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瑞菊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0)
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餐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中餐菜單的英譯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餐走向世界,同時也起到了傳播中華文化的橋梁作用。 由于英漢思維方式與餐飲文化的差異,中文菜單的英譯需克服語言、文化層面的障礙,并緊密結合中餐廳海外經(jīng)濟發(fā)展與傳播獨特中餐文化的目標,使譯文與原文菜單無限接近,從而實現(xiàn)傳遞信息、跨文化交際與企業(yè)自身發(fā)展的目標。 因此,提升中餐菜單的翻譯質(zhì)量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文章以品珍中餐廳的菜單英譯為樣本,統(tǒng)計了該菜單中使用的翻譯策略,并依據(jù)熊欣[1]總結的跨文化傳播中菜單翻譯規(guī)范,評價該菜單的英譯是否能夠準確地傳達漢語的菜品信息、傳遞菜肴背后的文化底蘊、順應受眾讀者的語言思維,從而判定品珍中餐廳的菜單英譯是否符合傳遞信息,傳播文化,實現(xiàn)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目標。
由于中西思維方式不同,中西方菜單也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 中餐菜肴的名稱與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重要人物事跡、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等息息相關;而西方菜肴的名稱如西式思維一般,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菜單主要以傳遞菜品的基礎信息為主。中西菜肴名稱命名存在的差異給中餐菜單英譯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菜單英語存在許多問題。 這些問題可以總結為三大類別;
第一類是同一種菜肴在不同的地域乃至不同的餐廳有許多的英譯版本,沒有整齊劃一的名稱翻譯規(guī)范。 例如,“懶人四季豆”就有三個翻譯版本“Lazy kidney beans”“Dried kidney bean”和“Dry-Fried Green Beans with Minced Pork and Preserved Vegetables”。 這種“一菜多譯”問題充分說明了中餐廳菜名英譯的混亂現(xiàn)象[2]。
第二類問題是菜肴名稱機器翻譯。 搜索各大中餐廳英文菜單發(fā)現(xiàn),許多具有豐富內(nèi)涵和文化的中餐菜名僅用機器翻譯簡單完成,導致翻譯出來的譯文既不能準確傳遞菜品信息,又不能起到傳播飲食文化的作用,甚至出現(xiàn)錯譯現(xiàn)象,導致外國顧客對菜品產(chǎn)生誤解。 例如,“夫妻肺片”在很多中餐廳中被翻譯成“couple lungs”;聊城著名菜肴“臨清八大碗”被錯譯成“Linqing eight bowls”等。 雖然科技不斷進步,但是菜單翻譯需結合相關文化與菜品信息進行翻譯,不能簡單地用機器翻譯或直譯[3]。
第三類是簡單音譯與錯誤的音譯造成的詞不達意現(xiàn)象。 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顧客接受并熟知的傳統(tǒng)食品,如“餃子”和“饅頭”這類主食便可以直接音譯為“Jiaozi”“Mantou”。 但是一些小眾食品如“搖搖雙皮奶”被譯為“Yaoyao Shuangpinai”“剁椒魚頭”譯為“Duojiao fish head”“雪媚娘”譯為“Xuemeiniang”。 這類翻譯都沒有做到傳神達意,并且破壞菜肴原文的信息,讓外國顧客一頭霧水。
上述問題會令受眾顧客對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中餐產(chǎn)生誤解。 菜單翻譯的亂象阻礙中餐廳自身的經(jīng)濟效益,也不利于中國飲食文化的海外傳播,從而無法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目標。
國內(nèi)學者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分析中餐菜單英譯狀況的研究較少,大部分停留在基礎的語言層面。例如,熊欣在?跨文化交際理論下中國菜名英譯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菜肴名稱翻譯的七原則。 文章將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研究該領域,嘗試就菜單翻譯的現(xiàn)存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基于中式菜單翻譯的目標:吸引顧客、傳播文化,文章將以熊欣提出的菜單翻譯七原則作為評價準則,分析品珍中餐廳的菜單英譯。
