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玖高
高校學生勞動課的回顧與展望
黎玖高
[中國人民大學]
高校開設勞動課,是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對此,黨和政府有過多次戰(zhàn)略決策,實踐上走過了60多年的探索歷程,歷史經驗值得總結。
1954年,新中國經濟恢復時期已經過去,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候,黨中央曾經提出過在學校里增設生產勞動的課程問題。但是遇到一些阻礙,沒有能夠貫徹。1957年3月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同年4月8日《人民日報》的社論,1958年1月的南寧會議,黨中央屢次強調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結合的主張。(陸定一,《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958年10月)。1958年5月25日,中共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25日下午,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及全體中央委員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消息見報后,掀起全國范圍的干部、學生、知識分子參加勞動的熱潮,蕩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輕視工農、輕視體力勞動、教育脫離實際的思想殘余。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教育工作指示》指出,“教育工作在一定時期內曾犯過教育脫離生產勞動、脫離實際,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政治、忽視黨的領導的錯誤”,提出改進教育工作的任務是:
1.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實現這個方針,教育工作必須由黨來領導;
2.在一切學校中,必須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工人階級的階級觀點、群眾觀點、集體觀點、勞動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把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每個學生必須依照規(guī)定參加一定時間的勞動 ……從此,勞動課成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必修課。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討論和試行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的指示》(簡稱《高教60條》)。指出:為了保證以教學為主,高等學校平均每學年應該有八個月以上的時間用于教學。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一般為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主要目的,是養(yǎng)成勞動習慣,向工農群眾學習,同工農群眾密切結合,克服輕視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者的觀點。同時,通過生產勞動,更好地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學生參加生產勞動,主要是參加校內外的工、農業(yè)生產和其他體力勞動。各專業(yè)的學生,一般都要參加這類勞動。生產實習屬于教學范圍,其中的體力勞動不計入所規(guī)定的每年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生產勞動時間之內。此外,對于勞動內容、方式、時間和勞動場所、勞動保護、教師參加勞動都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還把勞動列入學生畢業(yè)鑒定的一個方面。
據介紹,中央書記處對《高教六十條》的制定表示滿意;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的鄧小平同志幾次提到文件很好,認為解決了一個大問題。稍后,《高教六十條》得到毛澤東的批準和贊許,認為“總算有自己的東西”。由此,遂進入試行階段?!敖逃繛樨瀼剡@個條例又開了好幾個會議,高校普遍對這個文件是擁護的。一些高校的教授還提出,希望把條例刻在石碑上,反映了人們渴望政策不變的殷切心情?!贝撕蟛痪?,又決定將《條例》適用于全國的高等學校。1962年至1965年,成為高教發(fā)展“小黃金期”(摘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社會主義時期黨史專題文集》(1949一1978)第二輯,中共黨史出版社)。這個時期,高校學生追求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熱愛勞動蔚然成風。
值得一提的是,《高教六十條》特別強調重視后勤工作。四十一條:認真辦好食堂,加強民主管理。學校要加強對保健工作的領導。四十三條:高等學校必須加強對總務工作的領導,選派得力干部,充實總務部門。在職工中,要樹立為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服務、為全校師生員工的生活服務的思想,要表揚和獎勵他們中的先進人物和服務時間較久、認真工作的老職工。學校要教育師生尊重職工的勞動,克服一切輕視職工、輕視總務工作的錯誤觀點。五十一條:根據工作的需要,可以設教務長和總務長,分管教學、總務工作。五十九條,高等學校中的各級干部,都必須認真執(zhí)行“黨政干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參加勞動”是八項注意第一項。這些規(guī)定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風起云涌,學生“停課鬧革命”,教學活動全部停止。隨著“文革”向縱深發(fā)展,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發(fā)出了《關于大、中、小學校復課鬧革命通知》,要求學生返校復課,學?;謴驼猩?,邊上課邊鬧革命。實際上,隨著“紅衛(wèi)兵大學生”們陸續(xù)“畢業(yè)”離校,高校連續(xù)多年沒有招生,一些院校停止辦學。
