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蓮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部, 吉林 長春 130024)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涵蓋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小學及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是我國學校教育系統(tǒng)中唯一一門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的大課程,在時代新人的接續(xù)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思政課堂是引領學生獲取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平臺,是課程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從實效看,教師作為主導者,他們整體駕馭及引領課堂的能力對課堂教學的成敗尤為關鍵。新時代,在推進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chuàng)新的進程中,應密切關注課堂教學實態(tài),積極回應和解決“學生課堂緘默”“教師存在感差”等問題,將改革的重點聚焦到教師課堂引領力的建設方面上來。
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力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交流啟發(fā)和教育引導從而推進受教育者對教學內容的同步思考、自覺接受和價值認同的能力。其重點是教師的引導,落腳點是學生的同步思考、理論反思和正確的價值判斷,它是站在受教育者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去強調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并在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中以推進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實效。
課堂是教師職業(yè)的舞臺、教書育人的場所,是知識授受、思想交流、觀念互動、人格影響的重要場域。但課堂絕不局限于教室的場域,其核心要素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結合課堂的核心要素和思政課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基本特性,則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力總體上既包括對理論教學的班級小課堂的整體駕馭及其有效引領的能力,也包括對社會實踐的大課堂的積極關注與有效利用的能力。同時在網絡信息化發(fā)展的新時代,教師的課堂引領力還包括在網絡時空場域下通過有效安排、布置以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并由此而實現(xiàn)對網絡受眾(重點是學生)的價值引領的能力。基于課堂的多元性,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力亦表現(xiàn)為場域多元化的特點。
思政課堂是面向學生并由學生切實參與、全程參與的教學活動,可以在教室內,也可以拓展在教室外,不論場域何處,學生必然是課堂不可或缺的要素。思政課要立足大中小學段的學生思想認知特點,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一體化設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設定課程目標和開展教學實踐。而這意味著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力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基于小學生的感性思維特點,要以對他們的情感引領為主,多將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課堂教學,或將他們在“生活課堂”中所看到的、聽到的加以政治性的引領,讓他們形成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一些具體認識,引導其形成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情感,具有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而針對初中生則重在打牢思想基礎方面的引領,高中生在于提升政治素養(yǎng),大學生則側重增強使命擔當方面的引領。在尊重不同學段學生認知特點的基礎上,還要在同一課堂把握班級不同學生主體的思想特點,努力做到因材引導、有效施教。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關鍵性人物,直接負責課堂教學的組織、開展和實施,并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從整體環(huán)節(jié)上看包含有對教學內容的前期準備與設計、課中的呈現(xiàn)及其進程的把控與及時調整,還包括課后的總結反思與新的改進完善,其主要目的是保證教學按計劃、按步驟完成。其中,思政課教師在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開展的同時,尤為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與情緒的調動、激發(fā)和引導,須以思政課程內蘊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價值性引領學生的思維過程,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政治素養(yǎng)不斷趨近于時代新人培養(yǎng)的教學總目標。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不僅是推動學生獲取一般的理論知識,還在于對其理論需求的關注、激發(fā)與引導,促使其產生思想情感方面的振動與共鳴,以完成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對矛盾要素,思政教師課堂引領的直接對象是學生,目的是推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立足學生主體,依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力主要表現(xiàn)為思想引領力、政治引領力和價值引領力三個方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1]。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肩負著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職責與使命,其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認同與堅定信仰。而思政課堂作為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在大中小各個學段循序漸進、一體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既包括依托思政課教材所呈現(xiàn)出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容,也包括要在課堂中增加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引用和補充,讓學生感受原汁原味、原原本本的馬克思主義,繼而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魅力去吸引學生、啟發(fā)學生、引領學生。誠如馬克思主義所言“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引領力歸根結底是實現(xiàn)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去吸引學生、征服學生并最終武裝學生,其根本是發(fā)揮馬克思主義抓住“人本身”的作用力。當然,理論不能自然自發(fā)地去“說服人”,因此,教師的引領就不無必要,而且尤為關鍵。只有通過思政課教師的精心組織與課堂的集中呈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才能廣泛地被學生認識、了解和接受。因此,引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想認同構成思政課教師課堂引領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必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盵3]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思政課堂要以引領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政治認同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著力點。