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霞
【摘 要】以課程思政理念為引領,找到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探尋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地融入語文教學的渠道,把握有價值的思政元素,促進語文教學和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
【關鍵詞】課程思政 小學語文教學 思政教育 立德樹人
課程思政,即將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理念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就是將語文教學和思政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在進行語文知識、技能傳授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令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小學語文融入思政教育的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思政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學生主體地位缺失。一些教師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在教學中常常是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空間。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喪失對語文這門課程的興趣。其次,缺乏對課程思政的認知?!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領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三觀”。這就意味著廣大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做好常規(guī)教學工作,還要想辦法加強語文教學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真正發(fā)揮出思政教育的價值。然而,一些教師缺乏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未能將其融入語文教學,未能將蘊藏于語文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挖掘、開發(fā)出來,難以達到思政教育的效果。一些教師對思政元素的提煉局限于淺層,往往是“一筆帶過”,未能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目的。另外,一些教師則將思政元素單獨提煉出來,未能與語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最終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二、小學語文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則
(一)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相統(tǒng)一的原則
在具體實施中,教師要遵循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相統(tǒng)一的原則。語文課程中隱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學生學習語文,除了學習漢語言文字的運用,還要對蘊含其中的文化品格、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進行感受和內化。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教學局限于淺層,而是要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挖掘語言文字背后的故事。
(二)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統(tǒng)一的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要堅持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相統(tǒng)一的原則,還要遵循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具體而言,教師要加強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令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更具生機與活力,為學生生活實際提供積極指導。語文教材中不乏與家國情懷相關的課文,這些課文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好幫手”,需要受到充分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實施思政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親身實踐中樹立積極、向上的觀念。
三、小學語文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深挖教材,尋找素材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就要深入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思政素材,使學生在獲取豐富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道德素養(yǎng),為全面發(fā)展助力。
以《落花生》一課的教學為例。作者講述了兒時的一次家庭活動以及受到的教育,對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進行了贊美,揭示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他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教師可以緊扣本文的中心思想,有效滲透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并以寫作的方式加以表述。如此,不僅有利于學生觀察、寫作等能力的提升,還將思政教育落實到位,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教育素材,如《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少年中國說》《圓明園的毀滅》《小島》等,這些課文緊扣“愛國情懷”這個主題,在學生家國情懷培養(yǎng)方面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只要教師善于挖掘、開發(fā),這些都能夠成為思政教育的“利器”。
(二)優(yōu)化資源,豐富模式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立足于實際,緊扣教學目標,彰顯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1.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在小學教育活動中,課堂教學占據(jù)著核心地位,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語文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思政教育,教師要注重課堂主陣地作用的發(fā)揮,將思政元素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序開展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育。以《草船借箭》一課的教學為例。文中涉及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選擇角色扮演這一方法,“活”化教材中的文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主要人物的才能和智慧,從而進一步強化語文教學實效。
2.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素材,如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充實學習資源,讓思政教育效果更上一層樓。以《七律·長征》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講到“大渡橋橫鐵索寒”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感受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品質。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適當延伸,給學生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史。為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選擇經(jīng)典影視作品片段,如《建黨偉業(yè)》《覺醒年代》等,讓學生直觀體會到革命先輩的偉大奉獻精神以及挽救民族危亡的堅定決心。
(三)聯(lián)系生活,親身實踐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也要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生活中實踐,將思政教育變成“行走的課堂”。
1.與口語交際融合起來。以“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家鄉(xiāng)的支柱產業(yè)——秀珍菇,挖掘課程資源,加強課堂建構,完善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化身為講解員,為家鄉(xiāng)代言,以此喚醒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如此,將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道德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2.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密切聯(lián)系。以《慈母情深》一課的教學為例。本文講述了母親在極為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與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體現(xiàn)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和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和延伸,引導學生回顧現(xiàn)實生活,說說父母為自己做過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當將孝心帶回家,讓家中長輩感受到最溫暖的愛的陽光!”鼓勵學生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孝心。如為長輩畫一幅畫、唱一首歌,看望家中的長輩,為長輩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將“孝”轉化成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優(yōu)化課程設置,完善教學設計,梳理語文課程中所蘊藏的思政元素及其具有的思政教育價值,并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完美融合,從而落實教書育人的職責。
(作者單位:福建省羅源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1]李娜.文以載道,潛移默化——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46):230.
[2]祁曉娟.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22(37):56-57.
[3]孫玉榮.小學語文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1):49-51.
[4]王吉慶.基于課程思政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亞太教育,2022(1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