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列寧勞動教育思想的內涵和實踐路徑論析*

2023-01-07 22:21劉淑艷劉培路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列寧共產主義勞動者

劉淑艷,劉培路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1 )

勞動教育作為一種教育與勞動相統(tǒng)一的活動,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勞動觀的基礎上,探究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fā)展而提出的重要思想。基于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感,列寧立足于俄國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對人的發(fā)展的需要,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勞動和勞動教育的理論。列寧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深刻揭示了勞動對人成長的作用,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內容、方法和實踐路徑等。全面深刻認識列寧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對于貫徹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思想發(fā)展到新階段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勞動教育的主要觀點

勞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學的勞動觀,以勞動的觀點分析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一定生產方式下人的勞動形態(tài),并在吸收盧梭、莫爾等思想家關于勞動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加以超越,形成了豐富的勞動教育理論。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在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yè)條件下,勞動卻發(fā)生了異化,異化勞動導致工人遭受肉體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殘。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不斷降低工人的工資,甚至大量雇傭女工和童工。他們在惡劣的勞動條件下過度勞動,不僅喪失了對自己生活領域內全部生產的支配權,而且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針對無產階級及其子女難以獲得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xiàn)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1]。除此之外,他們發(fā)現(xiàn)在資產階級中上層兒童中,存在著只接受理論教育而不從事生產勞動的情形,并針對這種狀況給予了嚴厲的批判,指出資產階級所倡導的教育是虛假的理性教育和宗派教育,它就像“空中樓閣”,嚴重脫離勞動實踐,會導致民眾成為思想迂腐、政治麻木的人,成為片面發(fā)展的人。同時,馬克思指出:“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期結合是改造現(xiàn)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盵2]因為生產勞動是解放人的手段,它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因此,將生產勞動同教育相結合,把技術、知識運用于物質生產,不僅能夠提高生產力水平,達到改造社會的效果,還能夠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勞動教育是教育與勞動的雙向結合。一方面,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生產勞動需要通過教育來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條件,因而勞動應該與教育相結合;另一方面,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與生產勞動相脫節(jié)的教育必將導致人的畸形、片面發(fā)展,所以教育應該與勞動相結合。在教育與物質生產相結合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了綜合技術教育的思想,主張開設專門的技術類、職業(yè)技能類院校。綜合技術教育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有了實質性的內涵,成為勞動教育的典型形式[3]。由此可見,教育與勞動的雙向結合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勞動教育的主要思想,它對于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列寧關于勞動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軌跡

列寧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源于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在馬克思主義科學勞動觀和勞動教育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俄國的實際,特別是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把勞動和勞動教育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并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形成了豐富的勞動教育思想。

1.十月革命前列寧關于勞動教育思想的探討時期

早在青少年時期,列寧就認識到傳統(tǒng)教育脫離勞動的缺陷,深知“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4]。他從小就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后來通過勤奮學習,在彼得堡大學法律系畢業(yè)后取得了律師執(zhí)照,在從事律師的工作中將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為幫助貧苦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而出庭辯護,伸張正義,培養(yǎng)了自身的勞動意識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19世紀90年代,列寧深入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有了系統(tǒng)的認識。列寧從“雇傭勞動”角度闡述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勞動,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同俄國社會實際相結合,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勞動教育的思想。列寧指出,俄國在從封建農業(yè)向資本主義農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農業(yè)機械的大規(guī)模使用,大量中下層的農民逐漸成為雇傭工人,農業(yè)工役制演變?yōu)檗r業(yè)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勞動者所受到的剝削越來越大。同時,機械化大生產催生了資本主義的新型工業(yè)形態(tài),即勞動社會化。這種社會化不是局限于某個村社,而是全國范圍內的社會化。生產積聚代替了生產分散狀況,高度集中的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導致壟斷的發(fā)生。壟斷進一步擴大了雇傭工人的隊伍,加劇了對工人的剝削,加深了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在這種情形下,資本家為了掩蓋資本對勞動剝削的事實,通過教育來馴化一些俯首帖耳的工人,進而達到榨取工人更多剩余價值的目的。列寧認為,這種教育是資產階級維護自身統(tǒng)治地位的手段,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教育是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早在1897年,列寧在批判自由主義民粹派分子尤沙柯夫時就指出,現(xiàn)代科學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xiàn)狀要求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必須要揭露資本主義教育的虛假性和偽善性,廢除和摧毀那些窮人必須通過服工役等勞動形式抵消學費的學校,進而建立普遍的教育與普遍的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學校。