1970年6月,中共中央批轉《關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下半年開始招生,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復審相結合。到77年恢復高考前,全國高校共招收了94萬推薦制的“工農兵大學生”。工農兵學員們肩負“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的責任,學習“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的政治課,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業(yè)務課和以備戰(zhàn)為內容的軍事體育課”。學習期間,各科學員都要參加生產勞動。學員文化程度差距驚人,有的高二、高三,有的初中甚至小學五年級,但學習都非常認真,富于勞動精神,其中一些人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這個時期,受“左”的思想指導,教育方針被扭曲;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被教條式理解貫徹,甚至將教育等同于生產勞動,片面強調“在斗爭中長才干,實踐中學真知”,忽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強調“實踐第一”,把重視知識學習當成“智育第一”“業(yè)務掛帥”“讀書做官”來批判;將教育要培養(yǎng)的“勞動者”片面看成了體力勞動者;1966年就規(guī)定學生每年要參加工農業(yè)生產勞動,要學軍事和參加階級斗爭,到三大革命運動中去鍛煉、改造。使得幾乎整整一代人失去了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期,也造成了后來的“人才斷層”。(摘自李柯柯《我國“勞動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新時代意涵》)
被稱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同志,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條件下,總結過去在實施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過程中出現過的簡單化和勞動過多的教訓,指出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重要的是整個教育事業(yè)要同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要求相適應,要從實際出發(fā),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的宏觀頂層設計,使得高校學生勞動教育回歸正常軌道,也為實踐探索留下巨大空間,開創(chuàng)了勞動教育改革新局面。
何東昌部長多次說過:“我們要執(zhí)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針,提高培養(yǎng)人才的素質?!边@是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部部長第一次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針”,也就是在原有教育方針的培養(yǎng)目標部分,把“勞”字與德智體美并列,成為五育并舉的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1988年,李鐵映任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后,多次重申:“教育戰(zhàn)線必須努力做到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是新中國成立后副總理級的國務委員第一次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教育部原黨組書記張承先擔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期間給后來的教育部長陳至立寫信,建議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提法列入教育方針的培養(yǎng)目標中。(參見《卓晴君:堅持“三個重要標志”,多維助力勞動教育》等資料,作者系原中央教科所所長)
1986年暑假,清華大學根據國家教委的規(guī)定,安排近2000名學生參加公益勞動,作為一門課程正式列入教學計劃,由后勤部門承擔這一教學任務。在“服務育人”思想的指導下,總務長親自負責成立領導小組,聘請50余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組織能力的干部職工帶班,指導組織學生參加平整校園、綠化種草、美化環(huán)境以及修理學生宿舍紗窗、玻璃、回收廢舊物資等富有意義的勞動。這些平凡的教職員工由于指導思想明確,認真負責,在帶領學生勞動中顯示了自己的才能;勞動過程中還有意識安排勞動教育課,深受學生歡迎。勞動自始至終作為一個教育過程來進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學生普遍反映受到了教育,對自己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感到珍惜,從而對學生中經常出現的損壞公物的現象感到氣憤和內疚。后勤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的實踐,又對“優(yōu)質服務,服務育人”的認識有了深化和提高。(摘自清華大學后勤黨委、總務長辦公室論文“優(yōu)質服務,服務育人”,《中國高校后勤研究》1986.1P57—61)
1986年8月12日,國家教委發(fā)布《關于對后勤改革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的通知》((86)教總字008號),指出:通過檢查評估,后勤干部、職工要樹立全心全意為教學、科研和師生員工服務和“服務育人”的思想,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教育部先對直屬高校進行評估。之后,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委對所屬高校進行后勤評估。1987年,國家教委確立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宗旨。許多高校后勤以此為契機,主動承擔勞動課教學任務,在迎接檢查評估時,都把服務育人作為后勤工作的亮點。這樣,既豐富了勞動課的內容,又提高了服務育人的質量,成為高校后勤工作顯著特色。
