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花(梅溪湖街道衛(wèi)生社區(qū)服務中心)
慢病指的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常見的慢病有哮喘、糖尿病、慢阻肺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將中醫(yī)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作為基礎,結合“治未病”理念,即“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擇時防發(fā)”,全面體現(xiàn)中醫(yī)在慢病防控的特殊功能。
1.中醫(yī)內科的治療原則及常用方法
(1)調節(jié)平衡:取其有余,補其不足。
(2)審證求機: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3)明辨緩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和本兼治。
(4)動態(tài)變化:階段性治療。
(5)異法方宜: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6)因勢利導:順其病勢,就近去邪。
(7)治療未?。何床∠确?,已病防變。
(8)重視護理:飲食、精神、生活、服藥。
中醫(yī)內科治病的常用方法如下:消導法、解表法、開竅法、清熱法、理血法、攻下法、補益法。這些方法有時單獨運用,有時配合運用。
中醫(yī)內科在治療肝病、腎病、糖尿病、冠心病、關節(jié)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優(yōu)越性,通過中藥調節(jié)機體內部環(huán)境,增強機體免疫作用。
2.慢病的中醫(yī)內科防治
(1)腦梗死
腦梗死中醫(yī)病名稱中風。多因氣血虧虛、勞逸失度、內傷積損、外邪侵襲、飲酒飽食及心肝腎三臟失調等原因導致,使得機體陰陽失調、氣血運行受阻,夾痰夾火,肝陽偏亢,血隨氣逆,陽化風動,蒙閉清竅而成上實下虛,陰陽互不維系的危重癥候。
通過采用辨證論治內服中藥,起到化濁祛痰、活血化瘀、醒神通竅等作用;再結合外治頭針、眼針、體針、腕踝針等多種針刺療法,改善腦供血及體循環(huán),刺激神經和經絡,促進肢體功能恢復。
(2)頸椎病
在中醫(yī)角度可將頸椎病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主要癥狀:與中醫(yī)的痹癥、萎癥、頭痛、眩暈、項強等情況類似,多見于肝腎虧虛,氣滯血瘀,長期勞損,痰瘀交阻,外感風寒濕邪傷及經絡等原因。
中醫(yī)定向透藥局部消炎止痛,再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取穴針刺。若風寒濕痹,用溫針灸療法,祛寒除濕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若頸椎病導致的頸項強痛,肩背酸沉,上肢麻木,結合上背部游走罐及拔罐療法,舒筋通絡,祛瘀止痛。
(3)2 型糖尿病
此慢性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是多飲、多食、多尿以及身體消瘦等。中醫(yī)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上消、中消、下消,上消的主要病位在肺;中消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下消的主要病位在腎。
采用內調外治相結合,內調是根據(jù)患者體質進行辨證論治,上、中、下消分而治之,對癥下藥,改善陰虛火旺之癥,輔助降血糖;外治則是通過腹部拔罐及腹針針刺療法,在脾胃經穴位針刺并加電針,調理脾胃運化功能,輔助糖代謝。
(4)高血壓
《黃帝內經》中記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因此,中醫(yī)認為此病與肝腎有關。病因:情志失常導致肝氣內郁,進而頭暈頭痛、失眠、眩暈;飲食失節(jié)導致濕濁內生,痰濁阻滯脈絡;勞傷過度;年老腎虛者腎陰不足等。
高血壓的中醫(yī)調理采用內外同治的方法,內治辨證用藥,清肝降火,清熱祛痰;外治根據(jù)患者體質,通過背部游走罐及放血療法,清肝瀉火,輔助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