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佛山仁壽寺歷史沿革考

2022-12-13 13:28李小艷
關鍵詞:重修寶塔佛山

李小艷

(佛山市博物館,廣東 佛山 528000)

據(jù)傳東晉時期佛教即傳入佛山,至明代以降,佛山佛教逐漸興盛,寺庵數(shù)量大增,乾隆《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卷三載當時有寺觀26 所[1],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卷二載有寺庵28 所[2],民國十二年編撰的《佛山忠義鄉(xiāng)志》載有寺庵28 所[3]315-319,這些只是方志中所載有據(jù)可查的寺庵,由此可見此期佛山佛教興盛之一斑。在佛山眾多的佛教寺庵中,仁壽寺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清代佛山五大叢林之一①,也是佛山老城區(qū)內碩果僅存的古剎,至今香火旺盛,與佛山祖廟一起成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和文化品牌。但關于仁壽寺的始建時間、重修主持人、民國時期仁壽寺如意寶塔的修建歷史等卻眾說紛紜,本文以相關文獻資料和田野資料為依據(jù)對這些問題進行考證,力求厘清仁壽寺的歷史沿革。

一、仁壽寺始建時間考

仁壽寺位于佛山市禪城區(qū)祖廟路5 號,是佛山市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關于仁壽寺的始建時間,佛山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志書乾隆《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并沒有論及,僅有三言兩語述及其規(guī)模和地址,“仁壽寺,寬廣為諸寺之冠。在祖廟鋪?!保?]這一問題,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卷二得以解決,“仁壽寺,順治十三年(1656 年),僧樅堂建,在觀音堂鋪??滴醢四辏?669 年),僧玉琳重修。”[2]據(jù)此說,仁壽寺始建于清順治十三年(1656 年),地址位于觀音堂鋪,而乾隆《佛山忠義鄉(xiāng)志》所載仁壽寺地址在祖廟鋪,祖廟鋪與觀音堂鋪相鄰,仁壽寺就位于兩鋪交界處,因此兩志所載地址不同并無不妥。十三年后的康熙八年,僧玉琳又重修仁壽寺,如此短的時間內重修仁壽寺,不知是何原因。僧樅堂、僧玉琳,無從查考,據(jù)傳僧樅堂為密宗弟子[4]51。有資料認為僧玉琳就是順治朝國師玉林通琇[5],然而據(jù)玉林國師年譜,玉林通琇曾坐報恩寺、扣冰堂、崇福寺、磐山禪院、西天目獅子正宗禪寺、善權寺等六道場,其中并無佛山仁壽寺,康熙八年前后玉林通琇也沒有來過佛山甚至嶺南。

仁壽寺修建后,在佛山民間一直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幽靜的潛修之境,又是禮僧問道的好去處。清代佛山監(jiān)生吳奎光曾寫了《仁壽寺》詩:“石橋橫臥蟠彩虹,清晨入寺聞疏鐘。方塘半畝新鯉躍,古佛臥壁蛛絲蒙。方袍古衲恰退院,茶瓜清話譚元空。清蟬報響萬籟寂,如以定水懸當中。顛當斷渡久不作,波平不復鈴語風。須臾粥魚報午飯,齋廚一飽權朝饔。果腹便便作短睡,夢與四大參無終。數(shù)點花雨落不落,蘧然一覺聞秋蛩?!保?]該詩專門描寫仁壽寺的景色,清幽寂寥、人煙稀少的古寺,與現(xiàn)在仁壽寺信徒眾多、香火旺盛的景象有著天淵之別。