1991年11月20—22日,國家教委條件裝備司、全國高校后勤研究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高校后勤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研討會”。會議共收到20多篇經驗交流材料、3本專著。大會交流發(fā)言的有11所院校的代表。其中,清華大學的代表就“勞動育人”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發(fā)言,除孫繼銘副校長、惠憲鈞總務長、錢錫康后勤黨委書記和成潔同志發(fā)言外,還有參加勞動的水利系水工91級學生、班團支部書記邵永軍同學、電子工程系電物7班王有政同學以及帶學生勞動的工人師傅王志蘭,他們的發(fā)言博得陣陣掌聲。代表們還觀看了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的錄像、圖片展覽、學生宿舍、圖書館;觀看學生汽車修理二級工考核。會議由蔣景華司長主持,國家教委副主任朱開軒、何東昌同志到會并先后發(fā)表講話。(《中國高校后勤通訊》第135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改革開放的社會大環(huán)境,鄧小平同志關于后勤工作的金句名言,讓高校后勤人歡欣鼓舞。國家教委十分重視大、中、小學勞動課,又確立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宗旨,促使二者高位對接。高校勞動課讓學生深受教育,從而了解后勤、理解后勤、加深感情,勞動熱情高漲。服務育人讓后勤受到尊重,員工成為“不上講臺的教師”,提高了人生價值和幸福指數,服務更加熱情用心;促進后勤良性循環(huán),精彩案例層出不窮。國家教委開展后勤評估,清華大學的現場會,在全國高校引起巨大反響。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教育工委、教育工會陸續(xù)召開“三育人”學習交流會,“服務育人+勞動育人”成為重頭戲,大好局面持續(xù)10年之久,讓學校、學生、后勤、社會多方受益,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
1999年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了“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沒有“勞”字,全國學校勞動教育便陷入不利狀態(tài)。1999年發(fā)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與以往同類文件相比,沒有“服務育人”。2010年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三全育人”。2012年發(fā)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有“教書育人、環(huán)境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沒有“服務育人”。2017年發(fā)布的《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系方面沒有后勤系統(tǒng)的事情。教育部領導講話,不再提“德智體美勞”,高校領導、后勤、學生都陷入迷茫。政府指揮棒失靈,高校勞動課失去政策支持和思想動力,陷入自生自滅的境地。
第一,校內市場主體構成發(fā)生巨大變化,社會企業(yè)成為主體力量,不可能承擔學生勞動課教學任務,即使有些互動也無關大局,師生員工對企業(yè)“服務育人”認可度低。第二,校辦后勤實體人員結構發(fā)生巨大變化,隨著“正式工”到齡退休自然減員,少數“正式工”也脫離一線體力勞動,“非編”員工成為主力軍,沒有“主人翁”身份,缺少“服務育人”的熱情和責任感。第三,高校服務育人脫離辦學評價體系,后勤積極承擔勞動課的動力機制逐漸消失。第四,隨著熱衷于服務育人、負責勞動課的老后勤逐漸退出,新任后勤處級干部頻繁輪崗,甘愿負責勞動課的越來越少。
第一,高校連年擴大招生,辦學規(guī)模巨大,有的在校生數萬人,校辦企業(yè)、農場都已改制,大多失去承擔學生勞動的職能,學校附近也沒有容納大批學生勞動課的教學場所和勞動崗位。第二,教學部門雖然照例把勞動課排上課程表,但教務、學工、后勤部門一般沒有承擔勞動課的能力,也沒有勝任勞動教育工作的干部、教師和帶領學生勞動的優(yōu)秀員工。第三,受應試教育影響,中小學勞動課功能退化,成為高校勞動課的不利因素。第四,學校鑒于勞動課是必修課,既無法有效實施,又不能擅自廢除,就發(fā)給學生勞動記錄表,讓學生自找勞動接收單位,沒有出力流汗的勞動,只是應付而無實效,違背勞動課的初衷,甚至隱含誘導學生投機造假的消極作用。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薄耙趯W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這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第一次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列,猶如發(fā)出了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的動員令,標志一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勞動最光榮的新時代的到來。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fā)布,對大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部署。文件有高度、有廣度、有深度,“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tǒng)加強勞動教育”。按照正規(guī)課程設計,對勞動內容、課時、考核、安全和場所、師資、教材、經費及組織、實施等方面都做出硬性規(guī)定,抓住要領,便于執(zhí)行。
文件強調“遵循教育規(guī)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安全適度”。要求“結合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勞動新形態(tài),注重選擇新型服務性勞動的內容”。尤其是“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勞動素養(yǎng)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fā)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yè)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分類完善評價標準”“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系,完善督導辦法。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同時作為衡量區(qū)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所有這些,都非常給力。
