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來源于今文《尚書》的典故詞語之文化意蘊

2022-11-24 16:08王硯文
海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尚書典故詞語

王硯文

(青島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山東 青島266525)

典故詞語,即用典形成的詞語(1)唐子恒.漢語典故詞語散論[M].濟南:齊魯書社,2008:30.。典故詞語的來歷和出處稱為“典源”,一般為歷代詩文和傳說故事,從先秦的經(jīng)書到明清的史書,其內(nèi)容和形式都相當廣泛。申小龍在《中國文化語言學》中提出一種文化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文化鏡像法”,認為研究者可以利用漢字和語匯考察古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特點。今文《尚書》二十八篇是學者公認的先秦古書,它記錄了夏商周三朝的統(tǒng)治者發(fā)布的政治公文和舉行的軍事行動、祭祀活動等,因此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社會、習俗等知識。通過對《漢語典故大辭典》窮盡性查找,發(fā)現(xiàn)有98個來源于今文《尚書》典故詞語,這些典故詞語有的是對某歷史事件的概括、總結(jié);有的是對人物話語的截取、提取,有的在意義形成的過程中還借助修辭手段將具體事物轉(zhuǎn)化為一般情況等等,其意義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仡櫼延械难芯?,研究者對今文《尚書》中的典故詞語關(guān)照較少。下面從統(tǒng)治思想、禮制刑罰、天文感觀三個方面具體舉例,并簡要分析其文化意義的嬗變。文中所有典故詞語的釋義均來自《漢語典故大辭典》。

一、君權(quán)神授、君臣共濟的統(tǒng)治思想

上古西周時期,君權(quán)神授思想是統(tǒng)治階級進行治國理政的權(quán)利依據(jù)。有關(guān)君權(quán)統(tǒng)治的典故詞語又分為“贊頌君權(quán)”“君臣關(guān)系”和“治國理事”三類,這三類典故詞語直接或間接體現(xiàn)了西周社會上層階級的統(tǒng)治思想和治國理念。

(一)贊頌君權(quán)類

【畢雨箕風】出自《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痹^民性如星,星好風雨,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澤。后為弘揚統(tǒng)治者普施仁政。

【明目達聰】出自《堯典》:“明四目,達四聰?!贝酥^君王體察民情,聽取民聲。

【鳳凰來儀】出自《皋陶謨》:“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后以此指德化天下的瑞應。

【日月重光】出自《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北扔鲬?zhàn)亂后出現(xiàn)了穩(wěn)定、升平的新局面。

【在上】出自《呂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焙笠源俗鸱Q帝王。

同類型的還有“明若觀火”“辟四門聰”“光表”“日理萬機”“桑雉之戒”“紹衣”“文子文孫”“一人有慶”“辛壬癸甲”。此類典故詞語主要反映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的褒揚和美化,描繪帝王恩澤普施、廣開言路、以德治國、日夜操持,以此換來太平盛世局面等等,有一定夸張的成分。“畢雨箕風”歌頌明君,“一人有慶”表明萬民對君主的依賴,“在上”則體現(xiàn)了帝王權(quán)勢的威嚴和不可侵犯。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提出,《虞書》和《夏書》是后世儒家偽托,其中以“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等話語粉飾出帝堯“格、致、誠、正、修、齊、治”的人格特點,并在全篇呈現(xiàn)出孔子大一統(tǒng)的政治思想(2)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97-99.。這些篇目中對君王歌功頌德的典故詞語更是從側(cè)面反映了周秦之際,學者苦于天下爭奪,在攘亂之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為進一步確立《虞夏書》的年代提供了依據(jù)。

《洪范》同樣是一篇宣揚神權(quán)和唯心主義神學世界觀的文章。其中的典故詞語“作威作福”,在原句中表達了“只有君王才有權(quán)賞賜人民幸福、給予人民懲罰,享受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而“下臣”則無權(quán)做出這種行為,一旦擅自做出了這種行為,國家將傾覆,危及王室,人民也會犯上作亂。這種宣揚是赤裸裸的神權(quán)政治,強調(diào)暴力的絕對王權(quán),是對商朝統(tǒng)治者思想的直接刻畫。