2.十月革命勝利后到1920年末,列寧關于勞動教育思想的深入思考時期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建立,勞動者用自己的勞動取代了被迫的勞動,實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變革。然而,新政權面臨著投機倒把、官吏與資本家的怠工以及社會經濟遭到破壞所導致的饑荒威脅。為了同怠工行為作斗爭,應對糧食緊張的情況,列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育勞動者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進行生產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建立鐵的勞動紀律,使全國形成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同時,他強調要在全國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5]369,提出 “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根本原則,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勞動者進行勞動教育,如建立報告工作的制度,規(guī)定生產定額,開展各公社間的競賽,實行計件工資,建立獎勵制度,組織生產要仿效好的榜樣、模范公社等。在打造鐵的勞動紀律的基礎上,列寧積極倡導“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這種具體的勞動形式,強調工人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塑造,進一步深化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

3.實施新經濟政策后,列寧對勞動教育思想的完善和實踐探索時期

由于國內戰(zhàn)爭,蘇維埃俄國在非常時期采取了非常的措施,即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其主要表現(xiàn)為余糧收集制和取消自由貿易,這一政策的實施致使經濟高度集中,人民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為改變這種情況,列寧提出由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轉向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實施后,他認識到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建設離不開教育,尤其是勞動教育,并在《中央委員會給教育人民委員部黨員工作人員的指示》中提出,協(xié)約國強加給俄國的戰(zhàn)爭造成了國家的貧困,這就需要暫時把接受綜合技術教育的年齡標準從17歲降低到15歲,而對年滿15歲的人進行職業(yè)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多種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國營農場、農業(yè)實驗站、農莊、發(fā)電站等進行職業(yè)技術教育和綜合技術教育時,應當“更加廣泛地、經常地吸收所有合適的技術人員和農藝專家”[6]。只有這樣,勞動者才能更加實際地接受勞動教育,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生產技術和勞動知識。同時,列寧具體規(guī)定了綜合技術教育的目標、原則和內容,大膽創(chuàng)新了綜合技術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勞動教育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此外,列寧還提出,勞動報酬應和勞動產出的效益直接聯(lián)系起來,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推行實物獎勵制度,給予模范的,或比較優(yōu)秀的,或工作成績突出的企業(yè)、作坊、機關以及個人實物獎勵,特別是對于在經濟上作出貢獻的勞動者,應該頒發(fā)勞動紅旗勛章,給予獎金。

二、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共產主義新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勞動教育的前提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科學的、系統(tǒng)的理論,只有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才能使人們深刻認識勞動的本質和價值,進而理解勞動教育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勞動教育的前提。列寧認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人的勞動成為現(xiàn)實世界的關鍵要素之一,而生產勞動則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是人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人們?yōu)榱藙?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而“為了生存必需進行勞動”[7]。在階級社會中,被壓迫的人們?yōu)榱四軌蛏?,一直都在向壓迫者提供著無償?shù)膭趧?,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實現(xiàn)人民生活的偉大變革,就要求每個農民和工人都要“付出極大的勞動”[8],為自身的解放和幸福而斗爭。其次,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勞動具有“二重性”,其中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是商品價值形成的源泉,活勞動的介入才使得“僅僅是可能的使用價值轉化為現(xiàn)實的和起作用的使用價值”[9]。因此,當面對資本對勞動的壓迫時,人們必須積極參與工廠勞動,通過共同勞動聯(lián)合起來、團結起來,同資本家作斗爭。最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在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進程中,不合理的社會分工導致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造成人的勞動能力逐漸喪失整體性。因此,人的勞動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只有參與到社會勞動之中,通過提高人的全方位的勞動能力,才能獲得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最終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二)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共產主義一代新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共產主義的一代新人對于蘇維埃俄國建設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代新人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素質,掌握共產主義知識,還要具備共產主義的勞動態(tài)度。

1.勞動教育使人們掌握共產主義知識

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后,人與人之間的剝削關系已經不復存在。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一文中對青年提出了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然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求青年“都應該學習共產主義”[10]282。青年必須將共產主義知識的學習同工農的勞動結合起來,參與到工農的生產實踐中去,比如利用空閑時間“改善菜園工作”或“在某個工廠里學習”等。只有參與到工農的勞動中,在共同勞動中受到教育,才能“使大家都看到,入團的青年個個都是有文化的,同時又都善于勞動”[10]295,這樣,青年才能成長為真正的共產主義者。

