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旭 鄭振峰
(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提 要 語文辭書具有規(guī)范的功能,是貫徹和傳播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干祿字書》的規(guī)范理念和《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及對異形詞的處理為例,分析了古今語文辭書的規(guī)范問題,指出辭書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相應的規(guī)范功能并未被很好挖掘出來。
語文辭書具有規(guī)范的功能,是貫徹和傳播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宇明(2004:1-9)指出:“成文規(guī)范和不成文規(guī)范相輔相成,共同在語言生活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崩罱▏?000:3-6)指出,傳統(tǒng)的規(guī)范方法可以分為三類:由國家制定規(guī)范標準,用行政手段向社會推行;以學校教育為基礎,帶動社會規(guī)范;編纂辭書,貫徹規(guī)范宗旨,傳播規(guī)范成果。我們分別以《干祿字書》和《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為例,分析古今語文辭書的規(guī)范問題。
這里先簡要回顧古代語文辭書規(guī)范方式和理念。古代辭書除普通語文辭書外,字樣類辭書尤其注重字形的規(guī)范。文字學里的正字學,又稱正字法、字樣學,其實就是今天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前身。正字學的主要內容為整理、研究和規(guī)范異體字,確定文字的標準形體,促進文字的統(tǒng)一。由于政府的提倡和學者的研究,正字學有了成效顯著的發(fā)展。以唐代顏元孫的《干祿字書·序》為例,“史籀之興,備存往制,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惟豕上加三,蓋亦馬中闕五。迨斯以降,舛謬實繁,積習生常,為弊滋甚”?!扒易謺戳鳎鹩谏瞎?,自改篆行隸,漸失本真,若總據《說文》,便下筆多礙,當去泰去甚,使輕重合宜。”“具言俗、通、正三體(大較則有三體,非謂每字總然),偏旁同者不復廣出,字有相亂,因而附焉。所謂俗者,例皆淺近,唯籍帳、文案、券契、藥方,非涉雅言,用亦無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謂通者,相承久遠,可以施表奏、箋啟、尺牘、判狀,固免詆訶。所謂正者,并有憑據,可以施著述、文章、對策、碑碣,將為允當(進士考試,理宜必遵正體,明經對策,貴合經注本文,碑書多作八分,任別詢舊則)?!鳖佋獙O從理論上闡述了文字的“俗、通、正”三體,以及對待三體的態(tài)度。對于其中的俗體,并不認為毫無價值,“倘能改革,善不可加”。這種變通、寬容、靈活的規(guī)范理念對今天的規(guī)范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促使我們在制訂各種異體字、異形詞、規(guī)范字表時,對是否要剛性地將一批字或詞進行廢除這一問題進行重新的審視和思考,如果承認其中一部分是合理的,有存在的價值,對其又要如何進行‘改革’才能‘善不可加’,這也是當今語言文字規(guī)范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王東海等,2013:135)。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十分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和語言規(guī)劃、語言文字規(guī)范工作。《現漢》就是在推廣普通話和促進漢語規(guī)范化的背景下產生的,為了貫徹國家規(guī)范和標準而編纂。1955 年10 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召開了全國性的“現代漢語規(guī)范問題學術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guī)范化的重大歷史性任務。會上經過深入研討、論證確定了盡快編纂出為推廣普通話和促進漢語規(guī)范化服務的現代漢語詞典的重大課題。1956 年2 月6 日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責成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完成這一任務,編寫出以確立漢語普通話規(guī)范為目的的中型現代漢語詞典。1956 年7 月,為編纂《現漢》,新華辭書社和原隸屬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并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成立詞典編輯室。
