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宇,何雪梅*,單祥萌,魯智云
1.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北京 100083 2.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杭州 310058
彩色鉆石一直是眾多鉆石愛好者追捧的對象。彩鉆的顏色有很多種,例如金黃色、棕色、綠色、藍色,其它如粉紅、紅色就較為罕有,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前人研究表明,輻照可以使鉆石產(chǎn)生空穴,熱處理會使空穴發(fā)生移動[1]。對鉆石進行輻照和熱處理聯(lián)合運用的技術可以達到改變顏色的目的,并且顏色是可以永久存在的。大部分HPHT合成黃色鉆石為Ⅰb 型鉆石,即內(nèi)部含有孤立氮原子,可以通過改色技術達到紅色、粉色或過渡顏色。發(fā)光特征一直以來都是區(qū)別天然鉆石、合成及處理鉆石的重要鑒別特征之一[2]。Tian Shao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含硼的Ⅱb型HPHT合成無色鉆石在波長為230 nm的光源激發(fā)下可產(chǎn)生波長為470 nm的藍綠色磷光[3]。王凱悅等人利用光致發(fā)光光譜研究了金剛石經(jīng)輻照產(chǎn)生的中性空位的光致發(fā)光特征[4]。本文通過對HPHT合成黃色鉆石進行改色實驗,進一步探究其發(fā)光性的變化,為鑒別彩色HPHT合成鉆石是否經(jīng)過改色提供依據(jù)。
本文對27顆實驗樣品進行分組,第一組編號H-1~H-6,第二組編號H-7~H-13,第三組編號H-14~H-22,第四組編號H-23~H-27。本文鉆石樣品均以黃色為主,部分樣品顏色偏暗,內(nèi)部暗色包體較多。第一組樣品晶體顆粒較大,大約5×5×3 mm,其余三組樣品顆粒相對較小,均約為3×3×2 mm。樣品的晶形以立方體和八面體的聚形為主,少量樣品為八面體晶形。樣品分組如圖1所示。
1.2.1 輻照實驗
輻照的強度直接影響了鉆石改色的效果。鉆石中的C-C鍵的位移閥能大約為97 keV[5],輻照能量必須遠遠大于鉆石的C-C鍵的位移閥能才能使鉆石的結構產(chǎn)生缺陷。輻照實驗在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本文采用了高能大功率電子直線加速器輻照裝置,輻照能量10 MeV,功率20 KW,每秒鐘輻照劑量5000 Gy。并根據(jù)分組分別對樣品進行了5、7、7.5及8小時的輻照,各組樣品輻照后均可見綠色調(diào),且輻照時間越長綠色調(diào)越深,同組的樣品輻照后顏色相似。
1.2.2 熱處理實驗
熱處理會使前期輻照產(chǎn)生的空穴被捕獲,形成其他穩(wěn)定的色心,進而改變鉆石的顏色。當溫度達到800°C時,就會為鉆石的空穴移動提供足夠多的能量。本次熱處理實驗在小型馬弗爐中進行,使用真空石英管作為樣品倉。從輻照之后的每組樣品中各抽取一顆樣品重新進行分組,分組情況如表1所示。針對四組樣品不同的輻照劑量設置了不同熱處理實驗方案,加熱溫度分別為800°C、900°C、1000°C和1100°C,加熱時間均為10分鐘。熱處理后所有樣品發(fā)生明顯顏色變化,均產(chǎn)生了紅色調(diào),部分樣品可見灰黑色調(diào),個別樣品存在熔蝕現(xiàn)象。同組樣品無明顯顏色差異。
表1 熱處理分組情況Table 1 Heat treatment grouping of samples
顯微放大觀察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寶石研究實驗室利用寶石學顯微鏡完成。測試人:單祥萌、劉峻宇。
紅外光譜測試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寶石研究實驗室完成。測試儀器為Bruker Lumos FTIR傅立葉轉換顯微紅外光譜儀。掃描次數(shù):32次,分辨率:4 cm-1,譜區(qū)范圍:600 cm-1~4000 cm-1。測試人:單祥萌、劉峻宇。
