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朝兵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基礎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了人人必備的技能,也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到企業(yè),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有著計算機的身影。在一些企業(yè)中計算機信息技術也成了衡量人才的標準之一,所以,大學生畢業(yè)后尋找工作也需要具備該項技能。然而高校中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又和當前時代脫節(jié),那么對高校計算機公共課進行教學改革就是當前需要迫切思考的問題。
在很多高校當中,都開設了《計算機公共基礎》這門課程,該課程包含著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互聯(lián)網(wǎng)的基礎知識以及常用的辦公軟件操作,內(nèi)容和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相比較為簡單。該課程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是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在計算機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們對計算機以及信息技術的認知也有了極大的改變,所以老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并不適合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從這個角度看,對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队嬎銠C公共基礎》這門課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該門課程已經(jīng)有了三十多年的發(fā)展歷史。雖然該課程的教材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更新,教學大綱也在不斷修正,但是仍舊是從最為基礎的常識和計算機操作開始教學。在那個年代,計算機普及程度不高,大學生們對于計算機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從計算常識和信息技術基礎開始教學。但是現(xiàn)如今,計算機普及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很多學生的日常娛樂就是使用計算機進行游戲,他們在踏入高校校門之前對計算機的了解程度就已經(jīng)很高了,甚至有的學生本身對計算機相關知識就比較感興趣,已經(jīng)自學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這個時候教師再對他們進行計算機常識以及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就顯得有些雞肋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著堅實的計算機基礎,在高校中也存在著計算機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在此種情況下,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遷就計算機基礎比較堅實的學生,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感覺到吃力,如果遷就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計算機基礎比較堅實的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所以,就在如此矛盾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情況下,對其進行教學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教學對象的角度出發(fā),高校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有著對象多樣化的特點,因為接受教育的學生并不僅僅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也有很多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在接受授課。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和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在計算機基礎方面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到計算機公共課這個教學特點,避免在教學內(nèi)容中安排大量生澀的理論知識,很多深層的理論知識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是用不到的。
就以目前的就業(yè)形勢來看,計算機基礎技術是大學生走出校園參加工作的必備技能,社會中的很多企業(y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熟練使用計算機以及辦公軟件。而高校設定計算機公共課的目的也是提升學校的就業(yè)率,使得學生們可以順利從校園走到工作崗位。所以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要一味給學生灌輸生澀的理論知識,以鍛煉學生們計算機操作為主,提升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給以后學生們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特殊性,該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這是其他課程沒有辦法比擬的。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但要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融會貫通,還要及時的更新自身的計算機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把當前社會中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傳授給學生。
由于高校的生源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們在進入高校之前接受的教育都是各不相同的,計算機基礎以及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存在著良莠不齊的情況。有些學生來自經(jīng)濟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在日常生活中對計算機的接觸是比較少的,所以計算機基礎理所應當?shù)谋∪?,該類學生在進行計算機公共課學習時,難度就比較大。而那些在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生活的學生們,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就非常了解,基礎也較為堅實。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設定的教學起點較低,則是會對基礎堅實的學生有所影響,如果教學起點設定過高,又會嚴重降低基礎較差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1]。
當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學大綱以及教材都是相同的,并沒有考慮到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和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區(qū)別。這種統(tǒng)一的教材和教學大綱無法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例如說一些專業(yè)性比較強的計算機知識對于文科學生來說沒有絲毫的作用,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會特別吃力,這就嚴重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上文提到,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目的為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能力。而實踐能力的提升則是需要學生們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結(jié)合起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計算機理論和計算機實驗課都是分開進行的,這種教學方法有著很強的不連貫性,給學生們?nèi)诤侠碚撝R和實際操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計算機公共課往往并不是在同一天進行授課的,大部分課程設計是以星期為單位。這就造成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嚴重脫節(jié),根本無法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jié)合,這也是計算機公共課程的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原因之一。
對學生進行考核是教師教學方法中重要的一環(huán),考核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反饋??己说哪康牟⒉皇菣z查學生學習了多少知識,而是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當前在很多高校中,計算機公共課的考核形式都是以筆試為主,實踐類型的考核方式很少使用??己顺煽兊脑u價方法則是筆試成績和平時考勤情況相結(jié)合,這種理論成績占比過高的評價方法完全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實踐能力[2]。
