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榮成市文化館,山東 榮成 264300)
文化館在具體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過程之中,需要涉及多方面因素,文化館應充分調動鎮(zhèn)街文化站的主觀能動性,對全市范圍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拉網式普查,對收集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入檔,通過層層申報,建立起縣、市、省、國家四級保護體系。并通過創(chuàng)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模式、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渠道等方式,更好的增強我國國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文化館作為文化傳承以及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需要充分發(fā)揮本單位的基本職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高效落實??梢酝ㄟ^群眾文化活動組織以及開設傳統(tǒng)手工藝培訓班、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品牌等形式,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成為當?shù)匚幕畹闹匾M成部分,也使文化館職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通過合理化的分析文化館職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有普遍性和針對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生活中來,最終回到生活中去,提高當?shù)厝嗣袢罕娨约罢嘘P部門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長期穩(wěn)定進行。
通過合理化的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凝聚力,使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可以成為永遠的精神烙印,鐫刻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傳統(tǒng)技藝、民間文學等十大類別,通過口口相傳、家族傳承或其他約定俗成的方式流傳下來,曾一度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雖然在現(xiàn)代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逐漸邊緣化,甚至銷聲匿跡,但它們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歷史價值卻不曾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消失不見。文化館是基層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需要充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時也擔負著宣傳、保護、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則是重中之重。文化館可以站在群眾文化工作的最前沿,上山下鄉(xiāng)與百姓面對面接觸,收集遺落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一手資料,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計劃,對有保護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tǒng)有序地挖掘、整理、申報,組織多樣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表演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可以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并自覺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隊伍之中,在全社會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人有責的良性氛圍,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在社會歷史文化建設之中發(fā)揮自身重要作用,為我國實現(xiàn)文化自覺以及文化自信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如果相關工作人員僅僅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稱記錄在名錄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停留在紙面上,而沒有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活態(tài)傳承的方式深入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中,這樣的“保護與傳承”將沒有任何意義,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獨有的生命力以及活力,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難以完成傳播和發(fā)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變成一紙空談。文化館作為基層開展精神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文化傳承過程之中具有強大的民眾基礎,因此,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合理化的發(fā)揮文化館的基本職能,可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深入落實,提高人民群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意識,同時吸引人民群眾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之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深入具體實踐,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推進我國社會精神文化建設高質量落實[1]。
文化館作為一個地區(qū)重要的文化活動機構,因此具有較強的群眾基礎支持文化館組織活動,文化館可以發(fā)揮自身在群眾之中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合理化的落實田野調查、社區(qū)走訪等形式,調查和研究當?shù)氐姆俏镔|文化遺產資源,從而切實根據(jù)當?shù)鼐唧w情況,構建富有當?shù)仫L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系,最后匯總申報,從而構建出具有當?shù)靥厣姆俏镔|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通過建立文字、圖片、視頻等項目相關資料檔案,更好的記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情況、歷史淵源、傳承現(xiàn)狀、傳承人和保護單位情況等數(shù)據(jù)信息,方便人們隨時查閱的同時,也為今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奠定堅實的數(shù)據(jù)基礎,為本地歷史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佐證材料。文化館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之中,可以合理化的運用國家所規(guī)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guī),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標準,從而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加規(guī)范,使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質量得到整體提高??梢越M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人員定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座談會、探討會等,拓寬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渠道,及時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記錄,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更好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推進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推進文化館職能能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得到高質量落實[2]。
在進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揚過程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其主要組成部分,其包括數(shù)量眾多的以口頭或表演方式為重要傳承方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這種傳承形式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實踐之中創(chuàng)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人們的具體生產實踐之中得到發(fā)展,但是,人們依舊存在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不清晰的現(xiàn)象,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和意義依舊不甚了解,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通過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質量普查工作,將那些面臨失傳危機和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納入保護規(guī)劃,便于今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保護工作全面有序,有的放矢。有關工作人員可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信息印發(fā)成冊,分發(fā)到下屬各鄉(xiāng)鎮(zhèn)和街道辦事處,通過發(fā)揮基層單位的作用,可以讓廣大群眾更便捷更直接地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了解自己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高民間藝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壯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隊伍,增強廣大群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貫徹落實的同時,也可以讓文化館有關工作人員更好地掌握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的主要類別、分布情況以及生存狀態(tài),便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合理安排與重點規(guī)劃。與此同時,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將調查所得的文字材料錄入數(shù)據(jù)庫,由專人監(jiān)管相關數(shù)據(jù),為后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質量開展提供寶貴的信息支撐。
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文化館有關工作人員需要在正確認識文化館基本職能的基礎上,提升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人民群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切實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得到落實,有效發(fā)揮文化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職能。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合理化的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時代發(fā)展大潮中采取什么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更加行之有效?依然是每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都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向是否準確,形式是否得當。
因此,文化館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活動時,首先要做好全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計劃,針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目標有重點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宣傳展示活動。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文化館的基本職能,切實結合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生存的現(xiàn)狀,有效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活動的可行性提升。持續(xù)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品牌,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鬧春”“非物質文化遺產趕大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等,通過品牌的引領和號召,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送進校園、企業(yè)等,遍及各層各面,各個年齡段,在全社會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良性氛圍,使越來越多的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耳熟能詳,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利用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文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等方式,活躍節(jié)日氛圍,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心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坊,定期邀請專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工坊進行技術支持,幫助其拓寬銷售渠道,在助力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同時,也幫助外來人口和貧困人口解決就業(yè)問題,維護社會穩(wěn)定。
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質量落實的重要因素,打造一支強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是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質量落實的重要基礎。而絕大多數(sh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都面臨著傳承人隊伍逐漸老化、缺乏年輕血液的涌入、傳承出現(xiàn)斷層的窘境。因此如何培養(yǎng)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為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亟待解決也必須解決的問題。文化館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應始終保持與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傳承人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為每一位傳承人建立檔案,記錄傳承人的年齡、所在地、傳承項目及其他相關狀況。通過舉辦傳承人培訓班等方式,對傳承人進行文化和技能培訓,從而提升每一位傳承人的傳承能力,打造一支合格的傳承人隊伍。有關工作人員需要積極與當?shù)胤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從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更好地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質量,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能夠免受外界負面影響的干擾,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可持續(xù)的傳承和發(fā)展[3]。
文化館應通過創(chuàng)新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方式,例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舞臺劇相結合、突出自媒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中的地位、開發(f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chuàng)產品等方式,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自覺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隊伍之中,使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綻放生命活力??v然如此,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保護過程之中仍然會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這與該項目無法產生經濟效益有著巨大的關系,對此種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需要國家和地方出臺保護扶持政策,需要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創(chuàng)新思維,尋求出路,去慢慢改變現(xiàn)狀,幫助其生存和發(fā)展。因此,當?shù)匚幕^等文化保護有關部門需要充分提高對于本土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意識,為后代留下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通過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促進國民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4]。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為弘揚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也是構成我國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關鍵步驟,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質量,可以有效保障我國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安全性,因此,文化館有關工作人員在具體工作實踐之中,需要強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力度,通過合理化的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貫徹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文化館作為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重要機構,也是落實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單位,因此,文化館在工作實踐中,需要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力度,通過行之有效的舉措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傳承,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質量得到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