2.勞動教育促使勞動者形成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

實現(xiàn)“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建成共產主義社會,要以高尚的共產主義覺悟和思想道德品質為思想基礎。而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則是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提高的充分體現(xiàn)。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人們的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使其熱愛勞動,并將勞動看成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有力地同舊思想、舊習慣作斗爭,克服自私自利觀念,進而自覺地、不計報酬地為社會勞動。列寧指出,培養(yǎng)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是在使人們“戰(zhàn)勝自身的保守、渙散和小資產階級利己主義,戰(zhàn)勝萬惡的資本主義遺留給工農的”[10]1舊習慣,這是比推翻資產階級更困難、更重大、更有決定意義的變革。

(三)勞動教育是提高社會主義勞動生產率的必要條件

生產力即勞動生產力,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力量。勞動生產率是勞動生產力的量化,它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標志,也是新的社會制度勝利的保證。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提出了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張,多次強調提高勞動生產率是蘇維埃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1918年,他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中提出,“要把創(chuàng)造高于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的根本任務提到首要地位”[5]490,這一根本任務指的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因為,勞動生產率“是使新社會制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東西”[10]16。共產主義要戰(zhàn)勝資本主義,最根本的條件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否則“就不可能最終地過渡到共產主義”[5]727。因此,蘇維埃俄國要建立更高形式的勞動組織,通過勞動教育使“廣大群眾自覺地在資本主義已經達到的基礎上向高于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邁進”[5]482。

1.勞動教育是蘇維埃俄國建立物質基礎的重要保證

在領導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列寧清楚地認識到,俄國是一個物質基礎十分落后的國家,“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yè)”[11]。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要保證大工業(yè)的物質基礎,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就要求發(fā)展燃料、金屬、機器制造業(yè)、化學工業(yè)的生產。列寧強調,通過勞動教育,使廣大勞動者積極參與到工業(yè)生產之中,“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全部財富”[12],不斷學習和采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建立大工業(yè)的物質基礎。為此,一方面,廣大勞動者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科學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而電氣化時代的到來為蘇維埃俄國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此時,列寧提出了全國電氣化計劃,這一計劃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技術改造,還能夠使社會主義經濟建立在現(xiàn)代大生產的技術基礎之上。他教育廣大勞動者要積極發(fā)展科學技術,進行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并對工作卓有成效者給予財政上的支持,如劃撥經費、發(fā)放獎金等。同時,鼓勵他們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應用于電氣化建設等實踐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科學技術專家。列寧強調,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高社會主義勞動生產率,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專家,將其所積累的全部科學技術知識與經驗同群眾的勞動結合起來。

2.勞動教育是提高勞動者技術水平和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

在沙俄的統(tǒng)治下,勞動群眾學習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的機會很少,致使民眾中文盲眾多。列寧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勞動者的技術水平、文化素質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十月革命后,他不止一次地強調,對勞動者來說,沒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就難以掌握最新技術,只有掃除文盲,才能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實現(xiàn)全俄電氣化。因此,列寧提出,對勞動者進行技術教育,使他們既要識字、有文化,又要有覺悟和教養(yǎng)。他強調指出,要建設共產主義,就要掌握科學技術,“使學校、社會教育、實際訓練都在共產黨員領導之下為無產者、為工人、為勞動農民服務”[10]125。

三、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全面推進勞動教育

(一)在黨的領導下動員一切社會組織承擔起勞動教育責任

1.形成黨的領導下開展勞動教育的合力

在階級社會,教育具有階級性。社會主義社會的勞動教育與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它是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服務的。十月革命后出現(xiàn)的“無產階級文化派”試圖擺脫黨的領導,主張實行無產階級文化“自治”,在組織上將教育和文化機構相分離。站在“獨立”和“自治”的立場上,無產階級文化協(xié)會的第一任主席列別捷夫在《無產階級文化》創(chuàng)刊號的一篇綱領性文章里提出,“無產階級文化只有在無產階級不受任何法律約束,在充分主動的條件下才能發(fā)展”[13]。列寧對這種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進行了批判。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文化派表面上聲稱否定一切,實際上卻膜拜甚至效仿資產階級文化,而社會主義勞動教育不能脫離政治,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真正反映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在黨的領導下,同傳統(tǒng)舊習氣、懶散、無秩序等現(xiàn)象作斗爭,使勞動者形成自覺的勞動紀律和共產主義的勞動態(tài)度。