清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所載仁壽寺的始建和重修時期,正是平南王尚可喜督粵之期。尚可喜為清初三大藩王——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之一,字元吉,號震陽,生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明天啟三年(1623)隨父尚學禮從軍戍守邊關,明崇禎七年(1634),率部航海棄明投后金,其部隊被封為“天助兵”,得皇太極極高禮遇,后成為清初著名的“三順王”。尚可喜戎馬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為清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清順治七年(1650)尚可喜、耿繼茂帶兵攻破廣州城,直至康熙十五年(1676)尚可喜在廣州薨逝,共督粵26 年。尚可喜督粵期間,一直對佛教非常尊崇,他修寺鑄像、禮僧問道、布施寺院。尚可喜修建的寺廟有東得勝廟、太平庵、白云庵、飛來寺、大佛寺、檀度庵、南華寺、海幢寺、觀音殿等,他還將準備營建府邸的琉璃磚瓦施舍給廣州大佛寺、海幢寺、觀音廟等[6]。他對當時的名僧大德禮遇有加,曾延請慶云寺的棲壑禪師到平南王府問道,還禮請空引和尚到海幢寺說法。尚可喜有一個女兒出家為尼,法名自悟。尚可喜佞佛,并不是因為對佛教的信仰,主要還是出于確定新的統(tǒng)治秩序、強化政治對宗教的影響力以及向清廷效忠,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但客觀上促進了廣東佛教的發(fā)展。道光志所載仁壽寺的始建和重修時間,正是平南王尚可喜督粵之期,在他佞佛的影響之下,佛山仁壽寺的修建也就在情理之中。從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卷二看,尚可喜督粵期間,佛山修建的寺庵并不止仁壽寺,還有清順治四年(1647)由僧達睿所建德壽寺、康熙三年僧堯羨修建的宏圣庵、康熙六年僧佛裕修建的三元寺、康熙八年僧際端修建的湖峰寺等。[2]

1935 年,由李道軒、胡少翰等人發(fā)起重建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的倡議時,卻將仁壽寺的始建時間往前推到了唐貞觀十五年(641),“佛山仁壽寺,建立于唐初貞觀十五年,迨宋真宗時式微,于明嘉靖時乃重興也,明末復毀于李闖之亂也,與普君墟塔波同為廢墟。及清康熙時,有僧人樅堂者,發(fā)愿重建,邑中人皆出助之,而斯寺又復中興?!保?]456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明確交代了仁壽寺的始建時間和主修人,后民國《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又復述了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的說法,從時間上來說,道光《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和民國《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均比1935 年李道軒、胡少翰等人刊登的《倡建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緣起》更早,應該更可信。另一方面,刊登《倡建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緣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向社會各界募集資金,其撰寫者有可能編造仁壽寺的始建時間,使得仁壽寺成為可以與塔坡寺媲美的古剎,以此吸引信眾布施。

仁壽寺修建后,經(jīng)歷了多次修葺。民國《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卷八《祠祀二》云:“仁壽寺在觀音堂鋪。順治十三年僧樅堂建,康熙八年僧玉琳重修,咸豐元年僧仁機重修。仁機另有傳?!保?]317仁機在民國《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卷十四《人物志第九》有傳:

釋仁機,字祇園,號香樹,三水劉氏誕之夕,宅邊有老樹放奇香,眾異之。幼即唱梵唄若夙具,七歲喪母,其父送之出家。到本鎮(zhèn)宏圣禪院,禮楞光。賞其有佛性,為剃發(fā)誦經(jīng),旋受戒于鼎湖品清。時飛來寺秀閑亦巨眼賞識。偶閱《法華經(jīng)》,惓觸案,忽身世光明,見如來出世,因失聲曰:“如是,如是!”后印證于省城權公,授以衣缽。其時,仁壽寺僧糧久乏,過往咨嗟。仁機為佛鎮(zhèn)官紳道俗所重,沿門募化,由是重新鼎建,時咸豐元年(1851)辛亥歲也。開堂之日,遐邇贍依,欣傳盛事。至京師,丐鄉(xiāng)官奏請藏經(jīng),流滯七年。一日,具袍衣,辭各護法法侶,囑其徒勤安務隨龍藏南旋,端坐示寂。勤安遵遺囑,卒得藏經(jīng)而歸。[3]743

