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萍 姜翠紅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指經患者外周靜脈穿刺置管,將導管尖端送至患者上腔靜脈下1/3處,或上腔靜脈與右心房連接處,是供中長期靜脈治療的主要途徑,是臨床上化療、外周靜脈穿刺困難患者輸液的最佳途徑,它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輸液的舒適度,已在臨床廣泛使用[1]。雖然PICC的使用有顯而易見的優(yōu)點,但PICC相關性靜脈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PICC-RVT)也時有發(fā)生。血栓是指紅細胞、纖維蛋白和不等量白細胞與血小板在動靜脈中形成的血凝塊[2]。靜脈血栓是PICC置管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3]。靜脈血栓的形成增加了患者的治療費用和痛苦,栓子脫落可造成肺栓塞的嚴重后果[4]。若出血性疾病患者發(fā)生了PICC-RVT,會給治療增加難度,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PICCRVT治療多采用積極抗凝,而出血性疾病是需要止血治療的,相互矛盾的治療措施,給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帶來很大的壓力[5]。本研究有6例出血性疾病患者發(fā)生PICC-RVT的案例,筆者通過貼敷自主研制的消栓散,成功使PICC-RVT消失,導管繼續(xù)使用,現(xiàn)報告如下。
2018年1月-2021年5月煙臺毓璜頂醫(yī)院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科病房出現(xiàn)過6例出血性疾病患者發(fā)生PICC-RVT的案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齡64~92歲,分別患有消化道出血3例,腦出血1例,腦出血術后2例;血栓發(fā)生在貴要靜脈4例,貴要靜脈合并腋靜脈2例;發(fā)生血栓的時間距首次置管時間分別為3、10、15、28、35、52 d,均經B超檢查確診。
由于出血性疾病不能使用抗凝藥物,筆者使用自制的消栓散給有靜脈血栓的肢體貼敷,成功溶栓,溶栓期間均保留導管,效果滿意。
此方劑是在山東省名老中醫(yī)鄒勇主任指導下,在長期臨床工作的基礎上自擬而成,具體方劑如下:劉寄奴10 g,蒲公英30 g,桃仁15 g,川芎15 g,紅花15 g,赤芍15 g,黃芩10 g,用蜂蜜將中藥在干凈的容器中調好,黏稠度合適,貼敷范圍左右兩側至臂緣,上至置管側鎖骨下,下至透明貼膜邊緣,均勻涂抹后用保鮮膜包裹,貼敷4 h/次,1次/d,中藥撤下后用溫水擦洗干凈皮膚。
6例患者分別經過11、22、28、29、34、42 d的貼敷,患有靜脈血栓的手臂腫脹、疼痛消失,顏色恢復正常,臂圍恢復到置管前的水平,B超顯示:患有血栓的靜脈最短11 d、最長42 d血流通暢,血栓消失,導管成功再通。通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成功保留了患者的PICC導管。
隨著PICC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在給患者帶來便利的同時,并發(fā)癥也隨之增加。雖然PICC導管為柔軟、光滑的硅膠材質,組織相容性較好,但對人體而言,終究是異物存在于體內。加之PICC置管前評估不到位,凝血指標超高,血液黏稠度高等原因,增加了PICC置管后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置管前的評估主要包括:患者所患疾病情況,血管的通暢程度,血管的走向,有無血管畸形,凝血指標,有無腫瘤轉移壓迫血管,患者的配合程度,是否耐受異物存在體內等。若評估不到位或不全面,可能會造成PICC置管不成功或置管困難,隨著置管時間的延長,發(fā)生PICC-RVT的機會也隨之增加。所以,置管前全面的評估,對置管的成功率和置管后能否正常使用導管非常重要。其中有1例腦出血患者,血管條件較差,反復穿刺3次才置管成功,置管后第3天發(fā)現(xiàn)PICC置管側肢體腫脹疼痛,B超顯示貴要靜脈血栓形成,考慮為血管條件差、置管時間長,導管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久,加之患者為92歲的高齡老人,血管彈性差,血管較細,PICC從外周血管置入后,占據(jù)了靜脈很大的空間,導管對靜脈血流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患者血流進一步減慢,血栓發(fā)生率升高[6-7]。反復穿刺使血管內膜損傷,膠原纖維暴露,致使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導致靜脈血栓的發(fā)生。
PICC能按計劃正常使用,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得益于護士、患者和家屬的共同努力。置管前介紹PICC置管的過程和優(yōu)缺點,征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包括置管時的配合和置管后的維護。對于情緒容易緊張的患者,詳細說明置管的方法和流程,讓患者有一個大體的概念,知道護士會怎樣做,他應該怎樣配合才能讓自己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tài)。人在放松的情況下,肌肉和血管不會痙攣,置管會更加順暢,縮短了置管的時間。置管后的功能鍛煉和相關注意事項,患者和家屬都要掌握,便于家屬督促和協(xié)助患者進行鍛煉,共同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并能第一時間與醫(yī)護人員取得聯(lián)系。有效的上肢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PICC-RVT的發(fā)生率[8]。指導患者PICC置管后4 h開始進行握拳松拳運動,3~4次/d,30~50下/次。