張志毅等(2015:22)指出:“詞典的規(guī)范主義,主要體現在‘五定’等方面?!卑ǘㄔ~、定形、定音、定義、定用。我們在張志毅先生研究的基礎上具體討論了語文辭書規(guī)范功能的六個方面:定詞、定形、定音、定義、定用、定性,這“六定”涉及辭書的選詞立目、注音體例、釋義及配例、語法標注、語用標注等方面。
定詞是指在辭書選詞上要以普通話的標準詞語為主,酌收方言詞、文言詞、??圃~語、新詞語、外來詞等帶有標記的詞語。定形是指要以規(guī)范、正體的詞形、字形為立目正條,處理好其與異形詞、異體字等的關系,編纂凡例中要介紹清楚辭書相應的體例設計。定音是指要使用審定的標準語音來注音,酌情給出口語音、方言讀音,一般不給出殘留的古音、舊音等。定義是指要給出普通話詞語的理性意義及部分附屬意義,一般不給出方言義、古舊義、術語義等罕見義。定用是指要給出普通話的規(guī)范用法和配例,一般不給出方言用法、古舊用法、術語用法等罕見用法。定性是指對于詞語要標注出其在普通話中的詞性,不標注在方言中的詞性和古語中的臨時活用。
《現漢》對于每一種規(guī)范功能都有相應的編撰體例與標注方式,不同類別的規(guī)范功能在標注上有一定的差異,有的同一種規(guī)范功能在不同版本的《現漢》中的標注方式也有所不同。對于定詞功能來說,“普通語匯不加標志”(呂叔湘,2004:81),對于酌收的口語詞、方言詞、文言詞,尤其是??圃~語進行詳細標注,在詞語注音后分別標注〈口〉〈方〉〈文〉?!冬F漢》試用本的“凡例”中對于物理、化學、醫(yī)學、動植物等類別,分別詳細標注為〈物〉〈化〉〈醫(yī)〉〈動〉〈植〉〈數〉〈建〉等,《現漢》試用本在“凡例”中列出了為42 個學科專業(yè)詞語標注的“科目表”,后來的《現漢》第1版在“凡例”中已經去掉。呂叔湘(2004:79、81、82)指出:“選錄語匯應以普通語匯為主體。一切使用范圍有限制的語匯是次要的,應該酌量選收,以供參考,但是絕不能泛濫無歸。這些使用范圍有限制的語匯都應該加以適當的標志?!薄氨驹~典不收一般方言語匯,但已經屢在書刊出現的,酌量選收,以供查考,選錄的標準從嚴?!薄氨驹~典選收一部分在現代書刊中出現的文言詞,標〈文〉。有些從文言來的詞已經完全吸收到普通話里,不再標志。有些文言詞即使偶而在現代書刊中出現,文言氣還是太重,本詞典不收。”
對于定音功能來說,“有異讀的詞,已經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審訂過的,一般依照審音委員會的審訂。傳統(tǒng)上有兩讀,都比較通行的,酌收兩讀?!边@一條表述從《現漢》試用本到目前的第7 版基本沒有變化。對于定性功能來說,《現漢》在編纂之初本想標注詞類,但困難太大,只對部分虛詞和常見的代詞、量詞等以文字而非形式化的方式注明詞類。直到2005 年第5 版終于實現了詞類的全面標注以及形式化的處理,共分為12 個大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各有2 個附類,名詞的附類為時間詞、方位詞,動詞的附類為助動詞、趨向動詞,形容詞的附類為屬性詞、狀態(tài)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3 個小類。其中,12 個大類用簡稱外加方框的形式體現,如“”等;附類或小類用文字進行說明,如“屬性詞”、“人稱代詞”等。定用往往體現在釋義中,且定形和定義又是“六定”中的核心內容,下文詳細分析定形中的異形詞處理和定義中的釋義問題。
定形的功能體現在詞形和字形的處理上,這里具體闡述異形詞?!冬F漢》對所收異形詞,一般分立主副詞條,其中主條作為推薦詞形,具體釋義;副條作為非推薦詞形,不出釋義。主副詞條之間通過參見系統(tǒng)實現系聯,參見提示詞一般選用“見”“同”等。具體分為已有國家試行標準的異形詞和暫無國家試行標準的異形詞兩類。
2.2.1 已有國家試行標準的異形詞
《現漢》在“凡例”中指出:“不同寫法的多字條目區(qū)分推薦詞形與非推薦詞形,在處理上分為兩種情況:(1)已有國家試行標準的,以推薦詞形立目并做注解,非推薦詞形加括號附列于推薦詞形之后;在同一大字頭下的非推薦詞形不再出條,不在同一大字頭下的非推薦詞形如果出條,只注明見推薦詞形?!薄埃?)國家標準未做規(guī)定的,以推薦詞形立目并做注解,注解后加‘也作某’……非推薦詞形如果出條,只注同推薦詞形。”以下來自第7 版《現漢》的例子不再標注版本,其他版本相應標注。例如:
