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學秀,贠文晶,王海旭,趙穎穎,楊亞楠,孫同文*
腺垂體功能減退癥是指某種原因導致垂體前葉激素分泌減少而出現(xiàn)的一組癥候群,與中樞性尿崩癥同時存在時稱為全垂體功能減退癥,輕度的正細胞性貧血是其最常見的血液系統(tǒng)表現(xiàn)[1],白細胞和血小板同時減少的情況較為少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肝損傷因素所致的,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yōu)橹饕卣鞯呐R床綜合征,疾病譜包括單純性肝脂肪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細胞肝癌。垂體功能減退時NAFLD的發(fā)病風險增加,合并肝硬化時可能繼發(fā)脾功能亢進導致三系血細胞減少。本研究對近年收治的8例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提高臨床醫(yī)師對該類疾病的認識。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8例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入組標準:(1)有不同程度的垂體功能低下臨床表現(xiàn)和/或鞍區(qū)疾病史,垂體-靶腺軸激素檢測明確存在1項或多項腺垂體激素分泌功能低下;(2)臨床或病理診斷為肝硬化。排除標準:肝硬化原因明確和原發(fā)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本研究獲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2022-KY-0229-002),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總結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治療方法及隨訪結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本研究納入的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診斷垂體功能減退癥時年齡為9~20歲,平均年齡12歲;診斷肝硬化時年齡為16~24歲,平均年齡19.9歲;中間相隔時間3~14年,平均時間7.9年,見表1。1例患者為標準體質量,7例患者為腹型肥胖。
表1 8例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特征Table 1 Clinical features of 8 cases of hepatic cirrhosis secondary to hypopituitarism
2.2 發(fā)病原因及診斷 發(fā)病原因:生殖細胞瘤手術史4例、顱咽管瘤手術史2例、鼻咽癌放療后1例、垂體柄阻斷綜合征1例;腺垂體功能減退癥1例、全垂體功能減退癥7例。診斷:肝臟活檢證實為肝硬化2例、影像學診斷肝硬化6例。
2.3 臨床表現(xiàn)及合并癥 乏力、食欲不振8例;外生殖器發(fā)育不良7例;身材矮小7例;消化道出血2例;鼻衄、牙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2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6例,感染性休克2例;并發(fā)垂體危象2例,其中1例有癲癇;糖尿病2例,糖耐量異常1例;骨質疏松癥2例;中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1例。
2.4 檢查結果與治療 8例患者垂體-甲狀腺軸、垂體-性腺軸、生長激素(GH)、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血常規(guī)、肝纖四項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均異常,7例患者抗利尿激素及肝功能異常,6例患者垂體-腎上腺軸、凝血功能和血脂異常??估蚣に胤置诋惓;颊呔鶕?jù)血壓、尿量、尿比重、電解質情況應用醋酸去氨加壓素片;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給予氫化可的松早晨20 mg,下午10 mg(疾病所致應激狀態(tài)時適當加量);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根據(jù)甲狀腺功能補充甲狀腺激素;性腺功能減退患者男性補充十一酸睪酮,女性行雌孕激素序貫治療;6例患者(病例2、3、4、5、7、8)行GH替代治療。隨訪1年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纖維蛋白原、肝纖四項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后患者血紅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谷氨酰轉肽酶、直接膽紅素、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時間、內源性凝血酶原時間、D-二聚體較治療前無改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8例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患者內分泌檢查及激素補充情況Table 2 Endocrine examination and hormone supplement treatment in 8 cases of hepatic cirrhosis secondary to hypopituitarism
