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雯,陳莎珠,韓麗娜
(佛山市三水區(qū)人民醫(yī)院超聲科,廣東 佛山 528100)
子宮脫垂(UP)多發(fā)生于絕經后女性,是盆底障礙性疾病,主要因盆腔韌帶、筋膜、肌肉等松弛,導致子宮支撐力降低[1]。UP病因較多,多次陰道分娩、盆腔手術史、家族史、吸煙史等均可能是誘發(fā)UP的重要因素。UP病情較輕者一般無明顯癥狀,嚴重者會出現(xiàn)腰骶部下墜感或疼痛,部分患者會伴發(fā)排尿、排便異常,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因此,采取有效手段積極診斷UP至關重要。CT、磁共振、超聲等均是診斷UP重要手段,但盆底MRI檢查費用較高,禁忌癥多,患者接納度不高,故應用受限[3]。經會陰三維(3D)超聲能夠清晰顯示盆腔形態(tài)、表面特征、空間位置等,能夠獲得盆底軸面影像,且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4]。四維(4D)超聲可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在觀察盆腔結構、盆底形態(tài)方面有較好效果。但目前關于3D和4D聯(lián)合診斷UP的價值鮮見報道。本研究旨在觀察經會陰3D聯(lián)合4D超聲測定肛提肌裂孔面積(LHA)對UP的診斷價值。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佛山市三水區(qū)人民醫(yī)院接收的40例確診為UP的患者,納入UP組;另選取同期本院接收后檢查為非UP的健康女性40例,納入非UP組。UP組年齡51~75歲,平均(63.76±4.33)歲;病情程度Ⅰ度13例、Ⅱ度22例、Ⅲ度5例;體重指數(shù)(BMI)17.6~25.8 kg·m-2,平均(22.15±1.05)kg·m-2;孕產次數(shù)1次18例、≥2次22例。非UP組年齡48~77歲,平均(63.21±4.09)歲;BMI 17.2~26.1 kg·m-2,平均(22.73±1.14)kg·m-2;孕產次數(shù)1次15例、≥2次25例。2組年齡、BMI、孕產次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UP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5]中相關標準,且經醫(yī)生查體、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②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精神正常,意識清晰,能夠配合完成相關研究;④入組近期未服用過雌激素類藥物;⑤無盆腔手術史。
2)排除標準:①伴盆腔占位性病變或生殖系統(tǒng)疾病;②無法進行Valsalva動作;③伴精神系統(tǒng)疾病;④影像學資料不清晰;⑤慢性咳嗽史。
使用Resona 70B及Resona 8S彩超診斷儀(邁瑞)進行檢查,配備DU-2U及4D容積探頭D8-4U,探頭頻率分別為2~8、3~10 MHz。檢查由高年資、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師完成。檢查前,叮囑被檢查者做好直腸、膀胱排空準備,殘余尿量不得多于50 mL,取膀胱截石位檢查,探頭上套一次性無菌套,然后涂抹耦合劑,將探頭置于被檢查者會陰部,掌握好力度,于靜息狀態(tài)下時,恥骨下緣到體表距離不到1 cm時,可清晰觀察盆底正中矢狀切面,觀察陰道、直腸等結構。啟動3D模式,獲得靜息狀態(tài)肛提肌裂孔(LH)軸平面;指導被檢查者進行Valsalva動作,于最大動作時啟動3D模式,獲得LH切面。然后啟動4D模式,告知被檢查者開始進行Valsalva動作,開始錄像,時間在6 s以上,當被檢查者達到最大動作后,停止錄像。每位被檢查者重復采集Valsalva-3D及4D模式圖像3次,選擇圖像最清晰的一次測量。于盆底正中矢狀、冠狀切面調整X、Y、Z軸,獲取標準的LH平面(即使得恥骨聯(lián)合后下緣、尿道、肛管顯示于同一平面上)。于靜息狀態(tài)、Valsalva-3D及Valsalva-4D狀態(tài)下,測定LHA值,測量3次取平均值為最終結果。UP患者3種狀態(tài)下的典型超聲表現(xiàn)見圖1A—C。
A:靜息狀態(tài),膀胱頸活動度增大,可見膀胱膨出,子宮脫垂;B:Valsalva-3D狀態(tài),肛提肌裂孔擴張,LHA 22.89 cm2,未見肛提肌及肛門括約肌斷裂聲像;C:Valsalva-4D狀態(tài),膀胱頸活動度增大,可見膀胱膨出,肛提肌裂孔擴張,肛提肌裂孔面積24.50 cm2,未見肛提肌及肛門括約肌斷裂聲像。
比較2組于靜息狀態(tài)、Valsalva-3D及Valsalva-4D狀態(tài)下LHA值差異;繪制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經會陰3D聯(lián)合4D超聲測定LHA對于UP的診斷價值[曲線下面積(AUC)、敏感度和特異性等]。