2.在黨的領導下成立統(tǒng)一勞動學校

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后,為了改變舊學校僅僅為資產階級服務,“把教育與偽教育、與有害的課程混合在一起”的教育狀況,列寧在當時的蘇聯(lián)人民教育委員盧那察爾斯基提交的《第七屆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中作了重要的批注。列寧強調,必須以“禁止和廢除有害的東西”“統(tǒng)一學校”[14]125為原則,改變被打上了資產階級精神烙印的舊學校,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學校的措施,如廢除古代語言和宗教課程的講授、廢除舊紀律、實行男女合校等。列寧指出,建立統(tǒng)一勞動學校并非要把學校變成“勞動學?!?,更不是“讓原來的不愛從事體力勞動的中學生搬運木柴”,而是要改變死記硬背、死啃書本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在參與勞動的同時積極尋找并掌握材料,在勞動中理解所學課程的內容。因此,列寧提出,要“通過勞動去掌握知識”,不僅要掌握書本的知識,還要“掌握勞動本身的知識,而且是多方面的知識”[14]129,即能使勞動與勞動所依賴的一切科學聯(lián)系起來的、能使勞動和進行勞動的整個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知識,進而使掌握知識與學習科學技術以及參與生產實踐聯(lián)系起來。

3.發(fā)揮工會和共青團的勞動教育作用

工會是把工人教育成有階級覺悟的社會主義者的重要組織,列寧始終重視發(fā)揮工會對工人群眾的勞動教育作用。十月革命前,列寧要求廣大黨員深入到工會中去,利用工會組織團結和教育廣大工人階級,使其掌握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激發(fā)其斗爭精神,形成工人階級組織的“堡壘”。十月革命后,列寧提出要將工會的工作任務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上來。同時他指出,在蘇維埃俄國建設過程中,工會要不斷加強對工人的勞動教育,增強工人的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其自覺主動的勞動精神。作為勞動教育重要組織者的工會要在黨的領導下,將生產勞動和組織管理的實際經驗傳播到工人中去。

青年擔負著真正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共青團要組織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使他們領會共產主義。因此,列寧指出,學習共產主義,要避免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脫節(jié),要發(fā)揮共青團的勞動教育作用,將對青年的勞動教育與書本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列寧強調,離開勞動實踐,從共產主義小冊子中得來的關于共產主義的書本知識“一文不值”[10]283。共產主義青年團肩負著幫助黨教育全體勞動青年的責任,教育青年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參與生產勞動實踐,特別是參與全國電氣化的勞動實踐,學會“怎樣在技術上把電應用到工農業(yè)上去,應用到工農業(yè)的各個部門中去”[10]287,否則共產主義不過是一種愿望而已。共青團要擔負起對青年進行勞動教育的任務,通過勞動教育使青年熱愛勞動、參與勞動,并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紀律觀。

4.充分發(fā)揮“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教育作用

1919年5月10日,莫斯科—喀山鐵路分局的共產黨員和勞動群眾在星期六這一天進行了一次6小時無報酬的搶修機車的體力勞動。在這之后,義務勞動很快在全國開展起來。列寧指出,“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是在俄共(布)領導下,俄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創(chuàng)造,為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方式。它既是人們自愿的、不講報酬條件的、無定額的勞動,又是“按照為公共利益勞動的習慣、按照必須為公共利益勞動的自覺要求(這已成為習慣)來進行的勞動”[10]130。它教育人們形成自覺的勞動紀律,為全社會勞動,發(fā)揚勞動實踐中的首創(chuàng)精神,想方設法提高勞動生產率?!澳7兜纳a,模范的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10]20教育人們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勞動態(tài)度,為社會、為全體勞動群眾無償?shù)?、模范地勞動,真正地按共產主義精神辦事,用革命精神從事工作。