(二)君臣關(guān)系類

【弼違】出自《皋陶謨》:“予違、汝弼?!敝复蟪技m正君主的錯誤行為。后以此指糾正過失。

【喜起】出自《皋陶謨》:“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焙笠源酥妇紖f(xié)和,政治美盛。

【金縢功】出自《金縢》:“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焙笠源藶橹倚氖戮?。

【都俞吁咈】出自《皋陶謨》:“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墼唬骸幔 庇帧秷虻洹罚骸暗墼唬骸?,咈哉!’”均為嘆詞。以為可,則曰都、俞,以為否,則曰吁咈。形容君臣論政問答,融洽無間。

【同寅協(xié)恭】出自《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同寅協(xié)恭和衷哉!”后用為同僚恭謹事君、共襄政事之典。

同類型的還有“疇咨”“代工”“邦伯”“股肱”“顧命”“和衷共濟”“曠官”“揆門相”“亮工洛食”“明翼”“偏頗”“憑 幾”“僉諧”“師 錫”“舜 賓”“卿月”“訏俞”“有土”“陟明”。這類典故詞語多出自《堯典》和《皋陶謨》,集中體現(xiàn)了帝堯、帝舜與“百工”“百姓”“四門”等級較高的官員之間和諧共處、輔佐協(xié)同的君臣之道。雖然學界對堯舜是否真實存在有爭議,即使不存在,在《堯典》和《皋陶謨》中使用這類詞匯也間接反映了史官在記錄、整編文獻時表現(xiàn)出的對清明政治、君臣共濟的治理模式的推崇和向往。

(三)治國理事類

【龜疇】出自《洪范》:“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焙笠源酥阜Q治理天下的大法。

【明揚仄陋】出自《堯典》:“明明揚側(cè)陋?!敝^明察舉薦出身低微的人。

【天工人代】出自《皋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焙笠源酥^天的職司由人替代執(zhí)行。

同類型的還有“伻圖”“復子明辟”“貢篚”“建極”“建 家”“教 胄”“庶功”“天工”“中 聽”“周 公 居東”“作洛”“作新”。這些典故詞語集中體現(xiàn)了君王的治國策略和治國依據(jù),其中“龜疇”“天工人代”更是帶有神權(quán)政治的色彩。郭沫若認為,《尚書》中體現(xiàn)了宗教思想,是奴隸制下的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觀念,即“人格神的存在”和“神權(quán)政治(Theocracy)的主張”(3)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136.。在《洪范》中有一個唯一的神,“天”或“帝”,天神給予“天子”治國平天下的大法,形成一個嚴格規(guī)整的神權(quán)政治系統(tǒng)。“龜疇”這個典故詞語的由來,就是指上天賜予禹的九種大法。而“天工人代”,則指本來該由上天所作的工作,現(xiàn)在由人來行使職責。帝王的臣子也是受到上天的指派來輔佐治理天下。然而,創(chuàng)造上帝、天神的是統(tǒng)治階級本身,目的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統(tǒng)治不動搖。民眾對于這種神權(quán)政治,“不準有絲毫的懷疑、狎侮否認”。這樣,使得“政權(quán)教權(quán)合于一尊”“主張神權(quán)政治的極端神圣”(4)同①148.,統(tǒng)治得以維護。

二、嚴密完備的禮制刑罰

在殷商和西周時期,祭祀和戰(zhàn)爭是國家的重要活動,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guān)。在殷墟卜辭中可以發(fā)現(xiàn)諸多對祖先、自然、神靈的卜問,而在今文《尚書》中的誥類篇目中,同樣記錄了君王的告廟、祭祖等活動。