重修工程于清咸豐元年(1851)完成,仁壽寺五方佛殿即是此次重修所建,本為原來的大雄寶殿,硬山頂人字山墻磚木結構,正脊有精致的灰塑,建筑整體古樸莊嚴,保留了清代嶺南建筑風貌,為仁壽寺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五方佛殿內供奉藏傳佛教的五方佛,殿前一對巨大石柱鐫刻了一副對聯(lián),“經(jīng)馱白馬錫駐青鴛愿苦海同登仁壽,花雨彌天松風匝地喜禪山重見莊嚴”上下聯(lián)落款分別為“咸豐元年辛亥,薪野道人李宗簡熏沐敬書”“里人李宗晟熏沐敬送”,顯示了大殿的重修時間。五方佛殿曾作為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燈飾制作車間,2010 年底歸還仁壽寺,因為2003 年已經(jīng)建成了新的大雄寶殿,所以改為五方佛殿。

仁壽寺經(jīng)過上述數(shù)次重修,規(guī)模已經(jīng)非常宏偉。佛山老人區(qū)瑞芝所著《佛山新語》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仁壽寺的規(guī)模與布局:(仁壽寺)前瀕將軍橋,后門通天華里,左鄰三官大街,右接鎮(zhèn)南將軍廟。寺的正門上有一石匾額,刻“仁壽寺”三字,字體清秀纖細,人稱為“鶴形”書法。正殿大門口,原有木匾一塊刻有“仁壽禪院”四大字,據(jù)稱為曾國藩所書,后無存。正門之后是天階,再進是大雄寶殿,殿前設有韋陀神像,殿上供奉巨型三寶佛像。正殿之右是六祖殿,正殿之左是大花園,建有石拱橋兩座和水榭。寺內共建房舍99 間(含僧舍)。[8]50區(qū)瑞芝1900 年生,字宗鈺,筆名我是忠義鄉(xiāng)人、風流記者、憶燕樓主等,原籍廣東新會,清代落籍于佛山市。幼讀私塾六年,及長隨父學藝經(jīng)商。生平熱愛鉆研地方歷史,購買古今書籍,每有余暇即作文投稿。1933 年開始投身報界,先后任廣州國華報、越華報、珠江報等報紙的記者和撰述員。區(qū)瑞芝寫了大量佛山歷史文化著作,著有《談古論今話佛山》《佛山新語》《石灣史簡介》《佛山街道沿革史》《佛山佛教簡史》等。區(qū)瑞芝關于佛山仁壽寺的介紹應該是建立在他采訪故老、查閱古今書籍的基礎上,因此具有較大可信度。

二、民國時期仁壽寺修建述略

晚清以來,社會動亂頻仍,廟產興學之論風行,以致寺廟被毀被占,僧尼人數(shù)減少,廣東佛教呈現(xiàn)衰頹之勢。清咸豐四年(1854),佛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于是年六月十一日在石灣大霧崗豎旗起義。正是在這一次戰(zhàn)亂中,佛山最古老的寺院——塔坡寺被焚毀,“片瓦不存,僅余鐵塔與古佛像三尊無恙。”[3]36民國社會動亂使得仁壽寺亦逐漸蕭條,僧人大半逃亡:“(仁壽寺)迨清末又漸式微矣。民國初,軍事屢起,僧逃亡殆盡?!保?]456

清末民國的廟產興學,給廣東佛教帶來很大影響。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湖廣總督張之洞在《勸學篇》中首倡廟產興學,同年康有為上“請飭各省改書院淫祠為學堂折”,建議將鄉(xiāng)村淫祠改建為小學堂。隨后各類報章對此議進行大力宣傳,廟產興學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響應。1903 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在廣東大力倡導廟產興學,規(guī)定寺院按期交納辦學經(jīng)費,當時廣州的華林寺、長壽寺、海幢寺首當其沖,損失巨大。民國十一年至十七年(1922 年至1928 年),廣州市政廳為籌集北伐軍餉和市政建設經(jīng)費,先后將大佛寺、西禪寺、浮邱寺、無著庵等寺庵列為公產拍賣。[9]