(二)強化勞動教育和開展勞動宣傳

1.勞動教育必須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

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針對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工人階級及其子女缺乏受教育機會、片面發(fā)展等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并且第一次論證了這一重要教育原則是大工業(yè)的必然趨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列寧結合俄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將這一原則付諸蘇維埃建設的實踐,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科學思想。列寧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同教育工作沒有聯(lián)系,教育工作同“組織勞動這個基本任務脫節(jié)”[15]。他在批判資產階級教育脫離實際的基礎上,提出將“教育和社會生產勞動緊密結合起來”,并將這一原則寫進了1919年《俄共(布)黨綱草案》之中,列為當時“最迫切的任務”加以實施。列寧指出,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育,還是脫離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xiàn)代技術水平與科學知識所要求的高度。也就是說,離開生產勞動的教育,就如同資本主義的教育一樣,表現(xiàn)為一種不切實際和形式主義;而離開教育所提供的知識和技術基礎的生產勞動,其勞動效率和生產力水平就無法滿足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因此,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必須將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只有堅持這一原則,才能夠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進而滿足蘇維埃俄國建設的需要。

2.堅持差異化勞動教育

蘇維埃政權建立后,1918年9月,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批準了由國家教育委員會起草的《統(tǒng)一勞動學?;驹瓌t》,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提出了人人可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實行免費教育的目標,設置了九年制的統(tǒng)一勞動學校,并將其分成第一級學校和第二級學校,學生年齡分別為8—12歲、13—17歲。1921年秋,蘇維埃俄國調整學制后,在學制表中,第二級學校學生的年齡改為12—17歲。列寧認為應該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勞動教育。他提出,“對未滿17歲的男女兒童一律實行免費的義務的普通教育和綜合技術教育”[16]412。第一級學校大多數(shù)設在農村,它不可能是工業(yè)學校,因為這些年幼的兒童不能到工廠里勞動,但是這些學校應開展勞動教育,帶領學生去參觀電站、國營農場、工廠等。對于第二級學校的學生,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需求,傳授木工、鉗工等方面的普通知識和綜合技術知識,使他們從理論和實踐上熟悉各主要生產部門,掌握現(xiàn)代工業(yè)的基礎,但要避免學生過早地專業(yè)化,避免把學校變成培養(yǎng)手藝人的機構。對于已滿17歲的人,要“廣泛開展同普通綜合技術知識有聯(lián)系的職業(yè)教育”[16]413,讓他們參加具有專業(yè)性特點的實踐性生產勞動,養(yǎng)成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

3.開展有效的勞動宣傳

實現(xiàn)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畢生的追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對勞動群眾進行長期的宣傳教育,使其形成自我解放的階級意識。同樣,列寧也十分重視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思想一旦掌握群眾,就變成力量”[5]321。因此,列寧十分重視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強調開展有效的勞動宣傳。列寧認為,在勞動教育中,勞動宣傳不僅可以在思想上鼓舞勞動者,還可以改進勞動方式、傳播先進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勞動宣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經常性地開展勞動動員工作。懶散性和分散性是使資本有力量而勞動無力量的根源之一,這就需要蘇維埃政權經常性地開展勞動動員工作,廣泛地、有步驟地動員所有勞動者都來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使勞動者克服職業(yè)上的散漫性和地區(qū)上的分散性,在全國范圍內把勞動最高度、最嚴格地集中起來,進而大力提高國民勞動生產率。二是開展生產宣傳。列寧要求工會干部定期到企業(yè)參加生產,并進行生產宣傳,要求工會每兩個月匯報一次在生產宣傳方面舉辦的講座、群眾大會等的確切次數(shù),以及主持人的姓名、模范企業(yè)、典型事例等。三是發(fā)揮報刊的勞動宣傳工具作用。報刊不僅是對人民進行社會教育的工具,也是對其進行勞動教育的工具。面對組織勞動、建設國家的艱巨任務,列寧認為,必須將報刊變成在經濟上重新教育勞動者的工具,變成向勞動群眾介紹如何按照新的方式組織勞動的工具。他指出:“報刊應當把實踐中直接提出的勞動問題放在首要地位”[17]136,要公開報道勞動組織中最主要、最根本、最迫切的問題。一方面,要批評好逸惡勞、無秩序的投機分子,揭露勞動公社中的缺點和經濟生活中的一切嚴重毛病,并呼吁輿論來根治這些問題,改變舊社會完全無用的工作方法,使勞動者克服懈怠行為,提高自覺意識;另一方面,要報道先進典型,介紹模范公社的先進做法和取得的成績,挖掘組織生產的好榜樣,宣傳好的組織方法,改進勞動組織工作,發(fā)揮在經濟上重新組織和重新教育勞動群眾的重要作用。