(一)禮樂祭祀類

【馨香禱祝】出自《酒誥》:“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焙笠源吮硎菊嬲\期望。

【祝冊】出自《洛誥》:“王命作冊逸祝冊。”后因此稱帝王祭祀用的文書。

【卜食】出自《洛誥》:“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贝藶閾竦亟ǘ嫉拇Q。

【訓祀】出自《高宗肜日》,總結(jié)概括了篇章文意。后以此指有關(guān)祭祀時犧牲、尊彝、俎豆之數(shù)禮有常法的訓誡。

相同類型的典故詞語還有“八音遏密”“百獸率舞”“徹綴”“雉雊”。這類典故成語體現(xiàn)了古人在祭祀、喪葬、建都方面的禮制習俗?!毒普a》雖然是一篇周公告誡康叔禁酒事宜的文章,但“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一句表達了上天需要了解人間統(tǒng)治者美德言行,否則會降下亡國、喪命的苦果。“雉雊”出自《高宗肜日》,胡厚宣在《甲骨文商族鳥圖騰的遺跡》認為“在商朝人心目中,鳳就成了神鳥,雉者,《說文解字》說有十四種,顏師古說文采皆異”,他引《韓詩外傳》《左傳》《說文解字》經(jīng)文及注解加以佐證,如杜預注“丹鳥,鷩雉也”,樊光注“丹,雉也”,進而論證“是雉者在古實以為鳳之屬類?!薄秶Z》注解中以之為“鳳之別名”,所以商朝人以雉為神鳥(5)胡厚宣. 甲骨文商族鳥圖騰的遺跡[C].歷史論叢第1 輯,北京:中華書局,1964:131-160.。既然古人將雉看做神鳥圖騰,又在祭祀的時候聽到了神鳥的鳴叫,在當時宗教迷信思想的籠罩下、圖騰崇拜的傳統(tǒng)意識下,聽到這樣的叫聲,統(tǒng)治者感到畏懼和警惕,恐怕受到上天的責罰??梢哉f,“雉雊”從側(cè)面反映了殷代奴隸制王朝統(tǒng)治者在宗教迷信活動中的精神面貌,在特殊天象面前表現(xiàn)出的愚昧與弱勢(6)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5:1037-1046.。

(二)軍事戰(zhàn)爭類

【稱戈】出自《牧誓》:“稱爾戈,比爾干,予其誓。”本謂舉其戈,后用以指動用武力,發(fā)動戰(zhàn)爭。

【旄鉞】出自《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敝赴嘴负忘S鉞。后以此借指軍權(quán)。

【詰戎治兵】出自《立政》:“其克詰爾戎兵?!焙笠源酥^整治軍事。

【鳴條之事】出自《湯誓》:“伊尹相湯伐紂,升自陑,遂與桀戰(zhàn)于鳴條之野。作《湯誓》?!焙蠼柚刚鲬?zhàn)之事。

同類型的還有“步伐”“七伐”“誓牧”“熊羆”。軍事類典故詞語主要集中在《牧誓》篇和《湯誓》篇,二者都是征戰(zhàn)之前的誓師詞?!办搞X”中的“黃鉞”是以黃金裝飾的斧子,象征王權(quán),在此是作為禮節(jié)使用的武器;“白旄”是白色的牛尾,在這里又指舞者所持的小旗?!胺Q戈”中的“戈”是古代的兵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平頭戟”,近似長柄鐮刀,在郭沫若的《釋戟》中亦有詳細考證。劉起釪在《尚書校釋譯論》中提出,《牧誓》中所描繪的是一次戰(zhàn)爭前的軍事舞蹈,黃鉞、白旄用于指揮,干、戈是戰(zhàn)士手中的舞具,將士們按照君主的指揮有規(guī)律地踏著腳步,展現(xiàn)了一次宏大的軍事舞蹈場面。黎國韜在《古劇續(xù)考》中認為,在上古時期,“師”集樂官、教師、軍官于一身,可教授“武舞”,正如《周禮》中講述的那樣:“舞師,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7)孫怡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911-914.可見,在上古時期,兵士既練武,也習舞,戰(zhàn)爭開始之前進行武舞、祭祀、宣誓的儀式,被當時的統(tǒng)治者視為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動。如果不了解“稱戈”“旄鉞”二者的出處和語境,僅望文生義地理解為“舉起武器”義和“武器”義,我們便不會知道該詞語所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戰(zhàn)前祈福的舞蹈活動。

(三)刑罰律令類

【三千】出自《呂刑》:“五刑之屬三千。”以此指古代所有刑罰。

【訓刑】出自《呂刑》:“呂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焙笠源酥^宣傳、解釋刑法。

【寅清】出自《堯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焙笫蓝嘁源藶楣倮趔鸾渲o,謂言行敬謹,持心清正。