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集中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政治問題,包括有“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4]等,思政課教師引領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政治認同,就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引導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達成基本的共識與美好的政治愿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教材〔2020〕6號)就指出,思政課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四個自信”教育,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xiàn)在大中小學各學段的課程目標、課程設置和課程教材內容中,實現(xiàn)全覆蓋、貫穿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5]。思政課堂在引導青少年學生形成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想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政治認同的基礎上,還要從價值觀念上引導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積極追求和投身實踐的內驅力,以培養(yǎng)出一批批積極渴望并有效投身于祖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主要包含價值理念與行動實踐的兩個維度。一方面,結合并吸收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與人類世界共有價值觀念中的精華來拓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包容力,進一步展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價值,以此推進學生的價值認同;另一方面,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fā)展的偉大成就與歷史經驗,進一步證明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實作用,并結合公民自身包括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訴求,闡明核心價值觀對個體發(fā)展實踐的積極意義。綜合理論與實踐的分析與闡釋,引發(fā)學生的邏輯反思與價值判斷,推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做到“觀”與“行”的統(tǒng)一。
實事求是地說,我國教育在一定范圍存有“重智育輕德育”“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這就導致思政課堂在同向對比中“不受歡迎”,其重要性也在教師整體工作任務中“被輕視”,課堂實況還表現(xiàn)出“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消極現(xiàn)象,以及“聽是一套,做又是一套”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思想上強化對課堂重要性的認識,緊抓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建設,并以提升教師課堂引領力為突破口,由此帶動思政課堂教育實效的改善與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6],他還強調三尺講臺雖小,但立德樹人責任重大。廣大教師要敬畏講臺、珍惜講臺、熱愛講臺,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認認真真講好每一堂課。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整個教育系統(tǒng)要充分認識到思政課堂的重要性,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視并緊緊圍繞課堂的主渠道開展,同時結合多種渠道共同完成育人的職責與使命。思政課教師要按照“八個相統(tǒng)一”的原則,推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政課堂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切實發(fā)揮教師教學創(chuàng)造力與課堂引領力,引領學生主動提問、積極思考、凝練觀點,并逐步構建學生自我的思想認知體系,為學生的成長儲備必要的基礎。
思政課程是貫通學校教育始終的一門課程,其總的目標是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需要各學段思政課教師在彼此分工的基礎上共同配合,在一輪輪的課堂接力中齊心完成鑄魂育人的偉大工程。具體而言,小學思政課堂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主要講授學生與自我、家庭、班級、社會、國家、世界、自然等的關系,幫助小學生從情感上形成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朦朧認同”;初中課堂則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主要講授個人和集體、自我和時代、社會規(guī)則和社會秩序、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憲法和法律、國家利益和國家目標、中國和世界等內容,引導學生對黨和國家事業(yè)有總體性的認識;高中課堂則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思想精髓和理論意義,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后的基本原理;大學課堂則以學生的思維鍛煉為基礎,充分講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什么行等深刻的理論道理,強化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引導學生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各學段課堂既有自身的特點,同時又彼此關聯(lián)構成一體化的大課堂,思政課教師要在各自所屬的教育層級實施有效的教育引領,同時又兼顧相鄰層級的有效銜接和必要遞進,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方向引領和價值引導。
在信息化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不能僅局限于對傳統(tǒng)“線下課堂”的教學組織與教育引領,還須轉向在線的“云課堂”“網絡課堂”,這對于教師尤其是老年教師而言是不小的挑戰(zhàn),為此開展這方面的專業(yè)培訓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陀^地說,在當前網絡信息技術普遍化、大眾化及其全方位、無所不及的滲透化、融合化的趨勢背景下,思政課堂既是受利者,也是“受害者”。其中,“利”的方面有很多,如思政課虛擬仿真教學可使課堂知識變得可感可觸,通過“現(xiàn)實感受”以增強學生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和價值認同,再如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困難時期,在線課堂讓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可以在同時間(或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中參與學習,保證基本教學的正常開展,如此等等;但不利方面的問題也很突出,如網絡課堂教學具有互動性差、對學生的約束力不強、課堂信息安全保障薄弱等問題,這些對于思政課實效而言是致命性的問題。開展思政課教師的網絡信息技能培訓,其目的是積極適應發(fā)展潮流以盡可能地選擇、運用和發(fā)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提升思政課堂的教育實效,并有效避免使用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失誤,以及緊急使用情況下慌張和“抓瞎”。保證教師能夠熟練、有序、高效、便捷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平穩(wěn)與流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