(三)加強勞動紀律教育

1.建立自覺的、鐵的勞動紀律

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勞動組織的勞動紀律發(fā)展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演進的過程。不同社會的勞動組織維持勞動紀律的方式各異,農奴制社會靠棍棒,資本主義社會靠饑餓,而“共產主義的社會勞動組織——其第一步為社會主義——則靠推翻了地主資本家壓迫的勞動群眾本身自由的自覺”[10]10來維持勞動紀律,它代表著人類勞動紀律的更高一級的形態(tài)。蘇維埃政權建立后,由于國家經濟困難,工人和農民“不可能有什么積蓄,就是有也少得可憐”[17]134,全部生活條件本身就決定了他們的大多數(shù)必須勞動,但是勞動中一些人卻表現(xiàn)出松懈散漫、秩序缺乏的狀況。因此,列寧將通過勞動教育建立勞動紀律和自覺紀律的任務提到了首要位置。1918年3月,他在《蘇維埃政權當前任務》一文中指出,對勞動群眾進行勞動教育,建立鐵的勞動紀律,形成對勞動標準和勞動強度的自覺監(jiān)督,并“經常教育多數(shù)人提高這個標準,——這一切現(xiàn)在都作為蘇維埃政權的極其迫切的任務提上了日程”[17]135。

2.形成由領導者的統(tǒng)一意志建立起來的嚴格秩序

十月革命的勝利,意味著勞動者戰(zhàn)勝了剝削者,工人階級奪取了政權,掌握了自身的命運。此時,列寧提出了向“社會主義的秩序”過渡的任務。列寧指出,日常勞動紀律具有穩(wěn)定性,蘇維埃組織必須使其“頒布過的、確定為法令的、討論過的、擬定了的東西”[5]503,通過日常勞動紀律鞏固下來。只有形成鐵的紀律,形成無條件的和最嚴格的統(tǒng)一意志,才能指導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的共同勞動,使按照大機器工業(yè)形式組織起來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因此,應通過勞動教育,使勞動群眾無條件地服從勞動過程中的領導者的統(tǒng)一意志,在共同勞動中培養(yǎng)勞動者理想的自覺性和紀律性,進而穩(wěn)固地過渡到更高形式的勞動紀律,建立由領導者的統(tǒng)一意志建立起來的嚴格秩序,形成社會主義的秩序。

3.懲處破壞勞動紀律的行為

蘇維埃國家機關應該擔負起教育勞動群眾遵守勞動紀律的艱巨任務,使其無條件地在勞動中自愿地、有紀律地執(zhí)行各項指令,“遵守最嚴格的勞動紀律”[5]478,保證“鐵路、運輸、大機器和企業(yè)”都能夠“真正象鐘表一樣”[17]143正常地運轉。列寧認為,要制定勞動紀律的法規(guī)和條例,成立專門的工業(yè)法庭來規(guī)定勞動標準,對任何惡意破壞這種標準的行為追究責任。另外,列寧提出,要建立檢查員小組,掌握勞動者曠工的情況,同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作斗爭,特別是在實行勞動義務制的情況下,“違反勞動紀律就是犯刑事罪”,應當受到一定的懲罰。

(四)寓勞動教育于偉大的實踐活動之中

1.教育勞動者參與生產勞動的實踐

十月革命前,列寧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強調勞動者“都應該做工”[18],都應該參與生產勞動的實踐活動,用勞動者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的全部財富。列寧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勞動形式,批判“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勞動理念,揭露了資本家對勞動者的剝削和壓迫,并提出共同勞動的成果應該歸全體勞動者享受。改變勞動者的地位,改善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使其擺脫一切剝削與壓迫,這一目標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實現(xiàn)。十月革命后,列寧更加重視對勞動者的生產勞動教育,提出貫徹“普遍勞動義務制”,要求“凡是16歲至55歲的公民,都必須執(zhí)行當?shù)毓まr兵代表蘇維埃或其他蘇維埃政權機關所指定的工作”[19]。列寧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人民的勞動力,使勞動者把參與生產勞動變?yōu)樯畹牡谝恍枰?/p>