語義接近原則。 菜單英譯的首要目的就是幫助顧客消除語言不通帶來的點餐障礙,因此,其翻譯必須最忠實地傳達菜肴自身的信息,為無障礙的飲食文化跨文化交際服務。 這要求譯者仔細斟酌譯文的選詞、語法以及表達,確保英漢兩種語言間對應的語言符號指稱意義的無限接近,保證受眾顧客看到英譯菜單時的反應與源語讀者的反應是無限趨近的[4]。
文化傳播原則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菜肴名稱的跨文化交際翻譯活動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菜名的翻譯必須盡最大可能地為傳播中華美食、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服務。 另一方面,中餐菜單的英譯要達到目的語顧客的閱讀期望。
經(jīng)濟發(fā)展原則。 餐飲企業(yè)翻譯菜單的本質(zhì)目的是使顧客了解菜品的內(nèi)容、更好地點餐,從而促進企業(yè)自身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海外市場的拓展。
美學原則。 許多中餐往往蘊涵著許多與中國本土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菜單的翻譯除了需要忠實地傳遞原菜單的信息之外,相關的美學也需要兼顧。
簡潔原則。 復雜且冗長的菜單翻譯往往會降低顧客的點餐欲望,在“快文化”時代,如何翻譯出簡潔明了的菜單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
最后便是在翻譯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原則和樹立品牌原則。
文章統(tǒng)計了品珍中餐廳的70 道菜名翻譯所用的翻譯策略,并從中選取較為典型的案例,分析其是否達到了傳遞原文信息和傳播文化的最終翻譯目的。 整理發(fā)現(xiàn),品珍中餐廳菜單翻譯最常用的策略是直譯,意譯、解釋性翻譯、增刪法則出現(xiàn)頻率大致相同,而后設表述沒有涉及。
菜單翻譯七原則在實際翻譯的運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沖突情況,因此在分析菜單翻譯是否符合七原則之前需對其原則進行分類和排序。 菜單最重要的功能是要傳達菜肴的基礎信息,因此進行菜單翻譯時,首先要遵循語義接近原則。 其次,菜單英譯后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外國顧客,再加上中餐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每道菜肴都是中國飲食文化的對外展示,菜單翻譯在無形之中傳播著中國文化,因此文化傳播原則位列第二。 菜單翻譯又應具備簡練而不失美感的特點,語言的簡潔與優(yōu)美屬于美學原則,所以,美學原則排在第三位。 當上述三種原則均無法遵循時,就需要譯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打破語言的束縛與枷鎖,進行譯名的創(chuàng)新,盡量做到“信達雅”,創(chuàng)新原則在此時才能發(fā)揮作用。 因此,文章只分析前兩個原則:語義接近原則和文化傳播原則。
1. 符合原則的翻譯分析
品珍中餐廳菜肴名稱的英譯中,77%的譯名采用直譯策略,直譯能夠最大限度地傳達源語菜肴的核心信息,在用詞方面相對準確,實現(xiàn)了語義接近原則的效果。 將菜肴名稱簡單進行直譯,即免去繁雜的表達又使受眾顧客普遍接受。 例如,“青蘋果法國鵝肝凍” 譯為“Jellied Goose Liver with Apple Juice”“芥辣野木耳”譯為“Wild Black Fungus with Wasabi”。 對稍微復雜一點的菜名“秘制五香黃牛肉”譯為“Marinated beef shank with herb and Five spices”譯者在翻譯時采取直譯的策略,保留了文化特色“五香”。 “游水海鮮”顧名思義就是仍會游走活動的海鮮,即新鮮海鮮,所以譯者意譯為“Fresh Seafood”,直接簡練地傳遞菜品要表達的信息。
就翻譯策略而言,品珍中餐廳的菜單翻譯基本采用了直譯,能夠最大限度地傳達菜肴的基本信息,使顧客更好地了解該餐廳的菜肴,基本上符合語義接近原則。
2. 違反原則的翻譯分析
高質(zhì)量的菜單翻譯往往需要解決語義接近原則和其他原則之間的矛盾,從而實現(xiàn)各個原則之間的相互平衡。 英漢文化與語言的巨大差異使得菜單翻譯無法高度對等。 但是,菜單的英譯要準確傳達原文的信息與內(nèi)涵,使譯文與原文達到無限接近。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菜肴名稱中包含了許多食材的名稱和烹飪方法。 若果嚴格遵守語義接近原則進行翻譯,在某些時候會使外國顧客產(chǎn)生理解上的障礙,阻礙這道菜的銷售,因此影響經(jīng)濟效益,與經(jīng)濟發(fā)展原則沖突。
