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爽,邵 迪,王 雙,王延森,李 文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我國的食用菌發(fā)展歷史悠久,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與其他農作物相比,食用菌具有繁殖快、生物學效率高等優(yōu)勢,資源應用極其豐富。因此,很多高等院校開設食用菌栽培學課程。然而,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存在與生產實現脫節(jié)的現象,導致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較弱。為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根據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從項目設置、教學目標和任務入手,基于食用菌栽培課程的教學實踐探索教學新模式,從根本上改變課程教學和生產脫節(jié)的現象,為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形成奠定基礎。
項目教學法是指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實踐。學生通過老師的情景導入了解課程內容,然后再去收集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獨立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后完成學習任務。最后,同學需要展示任務成果,老師給予相應的評價。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了解食用菌栽培的課程內容,并且掌握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操作。
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具體表現在:目標具有多重性;培訓周期短,見效快、可控性好。其內涵是以項目的形式體現教學內容,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動手實踐。基于項目教學的食用菌栽培教學中,老師根據課程目標制定教學計劃,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共同分析項目,引導學生進行前期的項目準備,而老師負責教學實施。經過一系列的探討后,學生完成項目總結和評價,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食用菌的種類繁多,栽培方式也各有不同,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適合運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應用項目教學時,根據一般木腐型食用菌和草腐型食用的菌栽培流程,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栽培流程中的10項任務,即栽培場地選擇→食用菌菌種制作→配料,拌料→裝袋滅菌→打穴,接種封口→發(fā)菌→脫袋,排場→轉色,催蕾→育菇管理→采收與分級。
應用項目教學法打技術環(huán)節(jié)的局限性,適應現代教育的改革要求,即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樂趣和自主學習積極性。借助于項目教學,使課程學習變得簡單易懂,同時拓展了學生知識面,而動手操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項目設計的特征有:1)完整性:具有完整的實踐過程,即有起點有終點。2)可操作性:操作方法可行有效。3)可行性:運用學校提供的條件獲得實踐目的。4)覆蓋性:實驗材料為食用菌,課程覆蓋食用菌的基本知識時,激發(fā)學生積極解決問題的潛力。5)真實性:項目選取應符合市場需求,以及食用菌行業(yè)的實際情況。以引進項目真實為基礎,不主觀捏造或者脫離實際情況。6)適中性:課時適中,知識點得超過學生的理解范圍。
在食用菌栽培學課程教學中,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在考慮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收集食用菌相關知識。在班級內分組討論,匯總栽培品種、方法和流程等信息。按照項目設計與選取原則篩選具有代表性的3~5個品種,作為各項小組的研究項目。初次操作時,宜選擇栽培方法簡單、栽培成功率高的品種,例如如平菇、香菇等,這樣有利于學生體驗成功喜悅,產生繼續(xù)研究的興趣。
借鑒企業(yè)管理的模式分組,每組為5~6人。每組選派一名負責人管理團隊,組織成員制定計劃、開展討論和完成任務。小組組長明確小組成員的崗位和職責,以及每項任務的完成時間節(jié)點和標準,保證項目平穩(wěn)有序地進行。
課前,老師進行情景導入、明確任務、解答學生問題。例如學習平菇栽培時,除栽培技術外,還包括病蟲害種類及其防治方法、儲藏、保鮮、初級加工和深度加工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內容的全面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繼續(xù)研究的樂趣。整理廣泛的資料和最新的題材。
學生的課前準備主要是借助網絡、相關文獻、學校圖書館、社會實踐和向老師請教等,廣泛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全面了解食用菌生物學原理、專業(yè)術語、生產流程、栽培技術和技術創(chuàng)新等。大量獲取信息并且實踐調查是課前準備的重點和核心。
以平菇為例,項目活動板塊主要有六部分:
項目活動板塊一:準備菌種。小組成員用采集或市場購方式準備菌種,老師指導學生對食用菌質量進行鑒別,以獲得優(yōu)質原料。
項目活動板塊二:配置培養(yǎng)料。學生了解物質的配方比例、先后順序和配置注意事項。充分且均勻的攪拌養(yǎng)料操作,使學生之間的默契度大大提升。
項目活動板塊三:裝袋。為減少滅菌前微生物自繁生物量,配料后在上午結束裝袋。小組間可以進行制袋比賽,來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項目活動板塊四:滅菌。老師指導學生掌握滅菌遵循“攻頭、促尾、保中間”的原則。
項目活動板塊五:接種。學生掌握食用菌正確接種方法。小組圍繞接種方式開展比賽,統(tǒng)計接種成功率。
項目活動板塊六:發(fā)菌、出菇管理。老師理論講授,指導學生查閱資料,通過栽培結果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利于下次項目教學的開展。
在食用菌栽培課程運用項目教學法,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課程體驗,深入掌握食用菌相關知識,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新穎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繼續(xù)拓展知識面的積極性。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不再是單向的信息傳遞。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配合默契,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提高綜合素質??傮w來說,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所學習壓力轉變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