表3 8例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療前、治療1年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inspe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oneyear treatment in 8 cases of hepatic cirrhosis secondary to hypopituitarism
表3 8例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療前、治療1年后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inspe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oneyear treatment in 8 cases of hepatic cirrhosis secondary to hypopituitarism
指標 治療前 治療后 t配對值 P值血常規(guī)白細胞計數(shù)(×109/L) 3.3±1.2 3.8±1.2 -4.216 <0.05血紅蛋白(g/L) 90.6±16.7 92.1±16.7 -1.214 >0.05血小板計數(shù)(×109/L) 61.4±12.1 68.9±12.5 -2.942 <0.05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U/L) 37.8±23.0 35.2±8.7 0.456 >0.05天冬氨酸氨基轉氨酶(U/L) 58.0±19.1 46.3±14.0 2.520 <0.05谷氨酰轉肽酶(U/L) 122.1±90.8 71.8±67.0 1.148 >0.05堿性磷酸酶(U/L) 163.8±79.8 135.6±53.6 2.825 <0.05總膽紅素(mmol/L) 56.6±30.4 46.1±22.3 2.764 <0.05直接膽紅素(mmol/L) 23.8±18.1 20.9±11.3 0.941 >0.05間接膽紅素(mmol/L) 32.9±20.3 25.3±13.9 2.562 <0.05血脂總膽固醇(mmol/L) 3.9±1.1 3.5±0.6 1.446 <0.0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2.2±1.1 2.0±0.6 0.909 <0.0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0.8±0.5 0.9±0.5 -2.872 <0.05三酰甘油(mmol/L) 2.6±1.8 1.9±1.0 1.610 >0.05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s) 14.9±3.4 14.0±4.1 1.336 >0.05內源性凝血酶原時間(s) 39.8±9.8 36.5±8.7 2.323 >0.05纖維蛋白原(g/L) 1.7±0.9 2.0±0.7 -2.542 <0.05 D-二聚體(mg/L) 0.7±0.4 0.7±0.5 -0.310 >0.05肝纖四項Ⅳ型膠原(μg/L) 122.3±43.1 114.5±45.6 2.805 <0.05透明質酸(μg/L) 134.9±40.5 123.9±36.3 4.179 <0.05Ⅲ型前膠原N端肽(μg/L) 45.5±26.8 37.0±20.3 3.032 <0.05層粘連蛋白(μg/L) 177.1±59.6 150.8±51.4 5.333 <0.05
垂體功能減退癥多表現(xiàn)為中樞性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血脂異常,其也是NAFLD發(fā)病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2],但垂體功能減退癥合并肝硬化失代償期、脾功能亢進繼發(fā)三系減少極為少見,且容易被臨床醫(yī)生所忽視??偨Y以上8例患者臨床資料,特點如下:(1)垂體功能減退癥原因明確,腫瘤手術或放療多見;(2)患者均有垂體-性腺軸、垂體-甲狀腺軸、GH、IGF-1、血常規(guī)、肝纖四項和影像學異常,7例患者有抗利尿激素及肝功能異常,6例患者有垂體-腎上腺軸、凝血功能和血脂異常;(3)患者多為青少年,垂體功能減退后未及時規(guī)范激素替代治療,尤其是GH及性激素,未規(guī)律復診;(4)7例患者腹型偏胖或肥胖,3例患者合并糖代謝異常,6例患者合并血脂代謝異常,2例患者合并骨代謝異常,1例合并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5)免疫力低下,易反復感染,甚至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垂體危象;(6)患者出現(xiàn)肝硬化前均有數(shù)年的激素缺乏病程;(7)給予激素替代治療1年后隨訪,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纖維蛋白原、肝纖四項較治療前改善(P<0.05)。