“筆畫”和“筆劃”為異形詞關系,其中“筆畫”為推薦詞形,“筆劃”為非推薦詞形。因為二者在同一大字頭下,所以非推薦詞形“筆劃”不再單獨出條。
“班白”“頒白”“斑白”三者為異形詞關系,“斑白”為推薦詞形,《現漢》中出條立目并給出具體釋義;“班白”和“頒白”為非推薦詞形,因未在同一大字頭下,“班白”和“頒白”也單獨出條立目,【班白】和【頒白】后不再具體釋義,只注明“見33頁【斑白】”。
對于有多個意義的,注出在哪個義項上為異形詞的關系。例如:
【保姆】(①保母、①褓姆)①受雇為人照料兒童、老人、病人或為人從事家務勞動的婦女。②保育員的舊稱。
“保姆”為推薦詞形,詞典中出條立目并做出具體釋義,它有兩個義項,義項①指雇傭來做家務事的婦女,義項②是保育員原來的名稱?!榜倌贰睘榉峭扑]詞形,且“褓姆”也單獨出條立目,【褓姆】后不再具體釋義,只注明“見46 頁【保姆】 ”,并且加括號附列于推薦詞形【保姆】之后,“褓姆”只在“保姆”的義項①上與“保姆”為異形詞關系,故括注時異形詞左上角標有“①”?!颈D贰亢汀抉倌贰恐g用“見”和“括注”形式進行參見系聯?!氨D浮币彩恰氨D贰钡漠愋卧~,和“保姆”在同一大字頭下,因此“保母”不再出條,只加括號附列于推薦詞形【保姆】之后。
2.2.2 暫無國家試行標準的異形詞
對于國家標準未做規(guī)定的詞形,《現漢》將推薦詞形立目,并具體釋義,釋義后加“也作某”,若非推薦詞形立目,釋義中只注“同”推薦詞形。異形詞之間參見時,“同”和“也作”同時出現,其中推薦詞形在釋義末注有“也作……”,非推薦詞形直接標注“同‘××’”。兩者對應整齊。例如:
“比畫”為推薦詞形,詞典出條立目,并具體釋義,在釋義末尾注有“也作比劃”,“比劃”為非推薦詞形,詞典也出條立目,在詞目【比劃】之后不再具體釋義,只注有“同‘比畫’”,表明二者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
對于《現漢》的釋義,呂叔湘(2004:100)指出:“分析詞義,以現代漢語為標準。不單用的字或義,也以現代漢語中是否常出現為取舍標準,不求網羅古今?!薄冬F漢》在“凡例”中也指出:“分析意義以現代漢語為標準,不詳列古義?!薄冬F漢》的釋義要求準確、客觀、科學、規(guī)范,要給出該詞語的理性意義及部分附屬意義,一般不給出方言義、古舊義、術語義等罕見義。理性意義又被稱為“概念義”“客觀義”“基義”“指稱義”等,反映了詞義所指稱客觀事物、現象或關系的本質與特征的意義,是詞義的核心、關鍵和基礎。例如:
墻(墻、*牆)磚、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圍:磚~|土~|院~|城~|一堵~◇人~。(圖見370頁“房子”)②器物上像墻或起隔斷作用的部分。
附屬意義又被稱為“色彩意義”“陪義”“伴隨意義”等,表示某種主觀傾向或色彩,常見的分法有感情色彩、形象色彩、風格色彩、語體色彩、態(tài)度色彩、評價色彩、外來色彩、地方色彩、修辭色彩、聯想色彩等。不同學者劃分的類型多寡不同、名稱有異。張志毅等(2012:35)在梳理研究史的基礎上,將附屬意義稱為“陪義”,令人耳目一新,不僅系統(tǒng)性較強,研究也較為深入。張志毅等(2012:36)同時提出“陪義”劃分的十元論,包括:屬性陪義、情態(tài)陪義、形象陪義、風格陪義、語體陪義、時域陪義、地域陪義、語域陪義、外來陪義、文化陪義。《現漢》在揭示不同附屬意義時,有的直接在正文中標注“敬辭”“謙辭”“早期白話”“舊社會”“舊指”等,有的在釋義括注中標注“含貶義”“書”“古”等。例如:
辭書釋義需要不斷進行修訂,《現漢》的釋義中極個別夾雜文言成分。例如,關于動物類詞語在外形上,《現漢》有的表述為“外形像狼而小”“外形像狗”(模式為“外形像……”),有的為“像虎而較小”(模式為“像……”),釋義略帶文言色彩。《現漢》釋義逐漸消除原有的部分文言成分,不僅包括釋義正文,也包括釋義提示詞。例如“財神”“蘭若”從第5 版到第6 版的修訂:
“6 版將‘財神’中的‘亦稱’改為了‘也稱’,‘蘭若’中的‘……之省’改為了‘……的省稱?!保ㄔ佬竦?,2021:22-41)釋義不斷趨于規(guī)范。
李宇明(2004:1-9)指出:“語文辭書是規(guī)范體系的重要成員,應當模范執(zhí)行規(guī)范文件,同時又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功能,檢視規(guī)范文件之不足;不僅要注意辭書的規(guī)范化,更要研究信息時代的辭書現代化?!鞭o書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相應的規(guī)范功能并未被很好挖掘出來,規(guī)范功能的實現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我們會繼續(xù)關注辭書的規(guī)范功能究竟如何實現、辭書規(guī)范史等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