為了更好地對計算機基礎良莠不齊的大學生開展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教師可以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使用分層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可以以學生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標準,按照學習能力的強或者弱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級,同一個層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盡量都是相近的。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在學期初的時候?qū)W生進行一次摸底考試,以此來了解學生們計算機基礎的好壞。然后摸底考試結(jié)束后對學生開展一次計算機基礎導論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把該學期要學習的內(nèi)容大概描述一下,再把教材分發(fā)下去,并給學生們一個星期左右的學習時間,最后進行一次分層考試,就可以檢驗出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計算機基礎較為堅實的同學們會在摸底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而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們會在分層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教師可以綜合兩次考試的成績把學生分成優(yōu),良,中三個等級。在分層工作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為優(yōu)良中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計劃。在計算機公共課中,教師的教學目的為提升學生們的計算機實操能力以及通過統(tǒng)一考試。為了能夠讓所有同學都能達到該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劃分。
以某高校為例,某高校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師把教材劃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計算機常識和基礎操作,二是辦公軟件的操作,三是網(wǎng)絡技術。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來選擇教學內(nèi)容,優(yōu)等級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計算機知識儲備情況來自由選擇課程,良等級的學生則是可以不用學習計算機常識以及基礎操作這部分內(nèi)容,而中等級的學生上述三種內(nèi)容都要學習。該高校為傳媒類高校,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計算機水平,聘請了專業(yè)的計算機教授對學生進行進階教學,開設了《計算機設計》《計算機剪輯》等課程,對于良等級和優(yōu)等級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門課程進行進修。這些內(nèi)容并不再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大綱之中,但是該高校以選修課的形式專門把這部分課程提供給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從而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3]。
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專業(yè)課程較多,留給計算機公共課的課時并不多,使用分層式教學方法比較困難。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采用“N+1”的教學模式,一門必修加上若干門選修課,此種教學模式就完美解決了高校中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時不多不能使用分層式教學方法的問題。在學生完成對必修課的學習之后,再根據(jù)自身的興趣以及不同的專業(yè)特點選擇合適的選修課程進行學習。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yè)設定不同總學分數(shù),從總體的角度來控制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操作起來簡單,不需要消耗過多的課時,還可以使得教學更加個性化。在設定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計算機基礎作為必修課,針對當前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良莠不齊的情況,可以再把必修課分成不同的模塊,類似于上述的分層式教學,設定幾次較為基礎的考試,對于通過考試的同學可以免修某個模塊的基礎課程。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nèi)容適當增加一些實驗課,而且還要盡可能把理論課和實驗課結(jié)合在一起上。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是以講授為主,實驗為輔。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把實驗和理論相結(jié)合,并且以實驗為主,以此為原則優(yōu)化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著重進行培養(yǎng)。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任務教學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學生們量身定制學習任務,任務的難度要循序漸進,在任務的指導之下,學生會由淺入深地進行計算機的實踐和學習,最后再由教師對其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此種教學方法會極大程度上地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4]。
學生在課余時間操作計算機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問題,教師如果不能夠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對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在網(wǎng)絡上開展答疑活動,例如作業(yè)的提交,問題的解決,并且學生也可以自行到相關網(wǎng)站中下載適合的學習資料。并且遇到問題可以及時通過網(wǎng)絡向教師進行提問,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及時和教師以及同學交流。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教師的教學,答疑已經(jīng)突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nèi)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對于學生來說及時的解惑不會積壓大量的問題,還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并且教師還可以在網(wǎng)絡答疑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基礎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從而合理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進度。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為平時課上的出勤加上期末的筆試成績。此種考核方法并不能檢驗出學生的實踐水平。那么教師可以先從考核內(nèi)容入手改進考核方式,在考核的內(nèi)容中加入課堂發(fā)言,實驗報告,作業(yè)完成度等,以此種方式均衡考察學生的理論水平以及實踐水平。在期末考核中,教師應當側(cè)重于實踐方面的檢驗,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引入先進的網(wǎng)絡考試平臺,這種在線教學平臺的功能不僅僅只有考試一項,還能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極大的便利。在評價方法方面,教師可以把平時的實踐成績,理論筆試成績和最終的實踐成績結(jié)合到一起進行評價。平時的實踐成績包含著在課程中的表現(xiàn)以及作業(yè)的提交情況等,理論筆試成績就是對計算機基礎的概念進行考察,最終的實踐成績指的是上機考試。畢竟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們的計算機實踐能力,所以教師要加大上機考試分數(shù)在總成績中的比例[5]。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完全脫節(jié)了,所以對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當前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基礎良莠不齊,無法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實踐和理論脫節(jié)等問題,教師可以從分層式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模式、豐富課后答疑形式、改進考核方式等措施開展教學改革。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們計算機實踐能力的目的,使其順利走向工作崗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