例如,“壹品蟹粉獅子頭”譯為“Lion's head with crab powder”“老虎斑——Tiger grouper”“珊汁老虎蝦球——Tiger prawn balls in Shanxi sauce”。 “龍皇帶子酸辣羹”譯為“Dragon emperor belt sour and spicy soup”“軟心叉燒酥”譯為“Soft heart barbecued pancakes”,顯然譯者只是看著字面進行翻譯,而沒有深入挖掘菜品的做法以及食材的信息,導致出現(xiàn)滑稽的譯名。 上述翻譯就是典型的違反語義接近原則的案例,不但沒有傳達出原文菜肴的基本信息、表現(xiàn)菜肴特征,反而產(chǎn)生理解障礙。 因此,語義接近原則不是過分的直譯,譯者可以借鑒西式菜單名稱的特點進行翻譯,在菜肴名稱難以處理時,采取翻譯菜肴的主配料的方式,必要時可以在菜肴的名稱后面添加后設表述。
文化傳播原則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菜單翻譯要準確深刻地呈現(xiàn)中國文化內(nèi)涵,達到文化傳播和源語文化保全的目的。 另一方面,菜單的翻譯也要照顧受眾顧客的閱讀體驗,必要時采取文化省譯。文化保全和文化省譯是兩種不同的處理手段,當文化保全與其他的需求發(fā)生沖突時,譯者會采取文化省譯的翻譯方法,省略其中的文化意象。
1. 符合原則的翻譯分析
品珍中餐廳的菜單翻譯大部分成功保留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例如,“大煮干絲”這道菜的漢語名稱中沒有包含地名,但是查閱資料可知。 這道菜是揚州地區(qū)的名菜,具有濃厚的“揚州色彩”,品珍中餐廳將其譯為“Braised dried bean curd with fish broth Yangzhou style”,譯文中特地加入了“Yangzhou style”“即燒片皮鴨”翻譯為“Cantonese style roast duck”,著重強調(diào)了“Cantonese style”,以區(qū)分著名的“北京烤鴨”。 這樣的譯法達到了文化傳播和保留地方特色的目標,又不會因為過于強調(diào)烹飪手法而造成的語義障礙。
由此可見,菜單的翻譯難度較大,遵循文化傳播原則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許多菜肴采取刪減的翻譯策略,為了簡練地傳達菜肴信息,省略了其中的文化意象。 例如,“芝士紅塵妃子笑”這道菜當中蘊含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典故,唐明皇為搏美人一笑,不惜每日千里從嶺南地區(qū)快馬運送荔枝。 譯文為“Braised dumplings with cheese”,雖翻譯出其中的典故,但是卻在語義接近的基礎上傳遞了菜肴的信息。 因此,評價菜肴的譯名是否符合文化傳播原則,不應過分苛求將中餐的文化意象全部搬過來。 只要譯名能夠兼顧語義接近,便是文化傳播的方式。
2. 違反原則的翻譯分析
品珍中餐廳菜單翻譯中,“軟心叉燒酥”翻譯為“Soft heart barbecued pancakes”。 文章搜索資料發(fā)現(xiàn)“軟心叉燒酥”大多數(shù)是以糯米為主要食材,糯米心口感柔軟,而外部卻又酥脆可口,所以廚師大膽地用“軟心”來命名,但是譯名沒有體現(xiàn)出這道菜肴的特色,“軟”與“酥”。 此外,“Soft heart barbecued pancakes”還會給外國各科造成誤解,將其理解成“心軟的烤薄餅”。
品珍中餐廳的菜單翻譯存在“菜名結構不一致”的現(xiàn)象。 “金湯野米繪花膠”翻譯為“Wild rice braised flower glue in golden soup”。 文章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這道菜的湯是由雞湯熬制,因其營養(yǎng)價值極高且雞湯呈現(xiàn)金黃色,所以漢語名稱中帶有“金湯”,但是譯名月沒有將其翻出來,反而采用了生硬的直譯法,沒有傳遞原文的基本信息與菜名結構,令顧客一頭霧水。
文章認為,后設表述作為一種翻譯策略可以應用于品珍中餐廳的菜單翻譯中,方便目的語顧客獲取菜單基本信息,既促進餐飲企業(yè)的發(fā)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中國的飲食文化。
綜上所述,一份菜單的翻譯若能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符合語義接近原則和文化傳播原則,使目的語顧客更容易獲取菜單信息的同時感受到菜肴背后所蘊含的文化,便可推定該菜單的翻譯達到了準確傳遞原文信息、傳播中華美食文化與促進自身經(jīng)濟發(fā)展與品牌發(fā)展目的[5]。
譯出優(yōu)質(zhì)的菜單需要譯者充分了解源語和譯語兩種文化背后蘊藏的差異,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翻譯出菜肴的基本信息及蘊含其中的文化意象,讓外國友人在品味中華美食的同時感受中國底蘊深厚的文化,從而真正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菜單的翻譯能夠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促進餐飲企業(yè)在海外的立足與發(fā)展,從而提高中華美食文化的國外知名度與接受度,順應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