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東 周 潔 馬占忠 何劍芬 莊曉丹 朱慧樂 劉 貞 胡紅波粵北人民醫(yī)院,廣東韶關 512026
宮頸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癥,全世界每年新發(fā)病例超過500 000例,新增死亡病例約311 000例[1]。持續(xù)性的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navirvs,HPV)感染在CC和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2-3]。盡管持續(xù)性的宮頸HPV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和CC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HPV的清除、持續(xù)感染與宮頸發(fā)生癌前病變并進展到癌變這一過程的驅動和協(xié)同致病因素還知之甚少。因此,研究協(xié)同或抑制從HPV感染向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變發(fā)展的其他相關因素是至關重要的。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陰道微生物群是這種轉變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基于Illumina高通量測序平臺和BIPES序列研究方法,檢測分析持續(xù)性HR-HPV感染者陰道菌群的特征,為揭示HR-HPV持續(xù)感染及其引起宮頸病變的機制提供線索和理論依據(jù)。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粵北人民醫(yī)院(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女性,1年內曾接受兩次HPV檢查,且間隔時間超過6個月。將兩次檢測到相同亞型的HR-HPV納入持續(xù)HPV陽性組,共36例。兩次檢測HR-HPV均陰性者納入持續(xù)HPV陰性,共10例。納入標準:21~75歲女性;取樣前3 d內無性接觸和陰道給藥;1個月內未系統(tǒng)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藥。排除標準:妊娠期和產褥期女性;免疫缺陷疾病的女性。本研究已通過粵北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KY-2020-011)。全部入組患者已經(jīng)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按HR-HPV型別分組 HR-HPV陰性組有10例,年齡43~46歲,中位年齡43歲;單一HRHPV陽性組有22例,年齡44~52歲,中位年齡48歲;多重HR-HPV陽性組有14例,年齡38~51歲,中位年齡46歲。三組間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2 按宮頸病變程度分組 HR-HPV陽性組中共有23例接受宮頸活檢,其中慢性炎癥組7例,年齡30~45歲,中位年齡39歲;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組6例,年齡35~49歲,中位年齡42歲;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組10例,年齡31~59歲,中位年齡43歲。三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3.1 陰道菌群檢測 ①樣本采集:受試者需要在月經(jīng)干凈后采樣,并在取樣前3 d禁止性生活及陰道局部用藥,用兩個無菌陰道棉簽收集陰道穹窿或陰道中側的分泌物,之后立即置于-80℃冰箱保存;②16SrRNA高通量測序:陰道菌群基因組提取、16SrRNA-V4區(qū)域基因片段的擴增、16SrRNA-V4區(qū)域基因高通量測序、生物信息學分析均外送至華大基因(武漢)完成。
1.3.2 HPV基因分型檢測 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技術對宮頸脫落細胞標本進行14種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檢測。
1.3.3 病理 對病變可疑的部位行宮頸活檢術和/或宮頸管搔刮術。組織標本由兩名以上的資深病理學專家分別進行病理診斷,診斷依據(jù)為2020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4-5]。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M(P25,P75)]表示,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的秩和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曼-惠特尼(Man-whttey)檢驗(Z值),多組間采用Kruskal Wallis(H值)秩和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A,β多樣性分析顯示HR-HPV陰性組、單一HR-HPV陽性組、多重HR-HPV陽性組的陰道菌群結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12.872,P< 0.001);圖1B顯示在HR-HPV陽性亞組中,單一HR-HPV陽性組和多重HR-HPV陽性組的陰道菌群結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214,P< 0.001)。圖1C關鍵物種分析,在屬水平上,Lactobacillus菌屬、Prevotella菌屬、Anaerococcus菌屬和Dialister菌屬的占比存在差異,Lactobacillus菌屬在多重HR-HPV陽性組出現(xiàn)了明顯的豐度下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647,P< 0.05)。Dialister菌屬在在多重HR-HPV陽性組出現(xiàn)了豐度上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479,P< 0.05)。圖1D顯示單一HR-HPV陽性組和多重HR-HPV陽性組之間存在豐度差異的關鍵陰道菌屬是Lactobacillus菌屬、Prevotella菌屬和Anaerococcus菌屬。
圖1 不同HR-HPV感染型別亞組間陰道菌群分析結果