據(jù)民國十二年(1923)編撰的《佛山忠義鄉(xiāng)志》載,仁壽寺被公立小學、義學、教育會等學校和教育機構占用,“南海第四區(qū)第二國民學校,在觀音堂鋪仁壽寺內,學生一班,共若干人。”[3]155“佛山鎮(zhèn)立第二國民學校,在觀音堂鋪大墟西賢里王家廳內,民國六年與第一校同時設立,初在觀音堂仁壽寺,后遷今址?!保?]155“簡易識字學塾:一在觀音堂鋪仁壽寺,一在東頭鋪走馬燈。宣統(tǒng)二年,佛山自治研究社設立,不收學費,并給書紙筆墨?!保?]161“佛山教育會(1913 年成立),原設山紫鋪南泉觀音廟左田心書院內,繼遷觀音堂鋪涌邊仁壽寺?!保?]164

清末民初佛教四眾弟子的奮起護法,為佛教爭取了一定的生存發(fā)展空間。教內有太虛大師、印光大師、弘一大師、虛云大師、月霞大師、諦閑大師、倓虛大師、諾那法師、第十世班禪、持松大師等高僧,教外有楊仁山、歐陽漸、江味農、梁啟超、高鶴年、簡照南等學者居士,他們興辦佛教教育,培養(yǎng)僧才;刊行佛經(jīng),著書立說,弘揚佛教教理;布施財物、修復寺塔,復興宗派道場;舉辦法會,為社會祈福;改革佛教,使佛教適應社會發(fā)展。

此時期的佛山佛教也在佛教四眾弟子的努力下,有了發(fā)展的契機。1935 年,民國高僧寶靜法師應佛山諸居士之請,來到佛山萬壽宮等處講經(jīng),每日聽眾有兩千余人,盛況空前:

寶靜法師講普門品十余日于佛山萬壽宮,聽眾每日二千余人。佛山千百年來,從未講經(jīng),而寶靜法師化被于此,實為難能。無獨有偶,今復往請八大人覺經(jīng),重結法緣,可謂稀有之盛事云。[10]

寶靜法師俗姓王,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出生,為中興天臺之祖諦閑老和尚的傳人。民國十六年(1927)初春,寶靜法師應廣州南華佛學院之請,到廣州華林寺講《法華經(jīng)》,每日聽眾數(shù)千。民國十八年(1929)夏,香港佛學會禮請寶靜法師到港,宣講《彌陀疏鈔》,各地信眾都來聞法。寶靜法師后又數(shù)次來到粵港弘法,讓本來十分沉寂的粵東佛教,一時之間也活躍起來。[11]

乘著佛山四眾弟子努力復興佛教的東風,民國時期仁壽寺迎來了一次修建的機緣。1935 年,李道軒、胡少翰等人作為倡修仁壽寺如意寶塔的發(fā)起人,在佛學刊物上刊登題為《倡建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緣起》一文,介紹倡修仁壽寺如意寶塔的起因和籌備經(jīng)過,期望重修仁壽寺:

佛山仁壽寺,建立于唐初貞觀十五年……甲戌秋,有小師業(yè)空,以廣州賢劫千佛塔重修將成,而助之者之眾也,遽發(fā)愿,擬于寺之東隅,建一塔婆,借以應運為重興祖業(yè)之計,諸僧人以其志行可尚,許之。歷數(shù)月矣,一日有客某至寺,訪兆師,商借地作佛事,師于三日前夢客來訪,因以小師事告之??鸵噘碛薪ㄋ荆藶檎骷谝淮伟l(fā)起人,得若干人。旋于佛歷臘月十一日,開第一次發(fā)起人會議,推舉委員若干人任其事,旋得工程師溫玉成君為繪圖,發(fā)愿以義務監(jiān)理工程,期于乙亥浴佛節(jié)前竣工開幕。是塔以供養(yǎng)南海觀音菩薩為主,并仿照杭州六和塔,分層供養(yǎng)五方佛,及一切十方諸佛,名曰如意寶塔。蓋以觀音大士,手持如意寶珠,能令一切眾生皆如愿也。觀音大士與吾粵人最為有緣,家家如是觀世音,諺語流傳,不知歷幾許春秋矣。謹述其緣起如右。[7]456