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還增加了“將學生勞動素養(yǎng)監(jiān)測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職業(yè)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對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學生勞動實踐組織的有序性,教學指導的針對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進行督查和指導”“在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勵中,將勞動教育教學成果納入評獎范圍,對優(yōu)秀成果予以獎勵”“大力宣傳勞動教育先進學校、先進個人”。全國各地聞風而動,《中國教育報》、電視臺報道勞動教育的典型事例層出不窮,方興未艾。
國際上,從1973年至1981年這9年中,每隔一二年都有一次討論“生產勞動與普通教育結合”會議,交流各國情況,進行學術探討。根據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在1980年的調查,全世界有55個國家開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活動。這55個國家中,有社會主義國家,有第三世界發(fā)展中國家,有資本主義國家。1981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第38屆國際教育會議第73號建議書致各國教育部長的信中指出:“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及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應能使他們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而不只是一種應用已在教育過程中得到了的理論知識的途徑?!保▍⒁娏致曋骶帯吨袊诠€學》P398—604)
一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高校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早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做法,即以資本主義價值觀為主導、以勤工儉學為主要形式的勞動教育模式,而且學生參與面十分廣泛形成風氣,對于培養(yǎng)信仰資本主義的國家接班人發(fā)揮重要作用。眾多發(fā)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高校勞動教育,仍在探索之中,尚未見到廣泛認可的成功案例,還沒有普遍適用、具推廣價值的模式。
第一,高校勞動課,將漸進式發(fā)展成為一門實踐性的、綜合性的、學校重視的、學生歡迎的必修課,有待于課程體系、實踐基地、專兼職教師隊伍、激勵機制、評價體系、經費供給、行政督查的實施到位,以及全社會勞動觀念的轉變。第二,勞動課教學基地,短期內仍會以校內服務性及生產性勞動為主,長遠看將以校外實踐基地為主,主要是現代化服務企業(yè)、科技型制造企業(yè)、現代農業(yè)生產企業(yè),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互利關系。第三,勞動實踐內容,將以學生專業(yè)相近、就業(yè)前景較好以及有些知識技術含量的勞動項目,最受歡迎。第四,每一門勞動課,都有教學大綱、教材,有應知應會的知識、技術、技能要求,有勞動時間和質量、效率、成績考核評價標準。第五,有理論、有實踐、教學能力強、帶著學生一起干的優(yōu)秀教師,而德才兼?zhèn)?、經驗豐富、帶班勞動的高級技工,將是緊缺資源。第六,勤工儉學、社會公益性勞動,作為勞動教育的補充。
大量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決心要辦的事情,沒有不成功的。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勞動教育的戰(zhàn)略部署,描繪了辦好新時代勞動教育、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美好藍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令人振奮,勝利在望。但是,前進道路上,面臨許多障礙和困難需要克服,難度不可低估。長期存在的輕視勞動、輕視體力勞動者、好逸惡勞的陳舊觀念,根深蒂固。高校重理論、輕實踐、輕實驗、教育與生產勞動脫節(jié),以及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長期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好高騖遠,超前消費,不愿從事艱苦的生產勞動。有媒體稱:9億勞動人口卻找不出足夠多的高級技工?大學生反成“爛大街”,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高級技工卻出現了2000多萬的缺口。考公務員、進事業(yè)單位場面火爆,數十人甚至數百人競爭一個崗位。二者形成鮮明對比,也說明高校勞動教育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
從近期看,高校學生數量龐大,校外社會企業(yè)無法接收太多學生勞動實踐,有的擔心影響生產而不愿接收。校內后勤服務面廣量大,應能接收學生勞動實踐,而且近便、安全、成本低,但多數后勤沒有承擔勞動課的能力,普遍缺少勝任的勞動課教師和優(yōu)秀帶班技工,有的服務項目外包不便安排學生勞動,有的服務崗位知識含量低學生不感興趣,只能是低水平勞動基地。一些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做得好,有能力承擔勞動課,應當抓住機遇,充分開發(fā)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勞動課質量。從長遠看,多數高校后勤可能只是勞動課的配角,有的甚至是不重要的、可有可無的配角;少數高校后勤積極努力,不斷提高勞動質量,獲得學生歡迎和學校好評,可能長期負責勞動課甚至代管校外勞動基地,從而發(fā)展成為本校勞動課的主要角色,深度參與“三全育人”,為后勤高質量發(fā)展、為學校立德樹人做出更大的貢獻。勞動教育體系中,后勤的角色和地位有高下之分,主要取決于自身努力,歸根到底一句話,事在人為。
回顧過去,新中國高校開設勞動課的60多年歷史,走過了艱難曲折的探索道路,政策指揮棒發(fā)揮決定性作用。放眼世界,還沒有適合中國國情可資借鑒的高校勞動教育模式。細讀中共中央對于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戰(zhàn)略部署,展望未來,我們對辦好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充滿信心??梢灶A言,到2030年,或者用更短的時間,我國將建成世界一流、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勞動教育體系。
(責任編輯:趙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