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華
“教-學-評”一致性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對學習的評價具有目標的一致性,它指向有效教學,致力于用系統(tǒng)思維解決“如何落實”“落實得怎樣”的問題。
從《“教-學-評”一致性的意義與含義》的理論闡述到《如何成就好課:一致性地思考目標、評價與教學》的教學實踐,從《“教-學-評”一致性三因素理論模型的建構》的理論逐漸成熟到《學-教-評一致性的課堂實踐困境與突破》的教學實踐深化。近十年,“教-學-評”一致性在我國得到了專家認同,在新高考改革和落實新課標、新課程的背景下,逐漸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進一步實踐。
當前,個別縣域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高,閱讀量不足,認為語文學習就是簡單的記憶和背誦。這樣的學習流于表面、缺少思考,屬于典型的淺表學習、偽學習。近年來,具有選拔人才功能的高考語文試卷通過增加閱讀量、變換題型、調整分數(shù)值、重視情境、強調對多文段的整體把握、改變題干提問方式等,展開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同時,其他學科考試中也融入了更多文字理解的內容。學生如果缺乏扎實的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能力,便無法順利完成新高考答卷。此種現(xiàn)狀倒逼教師反思以往的教學,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以秦華婧老師為核心的研究團隊,深入中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真實的高中語文課堂,以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2020年湖北啟用)為載體進行實踐積累,注重“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維目標的培育,通過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促成學生的真學習。此課題研究呈現(xiàn)出以下亮點。
一是為學生搭建了真學習的支架。很多學生希望學好語文,但是不得要法,長期處于低效、無趣的學習狀態(tài)。高中語文“教-學-評”一致性實踐,有“界定學習目標” “設計學習活動”“實施活動評價”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這有別于以往課程的教師立場或內容立場,而是基于學生立場。學生能作為主體參與學習,完成根據(jù)課標分解的一個個有梯度的課時學習目標,在進階中實現(xiàn)單元學習目標,通過習得的過程實現(xiàn)從“雙基”到素養(yǎng)的升華。
二是促成師生、生生、師師課堂內外交流的實現(xiàn)。具體課時目標的制訂,要求教師必須研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分析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了解學情,設計接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能夠提升學生知識建構能力和思維發(fā)展水平的學習任務和評價任務。上述要求讓教師之間的研討有針對性、有內容,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流于形式,師生對話成為常態(tài),并保證了教學質量。
三是研究過程接地氣,研究成果可操作性強。課題將研究融入日常教學,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及當?shù)匚幕Y源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學生完成和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緊密的情境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并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促進其思維不斷深化。在完成每個單元、每個課時的學習目標中,教師努力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學習,實現(xiàn)評價的可測和及時反思,讓后續(xù)研究者獲得教學參照。
需要指出的是,課題組成員后期可以繼續(xù)提升新課標的分解能力、新教材的整體解讀能力、文本的細讀能力,增強跨學科意識,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組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1JB315)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