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是幼兒鐘愛的一類集體活動,戶外游戲更是深受他們的喜愛與青睞。在幼兒教育中,游戲作為一種慣用的教育方式,不能僅局限于室內游戲的范疇之中,還要適當地開展一些戶外游戲活動,帶領幼兒共享戶外的陽光與新鮮空氣,讓幼兒在戶外游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幼兒;戶外游戲;成長
作者簡介:袁颯(1990—),女,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qū)翠屏教育幼兒園。
戶外游戲,顧名思義就是在戶外進行的一類游戲。這類游戲活動空間較為廣闊,可用材料較多,對幼兒的身體與認知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幼兒的發(fā)展有著相當重要的價值。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設計戶外游戲集體活動,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出幼兒園,使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共享戶外的陽光與新鮮空氣,從而獲得身心上的愉悅,這有助于幼兒增強體魄、健康發(fā)展。
一、合理投放各類材料,推動戶外游戲開展
(一)保證材料的安全性,以幼兒安全為第一
在幼兒教育中,開展戶外游戲的最終目的是推動幼兒的動作發(fā)展,而戶外游戲的開展往往離不開大量材料的輔助與支持,所以教師的首要工作是合理投放材料,確保幼兒戶外游戲順利開展與有效實施。教師在投放戶外游戲材料時,首先需要保證材料是安全、無毒、無害的,無論是購買的成品材料,還是自制的手工材料均要堅持這一原則,并時時刻刻都要將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在確保幼兒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戶外游戲[1]。
例如,教師可以在園內戶外游戲的不同區(qū)域投放多種多樣的材料,當然要以安全為前提,以此滿足幼兒不同的游戲需求,支持他們自主選擇所喜歡的材料進行戶外游戲。如教師可在運動區(qū)投放投擲筐、籃球架、羊角球、廢舊輪胎、平衡木、大小木箱、人字梯和長短不一的竹梯等;在沙水區(qū)投放長短、大小不同的水管,杯子、水桶、小盆、篩子、勺子、鏟子等;在建構區(qū)投放竹筒、木板、紙箱、泡沫積木與木質積木等;在涂鴉區(qū)投放記號筆、毛筆、排筆、粉筆和各種潑畫,以及紙箱、滾筒等用來涂鴉的工具。此外,當這些戶外游戲材料使用一段時間以后,教師要及時檢查其安全隱患,對于出現問題的材料進行維修或者更換,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與更換材料,確保幼兒安全地開展戶外游戲。
(二)選擇適宜的游戲材料,促進幼兒均衡發(fā)展
在幼兒戶外游戲集體活動中,教師還要考慮投放的材料能否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與成長,真正發(fā)揮出材料的價值與作用,讓幼兒在材料的輔助下順利完成游戲,同時有所收獲和感悟。教師投放戶外游戲材料時,應考慮到小、中、大班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具體教育目標,兼顧相同年齡階段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準備不一樣的材料,并確保材料的適宜性,讓戶外材料的教育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地體現,促進幼兒均衡發(fā)展[2]。
以運動類戶外游戲材料的投放為例,教師既要關注材料的趣味性,還需考慮這些材料是否能夠促進幼兒爬、攀、跳、跑、走等動作的發(fā)展,并結合他們的動作發(fā)展與年齡大小有層次地投放材料,堅持由簡至繁、由易到難的原則,使其動作的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能夠獲得均衡發(fā)展。如教師組織大班幼兒開展“勇敢的小兵”戶外游戲時,部分幼兒可以在攀爬架上獨立、安全地攀爬,直立平衡地行走,但有的幼兒卻無法自主攀爬,要在教師的輔助下才能夠進行游戲,還有的幼兒動作能力不強,在攀爬架上面很難直立行走。這時教師應當同班內幼兒一起選擇戶外游戲材料,根據他們的個體差異搭建出不一樣的攀爬高度,使幼兒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難度不一的攀爬架,并循序漸進地更換材料,逐步提升游戲難度。
(三)積極挖掘生活材料,融合興趣展開游戲
在幼兒教育中,戶外游戲可謂是大部分幼兒較為期待的一種集體活動,他們十分樂于共享陽光,在戶外環(huán)境中自由活動。戶外游戲材料不局限于購買或加工過的材料,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夠當作幼兒戶外游戲的材料。對此,教師在平常的集體活動中要積極發(fā)掘生活材料,利用好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讓幼兒成為戶外游戲的主人,使其在熟悉的生活材料輔助下充分釋放天性,健康成長。