2.2.1 不同級別宮頸病變組間陰道菌群的β多樣性分析、PLS-DA分析 圖2A中所示,慢性炎癥組、LSIL組和HSIL組的陰道菌群結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11.653,P< 0.05)。圖2B和2C顯示,組間兩兩分析比對,慢性炎癥組與LSIL組、LSIL組與HSIL組的陰道菌群結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782,2.649,P< 0.05)。圖2D是PLS-DA分析圖,顯示不同級別病變組陰道菌群的物種組成存在不同。
圖2 不同級別宮頸病變組間陰道菌群的β多樣性分析、PLS-DA分析
2.2.2 不同級別宮頸病變組間陰道菌群的微生物物種組成分析 分析不同級別宮頸組織病變組中陰道菌群占比前10的關鍵細菌屬,圖3A顯示慢性炎癥組和LSIL組間,Ureaplasma菌屬占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816,P< 0.05)。圖3B顯示慢性炎癥組和HSIL組間,Enterococcus菌屬占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673,P< 0.05)。
圖3 不同級別宮頸病變組間陰道菌群的微生物物種組成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單一型別和多重HR-HPV陽性組之間,存在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普雷沃氏菌屬(Prevotella)和Anaerococcus菌屬的占比差異,說明這些菌屬的豐度變化可能對HR-HPV的持續(xù)性感染或者清除產生了影響。HR-HPV陽性組中,普遍出現(xiàn)了Lactobacillus屬豐度下調。正常情況下,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乳酸桿菌屬能產生多種抑制物質,如乳酸和細菌素等以防止致病性感染,維持生殖器上皮表面的完整性,這一特征對于維持宮頸上皮屏障功能防止HPV進入基底層細胞很重要[6],它們還能調節(jié)宿主的免疫功能,影響疾病的易感性[7]。因此,乳酸桿菌屬的減少引起的病原菌增殖、陰道微生物平衡破壞,增加了HR-HPV的易感性和持續(xù)感染狀態(tài),最后導致宮頸病變的發(fā)生。
普雷沃氏菌屬(Prevotella)豐度在HR-HPV陽性的各亞組中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上調。普雷沃氏菌屬被證實與細菌性陰道病顯著相關,而細菌性陰道病已被證實與HR-HPV感染顯著相關,有研究證實普雷沃氏菌屬在CIN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作為生物標志物[8]。此外,普雷沃氏菌屬會產生膠原酶和纖溶酶,它們可以降解黏膜表面,促進陰道上皮細胞的脫落,以及唾液酸酶和脯氨酸酶,導致陰道上皮損傷,從而引起HR-HPV整合至鱗狀上皮細胞中,進而引起進一步病變[9]。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小桿菌屬(Dialister)的豐度在多重HR-HPV陽性組中出現(xiàn)上調。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合,小桿菌屬同樣是HR-HPV感染人群中出現(xiàn)的關鍵陰道菌群。陰道菌群存在小桿菌屬的女性,清除HPV更加困難,也更容易產生HPV的持續(xù)性感染[10]。但尚無研究探明小桿菌屬如何在抑制HPV清除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這個菌屬同樣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HSIL組的陰道菌群物種多樣性表現(xiàn)出更加明顯的增加。既往有研究表明陰道菌群發(fā)生變化可能是HSIL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11]。另一項支持這一結論的是HSIL女性手術切除前后的陰道菌群研究,該研究發(fā)現(xiàn),HSIL患者乳桿菌屬的多樣性降低,同時伴有促炎細胞因子和抗菌肽濃度升高。錐切手術可以降低抗菌肽水平,但無法改變陰道微生物的組成或細胞因子水平。這意味著HSIL更傾向于發(fā)生在菌群多樣性減少的陰道環(huán)境中,而這種環(huán)境并不能通過手術切除病灶和清除HPV來糾正[12]。未能重建富含乳酸桿菌的陰道環(huán)境可能是HSIL患者術后出現(xiàn)HPV持續(xù)感染和HSIL復發(fā)的原因。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在LSIL組中出現(xiàn)上調,提示LSIL的發(fā)生可能與解脲支原體相關,有研究表明,解脲支原體增加了HPV感染風險[13],可能作為輔助因素影響HPV促進癌前病變導致CC[14],同樣的,一項針對182名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女性的研究證實,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患者有顯著更高的解脲支原體感染率[15]。解脲支原體和宮頸病變致病機制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該菌屬可能參與了幾種復雜的感染相關的炎癥反應,包括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性氧化代謝產物,促進趨化因子、細胞因子表達增加,抑制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促使自由基的產生等[16]。有研究證實從LSIL組到宮頸癌組,腸球菌屬的豐度持續(xù)增加,宮頸癌組的豐度最高[17]。本研究HSIL組的腸球菌屬(Enterococcus)較慢性炎癥組出現(xiàn)了下調,與其結論不相符,需擴大樣本進一步證實腸球菌屬在宮頸疾病進程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HR-HPV的持續(xù)性感染與陰道菌群的失衡密切相關。而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HR-HPV感染相關的菌群包括乳酸桿、普雷沃氏等,尚無法完全明確這些菌屬在HPV持續(xù)感染抑或清除過程中發(fā)揮的具體作用,這也為下一步研究陰道菌群的變化與HPV持續(xù)感染并導致宮頸病變的機制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