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慧敏(駐馬店職業(yè)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根據常規(guī)會計業(yè)務內容和形式制定的,培養(yǎng)的財務會計人才已經與“互聯網+”背景下的市場需求脫節(jié)。伴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不斷推動著新型教育方法的誕生,如中國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短視頻等?!盎ヂ摼W+”背景下,如何適應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充分融合信息技術與會計專業(yè)教學,是當今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面臨的迫切問題。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將線上學習和線下課堂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互聯網+”背景的有機結合,通過帶領學生實時性地了解會計信息、時政內容和先進教學理念,促進“互聯網+”背景下的復合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養(yǎng)成。
高職院校會計學是一門實用性強、應用性廣和專業(yè)性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其重要性尤其顯著。現階段,仍然有部分高職院校對會計學教學課程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理論化嚴重、教學定位模糊以及忽視學生綜合會計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重新進行教學審視,以謀求高校會計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首先,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會計學習熱情?,F階段,高職院校會計學課程仍然采用“課上講課、課后復習”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計課程教學仍以教師單方向向學生傳授知識為主,教師按照已定的內容、思路和邏輯進行講解,并未聚焦、探究學生會計學習的困惑所在;學生對教師課堂講課產生較大的依賴性,被動進行新知識吸收和接受,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空間被迫屏蔽,學生疲于應付抽象、晦澀、難懂的會計學知識,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其次,教學內容偏重于理論知識,與現實會計處理問題關聯性不足?,F有高職院校會計學教學內容大多沿襲常規(guī)會計教學體系,側重于系統性的知識,對現實財務會計問題和管理實踐關注度不高。繁多細致的教學內容以及緊湊的教學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被迫接受會計知識,很少有時間進行深度探索實踐和知識汲?。槐砻嫔蠈W生把握了很多會計知識,但是對于背后商業(yè)邏輯理解和現實分析上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障礙。
再次,教學定位不清晰,教學理論嚴重滯后?,F有高職院校會計學課程搖擺于非會計專業(yè)和會計專業(yè)學生這兩種目標群體之間,缺乏有效的目標針對性?!盎ヂ摼W+”背景下,智能化、信息化和電子化時代需要更多“一專多能、一精多會”的高質量會計專業(yè)人才。同樣,高職院校會計學教學應該立足于“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轉變單一性的會計學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傳授會計知識同時強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培養(yǎng)“綜能力、厚基礎、寬口徑”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最后,教師和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不足,學生會計專業(yè)實踐能力有待提升。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學教學對學生的檢查力度和引導力不足,一般僅限于會計學課堂中的教學問答,或者是課下的答疑解惑,并沒有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教師與學生互動,融入高職院校會計學課程的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也是淺嘗輒止。會計學專業(yè)學生只顧埋頭苦學,綜合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尚未挖掘、培養(yǎng)和提升。
在常規(guī)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主要利用判斷、理解、記憶、感知組成的學習脈絡,將會計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以期達到教學目標[1]?!盎ヂ摼W+”背景下,科學信息技術對會計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推動是革命性的,如基于教學方案設計、問題解決、知識構建等新型教學模式,在新技術時代背景下不斷涌現。
實質上,研究者對于混合式教學的定義并不是唯一的,其中最為廣泛的定義是“線上自學,線下面授”型教學的結合體,為“學為中心”和“教為主導”這兩者教學理念的綜合,即通過面授型教學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并通過線上平臺來協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查漏補缺?;旌鲜浇虒W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借助先進性的科學信息技術,利用云平臺、云班課、云指導等線上學習平臺,利用、開發(fā)和拓展線上教育資源,為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提供重要載體[2];二是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有效整合,如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導權完全交還給學生,教師則在一旁進行學習輔助和指導,促進“互惠互利型”教學生態(tài)的有機形成;三是教學評價的健全和完善。利用線上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實時性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進而強化對學生學習的把握程度,促進教師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全面化。
高職院校要實現對會計專業(yè)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首先就要對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改進,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方向,決定著會計專業(yè)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使用[3]。為了讓會計專業(yè)學生能夠順應“互聯網+”時代發(fā)展的新需求,學校要對傳統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改進,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會計概念、原理和原則等基礎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學會閱讀和分析真實企業(yè)財務報表,提高學生對企業(yè)現金流量、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會計信息的熟悉程度,強調學生財務會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實踐應用能力的鍛煉,促進復合型會計專業(yè)人才的養(yǎng)成。