【鯀死羽】出自《皋陶謨》:“亟鯀于羽山?!焙笠源擞髦缸锍急惶幩?。

這類典故詞語主要體現(xiàn)了君主關(guān)于刑罰的實施態(tài)度和對百官提出的行為準則?!秴涡獭诽岢隽诵谭ǖ木唧w內(nèi)容和實施原則,主要包括“五刑”,即“墨、劓、剕、宮、大辟”,而“五刑之屬三千”意思是所有的刑罰條目加起來共有三千條那么多?!叭А焙汀坝栃獭斌w現(xiàn)了西周法律的繁瑣完備。顧頡剛通過考證《后漢書》《孝經(jīng)》和《漢書》中對刑罰的描寫,認為法律條文至多不過百,《呂刑》稱“三千”,“此為夸大詞”(8)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5:2028.??v使夸大,也可以從側(cè)面看出古代統(tǒng)治者用刑之苛細。劉起釪在對《呂刑》的校釋中提到,現(xiàn)今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有法律文書,從中可以看到秦法的繁細。而秦法是經(jīng)歷衛(wèi)鞅變法后逐步完備的,衛(wèi)鞅則正是西周法律發(fā)源地衛(wèi)國的貴族,因此衛(wèi)國、呂國所傳刑罰如此完備詳細(9)同②2030.。然而,西周的刑罰如此詳細,但也只是掌握在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周禮·小司寇》中更有“八辟”之法,使某些權(quán)貴可逍遙于刑法之外,法律面前并不是人人平等的,這真正體現(xiàn)了當時刑法的階級本質(zhì)。

三、樸素自然的天文感觀

上古社會形態(tài)處于農(nóng)牧時代,古人對大自然已經(jīng)具有了樸素的感知與認識,因此在今文《尚書》中存在不少反映自然環(huán)境和天文現(xiàn)象的典故詞語。

【懷襄】出自《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焙笠源酥^洪水洶涌奔騰溢上山陵。

【鳥火】出自《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狈褐阁w現(xiàn)時序變遷的日月星辰。

【雨旸時若】出自《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焙笠源酥笟夂蛘{(diào)和,晴雨適時。

【嶧陽孤桐】出自《禹貢》:“羽畎夏翟,嶧陽孤桐?!薄犊讉鳌罚骸皫F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焙笠源私柚竷?yōu)良的琴或琴材。

同類型的還有“風馬牛不相及”“風雨時若”“耇造”“海 錯”“艱鮮”“鳩 僝”“牝 雞 司 晨”“水 宗”“四表”“泗石”“雨旸時若”“禹跡”“正冬”。這類典故詞語的語義內(nèi)容涉及天文、氣候、植物、水文、季節(jié)等自然現(xiàn)象和事物。如“鳥火”,取自《堯典》中的“日中星鳥,以殷正春”和“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兩句,古今學者一般將“鳥”和“火”釋為“古代恒星名”,因為在卜辭中,二者也多次出現(xiàn),為商代祭祀的星宿?!傍B”代表商代祖先的圖騰,“火”為商代的辰星,二星合稱泛指所有星辰。張富祥持有另外觀點,認為“星”是“禜(xíng)”字的通假,本指一種祭祀方式,“鳥”字甲骨文字形似“鳳”,應為通為“風”,因此應將此句理解為“春分時節(jié)祭祀東風”(10)張富祥.甲骨文“鳥”字釋讀辨析——兼釋《尚書·堯典》的“星鳥”等語[J].殷都學刊,2013,34(01):1-12.。無論何種解釋,都與天文自然相關(guān),需要進一步了解商代人的天文認知情況,才能更好理解“鳥火”一詞的含義。

《洪范》中的“雨旸時若”,原句中大意是君主肅敬、治理得當,天氣也會相應變好;反之,則會出現(xiàn)糟糕的天氣,民眾也會處于災禍之中。表面上看起來是描寫氣候現(xiàn)象,實際上也是神權(quán)政治的極致體現(xiàn)。

四、來源于今文《尚書》的典故詞語的文化特點

通過對來源于今文《尚書》的典故詞語文化意蘊的考察,發(fā)現(xiàn)其文化特點可大致總結(jié)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君主統(tǒng)治思想滲透其中