垂體功能減退時常存在多種激素缺乏,GH分泌最易受影響,之后依次是垂體-性腺軸、垂體-甲狀腺軸、垂體-腎上腺軸,部分可合并中樞性尿崩癥,本結果與之一致。長期規(guī)范的激素替代治療非常重要,否則會出現(xiàn)靶腺功能低下,本研究中8例患者均未給予長期規(guī)范的激素替代治療直至出現(xiàn)肝硬化失代償期癥狀。研究發(fā)現(xiàn)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3],GH缺乏的患者MS患病率更高,且與GH水平呈負相關[4],NAFLD是MS累及肝臟的表現(xiàn)。不同于常見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診斷肝硬化的平均年齡較小,為19.9歲,垂體功能減退后診斷肝硬化的平均時間是7.9年,與既往的研究[5]基本一致,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發(fā)生肝硬化具有年輕化的特點。
GH是促進NAFLD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其對內臟脂肪具有強烈的脂解作用,垂體功能減退癥患者NAFLD的患病率增加,嚴重程度與GH水平相關[6]。TAKAHASHI等[7]發(fā)現(xiàn)1例侏儒癥合并NASH的患者接受6個月的GH替代治療后,NASH和血脂紊亂顯著改善,氧化應激顯著降低。GH替代治療不僅可改善肝酶、組織學變化,還可降低纖維化標記物[8],不僅如此,GH還可顯著改善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預后[9]。有研究發(fā)現(xiàn)特沙莫林(一種合成的GH釋放激素)可阻止艾滋病患者NAFLD的肝纖維化[10],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改善NAFLD患者代謝的新治療策略。本研究8例患者均根據(jù)需要給予甲狀腺激素、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去氨加壓素的補充治療,但由于經濟原因只有4例患者行GH治療,GH補充患者治療效果是否明顯優(yōu)于未補充患者仍需進一步隨訪。
IGF-1缺乏也是NAFLD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患者均存在IGF-1水平低下。肝臟為IGF-1的主要產生部位,受GH調節(jié)。肝細胞GH受體特異性缺失小鼠血清IGF-1水平降低90%,這類小鼠表現(xiàn)出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游離脂肪酸增加和嚴重的肝脂肪變性,表明GH和IGF-1在肝臟中的生理重要性[11]。較低的IGF-1水平與NAFLD患者的炎癥嚴重程度、肝細胞氣球樣變[12]和纖維化[13]有關。GH缺乏的小鼠出現(xiàn)線粒體功能障礙、形態(tài)嚴重異常,而IGF-1可非依賴于GH逆轉這些異常[14]。應用IGF-1可改善肝硬化小鼠模型的肝功能和纖維化,改善老年小鼠的線粒體功能[15]。綜上,這些研究表明GH和IGF-1缺乏與NAFLD發(fā)生發(fā)展相關,并可能以其獨特的機制適用于其治療。
垂體分泌的其他激素也在NAFL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機體處于低代謝狀態(tài),易發(fā)生腹型肥胖,NAFLD風險明顯增加[16]。YAN等[17]發(fā)現(xiàn)促甲狀腺激素可通過上調SREBP-1c的活性增加肝臟三酰甘油聚積,促進肝臟脂肪變,其調控三酰甘油合成代謝過程主要是通過cAMP/PKA/PPARα信號通路實現(xiàn),且PKA、PPARα和SREBP-1c等分子在調控三酰甘油合成代謝過程中居于核心地位。皮質醇可通過增加脂肪酸的運輸、促進脂質在肝臟的積累促進NAFLD的發(fā)病[18]。脫氫表雄酮水平降低與NAFLD患者的纖維化進展有關[19];血清雌、雄激素水平低與肝脂肪變性有關[20-2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高滲可抑制成纖維細胞3T3-L1脂肪細胞胰島素信號傳導,導致胰島素抵抗[22],進一步參與了NAFLD的發(fā)生。也有研究報道瘦素水平與肝纖維化呈顯著相關性[23]。本研究中患者甲狀腺激素、性激素水平均明顯下降,多數(shù)合并中樞性尿崩癥,且激素替代治療不足均在肝硬化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了垂體功能減退,但均未積極治療,直至出現(xiàn)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表現(xiàn),經過規(guī)范的激素替代治療后復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凝血功能、血脂、肝纖四項,多數(shù)指標較治療前改善,提示激素治療有效,因此臨床對于此類患者應行積極的激素替代,防止肝硬化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及進展。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樣本量較少,且肝穿刺活檢病例只有2例,常規(guī)的血液檢查和影像檢查不能準確評估患者肝硬化進展情況,未來需要進行更多前瞻性、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以及動物實驗來進一步明確垂體功能減退癥和NAFLD的關系。
作者貢獻:時學秀、贠文晶、王海旭、趙穎穎、楊亞楠、孫同文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時學秀、王海旭、楊亞楠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及整理;時學秀、贠文晶、趙穎穎、孫同文進行結果的分析與解釋;時學秀負責撰寫和修訂論文;孫同文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