不能主動運動者,家屬可協(xié)助其進行被動伸曲手臂,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不過度牽拉置管側肢體,防止導管在血管內反復摩擦,靜脈壁和導管反復接觸摩擦可損傷患者血管內皮的完整性,導致血栓形成的概率增高[2]。回顧這幾例發(fā)生靜脈血栓的患者,都是臥床的高齡老人,不能主動活動上肢,被動運動又做的不到位。Chopra等[9]研究發(fā)現(xiàn),體力狀態(tài)差、活動狀態(tài)差的患者,可引起血流速度緩慢,甚至血液瘀滯,從而導致血栓形成。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壁的彈性減弱,加之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系統(tǒng)疾病更容易誘發(fā)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這也是導致PICC-RVT發(fā)生很大的原因[10]。靜脈血栓發(fā)生后,適當抬高患肢,不過度壓迫穿刺側肢體,禁止按摩和冷熱敷,觀察有無肺栓塞發(fā)生的臨床表現(xiàn)。護理人員每天測量置管側肢體的臂圍,觀察患肢皮膚的顏色、溫度、疼痛情況。
不論是腦出血還是消化道出血,是需要止血治療的,而靜脈血栓是需要抗凝治療的,兩者相互矛盾。考慮到臨床上一直使用自制的消栓散預防PICC置管后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效果滿意。經過與主管醫(yī)生討論,決定使用自制的消栓散外敷治療PICC-RVT。本方以桃紅四物湯除熟地、當歸,加用劉寄奴、黃芩、蒲公英制成。劉寄奴具有苦泄溫通,破瘀活血的作用,能解除平滑肌痙攣,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而使經脈通暢;黃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等功效;桃仁具有舒張血管,活血化瘀,增加血流量,抗炎的作用;紅花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之功效;川芎具有辛散溫通,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蜂蜜具有潤燥、清熱、解毒之功效。此方劑為外用貼敷的中藥,局部滲透作用明顯,對全身活血化瘀的作用較弱,不會對出血性疾病的治療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國際血管聯(lián)盟專家委員會指出:PICC-RVT不予常規(guī)拔除導管,可在抗凝治療下繼續(xù)保留導管并正常用于臨床治療[11]。臨床出現(xiàn)的6例PICC-RVT患者的導管,均在中藥外敷的同時繼續(xù)使用,未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
以往的報道,大多是PICC置管后發(fā)生靜脈血栓后溶栓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出血性疾病患者發(fā)生PICC-RVT的治療措施報道較少。采用中藥外敷進行溶栓也是一個新的嘗試,溶栓成功的概率和時間長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由于血管畸形,也可能因為高齡老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堵塞,第一次置管時,導管從腋靜脈打結返回,拍片后進行調整。二次調整時,當PICC導管進入至25 cm時,不能繼續(xù)插入,反復嘗試均以失敗告終,最終導管尖端放至第二三后肋之間。導管尖端處于理想位置(上腔靜脈下1/3段)時,腔靜脈壁和導管平行,輸注液體能夠迅速稀釋,避免藥液損傷血管內膜[12]。該患者PICC導管尖端未到達上腔靜脈下端,大大增加了靜脈血栓發(fā)生的概率,置管后52 d發(fā)現(xiàn)貴要靜脈合并腋靜脈發(fā)生靜脈血栓,溶栓時間也是最長的42 d。血栓發(fā)生時間越短,溶栓效果越好,溶栓時間最短的患者是置管后第3天發(fā)生靜脈血栓的患者,貼敷11 d溶栓成功。靜脈血栓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溶栓成功的相關因素還包括:凝血指標的高低、血栓的范圍、基礎疾病的嚴重程度、置管前是否充分用肝素鹽水浸潤導管及置管護士操作的熟練程度等,單因素影響或多因素共同作用,都會對溶栓成功產生影響。若靜脈血栓的范圍較大,肢體腫脹較嚴重,勢必延長溶栓的時間。
PICC-RVT是PICC置管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加之老年人病情變化快,病情復雜,不可預測的因素也多,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置管前充分有效的評估,置管護士置管過程中的規(guī)范操作,置管后的健康宣教和定期維護,可有效降低PICC-RVT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靜脈血栓,尤其是出血性疾病發(fā)生PICC-RVT,更是因為矛盾的治療措施,給臨床帶來很大的困擾。出血性疾病患者存在凝血指標的異常,PICC-RVT的治療又與出血的治療產生沖突,通過嘗試采用中藥貼敷療法對出血性疾病PICCRVT的患者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也為自主開發(fā)新中藥配方的臨床應用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本方劑具有中藥取材方便、配置方法簡單、成本低、治療費用少、患者依從性強的特點。相比西藥而言,中藥毒副作用少,局部用藥,安全有效,對全身凝血系統(tǒng)無影響,不會引起凝血指標的變化,對出血性疾病的治療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由于樣本量較少,可能會使結果產生一定的偏倚,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擴大樣本量,繼續(xù)總結經驗,為臨床PICC-RVT的治療提供新的途徑,更好地服務患者,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