在今文《尚書》的典故詞語中,表示“治國理事”“贊頌君權(quán)”和“君臣關(guān)系”的典故詞語居多,這大多是受上古時期奴隸社會至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在彼時,上帝是最高的主宰,而帝王則是承接上帝使命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代表上帝統(tǒng)治人間。因此也有“配天”“承帝事”“紹上帝”“受命”等說法,皆為臣下對君主的稱頌與神化,是一種上古社會所宣揚的“君權(quán)神授”“天賦神權(quán)”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一些誥示類的篇目如《大誥》《洛誥》中尤為突出,文中反復提到“天休于文王”“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王厥有成命治民”等言語,認為君王是依托天命進行統(tǒng)治、征伐的,因此書中也有了“畢雨箕風”“鳳凰來儀”“光表”“明目達聰”等典故詞語,皆指帝王政治清明、德化天下、為政勤勉,甚至連其子孫都有固定的稱呼“文子文孫”,在歷代使用中引申為對他人子孫的美稱?!熬缄P(guān)系”類詞語以《堯典》篇和《皋陶謨》篇中居多,主要表現(xiàn)君王與臣屬的關(guān)系和諧,上級信任、任用下級,下級為上級盡職輔佐、盡心勸誡等君臣和睦相處之道,呈現(xiàn)出一種君臣和諧共濟的狀態(tài)。這與傳說中帝堯、帝舜謙和文雅的人格魅力、深謀遠慮的處事方式以及協(xié)和各部的為政能力分不開,但也可能是上古時期的文獻具有神化王權(quán)風格特色的緣故。

(二)禮制刑罰與政治生活密切相關(guān)

商朝的政治等級已經(jīng)較為完備,其執(zhí)行的主要政治事務(wù)大致有舉行祭祀、發(fā)動戰(zhàn)爭、制定賞罰制度等方面。郭沫若曾在《周易》中找到十二處明顯描寫祭祀的文字記載,其中有五處帶有“王”字,由此可看出祭祀在當時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在祭祀活動中的地位。“訓祀”出自《高宗肜日》篇,是殷王祖庚對其父殷高宗武丁宗廟的肜日之祭,賢臣祖己在儀式上針對雉雊異象對王做出了訓誡。殷代王室為祖先建立宗廟,進行隆重祭祀活動,是當時奴隸制國家的大事件,從根本上來看就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同時也是維系氏族內(nèi)部血緣關(guān)系的系統(tǒng)性宗法制度的表現(xiàn)(11)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5:1027.。戰(zhàn)爭行為亦是統(tǒng)治階級維系并擴張政權(quán)的途徑,在戰(zhàn)前舉行祭祀、動員等儀式活動,將征戰(zhàn)行為賦予神權(quán)的色彩。今文《尚書》中的“步伐”“七伐”“旄鉞”也反映出當時軍事行動時的文化習俗。戰(zhàn)爭產(chǎn)生俘虜,而刑罰便是統(tǒng)治階級制服奴隸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從相關(guān)文獻中看到刑罰的工具、形式,從而體會當時刑罰制度的繁雜嚴苛。

(三)商人對自然規(guī)律已具備一定程度的認知

在商代,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已經(jīng)獲得了極大程度的發(fā)展,這就要求人們進一步探索自然的奧秘,積累天文自然知識。今文《尚書》中,“自然現(xiàn)象”類典故詞語較為豐富,這類詞語多描述一些自然界的事物,有古人觀察到的天象如“鳥火”“正冬”“風雨時若”,其中“鳥”“火”是春分和夏至時期觀測到的星宿;“正冬”則出自“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作為“冬至”的指稱。典故詞語中也有對周圍自然環(huán)境和動植物的描繪,如“泗石”“水宗”“四表”“隨陽雁”“嶧陽孤桐”。這些典故詞語體現(xiàn)出商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天象觀測行為,他們總結(jié)二分二至節(jié)氣規(guī)律,敏捷感知氣候環(huán)境變化,用心記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樣貌。同時,還有些典故詞語記錄了生活中哲理性的常識,如“牝雞司晨”,出自《牧誓》中“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風馬牛不相及”,出自《費誓》中“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

五、余論

典故詞語來源于典故,在產(chǎn)生之初,其本義對殷商西周時期社會思想文化的反映較為明顯。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有些引用僅使用典故詞語字面意義,其中附帶的原本的文化含義大大減弱甚至消失了。