由《倡建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緣起》可知,1934 年秋,兆如和尚徒弟業(yè)空發(fā)愿在仁壽寺東隅修建塔坡,得到仁壽寺僧人的首肯。修塔事宜進展順利,是年十一月即召開了第一次發(fā)起人會議,預計竣工日期為1935 年浴佛節(jié)(農歷四月初八)前。該塔以供養(yǎng)南海觀音菩薩為主,并仿照杭州六和塔,分層供養(yǎng)五方佛及一切十方諸佛。

1936 年3 月,《佛學半月刊》登載了一篇題為《佛山仁壽寺新建如意塔告成》文章,宣告佛山仁壽寺新建如意塔順利竣工:

前年秋間,當?shù)胤鸾掏世钆逑?、孫嘯玖等,因承西康諾那活佛之愿,欲籌建佛塔一座。適該鎮(zhèn)仁壽寺住持兆余,與其徒業(yè)空,亦正發(fā)愿重興該寺,擬增建一塔以為供養(yǎng),于是乃會商合力舉辦。復得各界人士陳鐵庵、李道軒、李燎如等,數(shù)十人之贊助,于去歲夏歷二月興工,歷九月余始行告竣。塔址在該寺花園中央,額名為如意寶塔,凡七層,高國尺七十五尺一寸九分,內供西藏佛像四十六尊,以二十一度母為主體,諾那上師親書歷代祖師表及藏文塔額,并供奉諸大德布施之舍利九尊,最大一粒為上師所贈。復承福金法師,將從印度迦葉道場虔修所得華生之舍利,每佛像安奉一尊。塔全體白色,以諾師主張可以息災故,余制悉依藏密法規(guī)定,純?yōu)橐徊孛芊鹚病.斣诮ㄖr,屢獲感應,迄去冬工程圓滿,各地高僧大德,聞風詣塔禮拜持咒修法者,絡繹不絕,殊勝因緣,洵為百粵最近佛化聲中極可慶幸之舉云。[12]

1934 年秋,仁壽寺住持兆如和尚徒弟業(yè)空發(fā)愿在仁壽寺建塔,正好有佛教密宗弟子李佩弦②,因承其師西康諾那活佛之愿[2],欲籌建佛塔一座,后又得到陳鐵庵、李道軒、李燎如等各界人士的支持,于是僧俗三方會商合作建塔。此塔于1935 年2 月開工,歷時九個月,十一月告竣,額名如意寶塔。塔內部供奉的是藏傳佛教佛像,諾那活佛還親書歷代祖師表及藏文塔額。諾那活佛全名“諾那呼圖克圖”(1864—1936),藏傳佛教寧瑪派傳人,生于昌都地區(qū)有名望的嘎然家,七歲時被認定為活佛并就位,成年后成為類烏齊榮共寺的管家喇嘛。諾那因反對噶廈分裂祖國的行為,公開與之發(fā)生沖突。1918 年,諾那被俘虜,遭到監(jiān)禁流放達六年之久。1924 年,諾那活佛經(jīng)過尼泊爾、印度輾轉逃到內地。他打破藏密不外傳的祖規(guī),成為首位在內地弘揚藏密的高僧,曾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武漢等地傳法。諾那是近代漢藏民族關系史上的重要代表性人物。[13]面對民國以來自然災害不斷,外敵入侵步步緊逼的現(xiàn)實,諾那法師不僅發(fā)愿建塔消災,還數(shù)次主持息災法會,為國家人民祈福消災,此次發(fā)愿建仁壽寺塔,亦有護國息災之意。仁壽寺如意寶塔建成后,各地高僧大德、四眾弟子聞風詣塔禮拜者,絡繹不絕。

1937 年春,時年98 歲高齡的虛云法師正在廣州講經(jīng),受佛山諸僧眾護法等的邀請,赴佛山為仁壽寺寶塔開光。[14]虛云老和尚還作《為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開光》法語:

執(zhí)如意云:如來塔廟,遍滿人間。諸佛法身,量周沙界。茲者莊嚴仁壽禪寺如意寶塔,大功圓滿開光,稱揚般若,萬德洪名,旋繞三匝,加持密印,仰謝百靈。祝愿塔身與爍迦羅心而并固,共舜若多性而常存。即今檀信功成,福垂千古。慶贊作什么道?良久云:高超碧玉虹千尺,仰視祥光萬佛來。[15]

虛云和尚俗姓蕭,清道光二十年(1840)生于福建泉州,自幼喪母,隨庶母吃素,好讀佛書。19 歲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27 歲離鼓山,先后前往國內名山大剎參訪耆宿,研習經(jīng)教,又遠游印度、緬甸等國,朝禮佛跡。虛云一生歷坐十五個道場,為近代佛教振興做出了極大貢獻。1933 年12 月,虛云受粵北綏靖主任李漢魂之邀重興六祖道場,歷時將近十年修復南華寺。1943 年虛云移錫乳源云門山,歷時九年修復云門寺,1952 年4 月離粵北上。虛云和尚多次前往各地弘法,促進了近代廣東佛教的復興。1953 年6 月3 日中國佛教協(xié)會正式成立,虛云被選舉為名譽會長。

1937 年2 月16 日,《佛學半月刊》第145 期又刊發(fā)了王凈圓撰寫的《佛山仁壽寺如意寶塔碑銘并序》,該碑銘主要頌揚修建如意寶塔的功德,以及諾那活佛打破藏密不外傳的祖規(guī)、在內地大力弘揚密法的圓融精神:

百粵居伊古佛化之區(qū),佛山名吾國四鎮(zhèn)之一,建塔婆于佛山,行存一隅,功在法界也?!Z那上師顯密圓融,悉地圓成,秉紅白師承,傳蓮師心印,奠鼎白馬,化被中原,心燈功德,普壽斯民,如摩尼寶,能滿眾愿,眾善信復,能以事師而事佛,事佛而事生,事生而事心,羯摩心輪,恒轉無息,如意塔婆,常住不朽矣。[16]

民國仁壽寺如意寶塔的修建③,得到了諾那、虛云兩位佛教高僧的鼎力支持,這是佛山佛教史上的大事,也是佛山佛教的高光時刻。

三、新中國成立后仁壽寺再獲新生

仁機和尚圓寂后,勤安成為仁壽寺住持,后勤安為了一心修建塔坡寺,遂辭去仁壽寺住持一職,慈云和尚成為住持。民國中葉,慈云和尚前往南華寺,兆如和尚成為仁壽寺住持。住持兆如主持修建了如意寶塔,將仁壽寺推到了佛山叢林之首。民國三十六年、三十七年(1947 年和1948 年),兆如和尚從他寺請來高僧主持戒務,極一時之盛。[4]51新中國成立前夕,兆如勾結張槎大地主、劣紳陳恭受,在寺內創(chuàng)立“三寶佛教”,他們不守清規(guī),騙財騙色,鎮(zhèn)長施博將其捕獲,翌日暴斃于獄中。自此后,仁壽寺寺僧星散,只余靜持、守經(jīng)二人。[8]50

1958 年,仁壽寺先后被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和分析儀器廠等單位占用,大雄寶殿改作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的燈飾制作車間。寺內僅剩的兩名僧人靜持與守經(jīng)遷出,一名由其親屬接去供養(yǎng),另一名搬至萬真觀城隍殿借住。寺內所有宗教用品及佛像由佛山市博物館收藏。[4]51宗教活動亦停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巨型三寶佛像最初由佛山市博物館收藏,后又輾轉送于廣州市六榕寺內供奉。[8]50如意寶塔落成后,在兩石拱橋交界處,建有碑亭,后碑與亭均被毀,塔內佛像亦無存,但塔依然屹立仁壽寺內。

