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妍
摘? ?要:“大概念”是當下教育領域的一個熱詞,是傳統(tǒng)課堂向素養(yǎng)型課堂轉型的關鍵。小學科學概念教學應以“大概念”為統(tǒng)領,圍繞“大概念”鋪展開來。本文指出,基于“大概念”的小學科學概念教學應當創(chuàng)設大小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概念;實踐體驗探索,在活動中理解概念;交流分析提煉,在研討中建構概念;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內(nèi)化概念。
關鍵詞:“大概念”? ?小學科學? ?概念教學
“大概念”可以理解為一種核心概念,屬于一種上位知識,能將諸多數(shù)學知識點串連成線、連線成片、織片成體。“大概念”可以是一個具體概念,可以是一種現(xiàn)象,可以是一種思維方式,也可以是一種教學理念?!按蟾拍睢崩砟钪笇碌慕虒W,就是以“大概念”為統(tǒng)領,教學內(nèi)容、目標、活動等都圍繞“大概念”展開,整個教學過程如同一張無形的網(wǎng)。在“大概念”的指引下,教師既要讓學生了解具體的科學概念,又要引導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參與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本文結合《用氣球驅動小車》一課的教學,談一談基于“大概念”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以引領學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構科學概念。
一、 大小情境貫穿,在情境中學習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情境直觀形象,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學習情緒,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深化學習,升華認知。情境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大情境”,二是“小情境”。“大情境”是指較大的場景,是觀照整堂課的情境,能夠統(tǒng)領全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小情境”是指一些較小的場景,是針對某個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情境?;凇按蟾拍睢钡慕虒W具有結構性與系統(tǒng)性,“大概念”是教學的“軸心”,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線,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大概念”指引下的小學科學教學,應以“大情境”為背景,將“大概念”融入“大情境”,通過“大情境”統(tǒng)領全部學習內(nèi)容和整個學習過程,將零碎的知識點整合到一起,讓學科知識更具邏輯性,讓學生的學習具有結構性與體系性。
“細節(jié)決定成敗?!毙W科學概念教學如同建造知識的大廈,需要一磚一瓦的堆砌,如果說“大情境”是大框架,那么“小情境”就是小磚瓦?!靶∏榫场睂⒁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讓每個概念的學習更加具體化,讓整個教學過程更靈動、更豐滿。創(chuàng)設“小情境”在整個科學概念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功效,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將各個知識點分解、融入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可以圍繞“大情境”,依據(jù)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分解設計“小情境”,引導學生在“小情境”中感知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從而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
具體而言,在概念教學中,教師既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性、實踐性的生活情境,又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有趣而新奇的問題誘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驅動學生展開科學實踐探索。例如,在教學《用氣球驅動小車》一課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氣球和小車旅行記”的故事情境。故事講述了氣球和小車為了結伴旅行,共同配合,成功組裝成動力小車的事件。整個教學圍繞這個“大情境”而鋪開,另外,還設計了幾個有趣的小情境,如“一飛沖天”“勇往直前”“遠程續(xù)航”等,逐一引導學生探究推力、反沖力、反沖力大小等概念,以及這些因素對小車行駛距離的影響?!按笄榫场迸c“小情境”的有效配合,讓科學探究過程更加豐富,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于知識的遷移應用,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與認知過程。
二、實踐體驗探索,在活動中理解概念
“大概念”理念指導下的科學教學是指向素養(yǎng)的教學,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能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科學概念?!按蟾拍睢敝敢碌目茖W概念教學,不僅是一種基于理解的教學,更是一種探究式的教學,重在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實踐,經(jīng)歷自主探究的過程,實現(xiàn)科學概念的有意義建構。
探究科學概念的過程,應當是知行合一的過程,因此,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真切的體驗,幫助學生形成感性的認知。在小學科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理解、應用、內(nèi)化概念。例如,《用氣球驅動小車》一課的“大概念”是“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需要有力作用于其上”,小概念有“推力”“反沖力”“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等。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筆者設計了四組探究活動,讓學生進行實踐體驗:(1)吹氣球,然后放氣,感受氣流和推力;(2)放飛氣球,觀察并畫出氣球運動與氣流方向,體會反沖力;(3)組裝氣球驅動,利用氣球產(chǎn)生的反沖力,讓小車往前跑;(4)改進氣球車,想辦法讓氣球車跑得更遠。學生親手操作、親身經(jīng)歷這四組活動,會對上述概念的含義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交流分析提煉,在研討中建構概念
科學思維是科學素養(yǎng)的核心,包含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抽象與具體等環(huán)節(jié),既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支撐,也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支柱。只有真正弄明白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發(fā)現(xiàn)了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找出了事物的本質屬性,才能形成科學概念模型。實踐操作是一種感性認識過程,而分析總結則是一種理性思考過程。因此,在實踐探究后,學生需要展開研討,在研討中交流碰撞、理性思辨、分析提煉,從而建構科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用氣球驅動小車》一課時,在學生實踐探究結束后,筆者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并研討問題:“氣球為什么會飛出去?”“氣球往哪個方向飛?”“氣球為什么能推動小車?”“怎樣讓小車跑得更快更遠?”通過深入的討論和總結,歸納并提煉出推力、反沖力、反沖力與噴氣方向相反、反沖力越大車行駛越遠等概念和結論。
四、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內(nèi)化概念
“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笨茖W概念教學應當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在學生初步建立了新的概念之后,還要不斷應用和深化,將新概念遷移到新問題與新情境中,才能真正內(nèi)化概念。應用是科學概念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應用中充分理解概念,將新概念真正融入原有知識結構中,獲得新知識的積累。
例如,在教學《用氣球驅動小車》一課時,在學生展示、交流、歸納、總結之后,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兩組應用活動:一組是“看圖說一說反沖力的應用”,另一組是“動手做一輛氣球驅動小車”。通過拓展與應用,學生對“反沖力”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對“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需要有力作用于其上”這一大概念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總之,“大概念”具有普遍性、全局性和相關性,是一張錯綜復雜的知識網(wǎng)絡。在小學科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以“大概念”為觀照,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體驗、交流研討、拓展應用等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建構直觀化、立體化的科學概念結構。
參考文獻:
[1]梁娟.科學大概念下的小學科學課教學實踐[J].小學生(中旬刊),2021(9):38.
[2]樓曙光.基于大概念的小學科學概念教學策略探微——以《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8(34):74-76.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新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