比如,大部分幼兒對雨水比較感興趣,遇到下雨天甚至喜歡跑到雨中玩耍。對此,教師可以選擇一個下小雨的天氣開展“收集雨水”的戶外游戲,事先要求幼兒準備好雨衣、防滑膠鞋和收集雨水的容器等。課堂上,教師先組織幼兒討論收集雨水的用途,讓幼兒說出“沖洗道路、澆灌植物、沖廁所、拖地”等用途,再讓他們討論自己準備采用什么方法收集雨水,在哪里收集等,使其交流各自的發(fā)現,談一談自己的猜測。之后,教師帶領幼兒按照自己的預設去收集雨水,讓他們聽信號在規(guī)定時間點出發(fā)與集中,再讓幼兒集體目測比較誰收集的雨水多,最后把他們收集到的雨水分別倒入量杯,比較每個人收集雨水的多少,收集雨水量最多的幼兒可獲得一定的獎勵。
二、基于幼兒視角切入,優(yōu)化戶外游戲環(huán)境
(一)關注設施實用價值,構建戶外游戲環(huán)境
在幼兒教育階段開展戶外游戲集體活動,一般首選場所是校園的空地、戶外游戲區(qū)域等。這些場所是幼兒園的標配,而且常用的設施也不少,像滑滑梯、小迷宮、迷你越野場地等,為戶外游戲的開展帶來不少便利。教師需關注現有設施的實用價值,貫徹落實實用性原則,并據此優(yōu)化戶外環(huán)境的設計,盡可能提高自然場地,特別是樹林與草地的利用率,讓每一寸空間都發(fā)揮功能,成為幼兒的活動空間,為他們的戶外游戲提供服務[3]。
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有微風的晴朗天氣,帶領幼兒來到戶外操場或者草坪上進行“吸紙跑”的戶外游戲。首先,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戶外操場上慢跑一圈,并做一些簡單的熱身動作,為正式游戲做準備。接著,教師拿出一張報紙,問幼兒:“今天就用它來做游戲,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幼兒會回答道:“報紙?!苯處熢僬f明游戲規(guī)則,并示范吸紙跑的過程:把報紙貼在胸前,借助風力向前跑,跑的過程中不能隨便停下來,如果中途停下來,報紙就會掉下,這時必須拾起報紙,重新放到胸前繼續(xù)跑。之后,教師將全班幼兒分成多個小組,給每組第一個幼兒發(fā)一張報紙,讓他們跑回來后將報紙交給下一個小朋友,以接力跑的形式進行比賽,最后哪個小組最先跑完即為獲勝。
(二)靈活使用周邊資源,拓展戶外游戲內容
戶外游戲是在教室之外進行的,場所比較廣闊,除幼兒園以外,周邊的社區(qū)、公園、動物園、植物園、樹林等均是良好的游戲場所,這為戶外游戲的實施提供了更多思路與可能。在戶外游戲集體活動中,教師應該靈活使用周邊的自然資源,帶領幼兒親近大自然,使其同大自然親密接觸,利用好自然資源設計戶外游戲,拓展戶外游戲的內容,由此讓幼兒在多元化的戶外游戲中快樂成長。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周邊的小樹林開展“捉迷藏”的戶外游戲。選擇好場地以后,教師先將一些立體的小動物玩具放在小樹林的各個地方,并設計導語: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來到這里與你們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大家高興嗎?引出話題,激起幼兒參與戶外游戲的興趣和熱情。接著,教師要求幼兒在小樹林中尋找事先藏好的小動物,當有人找到時,要說出這些小動物的名稱,它們藏在什么地方,以及自己是如何找到的。待所有的小動物都被找到后,教師再接著引導:現在小動物們全部都被找到了,它們想看你們和老師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大家愿意配合嗎?幼兒紛紛開心地點頭。教師再閉上雙眼,要求幼兒在小樹林內尋找自己喜歡的地點躲藏起來,一分鐘以后教師開始尋找,直到將他們全部找到為止。
三、注重戶外游戲過程,增強幼兒自主能力
(一)預留自主活動空間,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戶外游戲在幼兒集體活動中較為常見,由于游戲對于幼兒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因此不少教師喜歡在戶外活動中開展游戲,將教育融入游戲當中,發(fā)揮戶外游戲的育人功能,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幼兒的年齡較小,很難自主組織戶外游戲,這就要求教師主動發(fā)揮戶外游戲組織者與設計者的角色,為幼兒設計多元化的戶外游戲,同時為幼兒預留一定的自主活動空間,使其釋放天性,從而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4]。
例如,在有關毽子的戶外游戲中,教師要事先準備好充足的毽子,并為每個幼兒發(fā)一個毽子,讓他們自由探索毽子的玩法,像踢毽子、拋毽子、投擲毽子等,再指導他們開展一些小游戲,如:將毽子放在手背上或頭頂上往前走的平衡游戲;練習自拋自接的拋接游戲;讓幼兒用繩子系著毽子,拿著繩子的一端用腳踢毽子,單腳踢或雙腳交替踢均可。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自由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會放飛自我,探索毽子的不同玩法,收獲更多的快樂與成功。接著,教師示范講解扔毽子的玩法:一腳在前,一腳在后,右手拿著毽子舉在肩上,用力將毽子丟出去,再組織幼兒比賽看看誰能將毽子扔得最遠。之后,教師在適當位置擺放一個小筐,選定好距離后畫一條線,要求幼兒站在線的后面往筐里面扔毽子,每人扔5次,比一比誰扔得準,并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和創(chuàng)新扔的方式。