光致發(fā)光光譜測試在國家首飾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完成。實驗儀器為DXR Raman Microscope,使用532 nm波長的激光,曝光時間為1s,曝光次數(shù)為30次。測試人:陳晶晶。
DiamondViewTM測試在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寶石研究實驗室完成。觀察并拍攝了樣品的紫外熒光特征圖像。測試人:單祥萌、劉峻宇。
三維熒光測試在中關村HORIBA公司科學事業(yè)部完成。測試儀器為FL3-TCSPC熒光光譜儀,激發(fā)狹縫:14.00 nm;發(fā)射狹縫:14.00 nm;積分時間:0.1s;激發(fā)波長范圍:230 nm~400 nm;發(fā)射波長范圍:236 nm~1050 nm。測試人:單祥萌、劉峻宇。
2.2.1 顯微放大觀察
本文的實驗樣品初始顏色為黃色,輻照后變?yōu)榫G色,輻照僅改變了樣品的顏色,并不會改變樣品的外觀。熱處理后變?yōu)榧t色,其表面顏色呈灰黑色,推測是樣品在熱處理的過程中表面受到氧化所致,顏色變化如圖2所示。
圖2 H-1號樣品改色前后顏色變化Fig.2 Color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原始樣品內(nèi)部可觀察到細小的暗色包裹體,為鉆石在合成過程中加入的鐵基或鎳基合金催化劑、石墨的殘余[6]。輻照加熱處理后包裹體變化不明顯,金屬狀定向排列的包裹體邊界變的略微模糊,但是沒有出現(xiàn)形態(tài)方面的改變。
2.2.2 紅外光譜測試
紅外光譜測試利用鉆石在紅外光譜的1000 cm-1~1400 cm-1內(nèi)的吸收峰來判斷鉆石中N的聚集形式,從而進一步劃分鉆石的類型。本文樣品的紅外光譜圖如圖3所示,以H-1號樣品為例,其余樣品的紅外光譜圖均與H-1號相似。在1130 cm-1和1344 cm-1處有很明顯的Ⅰb型鉆石典型吸收峰,與鉆石晶體中的孤立N(C心)有關[7],本文的樣品均為Ⅰb型合成鉆石。在2850 cm-1和2920 cm-1處可見微弱的吸收,分別為sp3雜化C-H鍵的對稱伸縮振動和反對稱伸振動[8]。輻照和熱處理后樣品的紅外光譜均未發(fā)生明顯的變化,故在本次實驗中輻照和熱處理并不能改變鉆石的類型。
圖3 H-1號樣品改色前后紅外光譜變化Fig.3 Changes of infrared spectrum of sample H-1 before and after changing its color
2.2.3 光致發(fā)光光譜測試
利用激光來激發(fā)鉆石產(chǎn)生的光致發(fā)光光譜是測試鉆石內(nèi)部結構畸變的常用手段。特別常用于鑒別鉆石是否經(jīng)過改色處理。樣品的光致發(fā)光光譜測試結果如圖4所示。以H-15號樣品為例,其余樣品的光致發(fā)光光譜圖均與之相似。光譜圖可見極強的572.4 nm峰位,與拉曼光譜中的1333 cm-1相對應[9],為鉆石的特征峰。
圖4 H-15號樣品的光致發(fā)光光譜圖Fig.4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he sample H-15
樣品經(jīng)過輻照之后572.4 nm的鉆石特征峰保持不變。同時出現(xiàn)了明顯的575 nm、626 nm、637 nm、741 nm的強發(fā)光峰位,比較寬的659 nm、680 nm峰位。575 nm的峰位是由孤立N和空穴形成的不帶電的(N-V)0色心。626 nm的峰位是由N與間隙原子組成的復合缺陷共同導致[10]。637 nm的峰位是由(N-V)0捕獲一個電子形成的(N-V)-心導致的。659 nm的峰位與鎳有關,由于在HPHT合成鉆石中常常添加鐵或鎳的化合物,因此會檢測到鎳的缺陷峰位。741 nm的峰位是GR1色心的典型峰,使樣品產(chǎn)生綠色調(diào)[11],是由高能粒子轟擊鉆石產(chǎn)生的大量中性的結構空穴引起的。741 nm的峰位可作為鉆石經(jīng)輻照處理的依據(jù)。