2.教育勞動者參與管理國家的實踐

吸收廣大勞動群眾參與獨立的政治生活,真正使全體人民都學習管理,并且開始管理,這是蘇維埃民主制的具體體現(xiàn)。勞動教育不僅能夠使勞動者通過參與生產勞動成為自食其力的個體,還能夠使其積極融入社會生活之中,參與管理國家的實踐。列寧認為,勞動者要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就不能僅僅是一個勞動的機器,除了參與生產勞動之外,還需要掌握“社會化大生產”知識,學習“泰勒制”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學會管理社會、管理國家。并且他強調指出,必須堅持不懈地發(fā)展蘇維埃組織,“吸收全體貧民實際參加管理”,“使每個勞動者做完8小時‘份內的’生產勞動之后,還要無報酬地履行國家義務”[5]505。因此,要在勞動教育中貫穿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其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能力。

3.教育勞動者積極組織和參與勞動競賽

勞動競賽能夠增強勞動者的進取心、培養(yǎng)大膽首創(chuàng)的精神。列寧認為,勞動教育要真正廣泛地運用競賽的方式,把多數(shù)勞動者吸引到競賽這一舞臺上來,使其大顯身手、施展本領,進而通過競賽發(fā)現(xiàn)有才能的人。列寧在《怎樣組織競賽?》一文中提出:“必須組織來自工農的實際組織工作者互相展開競賽”[5]381,這是執(zhí)政黨的重要任務。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既可以教育千百萬工人和農民自愿地、積極地用滿腔革命熱情對勞動產品的生產與分配進行實際的計算和監(jiān)督,還可以教育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全國的管理工作,使其在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工作中發(fā)揚獨創(chuàng)精神,在勞動實踐中發(fā)揮組織才能。

四、列寧勞動教育思想的重要啟示

(一)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戰(zhàn)略任務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將教育目標與時代需求相結合,在“德智體美”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把“勞”納入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于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首次明確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這一育人目標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指明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然而,此目標的實現(xiàn)卻離不開勞動教育,因為勞動教育承載著“以勞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21]。因此,要將勞動教育作為一項根本戰(zhàn)略任務納入人才培養(yǎng)的整個過程,貫穿于大學、中學、小學的各個學段,在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優(yōu)勢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響應“用勞動托起中國夢”的偉大號召,掌握生產與生活需要的勞動知識、勞動技能,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念,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態(tài)度,最終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關鍵在于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

新時代,在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在于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使學生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生產生活、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一方面,勞動教育要用科學的理論培養(yǎng)人。大中小學要結合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的認知能力開展勞動教育,使他們掌握相應的勞動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勞動教育要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勞動實踐中去。學校要將課堂知識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技術勞動、社會公益勞動等實踐相結合,按照“做中學”和“學中做”的勞動原則,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靈活設立“學年勞動周”,使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到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錘煉自己,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習慣和態(tài)度,提高勞動素質和實踐能力。總之,“實踐是理論之源”[22],但更需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只有將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高度地統(tǒng)一起來,構建高效的勞動教育體系,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勞育人”。

(三)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

面對艱巨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任務,新時代的勞動者既要愛勞動、會勞動,又要懂技術、會創(chuàng)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源泉”[23],必須把創(chuàng)新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勞動教育要與時俱進,向創(chuàng)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要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革新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豐富教育內容。與此同時,要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常規(guī)性勞動的基礎上探索勞動形式,強化勞動者的勞動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既要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理念,又要具備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精神和能力。

(四)勞動教育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

勞動教育既是科學的教育,又是立體的教育。要推動全社會重視勞動教育,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勞動教育資源,使三者緊密聯(lián)系、相互促進,形成互聯(lián)互通的育人機制,發(fā)揮“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進而在勞動教育方面實現(xiàn)學校教育常規(guī)化、家庭教育日?;⑸鐣逃鄻踊膮f(xié)同育人格局。要根據學生的階段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校勞動教育,特別是在教育內容設計上,要將大中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視為一個整體,做好不同學段教育內容的有效銜接,按照由淺入深的知識遞進原則,漸進地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認知、體驗和理解,培養(yǎng)其勞動意識、勞動素質和勞動精神,使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底。要強化家庭勞動教育,發(fā)揮基礎教育作用,明確家長的教育主體責任,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教育孩子從小學習做人、立志和進行勞動創(chuàng)造。要進行社會勞動教育,積極開展勞動實踐和社會實習,在社會實踐中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發(fā)揮勞動模范的示范作用,以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和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工作、創(chuàng)造財富。

猜你喜歡
列寧共產主義勞動者
舍己救人的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 羅盛教
致敬勞動者
勞動者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共產主義就在你我的奮斗中
在云端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東歐的后共產主義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