在具體的會計課程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會計專業(yè)線上教育資源來實現構建健全的會計學教學課堂。
(1)課程資源建設。高職院校教師可以依托南京審計大學發(fā)布的“會計學”線上教學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促進混合式教學方式的形成[4]。借助“會計、會計循環(huán)、會計核算、財務報表”作為混合式課堂開展的邏輯主線,并將是時事熱點、政治新聞、財經案例有效地融入主線中,進行教學板塊的拓展資料、配套習題、教學案例、PPT課件、學習視頻等資料的制作,并將其上傳至網絡自主學習平臺,方便學生線上學習會計學。
(2)智慧平臺環(huán)境。高職院校開展會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的環(huán)境保障是教學工具、智慧教學平臺、校園無線網絡等。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終端、Ipad終端、電腦終端等進入網絡學習平臺;另一方面,在移動客戶端下載安裝與網絡學習平臺同步的App中,可以實時地反映學生線上學習“會計學”的狀態(tài),方便教師捕捉、記錄和分析線下會計專業(yè)課堂弱點疑難和學習動態(tài)。
高職院校會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形式,可以簡括為“線上學習”和“線下精深”這兩個方面。
(1)線上學習。在教學線下會計專業(yè)課程的過程中,線上網絡學習平臺會計學課堂也會同步開展,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教學安排和進度,提前進行會計學自主學習,參與網絡平臺課題討論,幫助學生提前認識線下會計學課堂所教內容;在課后,學生則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上進行線上答疑、配套測試的完成、復習課堂來鞏固所學的會計學知識。
(2)線下精深?;诨旌鲜浇虒W理念,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問題導向、任務驅動、課堂小測、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學生講述等多元化教學手段,融合網絡平臺上的會計學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會計專業(yè)課堂的積極主動性。由此,混合式教學以幫助學生掌握會計學基本概念、原則和原理為基石,以幫助學生理解真實企業(yè)財務報表為契機,強化對會計實際問題的分析研究,促進會計專業(yè)學生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整合知識等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高職院校會計學中“存貨”板塊時,旨在讓學生認識存貨會計處理、存貨的本質、存貨的內涵等知識,并讓學生掌握存貨管理、存貨控制、存貨質量分析、存貨利用效率計算等技能。針對“存貨”單元內容,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混合式教學實踐活動。
在混合式教學實踐活動開展之前,學生可以按照“會計學”教學安排進度,在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存貨”板塊內容的自主學習。教師則可以借助相應的app來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提高學生對這一板塊知識存在難點和疑點的把握程度。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小組類型的學習任務:(1)存貨概念的重述;(2)選取一個上市企業(yè),對其進行存貨描述,分析企業(yè)采用的存貨政策;(3)結合市場行情,對該企業(yè)存貨進行分析。
(1)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為了推動“存貨”教學的深化,教師可以為學生科普如下會計信息:“x企業(yè)年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公司賬面價值x元,存貨跌價準備x元,存貨賬面余額x元……”為學生創(chuàng)設會計專業(yè)教學情境,以此引出“存貨”這個概念。
(2)學生進行知識復述。由于會計學學習小組根據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習的存貨概念、存貨核算、存貨構成等內容,教師可以趁機分析學生線上課程的理解程度。之后,教師可以繪制出相應存貨板塊思維導圖,來進行知識串講,如存貨質量分析、存貨結存之后的會計核算、如何進行報表項目報告、存貨設計賬戶分析等內容[5];深入講解期末存貨可變現凈值估計、存貨不同發(fā)出計價方法對年報項目的影響;同時,有機地融入實事求是原則和思政元素融合守則等內容,強化學生對存貨概念的理解。
(3)設置真實性題目。教師可以在線下會計學專業(yè)課堂中,隨機發(fā)布會計實物操作習題,強化學生對于報表呈現、會計處理、存貨計價等內容的融會貫通。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網絡學習平臺實時性地穿插相關的小測試,以期提升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了解程度。
(4)相關案例分析。會計學學習小組可以選擇真實性的上市企業(yè)作為案例分析對象,按照教師課前布置的作業(yè),仔細分析企業(yè)存貨存在的實質性問題,如通過分析存貨項目金額、存貨政策,并搜集行業(yè)、市場、經濟等情況來對企業(yè)存貨質量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撰寫相應的書面報告。
(5)歸納總結。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線上、線下任務表現和學習狀況,針對存貨相關知識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梳理總結相關知識和實踐應用,歸納會計實務中存貨現實因素和核心內涵考慮,助力學生實現存貨相關知識的遷移和內化,提升會計專業(yè)學生參與企業(yè)管理決策和相關知識理解能力。
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發(fā)布相應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課后小測驗,研讀公開出版的存貨文獻書籍,瀏覽企業(yè)存貨新聞報道,并通過微信、QQ、公眾號等平臺來對學生進行細心指導。此外,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學習平臺記錄學生在“存貨板塊”的學習動態(tài),總結學生在此板塊中的問題,為后期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參考。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對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教師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深入貫徹混合式教學理念,對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不斷鍛煉會計專業(yè)學生的財政會計業(yè)務技能,使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更加多元化,更好地滿足“互聯網+”背景下的會計業(yè)務的復合型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