樣品在經(jīng)過輻照和熱處理后741 nm峰位消失,575 nm、637 nm的峰位增強,其余峰位無明顯差異變化。(N-V)-色心被認為是鉆石呈紅色調(diào)的原因[1]。鉆石在經(jīng)過熱處理之后637 nm的峰位顯著增強,說明大量(N-V)0捕獲電子形成了(N-V)-心。741 nm峰位消失,說明大量GR1色心的空穴被孤N捕獲,形成了(N-V)0心和(N-V)-心,同時高溫促使(N-V)0色心捕獲電子,形成了大量的(N-V)-色心,最終使鉆石呈紅色。
2.2.4 DiamondViewTM
DiamondViewTM可以觀察HPHT合成鉆石的幾何生長區(qū)結構,用以鑒別合成鉆石[12]。電子在吸收了特定波長的光后會發(fā)生躍遷至激發(fā)態(tài),而激發(fā)態(tài)的電子無法穩(wěn)定存在,再經(jīng)過振動弛豫等無輻射的形式回到第一激發(fā)態(tài)后會發(fā)射出比吸收光波長更長的光。以H-20號樣品為例(圖5),樣品在未處理時通過DiamondViewTM觀察可見明顯的黃綠色熒光,呈十字交叉狀。在經(jīng)過輻照之后樣品的熒光顏色和發(fā)光樣式并未發(fā)生明顯改變。熱處理后所有樣品均可見橘紅色熒光,且十字形熒光非常不明顯,這可作為HPHT Ⅰb型合成黃色鉆石經(jīng)過輻照后熱處理的鑒別依據(jù)。
圖5 H-20號樣品改色前后在DiamondViewTM下的熒光變化Fig.5 Fluorescence changes of sample H-20 under DiamondViewTM before and after changing its color
2.2.5 三維熒光光譜分析
以H-2號樣品為例(圖6),在波長為230 nm的激發(fā)光源下,樣品可見發(fā)射波長為390 nm、500 nm、656 nm和855 nm的四個三維熒光主峰,在經(jīng)過輻照處理之后樣品的三維熒光沒有明顯變化,熱處理后在相同的230 nm的激發(fā)光源下樣品的四個三維熒光主峰消失,變?yōu)橐粋€發(fā)射波長625 nm的三維熒光主峰。這與DiamondViewTM的結果相互印證。625 nm的三維熒光主峰的出現(xiàn)可作為HPHT Ⅰb 型合成黃色鉆石經(jīng)過輻照后熱處理的鑒別依據(jù)。
圖6 H-2號樣品的改色前后的三維熒光光譜圖a:未經(jīng)處理樣品的三維熒光等高線圖;b:輻照后樣品的三維熒光等高線圖;c:輻照和熱處理后樣品的三維熒光等高線圖Fig.6 3D fluorescence comparison of sample H-2 before and after color changea: 3D fluorescence contour map of untreated samples;b:3D fluorescence contour map of irradiated samples;c:3D fluorescence contour map of irradiated and heat-treated samples
(1)紅外光譜分析可知樣品均為Ⅰb 型鉆石。在本次改色實驗中,輻照和熱處理并不能改變鉆石的類型。
(2)電子輻照使會使樣品產(chǎn)生結構缺陷,引入GR1色心,使樣品產(chǎn)生綠色調(diào)。741 nm的峰位可作為鉆石輻照處理的證據(jù)。熱處理后741 nm峰位消失,高溫促使(N-V)0色心捕獲電子,形成了大量的(N-V)-色心,最終使鉆石產(chǎn)生紅色調(diào)。
(3)DiamondViewTM熒光光譜儀下樣品發(fā)黃綠色“十字”熒光。輻照不會改變其熒光樣式,輻照后熱處理會使樣品均會出現(xiàn)橘紅色熒光。這可作為檢測HPHT合成Ⅰb型黃色鉆石是否經(jīng)過熱處理的鑒別依據(jù)。
(4)本文樣品在230 nm的激發(fā)光源下可以觀察到波長390 nm、500 nm、656 nm、855 nm處的四個三維熒光主峰。輻照處理并沒有明顯改變樣品的三維熒光圖譜。熱處理后樣品原有的熒光主峰全部消失,出現(xiàn)了625 nm的熒光主峰,對應了DiamondViewTM觀察到的橘紅色熒光現(xiàn)象。
致謝:感謝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寶石研究實驗室、國家首飾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及劉子源、吳欣茹同學對本次實驗及測試所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