UP組靜息狀態(tài)下、Valsalva-3D和Valsalva-4D狀態(tài)下LHA值均明顯高于非UP組(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不同狀態(tài)下LHA值比較
將UP情況作為狀態(tài)變量(1=UP,0=非UP),將靜息狀態(tài)下、Valsalva-3D和Valsalva-4D狀態(tài)下LHA值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圖(圖2)。結果顯示,靜息狀態(tài)下、Valsalva-3D、Valsalva-4D狀態(tài)下LHA值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UP的AUC均>0.750,均有一定診斷價值,且以聯(lián)合檢測診斷價值更高,且當其cut-off值分別取11.751、18.755和18.535 cm2時,可獲得最佳診斷價值。見表2。
表2 經會陰3D聯(lián)合4D超聲測定LHA對UP的診斷價值的ROC曲線分析
1-特異性
UP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患者若長時間站立或用力咳嗽,可能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失去自我照顧能力,加重不良情緒,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6]。因此,積極診斷UP十分必要,以對臨床早期治療提供指導。肛提肌包括恥尾肌、髂尾肌,對女性盆腔器官有重要支持作用,可動態(tài)調節(jié)機體內部膀胱儲尿、大小便功能,一旦其發(fā)生形態(tài)、功能異常,直接影響盆腔功能,導致UP[7-8]。因此,通過評估肛提肌裂孔形態(tài)、完整性等可反映子宮、尿道、盆地支撐結構變化。
盆腔器官脫垂評價系統(tǒng)雖然是目前評估女性盆腔器官脫垂的檢查方法,但無法明確脫垂內容物、解剖結構,不利于臨床今后手術方案的擬定[9]。因盆底組織相對封閉、隱匿,且子宮相鄰組織器官聯(lián)系密切,空腔多,常規(guī)影像學方法診斷UP靈敏度不高,應用受限[10]。經會陰超聲不斷被用于UP診斷中,進而明確肛提肌裂孔形態(tài)及面積變化,與二維超聲比較,3D超聲分辨率更高,可清晰顯示盆底肛提肌及LHA,還可觀察子宮內病灶形態(tài)疾病變位置[11]。4D超聲也可自動獲得容積數(shù)據(jù),實現(xiàn)多層面、多角度觀察,評估不同狀態(tài)下盆腔臟器功能,為臨床診斷提供客觀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顯示,UP組靜息狀態(tài)、Valsalva-3D和Valsalva-4D狀態(tài)下LHA值均顯著高于非UP組(均P<0.001),說明UP患者在盆腔未承受壓力時(靜息狀態(tài)),LHA仍高于健康女性。原因可能為:UP患者肛提肌結構較健康女性松散,肌力薄弱,難以承受盆腔臟器重力,靜息狀態(tài)下仍不健康,若腹內壓升高時,差異更為顯著[12]。該結果也初步說明會陰3D聯(lián)合4D超聲測定LHA可能對診斷UP有一定價值。進一步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靜息狀態(tài)、Valsalva-3D和Valsalva-4D狀態(tài)下LHA值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UP均有一定價值,且以聯(lián)合診斷價值最高。分析原因在于:會陰3D超聲可獲得盆底清晰圖像,幫助醫(yī)師準確判斷LHA,直觀觀察到受檢者子宮狀態(tài),觀察相鄰組織器官變化,進而診斷UP。但3D超聲難以動態(tài)觀察LHA變化,無法精準判斷Valsalva最大動作節(jié)點,需重復訓練,評估受檢者配合度[13]。而4D超聲可動態(tài)觀察LHA情況,全程動態(tài)存儲Valsalva動作,準確判斷最大的狀態(tài)。LHA是判斷肛提肌裂孔彈性、順應性的重要指標,可評估盆底損傷、器官脫垂等,因此,通過3D聯(lián)合4D超聲可準確評估LHA,診斷UP。但本研究也有局限,如難以要求患者Valsalva動作標準度,需患者高度配合,這也會影響測量結果,今后需排除此方面因素再次驗證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經會陰3D聯(lián)合4D超聲測定LHA診斷UP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診斷性能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