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芳
(甘肅省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蘭州)
心理健康既是個體健康的重要標志,更是個體良好心理特質和品德修養(yǎng)、思維習慣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以“00后”為主體的中職學生正處于人格形成、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其健康成長不僅需要健康和諧的良好氛圍,更需要引導、培養(yǎng)其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的習慣與能力。由于中職學生心理情況的復雜性,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單憑心理學科教師力量顯然不夠,必須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合心理健康教育,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方可奏效。
語文作為各門學段的基礎學科,是中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職責。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促進中職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更是發(fā)揮中職語文學科功能的需要。
中職生源構成有其復雜性和特殊性,大多數中職學生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后進群體,進入中職學校就讀是他們升高中困難、考大學無望之余的無奈選擇。由于基礎薄弱、學習成績低下、學習習慣不好,在基礎教育階段長期承受教師、家長的過多指責乃至同學、親友的歧視,久而久之,許多中職學生形成了抑郁、自卑的心理和極端厭學甚至憤世嫉俗的不良情緒。加之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飛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其文化道德素養(yǎng)、心理素質狀況和學習思維方式正在形成中,由于個體意識覺醒、社會經驗不足、心智尚不健全,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可能會遭遇各種心理障礙和隱患。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妥善解決,將會對其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會阻擋社會化的順利完成,致使學生出現人格缺陷、不良習慣或行為障礙。因此,整合各方力量強化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務艱巨、刻不容緩。
中職教育作為職業(yè)教育的基礎和重要部分,在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職教育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一直未曾中斷。僅從課程改革來看,過去那種學科教師各自為戰(zhàn)、“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機械做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在理實一體化改革實踐中,課程融合與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基礎性和決定性地位。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中職教育的各個方面,在各科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勢在必行,且為應有之舉。
語文作為國學傳承的基礎性學科,是各個學段、各類學校必須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特別是中職語文課程在提高中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改善思維方式、提高審美情趣、健全心智、塑造人格、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基礎學科,中職語文承擔著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重要職責。中職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適得其所,而且責無旁貸。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學科教學越來越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中職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誤區(qū),歸結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實質是心靈感化教育,需要教育者調動情感的力量,聆聽學生心聲,充滿激情地進行情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穩(wěn)定的情感、良好的習慣,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現代民主教育思想觀念,應該是潤物無聲、生動活潑的育人工程。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語文學科教師未能把語文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而是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加之教學方法欠佳,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把本應生機盎然的語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變成了機械呆板、了無生趣的經文講壇,不僅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重在以心換心、觸及靈魂,通過交流疏導,使外在的教育引導內化為學生的自主行動和思維習慣。其間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心理實際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做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艱巨性和精細性,熱衷于把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當作活動來搞,試通過幾次活動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地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這就造成活動熱熱鬧鬧,但很難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引起學生共鳴,導致效果微乎其微。
“外傷好治,心病難醫(yī)?!敝新殞W生由于普遍逆反、偏執(zhí),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更大。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心理,找準癥結和原因,找到與學生心靈共鳴的契合點,才能四兩撥千斤,打開學生心鎖,順利幫助學生化解心理障礙。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不具體分析學生心理,一味按照傳統語文+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苦口婆心、引據論典,自以為做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但學生心結并沒有解開,最終導致事倍功半、對牛彈琴。
開放是當今社會的主流,關起門來搞心理健康教育顯然是行不通的。家庭是學生心理成長的源頭和重要環(huán)境,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形成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對中職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中職學生許多心理問題正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遇到的,誘因既有來自學校的,也有家庭的、社會的。因此,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善于整合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一些語文學科教師在實踐中往往忽視了這些因素,“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疏于和外界的溝通聯系,造成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斷裂,形成學科教師單打獨斗的被動局面,最終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效果。
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具有漸進性的特點,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效果應該是“防”重于“治”。許多學生心理問題在形成過程中總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外在表現,教師應該隨時關注這些現象,未雨綢繆,及早干預,防微杜漸,找準癥結予以化解。這樣,既能防患于未然、降低工作難度,同時,也能避免消極心理因素逐漸演化為傷害學生的心靈殺手。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工作缺乏規(guī)劃和預見性,擅長于當“救火隊長”,對于學生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情緒,總認為是小事一樁、微不足道,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任其蔓延。等到問題顯現,才千方百計予以紓解。但因為錯失了最佳時機,往往是事倍功半。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和誤區(qū),不僅降低了教育效果,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教育的失誤,會給學生成長留下終身遺憾。因此,如何走出這些誤區(qū)是語文學科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課題。
在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兼顧個性,廣泛動員、全員參與,及早預防、防治并重,多方聯手、對癥下藥,有效地預防和緩解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學習成才、社會交際等方面的難題,在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發(fā)展。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努力做好“六要”。
在實踐中,一些學科教師錯誤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只是個別心理偏差或品行不端的個體。事實上,每個中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不斷面臨生理、心理成長以及生活、學習和社會實踐的磨礪,一些學業(yè)優(yōu)異的學生也往往因為學習成績好而“一俊遮百丑”,掩蓋了其心理發(fā)育不健康的一面,導致得不到學科教師應有的重視與疏導,逐步出現心理問題。因此,面向全體是開展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要解決好共性問題,就必須堅持面向全體。課堂活動是中職學生順利實現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和平臺,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千方百計調動全體學生融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全體學生在集體氛圍中健康成長。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共性的前提下,每個學生又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如發(fā)展速度有快慢之分、發(fā)展方向各有不同、質量水平有高有低、時間有先有后、潛能有大有小。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向全體做好共性教育的同時,針對不同個體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因材施教,精心呵護每個學生的心靈,引導其健康成長。長期以來,計劃經濟特征反映在中職教育上,就是試圖按統一的模子把學生鑄成“標準件”。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走出這一誤區(qū),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力爭引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心理特征不穩(wěn)定,具有易變性。在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疏導的時機是稍縱即逝的,一旦錯過就很難再把握,如果在學生需要時沒能及時予以幫助,錯過了最佳疏導時機,也許會在學生心理成長歷程上留下終身遺憾。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更需要及時鼓勵和關愛。這就要求學科教師具備一雙敏銳的慧眼,善于觀察和發(fā)現學生心理的苗頭性、傾向性因素,搶抓機遇、因勢利導,力爭把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tài)。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逆反期,由于其心理狀況的特殊性和易變性,不同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即便是同一個學生,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心理特點也會大不相同?!耙话谚€匙開一把鎖”,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的,這就要求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摸清學生心理問題癥結及其成因的基礎上,針對其心理特點和需求,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人文精神的情感激勵作用,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及時疏導學生情緒、解決學生心理困惑,使人文素質培養(yǎng)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開放是當今社會的主流,中職學生許多心理問題正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遇到的,誘因既有來自學校的,也有家庭的、社會的。家庭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形成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別關注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狀況,必要時,及時與家長溝通,借助家庭的力量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障礙。與此同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對中職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引導學生客觀地分析、認識社會現象,擇其善者而從之,引導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健康成長。
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心理成長更有賴于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管理風格、集體活動組織開展等都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園氛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我校的做法是結合語文課程內容,融合心理衛(wèi)生知識,組織學生圍繞專題開展心靈對話研討,由教師指導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通過溝通交流產生共鳴,解決心理困惑,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想、正確的思維、健康的心理特質,進而引導學生自省自勵、自我成長,在厚植人文素養(yǎng)底蘊的同時增長健康知識、鍛煉自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