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芹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 224001
實踐與思考同行,是構建理想的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小學生學習活力迸發(fā)的重要著力點,更是他們數學綜合能力穩(wěn)步發(fā)展的核心內容所在。所以,在“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精準分析學生的學情,以及他們所涉足的生活實際等,科學地創(chuàng)設相應的實踐學習體驗情境,讓他們在系列的操作中積累感知,形成體驗,進而在思考中形成學習感悟,逐步提煉、抽象出數學活動中所蘊含的知識的本質,進而促進質量認知的有效建構。
教師要組織學生投入觀察學習活動中,讓他們用自己的雙眼去看林林總總的生活化事例,以生活化學習情境,從中形成不一樣的學習感觸,獲得較為理性的學習感知,從而為他們積淀學習體驗奠定基礎,也為他們深入學習提供動力支持。同樣,在“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些觀察學習的情景,以期讓他們的眼睛看起來,大腦動起來,并將已有的知識、經驗喚醒,從而形成相應的學習認知沖突,以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爭強好勝之心,讓他們的數學學習充滿活力。
師:這里是動畫片《熊出沒》中的一些場景,老師把它們帶給同學們看一看,看過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1:畫面的內容是,光頭強又準備去偷砍森林中的樹木了。他匆匆忙忙地吃著晚飯。主要的食物有200 千克的面包、100 千克的魚子醬,還有400 千克的番茄湯。吃完飯后,他背著自己3 克的背包,拿著10 克的鋸子、2 克的大斧子偷偷地向著森林走去……
生2:這里有千克和克這些新東西,它們是一種新的單位嗎?
生3:如果表示一種單位,那它是用在哪個方面的呢?
生4:這個千克,我在陪奶奶去菜市場時好像聽到過,奶奶買了一把2 千克的青菜、一條3 千克的大魚,還有1 千克的豬肉。
生5:聽你這么說,那千克是用來表示物體有多重的。
生6:還真是用來稱重的單位,我記得上次體能測試的時候,體育老師就稱了我們的體重,我的體重好像是24 千克。
……
眾所周知,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是源于學生自我需要的學習,也就是他們?yōu)橹裢膶W習活動。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地抓住這一特點,科學地引領學生去觀察,并在觀察中形成積極的學習聯想,從而開闊眼界。同時,通過觀察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相應的學習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以及深入學習的信心,讓整個學習朝著理想的目標邁進。
案例中,教師以《熊出沒》為媒介,讓學生在喜愛的動畫片段中,初步讀到千克、克等字眼,從而開啟有關這一單位的學習思辨活動。通過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溯,從食物購買的環(huán)節(jié)回憶起千克的存在,從體育老師的體能測試中了解到千克的存在等,使得學生的學習視野得以拓展開來,讓認知沖突變成最為真切的生活現象。這一切都能更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助力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讓學習變得更有理性。
組織必要的實踐學習活動是讓學生走進知識形成探究的重要舉措,也是他們獲得真切學習體驗的重要方式。為此,在“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中,教師除了幫助學生積累感知,形成體驗,還得讓他們在掂一掂、拎一拎、稱一稱、比一比等系列實踐活動中更好地感知1千克、1 克的存在,從而形成較為真實的學習體驗,形成較為理性的學習表象,讓他們的學習更加快樂。
……
生1:看來千克是用來稱量物體重量的。那這個克又是什么呢?
生2:恐怕也是表示重量的單位吧!我好像在牛奶瓶上看見過,200 克。
生3:這個在餅干盒上也有,我看到過454 克。
……
師:你們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不錯這些都是用來表示物體重量的,在數學上把它們都稱之為質量單位。今天就一起來研究它們的真面目,有沒有信心學好它們呢?
……
生4:千克都是用來稱米、蘋果、魚肉等一般物體的重量。那什么是1 千克呢?
師:你的這個問題很科學。有沒有人體驗過1 千克有多重的呢?
生5:我看見過1 千克的一袋冰糖,還有1 千克的面粉。
師:不錯!你們的學具中就有1 千克的白糖、1 千克的啞鈴、1 千克的鐵塊等。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一下它們的感覺。
學生分組活動,分別去拎一拎、掂一掂、比一比,形成1 千克的直覺。
……
生6:通過天平的使用,我發(fā)現1 千克的白糖和2 個500 克的砝碼是一樣的。
生7:就是說1 千克等于500 克+500 克,也就是1 千克等于1000 克。
……
讓學生成為一個實驗學習者,是建構1 千克、1 克表象的基本策略,也是促進質量認知不斷建構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給予學生必要的學習引導,還要把更多的學習實踐的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的手動起來,大腦開動起來,以及嘴巴說開來,使得多重學習感官交相呼應,讓他們對質量單位的認識愈發(fā)深刻,理解也逐漸明晰化。
回望教學片段,能清晰地感受到教師的匠心思考,讓學生自主反芻生活中的千克和克的事例,并以此揭示學習內容,引發(fā)他們的深思,讓他們從大量的事例中感悟出千克的存在。同時,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 千克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對1 千克的理解愈發(fā)深刻。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原則,否則他們的學習就是紙上談兵。讓學生運用知識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是深化知識領悟的基本路徑,也是促進他們數學技能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同樣,在“千克和克的認識”教學中,教師也應關注這一方面情境的設計,引導學生在相應的問題研究中更有效地理解知識的本質,使得學習認知的建構不斷升級。
師:看來大家對千克和克的學習還是很有成效的。現在看看前面光頭強的生活事例,你想說些什么?
生1:光頭強吃的是比較輕的食品,不是200 千克,應該是200 克。因為200千克相當于1 頭小牛的重量了,這還是面包嗎?
生2:同樣魚子醬也就那么一小瓶,也是比較輕的,應該是100 克的。
生3:番茄湯是400 克,400 千克相當于6 個大人那么重,這得多少人才能喝完呀!
生4:書包是2 千克的樣子,光頭強的背包應該是3 千克的。10 克的鋸子是鋸不動大樹的,這種電鋸應該是10 千克的。還有斧頭也是2 千克的。
生5:我發(fā)現5 包400 克的食鹽,一共是2000 克,就是2 千克。
生6:那瓶可樂是2 千克,倒入250克的杯子,可以倒?jié)M8 杯的。
生7:經過實驗,1 克水大概是15滴的樣子。
生8:1 克黃豆有5—6 粒。
生9:很輕的物體一般都是用克做單位,像小瓶的飲料、少量的水等。還有本來就很輕的物體,像乒乓球、羽毛等。
……
為深化學習理解,教師應提供歷練的機會,讓學生運用知識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對相關的學習進行回顧,形成更清晰的記憶,也生成更理性的解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細化學生實戰(zhàn)訓練的思考,以及相關活動的策劃,以期通過訓練讓他們對數學知識的領悟更深,數學學習技能、解決問題的意識等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審視教學片段,教師就是從這一角度去謀劃學習訓練活動。讓學生照應課前的導入學習,會使前后的學習構成一個整體,也使得千克和克的學習理解得以深化。同時,也讓學生在相關的單位使用、換算等學習中,使千克和克的建構愈發(fā)清晰起來。
由上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認知建構,需要教師精準策劃和耐心引導。其間,教師應立足兒童的立場,用兒童的視角去進一步解讀文本、研究生活,進而創(chuàng)設一個個符合小學生學習需求的實踐操作情境,讓他們饒有興趣地去做,去觀察,進而去思考,從中提煉出活動現象中的數學規(guī)律等,進而較為理想地感知數學知識的本質,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更進一步。當然,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還得學會做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等角色,以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釋放出他們個性化學習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