(二)科學設計游戲強度,深入開展戶外游戲
幼兒園中的幼兒年齡大多集中在3至6歲,雖然大部分幼兒較為喜歡戶外游戲項目,但是受年齡因素的影響,他們的運動能力、探索能力、自主意識和適應能力等均不強,對戶外游戲內容與形式有著一定的要求。為此,教師需結合幼兒的身體素質、心理特征等因素科學設計戶外游戲的強度,使其從身心上適應戶外游戲,保證他們參與戶外游戲的深度與廣度,最終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到戶外游戲集體活動中,且都有所成長與收獲[5]。
以“穿越隧道”戶外游戲為例,教師先說明該游戲的規(guī)則與過程,再把全班幼兒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一半幼兒站成兩排,按照順序每兩個幼兒手抓手舉過頭頂,身子稍微向前傾斜,兩排之間便形成一個長長的洞,這就是隧道的模擬,另一半幼兒要彎著腰快速地從隧道中穿過去。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就發(fā)給他們一面小紅旗,然后幼兒變換角色再接著游戲。具體而言,當幼兒排列好隧道以后,教師吹響哨子,游戲正式開始。在音樂的配合下,扮演隧道的幼兒努力支撐,嘴里一起喊“加油”,過隧道的幼兒緊張、有序、快速地穿越隧道。一輪完成以后,幼兒交換角色繼續(xù)游戲。這樣的戶外游戲雖然節(jié)奏較快,但是強度并不大,對體力也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十分適合幼兒開展,能夠培養(yǎng)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的配合能力,使其學會合作。
(三)豐富戶外游戲素材,滿足多元參與需求
在幼兒教育中,每個幼兒的愛好與興趣有著明顯差異,他們對各類集體活動的參與熱情同樣存在差異,教師需考慮到他們的個體特征與特點,豐富戶外游戲素材,使其均能夠參與到戶外游戲集體活動中。所以,教師在設計戶外游戲時,應當盡量豐富材料,并使其具有層次性,增強戶外游戲活動的綜合教育功能,從而滿足幼兒多樣化戶外游戲學習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使其獲得一定的進步。
比如,在有關籃球的戶外游戲中,無論是傳球、滾球、拍球還是運球游戲,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球類運動基礎、興趣偏好與身體素質等,使其自由選擇游戲的類型,然后將他們合理地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科學設定籃球游戲的項目類型、競賽規(guī)則與運動時間等。同時,教師要準備好籃球、活動場地和其他游戲素材,盡量保障游戲形式與材料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游戲空間,激起他們參與戶外游戲的欲望。如在“與籃球賽跑”游戲中,教師要求參加該游戲的幼兒四處散站在場地上,把籃球滾出去后,再向著籃球滾出去的方向快速奔跑,跑到籃球的前面抱住籃球,再繼續(xù)滾籃球,繼續(xù)追,反復進行此過程。如此,幼兒根據個人愛好選擇戶外游戲,能夠培養(yǎng)他們快速跑的能力,發(fā)展其走、跑、跳等基本動作,促進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靈敏性,使其自我保護意識也能夠有所增強。
總之,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戶外游戲,通過專業(yè)引領突出戶外游戲的價值,從投放材料、打造環(huán)境和關注過程等方面切入,盡量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戶外游戲機會,帶領他們在戶外游戲中學習和玩樂,通過解讀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的興趣與習慣加以引導,發(fā)揮出戶外游戲的正面作用,推動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春麗.戶外活動模式下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構建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92):157-159.
[2]陳晶.“活”“動”的分享交流促進戶外游戲有效開展[J].山東教育,2021(47):26-27.
[3]蔣雅君.激勵性評價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有效運用[J].求學,2021(48):27-28.
[4]史凌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價值和措施分析[J].新課程,2021(52):179.
[5]李六娟.變“牽手”為“放手”:以大班戶外游戲“玩轉草筒”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1(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