20 世紀90 年代,佛山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經(jīng)濟實力大大增強,各界人士有心修復仁壽古剎,為弘揚佛山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做貢獻。1993 年12 月,佛山市政府將仁壽寺如意寶塔周邊2 000 多平方米的土地歸還佛教團體使用,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并成立“重修仁壽寺籌建委員會”,禮聘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為籌委會名譽主任,重修仁壽寺。1995 年7 月,佛山市佛教協(xié)會、佛山市重修仁壽寺籌備委會發(fā)出《重修佛山仁壽寺緣啟》④,敘述了重修仁壽寺的籌備經(jīng)過,并向社會各界募集修寺資金:

佛山別號禪城,肇跡于晉,得名于唐,其殊勝因緣源于佛教,是我國漢族地區(qū)唯一因佛教而得名的城市。禪城古鎮(zhèn)之仁壽寺,乃佛山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始建于公元一六五六年(清順治十三年),距今三百三十九年矣。昔日佛法興隆,高僧輩出,向是佛山四鄉(xiāng)釋門弟子受戒場所和禮佛參禪之地。奈古剎風華,歷盡滄桑,日漸衰微,戊戌年后為民間工藝社所用,祖廟路幾度擴建,又拆用不少?,F(xiàn)幸留下如意寶塔和大雄寶殿,雖列入政府文物保護范圍,但殿宇凋零,法器無存,寺不成寺矣。

今得國家改革開放之春風,雨露滋潤,物阜年豐,躬逢盛世,政通人和。港澳鄉(xiāng)梓,社會賢達,僧侶信眾,上書懇請修復仁壽寺。政府感于民意之真誠,為落實國家宗教政策,保護民族文化之遺產,經(jīng)反復審議,多方工作,按照“尊重歷史,照顧現(xiàn)置”之原則,決定以原仁壽寺如意寶塔為中心,重整布局,塔前建山門,面向繁華之祖廟路,塔后建大雄寶殿。塔之左側為經(jīng)房僧舍,右側為花園、水池。并撥款五百萬元搬遷企業(yè),騰出房舍,為建寺之用,使數(shù)百年之古剎得望重現(xiàn)莊嚴。

今建寺用地已得落實,籌建機構業(yè)已組成,模型已經(jīng)制作,設計方案已完成,并力爭于今年農歷十二月吉日奠基重建。然工程艱巨,耗費巨大。獨力難扶,眾擎易舉。祈望海外鄉(xiāng)親,樂善好施之士,諸山大德及十方護法善信,以弘揚民族文化之心,光復鄉(xiāng)閭文物之旨,發(fā)心協(xié)助,廣種福田,利樂萬民。但愿善舉早成,仁壽古剎重光,則大眾功德無量矣。

此次重修得到了各方支持,被占用的殿宇僧房很快得以騰退。1996 年11 月30 日,新大雄寶殿奠基,廣東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云峰法師、光孝寺首座又果法師、香港寶蓮禪寺方丈初慧法師等高僧大德參與了奠基儀式。2002 年5 月,明生大和尚受政府和四眾弟子邀請駐錫仁壽寺,主持重建工作。2003 年11 月,仁壽寺新大雄寶殿落成,敬請圣輝大和尚、覺光大和尚、新成大和尚等20 多位高僧大德參加大雄寶殿落成暨開光典禮。

新大雄寶殿為兩層重檐式歇山頂建筑,正脊裝飾有雙龍戲珠陶塑瓦脊。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左右為阿難尊者與迦葉尊者,殿內四周有手工木雕《經(jīng)變圖》。殿內佛像采用佛山生漆脫胎工藝,外貼金箔,顯得華麗莊嚴。千佛殿位于大雄寶殿二樓,殿堂頂部呈穹形,殿內主佛為毗盧遮那佛,像高3.8 米,結跏趺坐,手持毗盧印,微微俯首,眼神下視,神情祥和,左右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均采用佛山獨有脫胎工藝和貼金彩繪塑成,更顯靈動與莊嚴。千佛殿內供奉一部《乾隆大藏經(jīng)》以及128 本諸版《藏經(jīng)》,它們是研究佛教文化的珍貴資料。

