下形成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現代化道路,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推動“四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相互協調,“促進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同步發(fā)展”(39)《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6頁。推動中國走上現代化的快車道,“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40)《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以工業(yè)化為代表的“四化同步”戰(zhàn)略驅動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足以說明它們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內驅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設定2035年發(fā)展總體目標時,明確把“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fā)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4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作為基本要求,足見“四化同步”對實現新時代經濟社會各方面目標的重要性。

(二)“四化同步”內驅動力是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

馬克思強調,人們在何種時候采取何種行動,完全取決于人們所處的“既定的歷史環(huán)境”(4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8頁。,應當把社會主義“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把握“生產資料公有制”原則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組織生產。(4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8頁。列寧也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反映“社會生活條件的異常劇烈的變化”,各國共產黨人必須根據這個“總的指導原理”和“實際生活”來“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44)《列寧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61頁。。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策略,就是“建設共產主義,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關系,建立新社會”,把“創(chuàng)建新的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的事業(yè)”(45)《列寧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12頁。列為頭等任務。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看來,社會主義建設是復雜艱巨的宏大工程,只要確保生產資料公有制、無產階級領導等基本原則,就應當根據特定的時空條件來制定和實施具體方案,甚至是資本主義的合理因素也應吸收進來為我所用,列寧強調社會主義建設要“樂于吸收外國的好東西”,他形象地描述稱:“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社會主義?!?46)《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1~382頁。簡而言之,就是在恪守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吸收世界上一切先進成果來為我所用。

中國式現代化以“四化同步”為內驅動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必須與資本主義長期和平共處的世界趨勢、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基礎差、起步晚等現實情況,圍繞如何“把發(fā)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這一時代課題而做出的科學部署?!八幕健睉?zhàn)略的目的是優(yōu)化經濟結構、促進良性循環(huán)、釋放創(chuàng)造活力,為此我們除了充分利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在資本、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外,還應當持續(xù)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并讓所有這些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47)《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頁。。全面深化改革戰(zhàn)略部署對“四化同步”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好的體制機制保障,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xù)提供更多、更強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活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本質要求。

五、在總體布局上推進“五位一體”

中國式現代化在總體布局上推進“五位一體”,指的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統(tǒng)籌推進、協調發(fā)展。中國式現代化“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逐步完善的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的清醒認知,以及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深化認識。改革開放以來,在解答“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系列時代課題的過程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布局逐漸完善起來,確立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zhàn)略支撐。

(一)“五位一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布局

改革開放不久,鄧小平強調,“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48)《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8頁。,初步形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布局要求。隨著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實施構建和諧社會戰(zhàn)略以來,更加重視社會建設,進一步形成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49)《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96頁。。黨的十八大立足現代化各方面事業(yè)的顯著進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為解決經濟快速發(fā)展后帶來的貧富分化、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更平衡更充分的發(fā)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式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50)《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7頁。,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也增加了“美麗”的要求,升級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黨的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進一步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本依據。(51)《中國共產黨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頁。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也作了相應完善,“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協調發(fā)展”。(5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4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體制機制進行全方位深化改革,“開創(chuàng)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5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注入了全新動力。經過十年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科學內涵得到成功推進和拓展,成為二十大報告所總結的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的主體。

(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對未來社會發(fā)展階段理論的創(chuàng)新

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設想,并沒有做出事無巨細的描述,只是大體規(guī)定了生產力發(fā)展基礎上“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這一基本方向。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類社會是在實踐中生成和發(fā)展的,各種要素互相依存的有機整體,居中起決定作用的生產關系“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fā)展而變化和改變”,廣泛存在而又不斷變動的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系”,進而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這一不可調和之矛盾,必然走向滅亡,代之以消滅了私有制的共產主義社會,“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5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即每個人按照人類本性,“隨自己的興趣”來生產和消費,例如“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5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5頁。。但這種自由狀態(tài)并不易得,“生產者只有在占有生產資料之后才能獲得自由”(5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8頁。,獲得“個人的獨創(chuàng)和自由的發(fā)展”。為此無產階級必須全方位地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進而建立新社會。無論對于個人還是社會,通過經濟建設實現物質富足只是基礎,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等各方面的充分發(fā)展、協調發(fā)展才是目的。正如列寧所說“僅僅把生產資料轉歸全社會公有(通常所說的‘社會主義’)還不能消除分配方面的缺點和‘資產階級權利’的不平等”(57)《列寧專題文集·論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頁。。因此,無產階級不僅首先要努力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還要與時俱進地推進其他方面建設,為實現“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5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頁。,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方案也只能根據相應的社會歷史條件來推進和調整。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完成及改革開放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鞏固政權、增強綜合國力、確保國家安全的必要手段。在經濟建設有了較大成就,國家實力顯著增強時,強調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更好促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協調,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钡母疽?,“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也是系統(tǒng)推進、協同推進,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故而不僅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還創(chuàng)造了人民文明新形態(tài)。在推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59)《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拔逦灰惑w”總體布局逐步完善的過程,也是對世界先進文明逐步吸收、轉化,再到引領的過程,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六、結 語

馬克思主義認為,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后動力的動力”,不僅是使廣大群眾、整個民族、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還是“持久的、引起重大歷史變遷的行動”(6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56頁。。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百年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堅持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經過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凝聚了億萬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結果”(6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為我們全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戰(zhàn)略依據。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還吸收了國外現代化模式的有益經驗,避免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和蘇聯模式現代化的弊端。不僅彰顯了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也表明它是對人類文明道路的原創(chuàng)貢獻。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在艱辛探索中形成的,完全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發(fā)展道路,并具有獨特的鮮明特征,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輝煌成就,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光明前景,我們一方面要樹立必然勝利的信心和決心,以全體中華民族的磅礴力量推進現代化進程。與此同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62)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5月1日。,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以貫之地進行長期奮斗。特別是深刻認識到“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需要在前進過程中不斷進行動態(tài)調整,才能“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就需要我們自覺發(fā)揮歷史主動精神,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等五個基本特征,按照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等九種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五項重大原則,堅定不移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摘登》,《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中國式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海峽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抉擇
全國新書目(2016年3期)2016-04-20 23:38:10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人民出版社
全國新書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9:20
株洲市| 鄯善县| 于田县| 榕江县| 上虞市| 繁峙县| 汕尾市| 汾阳市| 高青县| 安仁县| 南华县| 绥化市| 安溪县| 商河县| 铅山县| 浦北县| 道孚县| 尖扎县| 阿合奇县| 鹤壁市| 铅山县| 鄂托克前旗| 琼海市| 内江市| 遂昌县| 刚察县| 永安市| 平安县| 芦溪县| 云龙县| 明星| 邢台市| 平塘县| 包头市| 潜江市| 西昌市| 个旧市| 吴旗县| 长顺县| 慈利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