(一)剝?nèi)チ松駲?quán)政治的外衣

雨旸時若”和“風雨時若”本為通過氣候的變化宣揚君主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如下例:

1.于是三光澄清,萬靈敷佑;風雨時若,百谷豐茂。(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

2.亭無枹鼓之警,里有室家之樂。士氣始奮,而人和始洽。至于風雨時若,田出自倍。(曾鞏《福州上執(zhí)政書》)

以上兩例仍然宣揚君主在上天的庇佑下統(tǒng)治國家興旺順利的情形,描繪了一派河清海晏的和諧圖景。而有些文獻中的引用,完全忽略了其中的神權(quán)意味,僅使用其字面意義“氣候風調(diào)雨順”,因此意義發(fā)生了改變,見下例:

3.禎祥日新,既祠既禋,國萬斯春兮;風雨時若,是耕是獲,家勤于作兮。(張嘉貞《北岳廟碑》)

4.西北之地,旱則赤地千里,潦則洪流萬頃,惟雨旸時若,庶樂歲無饑,此可常恃哉?惟水利興而后旱潦有備,利一。(《明史·徐貞明列傳》)

5.直隸近年以來,閔雨者屢矣。但使水土均調(diào),自可雨旸時若,是謂有驗之調(diào)燮。(《清史稿·柴潮生列傳》)

以上三例引“風雨時若”和“雨旸時若”表示氣候正常和諧,特別是4、5例,很明顯是通過描寫降水情況來講述該地的水利旱澇問題,與君主的政治清明無關(guān)。

(二)去除了專制等級的色彩

“文子文孫”,本指文王的子孫后代,后用來美稱帝王、貴族的子孫,如下例:

1.劉應起時可,淳佑初為太學博士,言定大計曰:“謀之而臧,則文子文孫,宜君宜王,謀之不臧,則生天王家,以為大戚?!贝巳怂y言也。(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五》)

2.臣家本邊塞,累代唐人;從乃祖乃父以來,沐文子文孫之化。(《舊唐書·田弘正列傳》)

3.就拿這《兒女英雄傳》里的安龍媒講,比起那《紅樓夢》里賈寶玉,雖說一樣的兩個翩翩公子;論閥閱勛華,安龍媒是個七品琴堂的弱息,賈寶玉是個累代國公的文孫;天之所賦,自然該于賈寶玉獨厚才是。(文康《俠女奇緣》)

后人在引用時脫離了貴族統(tǒng)治等級的限制,用來泛指普通人的子孫,見下例:

4.賴有文孫間關(guān)危難,保此遺書。(潘祖蔭《〈炳燭篇〉序》)

5.聞其家有諸生尤敬庭(世綸)者,為西堂先生之文孫,淹通經(jīng)史,搜覽百家。(梁恭辰《北東園筆錄三編》)

6.晚歲囊無余資,身后蕭條,兩文孫伶俜孤露,幾至落拓窮途。(況周頤《眉廬叢話》)

同樣情況的典故詞語還有“作威作福”“日理萬機”“箕風畢雨”“播獲”等。

以上兩種情形表明,某些典故詞語有時會保留文化含義,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制度的變化,其詞語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含義與詞語的聯(lián)系逐漸變得不那么密切,甚至完全消退?,F(xiàn)代社會的人們由于不了解典源和當時的語境,在使用典故詞語時往往會發(fā)生詞語與典源之間的脫離,僅從字面上望文生義地理解典故詞語的含義,因此更難以觸碰和理解典故詞語深層的文化意蘊。典故詞語的文化意蘊與特定的社會階段、思想制度有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現(xiàn)代生活中,這種文化意蘊逐漸陌生化,僅存于古籍中,但作為閱讀和學習者仍有了解的需求和必要。挖掘典故詞語的文化含義,并在相關(guān)語典的釋義中做出注解,有利于語言使用者正確使用典故詞語,在閱讀古籍文獻時輔助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從而為語文教學提供方便,將古代典籍中留給我們的語言寶藏更好地傳承下去。

猜你喜歡
尚書典故詞語
節(jié)錄《尚書·君奭》小楷
容易混淆的詞語
找詞語
謙虛
自大的馬謖
讀成語典故偶得六首
聞雞起舞
一枚詞語一門靜
那些年,我們寫作文用爛的典故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遺