在社會各界與佛教信眾的鼎力支持下,2012 年仁壽寺面積擴大到約15 000 平方米。2012 年9 月,佛山市政府召開仁壽寺改造提升項目會議,決定將仁壽寺面積擴大至約30 000 平方米。2013 年3 月1 日,佛山市啟動佛山仁壽寺改造提升建筑設計方案國際競賽,通過媒體發(fā)布信息,收到7 份有效設計方案。2013 年5 月,結合市民投票結果和專家評審意見,最終確定7 號方案勝出。7 號方案的設計者如此總結設計理念:“山高佛為峰,水清禪入境,林幽心無塵,蓮香法華生。”

新仁壽寺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靈鷲塔殿為中軸線呈對稱式布局,整體建筑風格為唐風,中軸線上的建筑為全木質結構,僧房和客堂等附屬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的屋頂造型豐富,有廡殿、懸山、硬山、歇山、攢尖等,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工藝在現(xiàn)代的傳承。

清初尚可喜的佞佛政策客觀上促進了廣東佛教的發(fā)展,正是在他的佞佛政策影響下,佛山佛教逐步興盛,并修建了數(shù)座佛寺,仁壽寺也是在此期間興建。在民國廟產興學浪潮席卷之下,佛教受到很大影響,為了振興佛山佛教,僧俗合作重修仁壽寺,并在寺內興建了一座如意寶塔,亦有護國息災之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佛山經(jīng)濟文化得到了很大發(fā)展,仁壽寺得以數(shù)次擴建重修,成為佛山城區(qū)內著名的佛寺。仁壽寺的歷史沿革,一方面反映了清代以來佛山佛教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增進了我們對佛山佛教發(fā)展過程的認知;另一方面說明了佛教的發(fā)展必須適應當時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現(xiàn)代必須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做貢獻。

注釋:

①清代佛山五大叢林包括塔坡古寺、德壽寺、三元寺、仁壽寺、湖峰寺,其說源于區(qū)瑞芝的《佛山新語》,第49 頁。

②1932 年冬,李佩弦與上海精武會干事羅嘯璈、鄭灼辰等通過密宗信徒吳潤江介紹,師從佛教密宗諾那呼圖克圖(1864—1936)修學氣功。具體參見佛山市博物館網(wǎng)站所載張雪蓮《精武秀才李佩弦》。

③劉正剛《佛教與佛山文化》(齊魯書社2015 年出版)一書認為民國時期仁壽寺修建了兩座如意寶塔,一座為李道軒、胡少翰發(fā)起修建,1937 年春虛云老和尚開光的如意寶塔;另一座為佛教密宗弟子李佩弦主持,南海商會會長梁顯祺、李賜豪、陳鐵庵等人發(fā)起修建的如意寶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是他們合作建了一座如意寶塔。

④《重修佛山仁壽寺緣啟》印刷資料存放于佛山仁壽寺檔案室。

猜你喜歡
重修寶塔佛山
《佛山陶瓷》雜志征稿啟事
佛山萬科金融中心
紅色熱土佛山
佛山瑞光
高職院校重修問題及解決方案探析*
學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生重修問題探究
文化寶塔 魅力綻放
單寶塔詩
是誰找回了玲瓏寶塔
獨立學院學生重修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
娄底市| 田东县| 清涧县| 永清县| 廉江市| 龙海市| 鄂尔多斯市| 长子县| 石屏县| 青铜峡市| 什邡市| 甘谷县| 郴州市| 绥德县| 都安| 关岭| 温州市| 唐河县| 武汉市| 常德市| 黄龙县| 富顺县| 松潘县| 聂拉木县| 思南县| 驻马店市| 大庆市| 新源县| 湖南省| 沧州市| 宝丰县| 易门县| 东阳市| 洪雅县| 藁城市| 团风县| 永德县| 新龙县| 西吉县| 高雄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